御前科举,南宋的政治特点?
御前科举,南宋的政治特点?
南宋这个朝代虽然是个小朝廷,常年被周边的金国,蒙古国等侵略欺负,而且一直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尽管面对着这样的处境,南宋也还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00多年。
南宋虽然在军事上很弱小,但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却是一个发达、繁荣、进步的朝代。
政治方面:
南宋依然延续了前一朝代北宋的做法,始终坚持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各个方面的权利互相牵制。这样的政策无非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和平的基础。而且在南宋时期,政治也算是比较开放了,特别是在科举制度上,改革巨大,不守门第的限制,这就对穷人家的孩子有着非常大的鼓舞作用,读书,也就是人们乐意去做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是穷人家的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了。从一些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南宋的很多状元榜眼,其实都是平民出身,这就是南宋科举制度的成功所在。
另外,在官僚制度方面,南宋初年废掉了宰相这一称呼,而是改为设置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来作为宰相的职务,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参知政事这一职位,作为副宰相,当年王安石就是这一职位,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利,防止宰相权力过大。也进一步巩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过,这样的设置损害了广大士大夫的利益,这就间接导致了南宋末年的混灭。
经济方面:
南宋当时的经济水平已经非常发达了,南宋也被称为“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南宋时期,农民的田地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了逐步提高,另外,在江南地区的苏杭等地,稻谷的产量非常大,人民可谓是丰衣足食,更是有一句话叫做“苏湖熟,天下足”,这也足以反映出南宋时期的苏杭地区可谓是最富庶,最发达的地区了,而且人民相对来说还是很幸福的。主要是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乱较少,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不受战乱的影响。除了水稻的种植,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棉花,纺织业也已经成为了农村的最主要的副业。
当时的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口,这和南宋时期的高超的造船工业有着很大的关系。南宋的造船技术也堪称是世界第一了,并且船上都装有指南针等等最先进 的设备,而且能够抵抗比较强的大风大浪。
南宋时期的生活已经有向近代西方发展的一些特征,城市的兴起,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这些都是当时最领先的经济发展形态。南宋对于中国后代的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
文化方面:
南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甚至在西方看来,南宋时期的中国被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可见南宋的文化发展水平确实非常高了,而且还比西方早了数百年。宋词,程朱理学就是南宋时期的代表,可谓是百家争鸣!
宋词在南宋时期也是达到了巅峰状态,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等著名的词人都是南宋时期的人物。南宋的文化水平可以说是对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若不是因为战乱,想必南宋,在中国历史上一定能够留下更加辉煌的成就。
武举人什么官?
回答如下:
在武举通过之后,一般过段时间就会去兵部报道,称作“告身”,也就是去获得做官的资格,随后会根据当时在武举考试中的表现分别授予相应的官职。
第一名称武状元,一般会被授予正三品的侍卫,榜眼和探花乃是第二第三名,会被授予仅次于武状元的正四品侍卫,其后的十人以此类推,被授予正五品侍卫,顺次下去的会面十六人被授予正六品的蓝翎侍卫,其余人被留作备用。
虽然都是侍卫,看起来有点类似于保镖,但是官阶越高,机会就越大,比如正三品或者更高级别的侍卫,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就更多,能够更好的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提升的机会就更多,有朝一日被封为御前侍卫也不是没有可能。
古代的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诰命夫人是中国古代皇帝对朝庭大臣的母亲或妻子的奖赏和加封。
关于诰命,就要说一下诰书,诰书是历朝皇帝加封大臣的一种专用文书。到了明清时,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诰封制度,一品至五品官员文书称诰,六品至九品官员文书称敕。
而官员夫人的加封,按规定是从夫品级,所以称为“诰命夫人”。虽然说诰命夫人是从其丈夫官职大小,但只有俸禄,没有实权,是一种精神加物质的奖励。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大臣的母亲或妻子加封时,才称诰命夫人。一品诰命夫人说明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就是皇封的一品诰命夫人。
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汉代偶一用之,不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赏罚用制诰。
据记载,在宋代,凡文武官员的升迁改任、追赠、贬乏、封赠等,都用诰命。到元代封赠就分宣命和敕牒,一至五品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到明代依然沿宋时制,封赠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
清代也一样沿用明制:封赠官员首先由吏部和兵部提出准被封赠人,后由翰林院依制拟文。到封典时,由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后,才加盖御玺颁发。
对于五品以上的官员,只有功绩超群就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命令,这就是诰命。六品以下的官员称为敕命。
《清会典》记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
清代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精制,书满汉文,皇上钤以印鉴。通览之下,色彩绚丽,有一股华贵喜庆的气氛。
我们从《大清会典事例 吏部 封赠》知道: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各封赠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赠安人。
那么诰命文书、敕命文书更是不同于一般文书制作。它们都是写在当时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面的。明朝诰命敕命由工部的神帛制敕局,清朝的诰命敕命则由江宁织造制作。
诰命夫人有一项特殊待遇,每逢重大节日,可以到皇宫参加皇后主持的宴会。
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看待清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宣统皇帝成为了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清帝的退位诏书代表着专制主义的结束,清帝的退位诏书代表着民主制度在中国的逐渐建立;清帝的退位诏书意味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进步,清帝的退位诏书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清帝的退位诏书推动了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清帝的退位诏书推动了中国的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总而言之,清帝的退位诏书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初步胜利。
对于清帝的退位诏书,后人应该如此看待。第一,清帝的退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的。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以后,人类社会是向着哪个方向发展的?是向着全球化和近代化的方向发展的。人类逐渐走向一个整体,人类文明逐渐走向融合。清帝的退位诏书实际上是中华文明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历史的趋势要求人类社会向着整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历史的趋势要求人类社会向着经济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历史的趋势要求人类社会向着思想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实行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清朝是不符合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的发展要求的。
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清朝的灭亡是正义的和必然的。
第二,清帝的退位必然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下,中华民族要求摆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这需要怎么做呢?这需要推动先进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如何才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封建障碍。
清政府就是封建障碍的最大代表,清政府的消失就是最大的封建障碍的消失。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代表着清政府的灭亡,清政府的灭亡代表着阻碍中国发展的一大障碍的消失。实际上,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黄金时代就是在清政府灭亡以后,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就是在清帝退位诏书颁布以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民主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程度也就越高。所以,清帝的退位诏书实际上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的加速器。
第三,清帝的退位必然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和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清帝的退位是对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沉重打击,儒家思想虽然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儒家思想已经不是中国的治国思想。摆脱了儒家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民实现了思想解放,摆脱了儒家思想禁锢的中华民族加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从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萌发,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从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升华,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意识的全面高涨。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反侵略的过程中逐步觉醒,在民族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
民族意识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如果没有民族意识,就不会有民族的独立,更不会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清帝的退位诏书实际上是加速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和国家脊梁的树立。
第四,清帝的退位必然是工业文明的胜利和中华民族新生的初步胜利。清帝为什么会退位?是因为思想觉悟高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实力不济,是因为文明发展模式落后。实力是一切事物的标准,清帝的退位也是如此。清帝存在的基础是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小农经济的发展潜力及现实实力远不如机器大工业。
工业文明必然会打败农业文明,清帝退位就是被工业文明打败了。宣统皇帝并不是甘心情愿,但工业文明使其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在世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工业文明也在扩展;当世界市场扩展到中国时,工业文明必然将在中国扩展。
反封建的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救亡图存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实现民族独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新生。清帝退位诏书的颁布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新生的初步胜利。
综上所述,清帝的退位诏书对于中国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清帝的退位诏书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进步,更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清帝的退位诏书不仅是世界工业文明扩展的结果,还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阶段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崛起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清帝的退位诏书反映了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萌发。清帝的退位是中国前进的一小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一大步。
中国从古至今为何只有武则天这一传奇女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而武则天在任期间,也开创了“贞观遗风”的盛世,为以后开元之治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在历史上不乏有手握大权的女性,但是为何只有武则天一人当了皇帝呢?
首先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回答,一方面是武则天之前,没有女性做皇帝的先例,另一方面是武则天之后,世俗礼法的约束让女性无法身登大位。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论述一下,武则天之前和武则天之后为何没有女性皇帝的诞生。
第一,唐朝之前没有先例
在人类发展史中,从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最主要的转变就是从母权社会转化到了父权社会,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女性在原始部落中担任了大家长的角色,而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力量更大的男性就成为了部落的中枢,而负责生儿育女的女性地位则直线下降。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因为封建社会已经形成了国家制度,而男性不仅要负责养家糊口,还要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样一来男性的地位就进一步提高,封侯拜相从此只是男人的专利,而女性则承担起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责任。所以到了周朝,女性已经完全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
从此之后,女性的地位就被彻底禁锢,在父系社会刚一开始,女性还能在政治上参与活动,但是从奴隶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女性在政治上根本毫无地位可言。更别提当上皇帝,受众人膜拜了。
那为什么武则天就可以打破这个传统当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呢?原来这和唐朝的社会风气有关,唐朝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开放的王朝。因为唐朝的统治者并不是正统的汉人,而是有胡人血统的混血儿,所以唐朝统治者并不是太在意世俗礼法,正所谓上行下效,既然统治者都不在乎了,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小妾,那么普通老百姓就更开放了。
而大唐王朝兼容并蓄的开放思想也是武则天可以当上皇帝的重要原因。武则天出身于大唐的功勋世家,而且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本事。据说,唐朝著名的相士袁天罡被邀请给女扮男装的武则天看相,袁天罡惊诧的说“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当为天下之主!”,这虽然是传说故事,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唐朝一些人眼里,女性做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正是基于这样开放的土壤,武则天才能力排众议当上皇帝,否则的话,即便是武则天能够登基为帝,天下群起而攻之,武则天也做不长久。
第二,在武则天之后为何再没有女皇帝
受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影响,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儿媳妇韦皇后就都有过称帝的心思,但是此二人都没有武则天那样的政治手段和能力,最后被唐玄宗李隆基一一击垮,这也说明了在武则天之后一段时间,武则天的称帝影响了不少女性,但是都因为能力不足而退出政治舞台。
唐玄宗登基之后,因为强行抢了儿子的媳妇杨玉环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这也是唐朝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唐王朝实力大减,再也没有了盛世的辉煌,在混乱的时代,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女性显然不能镇的住局面,所以女性的地位又逐渐下降。
后来宋朝时期,程朱理学的兴盛,让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女性地位虽然有唐朝余荫还比较高,但是女性想要做皇帝却已经不可能。虽然辽有萧燕,宋有刘娥,但是都达不到武则天的标准,也根本无法称帝。
宋朝之后女性地位进一步下降,而且明清两朝都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这就使得女性登上政治舞台更加艰难,更别说力排众议当皇帝了。慈禧太后算是最接近武则天的人,但是慈禧并没有武则天的治国手段,而且慈禧当政时期正是大清内忧外患之时,如果慈禧篡位称帝,只会加剧清朝的灭亡。
综上所述,无论是武则天之前还是武则天之后,都不具备女性称帝的条件,而武则天恰好生在了那个开放的时代,再加上其自身出色的政治能力,这才能够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成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根本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