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线1,无后座力炮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023-07-01 11:30:04 51阅读

二战前线1,无后座力炮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兔哥回答,无后座力炮作为反装甲目标和对地堡,碉堡的打击利器,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立了汗马功劳的,特别是自二战到五十年代,因其灵活的使用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被各国军队广泛的使用,发展。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无后座力炮的黄金时期,倍受推崇。大规模的战场使用也持续到80年代初期。我国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就曾制式性的使用,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随着坦克装甲技术的发展,各型反坦克兵器,导弹的出现,无后座力炮的优势逐步淡化,而缺点越来越显现了出来,无后座力炮也成了”末日黄花”,开始逐步退出了曾经辉煌的舞台,正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后座力炮的“无后座力”原理。无后座力炮采用后装填方式,炮弹为有壳和无壳(无金属外壳)的全燃式发射药(类似迫击炮弹)。有壳式的炮弹弹壳上布满泄压孔。炮的尾部炮膛大于炮管很多,也就是说,发射药筒并不是像传统火炮的贴膛式,而且炮闩部位有泄压孔。发射时,火药气体压力除了推动弹头前进外会产生反向推力,因而产生后座力。这是由于火药无法向弹头飞行的反向泄压造成的。无后座力炮弹弹壳上的孔就是泄压的,火药气体一部分通过泄压孔喷出并由炮尾部泄压孔向后喷出,作用力相互抵消,因此成就了无后座力炮。无后座力炮的优势。没有后座力是它最大的优势来源。首先,没有了高膛压,自然炮管就无需做的过厚,重量自然轻了,因此可以单兵携带,使用灵活。遇有障碍物不方便架炮时,单兵扛着就可以打。第二使用广泛,有车载的,可以装到任何车辆上,也可以装到小型舰船上,木质船舶上,甚至是飞机上。第三,威力大,无后座力炮被发展成多种口径,如75毫米,82毫米,105毫米等等。弹种也不同,反步兵的榴弹,反装甲的破甲弹,碎甲弹等等,但不能发射需要高膛压的穿甲弹。总之这样的无后座力炮足以对付当时的坦克,碉堡等等目标。无后座力炮的缺点。无后座力炮的缺点是随着坦克装甲技术的发展,反坦克导弹以及便携式火箭筒的出现而显现出来。1,由于采用了气体压力泄压原理,而且炮弹没有像反坦克火箭筒那样的火箭助推装置,而且初速低,没有火箭筒那样的超口径弹头,穿甲性能跟不上了,这是主要原因。2,射程?本人不赞成这个说法,无后座力炮的射程通常5000米以上。远大于后来的“40火”,“40火”如果没有助推火箭飞100米就得掉下来。(其实5000米左右的射程足够远了,实战中500米都嫌远)但和火箭筒比,重量,穿甲性能才是劣势。3,尾部火焰喷射容易暴露目标,而且受战场环境,地形的限制。总之任何武器的出现必有其用,任何武器的退出必有其所劣。这是武器发展的客观规律。无后座力炮从一战,二战时期的出现,到50年代的辉煌,再到70年代因装甲技术的发展,反坦克导弹的入役,而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个人观点,欢迎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一并谢过!)

二战中美国是如何把坦克等重型装备从本土运往战场的?

用大量运输船。运输船不仅运送物资、兵员,还在战时随时为舰队进行补给和救护伤员,维修设备等。

二战前线1,无后座力炮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当中(包括英国等舰队编制)各类型运输船的数量远比作战舰艇要多。海战结束,运输船就可以为地面部队运送坦克等装甲车辆,运输船本来就是用来补给物资和远洋运送的主要装备。

占有极大比例的美军运输船

早期的运输船是没有防卫武器的,特别是运送燃油和弹药的运输船,损毁率一直很高,在运送援助物资给同盟国的时候在大西洋损失惨重,虽是来自海面以下的攻击,但是防空和对海面的防护的武器基本没有。而在太平洋战场上就要好得多了,运输船随火力强悍的军舰一起,得到了不少的防护,损失率不是很高。而且美军的运输船对空中的防护是有的,也不是很小的船,最后演进成为登陆舰。

现代登陆舰充当了运输船的角色

这些运输船(舰)的体型有些可比巡洋舰,满载排水量更大。当然这不是说这些专门进行海战的军舰没有运输能力,只是运输船被有效利用起来了,成了军舰的奶妈,地面部队强大的后勤表现。

二战中一名德军的装备有哪些?

首先仅仅看武器装备的性能数据对比是不对的,但是这是造成战争中双方班组战斗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因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步兵班战术、步兵班背后的火力支援、后勤等等。但是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德军一个步兵班的武器装备,德军步兵班武器装备的转折点主要在1943年前后,因此首先来看一下最具有代表性的1939年德军步兵班所持有的武器,这种配置虽然随着日后的战争发展有所变动,但是大体能够代表1939到1943德军步兵班的经典配置。

在1939年一个德军步兵班组标准是由十人组成,班组里有班长、副班长、机枪手和机枪副手、步枪手这些职位,根据战场情况还会有些许的不同。最开始德军班组里的班长和步枪手一样使用Kar98K步枪,后来改为使用MP38、MP40冲锋枪,副班长同样使用步枪,但是后来也有的班组里面副班长也使用冲锋枪。

整个德军班组中最重要的是机枪手的机枪,在战争初期德军机枪手配备的是MG34机枪,在开发出了MG42机枪后开始变为混装,因此所使用的机枪并不固定。机枪副手不携带主武器,主要携带几百发的弹药,如果使用MG34机枪的话就会携带四个50发的弹鼓,如果是MG42机枪就会是50发的弹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装有300发弹药箱。机枪副手和机枪手都是配备有手枪这种副武器的。

而普通的步枪手还有划分,一部分人会配备有手榴弹,在进攻敌方阵地的时候就会第一个冲上前去,清理散兵坑或者战壕。当然这个"掷弹手"的职位并不固定,在后期基本大多数人都会配备手榴弹,步枪手一共6名,在实战情况下,步枪手有的时候还会为机枪多携带一点弹链供机枪使用。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审视一下一个经典的1939年—1943年德军步兵班组的火力配置。大多数情况是一挺机枪、一支或两支冲锋枪、六支步枪。在整个班组里面所有人为机枪携带的子弹数量就超过了千发。这里面就要讲到整个德军步兵班的核心战术。

自二战没开始,德军的MG34机枪无论在性能上还是通用性上都要与其他国家的机枪好。首先MG34机枪射速高,这就有利于压制敌人,或者"刷命中率,"即便我精度不高,但是我射的子弹多,总会有命中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在用什么机枪?英国是布伦轻机枪,一些欧洲小国用麦德森、ZB26等轻机枪,苏联使用DP28,而美国尚且还没有一款成熟的轻机枪,只有BAR可以使用。而德军的MG34机枪的综合星要比上述的所有机枪都要优秀,依靠这样一款优秀的武器,德军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步兵班组战术,那就是围绕着机枪开展作战,机枪是整个班组中的主角。

在德军的作战手册中,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状态,班组里的机枪小组都要处于其核心地位。步枪手的作用是配合机枪完成击杀,或者是进攻任务,机枪小组大多数时候都是位于班组进攻队伍的后面,利用其高射速和火力持续性高的特性为步枪手提供支援。而班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仅可以为班组再贡献出一份自动火力,同时也要指挥机枪,引导机枪手射击,为机枪手选定射击方向和射击目标。在机枪压制了敌军后,再由步枪手冲上前去投掷手榴弹或者用步枪火力完成精确狙杀。这样一来德军的班组战术就确立了下来,德军一直沿用这种班组直到在1943年被迫转为国土防御作战。

德军以机枪为核心的战术实际上在其他国家步兵班组里也存在,因为二战大多数国家的步兵班组在初期都是步枪加机枪这样的配置(除了少数土豪半自动加机枪)。但由于德军士兵训练更加精良,机枪性能更好,因此在二战中德军一直都是碾压同等班组配置的其他国家士兵,因此取得了大量的成功。虽然最好的提不上(因为还有美国这样的土豪班组),但德军这样的机枪加步枪的配置,能够在德军最初百万的陆军部队中普及,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相比之下英、美更注重的是步兵每个人的火力输出,英国使用恩菲尔德步枪就是为了追求栓动步枪极致的射速。

而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步兵班组里虽然没有像MG34那样优秀的轻机枪,但是每个人的火力输出都不差,步枪手基本每个人都会使用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除此之外班组里还有BAR、汤普森冲锋枪等自动武器,因此在火力压制上就可以胜过德军。毕竟德军还在使用栓动步枪,虽然在二战中并不落后,但是面对比较超前的美国,还是比较吃亏的。

而这样的一个标准的德军步兵班组的配置,在1943年之后则有所改变,1943年德军转为防守势态,并且一部分新武器的研发也改变了的德军步兵班组的配置,其铁拳和STG44突击步枪的成功研发就是其代表。在1943年转变为防守势态后,德军大部分班组都会携带不同数量的铁拳,以便于在阵地战中,摧毁冲上来的盟军坦克。而STG44这种武器则主要装备在德军的一些精锐部队中,使得德军部分班组的火力大幅提高。同时机枪班组也开始大幅增加自己所携带的弹药量,以便在战斗中压制火力更加凶猛的美军班组。

但是自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德军班组便丧失了其优势。开始被美军的步兵班组所压制。美军步兵班的半自动加全自动火力完全可以在中近距离上克制德军班组。并且就在火力支援方面也要比德军优秀,美军步兵班组有时候可以直接得到60毫米迫击炮或者是75毫米野战炮的直接支援,但德军因为1944年已经处于颓势,因此有的时候得不到可靠的火力支援,至此节节溃败。

正常来说,一个1944年标准的美军步兵班组是可以完全克制一个1944年的德军班组的。虽然美军班组的轻机枪并不如德军,但是美军也在后来开始大幅度增添BAR轻机枪,一个班甚至可以到达2到3挺BAR轻机枪来压制德军的MG42轻机枪。半自动步枪也可以克制德军的栓动步枪。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美军班组遭遇到了装备有STG44的德军班组,此时双方的火力就会不相上下。

合金弹头之二战前线是哪国出的游戏?

中国吧 ....

前线将领却为何力保敌军首脑免于一死?

二战和一战不太一样,因为盟军对付的不光是轴心国的士兵,还有法西斯势力。

比如二战的时候美国轰炸日本的时候,要特别避开日本皇宫,尤其是要防止炸死日本各个战犯。究其原因就是不光是要打败日本,还要彻底抹杀法西斯余孽。

日本,德国,意大利的首脑基本上都是法西斯的信仰支柱,他们都是对国家民族信仰、思想层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了他们才会有那么多国民自愿把自己绑上战车,才会有后来德国拼死保卫柏林和日本的一亿玉碎。

但是德国和日本人都有好几千万,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杀完。那么如何防止战争结束后法西斯思想复燃?重点就在这些法西斯头子身上。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让他们死于战火,那他们就成了烈士。但是让他们站在审判台上,把他们的丑恶行径曝光在他们人民的面前,人民自然就不会支持他们的。所以就有了纽伦堡大审判和东京审判。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法西斯分子干了那么多恶行,人民不知道吗?答案是:绝大部分都不知道。除了被法西斯思想洗脑的,大多数民众基本都是被蒙骗,就像德国百姓到纳粹垮台才知道有集中营这种地方。那么将这些恶行彻底放给老百姓看,老百姓还能支持吗?

其实各种审判看上去就是走了个形式,该死的都得死,但是实际作用是对那些不堪失败的法西斯分子进行清算。干掉大头的,小头的也就老实了,民众不支持了,自然就不会有事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