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丹心,你心目中的历史十大文官都是哪些?
三国丹心,你心目中的历史十大文官都是哪些?
1.桑弘羊
桑弘羊(前155-前80),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人物。汉武帝连年征战,国用不足,公元前120年,郑当时推桑弘羊与商贾孔仅来处理当时的财政困难,他主持推行盐、铁、酒专卖。公元前115年,升大司农中丞,推行均输法。桑弘羊接任治粟都尉,在中央设平准官,各地设盐铁官、均输官,推行其政策,调节物资流通,增加财政收入,封左庶长。后武帝病重,诏近臣托孤,加封桑弘羊为御史大夫。
2.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东汉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具有较高的政务处理能力,对内施行屯田制和义务兵役制发展了生产,对外联吴抗魏,曾多次出征,平定了内乱,对魏国以攻为守,以弱抗强。为人谦虚忠诚,大权在握却兢兢业业为汉室服务,品德高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在业余时间发明了木牛流马,改良了水车等。
3.魏征
魏征(580-643),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任为太子洗马。“玄武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干和谋略,升谏议大夫,又升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魏征为人正直,为官清正,善言能文,政绩卓著,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谏臣。他才华横溢,胆略过人,足智多谋,敢作敢为,为国家利益和百姓的安居乐业,敢于向唐太宗犯颜直谏。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品格高尚的谋略家。
4.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唐初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房玄龄善诗能文,博览经史。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等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负责综理朝政长达二十年。他参与制定典章制度,监修国史《高祖实录》《晋书》等。他调整政府机构,善于用人,恪守职责,成为后世良相的典范。
5.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6.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
7.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柴市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他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8.刘基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是明朝第一功臣,料事如神,堪比诸葛再世。刘基在元至顺间中举进士,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著作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9.于谦
于谦 (1398─1457),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受封过"少保"官衔,又称于少保。自幼性格刚强,志向远大,崇拜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公元1419年中进士,宣德年间做御史,巡视江西,平反冤案,升为兵部右侍郎,又先后出任河南、山西巡抚。他到处访贫问苦,兴利除害,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对于权贵,从不阿谀奉承。每次入京办事,都空着手,不带礼品。当时北京贿赂成风,于谦对此非常不满,他还写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从此成为常用的成语。
10.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23岁时中进士,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为首辅,掌管军政大权。 实行改革: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肃然。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一、最悲愤的遗言:
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弥留之际仍不忘国仇家恨,对北伐大军迟迟不能“过河杀敌”而心怀悲愤,恨不得以枯朽之躯,咬碎牙齿,也要吞一口敌人的血。
此人便是岳飞的恩师:
宗泽。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的傍晚,已是甲子之年的宗泽,即使病卧床榻,却仍旧不断为北伐之事上书表奏,以求能收复山河失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未曾留下一句身后事的嘱托,而是遥望着远处的日落西山,眼中闪烁着曾经繁荣昌盛的中原大地,他悲愤至极,用尽全身之力,连呼三声:
过河!过河!过河!
而后,一代爱国名臣与世长辞,离恨人间。
更可恨的,是他的爱将岳飞,不等完成二人的抗金大业,便被奸臣秦桧联合宋高宗,扣上了莫须有的“反贼之名”,最终含冤而死!
可那时候徽,钦二帝的屈辱,还飘在五国城的上空仍未散去。
《宋史·宗泽传》:诸将入问疾,泽(宗泽)矍(jué,意为:惊)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二、最温情的遗言: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出自鲁迅文章《死》中所写遗言。
一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离世前,曾如此劝诫身边的家人。
我想此时此刻,他不再是被奉若神明的那个鲁迅,也不再是撰写时文,针砭时弊的那个鲁迅,更不是被无数后人反复提及的那个鲁迅,而是一个真正的,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周树人。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生活中来的鲁迅,再到生活中去,尘归尘,土归土,即使他这一生,为民族大义做出了无法磨灭的巨大贡献,即使他为了中国的新思想呕心沥血,日夜奋战,但他最终仍回归到最朴实的生活中,仅用一句话,就诠释了生命之后的意义:
“儿女,家人不必挂念我,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独有的温情,并非来自于在文坛挥斥方遒的大文豪,而是单纯来自于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大写的,却又简单质朴的人。
面对即将迎来的最后一刻,淡然而又平静。
三、最洒脱的遗言:
“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
这句看似无厘头的话,正是来自于明末清初的大文人——金圣叹。
《文史·大清的角落》:金圣叹(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清初吴县人。能文善诗,以读书著述为乐。尝自言“稗官野史,无所不窥”,独不喜“四书五经”之枯燥。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其放诞不羁,溢于言表。因恃才傲物,讥讽考官,游戏科考,而多次被逐出考场。为人倨傲的金圣叹才华横溢,举世皆知,更被后世称为“白话文”的开创者,而他的幽默,更是被世人津津乐道。
然而后来受到“哭庙案”的牵扯,金圣叹被判以斩首之刑,而在临刑前,笑看生死的金圣叹仍不忘幽默,竟在即将上斩首台之时,先吃一顿好饭,谁知没等饭吃完,金圣叹便唤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于是要求狱卒伺候笔墨,似乎要洋洋洒洒题字一番,狱卒看他即是将死之人,也算宽他心愿,等取来笔墨后,金圣叹却轻轻点点,只题下寥寥一句话:
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狱卒听过后,可谓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然而金圣叹却仰天大笑,似乎即将到来的斩首之刑,也不足畏惧。
其面对死亡之洒脱,当无人能及。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参考文献:
《宋史·宗泽传》:诸将入问疾,泽(宗泽)矍(jué,意为:惊)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
鲁迅所著《死》中遗言全文,共七条: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
《文史·大清的角落》:金圣叹(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清初吴县人。他能文善诗,以读书著述为乐。尝自言“稗官野史,无所不窥”,独不喜“四书五经”的枯燥乏味;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其放诞不羁,溢于言表。因恃才傲物,讥讽考官,游戏科考,而多次被逐出考场。
——————
《金圣叹先生传》清·廖燕:
先生大笑:“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 痛快痛快 !”
想听好听的有年代感的老歌?
您好。我给你推荐的您听听。
60、70、80年代的经典老歌有太多太多,主要推荐以下这几首,希望你会喜欢。
《谁的眼泪在飞》是台湾玉女歌手孟庭苇的第五张音乐专辑《谁的眼泪在飞》的主打歌曲。《谁的眼泪在飞》让孟庭苇的人气再一次提高。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年,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又见炊烟》,是著名华人女歌唱家邓丽君演唱的国语歌曲,收录于其1978年发表的国语专辑《岛国之情歌第五集—爱情更美丽》中,是邓丽君流传较广的国语作品之一,后经众多华语歌手翻唱。1995年,香港歌手王菲在她亲自命名的《菲靡靡之音》邓丽君纪念专辑中重新演绎了该作品。
《在水一方》由琼瑶填词,林家庆谱曲,这首歌是琼瑶1975年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谱写的同名主题歌,由高凌风、江蕾原唱。1980年,邓丽君翻唱了这首歌并将其收录于同名专辑《在水一方》中,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1988年,琼瑶推出《在水一方》的电视剧版本,这首歌改由李碧华演唱,作为电视剧的插曲出现。
《蓝莲花》由许巍作词作曲并演唱,选自专辑《时光·漫步》,多次作为歌曲被选入电影、电视剧。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临终绝笔?
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当弟子问要说点什么,王阳明留下这一句话后,溘然长逝。
至此,以阳明心学照亮后世,同时开启中国文艺复兴的王阳明,走完了他探索、艰难、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后世把他称为“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他也被儒家称为儒家四圣之一: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这短短的八个字,是寓意最深、感情最浓的临终绝笔。我认为它至少包含了三层含义。
一、“我心光明”是心学的高度概括阳明先生终其一生之力,将心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构建完成,而心学最终目的就是光复内心的良知,达到我心光明的境界:
一念发动、一言一行,都没有私欲和恶意藏匿其中。
所以“我心光明”是其心学的高度概括。
二、“我心光明”是阳明一生的写照阳明先生一生有几个关键点。
刘瑾掌权后,该打的打该杀的杀,朝廷没有了反对声音,阳明先生这时挺身而出,上书正德皇帝远小人。
在龙场,虽然条件艰苦,仍孜孜以求圣人之道,终于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先生十五天平定宁王叛乱,靠着我心不动,战无不胜。如何才能不动心,当然是没有私心杂念最能不动心。
功成名就之后,先生学说被诋毁,个人遭污蔑,却没有得失之心,依然坚持不懈弘扬心学,唤醒世人的良知。
所以,阳明先生的一生,秉承着光明的内心,为人处事,问心无愧。
内心既然光明,还有什么其他好说的呢?
三、“我心光明”是阳明对后学者的期望我心本来就光明,最终目的又是我心光明。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我们的心被私心杂念隔断,就好像镜子蒙上灰尘,渐渐失去了光明。我们要做的就是擦去灰尘,恢复原本光明的本心。
所以,先生最后一句“我心光明”,蕴含着对后学者的期望。
后来的人学习心学,要学习的是“我心光明”,要实践的是“我心光明”,最终要达到的也是“我心光明”,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学,可实践,可达到。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什么可说呢?
欢迎您给我留言。 我是作者陈桥,坚持原创,传播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精彩句子?
回答如下:1. 英雄所见略同。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3. 见利忘义,乃小人之行也。
4. 孟达献刀,甘愿以死求名,也是一种壮烈。
5. 兵法无常,水战有时。
6.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7.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1. 以忠告君,以谗败身。
12. 人心隔肚皮。
13. 临危授命,忠诚之至。
14.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15.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6. 奸人害国,忠臣爱民。
17. 事非经过不知难。
18.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9. 满招损,谦受益。
20. 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