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崛起,八国联军侵华都干了什么?
古国崛起,八国联军侵华都干了什么?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不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不该忘记它们,而是要铭记这段耻辱。我记得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身为中国人如果连自己国家受过的苦难一无所知那就枉为中华儿女,你们不仅身负振兴中华的任务,也有铭记历史的职责。
说起这段历史,就不得不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说起,早在这之前,日本就对我国虎视眈眈,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已经有所察觉,对于日军的意图进行了部署。1894年初,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当时的朝鲜政府向清朝政府求援,希望大清朝能派兵帮忙镇压。6月8日,清军入朝,本以为只是简单地帮扶作战,未曾想掉进了日本人设计的圈套。
日本早在6月2日就已经决定要与朝鲜和清军开战,便以清军入朝为由派兵占领了仁川与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7月23日,日军攻入朝鲜皇宫,彻底占领了朝鲜,之后又下令驱赶清军。7月25日,日军在丰岛附近对清朝的运兵船和护航舰发动了突然袭击,造成清军大量伤亡,这就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又称丰岛海战。之后日军又不断攻击驻守朝鲜的清军,直到8月1日,清朝政府被迫宣布对日作战。所以,这一天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建军节,同时也是清朝政府对日宣战的一天。
随后就发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的甲午中日战争,此次战争经历了9个月,李鸿章耗费巨资建立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此还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不仅占领了台湾,还从清朝政府获得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甲午战争的赔款数额是前无古人,而除了日本之外的殖民国家见日本得到如此巨大的好处,蠢蠢欲动,都想在美丽的东方国土上分一杯羹。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在清朝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的情绪越发高涨,终于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慈禧太后本打算来个借力打力,借义和团之手对抗洋人,在授权义和团反洋之后,义和团便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攻入了租界,砸商铺,毁铁路,大肆破坏。洋人正愁找不对借口对清朝出兵,刚好有人送上了门,英美法德意日奥匈八国多次照会清朝政府,让其取缔义和团,奈何此时的义和团的发展迅速,已经不受清朝政府控制,于是八国商议以保护租界的名义共同对清朝出兵,入驻北京,这才有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事件一:大沽炮台失守
1900年6月11日,八国联军强占天津驶往北京的火车,激起了义和团的强烈抵抗。在双方交战之中,义和团成员奋勇杀敌,打死打伤联军近300人,粉碎了联军进攻北京的意图。不过联军怎么可能善罢甘休,6月中旬,八国联军在沙俄海军将领的指挥下对大沽口炮台发动了攻势,当时的守将罗荣光将军坚守在最前线奋勇杀敌,最后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乱作一团,最后大沽炮台失守。此战清军虽丢了大沽炮台,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清军抗击的决心,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
大沽炮台失守之后,慈禧太后慌乱无主,召集群臣商议,当日就发出解散义和团的命令。不过守旧派大臣却伪造八国出兵的实际目的,告诉慈禧太后,八国联军出兵是为了让她退位,拥立光绪皇帝,愤怒之下的慈禧太后又改政令,让守旧派再次统领义和团对抗联军。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国联军"宣战"。并且在北京贴出悬赏杀洋人的赏文,朝廷和八国联军之间矛盾终于被彻底激化。
事件二:天津保卫战
大沽口失陷后,联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并派出军队对天津城及其外围的清军以及义和团发动猛攻,义和团成员奋起抵抗,当时由董福祥率领义和团其中的一部份进攻老龙头火车站,由于俄军当时没有想到义和团会主动进攻,防备不及被董福祥率领的义和团击毙击伤500余人,这是当时战争结束之后上报的人数,还有一种说法来自联军,他们统计的数据是112人,两者想比,我个人认为后者的数据会更家准确,毕竟在那时候虚报战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情况。
而在天津车站,义和团和清军跟联军之间打得更是惨烈,仅仅一个车站就数次转换了所有权。当时义和团将领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份围攻紫竹林,并用老办法"火牛阵"破除了联军设计埋伏的雷区,最终冲进了租界。而另一部份则由聂士成率领的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清军和联军又在八里台发生交战,双方都打出了怒火,清军将领聂士成更是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与联军战斗,直至最后流血枯竭而亡。最终在7月14日,联军在付出近千人的代价之后还是攻占了天津。其实在守卫天津的时候,清军和义和团并没有一条心,清军将领聂士成认为义和团才是这场战争的元凶,不肯密切配合,最后被联军偷袭,这才丢了天津。
事件三:进入紫禁城,攻城拔寨
到1900年8月中旬,联军的队伍越来越大,由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了2万余人,并从天津开始进犯北京。第二天,联军的军队就到了北仓,面对清军的死守不放,联军投放了毒气炮,导致清军失去战斗能力,最终北京失陷,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义和团也被迫退出北京,转而开始从外围抗击联军的侵略。
慈禧见北京失陷后,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到了义和团的身上,下令彻底铲除义和团。而联军进入北京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的攻城略地,9月,沙俄军队攻占了秦皇岛、山海关,同时,他们又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到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军队来到中华,随后相继攻占了保定、张家口等地。
1900年7月16日,俄军在海兰泡将几千名中国同胞全部赶下河,不断的用刀枪进行惨无人道的残杀,甚至包括襁褓中的婴儿,都被刺了个对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海兰泡惨案。随后俄国侵略军又将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将近一万余人赶到了黑龙江边,不服从他们命令的就被枪杀或用斧头砍死,而剩下的人又被无情的赶入黑龙江,整整万余人只有极少数人通过潜水得以逃出生天,其余全部葬身在黑龙江中。
事件四:签订《辛丑条约》
清军和义和团战败之后,慈禧怕联军灭了她的清庭,于是让李鸿章和联军谈判,当时联军要求清政府处死力抗联军的十二人,同时还要严惩地方官员进400人,清朝政府无奈妥协,一下子,清朝政府能够抗击联军的官员全被清理了,朝中剩下的也都是一些主和派和墙头草。
1901年5月,李鸿章在联军提供的《议和大纲》上签上了屈辱的名字并盖了章,同意了条约上提出的赔偿4亿5千万两白银的赔款,根据条约规定,清政府分批赔偿,共计本息9亿两白银。并且还将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驻军权交给了联军,协议中还提出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这个屈辱的条约被后人称为《辛丑条约》,这是清政府签署的最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赔偿金额最大的条约。要知道,当时清朝一年的税收也才一亿两白银左右,刚赔了《马关条约》的赔款,又迎来了《辛丑条约》,清政府虽保住了它的统治政权,却给百姓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痛苦。
事件五:烧杀抢掠,抢劫巨额财富八国联军进京之后,当时的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实际抢劫的时间足足持续了八天,他们从没有见过如此富有的都城,光是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除了这些,朝廷各部,各机关单位均被洗劫一空,光是日本在户部抢夺的白银就有2900000两之多,最后还被日军一把火烧得精光。
整个京城都处在一片火海之中,庄王府、端王府、翰林院、弘仁寺、仁寿寺、大光明殿、天元阁、四帅庙等等地方也全部被掠夺一空,所有的建筑被焚毁殆尽,联军为了掩盖其罪行往往都是毁尸灭迹。联军的将军,士兵抢的是盆满钵满,除了抢劫之外,八国联军在京城也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死在联军刀下的百姓更是数不胜数,稍有姿色的女子也都被联军士兵糟蹋,整个京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当联军撤出北京之后,各国的船只都装满了抢掠而来的珍宝,统计时已经无法按数量计算,只得按船只计算,由此就可想而知,联军在北京掠夺了多少财富,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国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事后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感慨:“此次掠夺的财富,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到目前为止,流落在外的国宝重器还是数不胜数,仅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的中国历代稀世珍品就有2万多件,还不包括其他各国的收藏。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法国一位联军士兵的后代,仅仅是祖上抢掠了一些中国珍品就让他们三四代人都成为了贵族。这就说明,参与侵略的联军士兵或多或少也都保留了一部分的收藏。甚至可以这么理解,这些侵略国在20世纪能够快速发展,其在中国掠夺的财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总结:清朝末年的历史永远是那么让人悲伤,让人痛心。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109年的黑暗时期,我们很难想象这段黑暗时期我们的先辈们是怎么度过的,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太多的教训。如今,我们的祖国正不断强大,终有一天会回到世界之巅,但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屈辱的历史,更不能忘记为了抵御敌人外侵而英勇献身的烈士。我们要牢记这些耻辱,化悲痛为动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它不断富强,强大。同时也要告诉我们的后人,时刻牢记历史,永远不要让这种悲痛再次出现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
华夏的由来和历史?
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先民以大大小小诸多部落的形式,活跃于黄河中下游区域。
那时,最强大的部落有三个,分别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以及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联盟。
为了争夺部落联盟老大的位子,黄帝、炎帝于阪泉爆发战争,最终炎帝战败,向黄帝俯首。炎黄部落以及依附于两大部落的诸多小部落从此组成了联盟。
然而此时,位于东方还有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野心勃勃的蚩尤,毅然率领部落勇士入侵炎帝部落领地。炎帝大败,向联盟首领黄帝求救。
唇亡齿寒,同样了然蚩尤野心的黄帝断然参战。炎黄同蚩尤大战于逐鹿,双方惨烈厮杀,蚩尤终因以一敌二,力尽败亡。
黄帝携大胜之势,于泰山之巅,会合诸多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
自此,更加庞大的华夏联盟形成了,华夏部落也由此诞生。
当然,这个时代的部落人还没有华夏的概念。华夏这一族群概念,要始于春秋“诸夏”。
春秋战国至汉初的文献中,黄帝被广泛提及。但在初期,他只是和伏羲、共工、神农等古帝王处于同一地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帝的地位逐渐上升为了“人文初祖”,成为了所有人共同的始祖。
难理解吗,不能难理解!春秋战国年间,人们已经对民族融合有了现实诉求,而为了有利于整合民族,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各民族共同的始祖。就好似,你的祖先是黄帝,好巧,我也是。接着说彼此融合的事也就容易些。而横跨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又为各个族群的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华夏民族也自此形成。
Ps:阪泉之战还有另一种说法,炎帝和黄帝部族并没有互相攻伐,而是通过论战的方式来判定输赢。大概的依据则是,炎黄本一家,没必要杀的你死我活!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仅仅是屈辱吗?
1840—1842年、1856—1860年,英法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野蛮地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更由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两次战争均以中国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7月,耆英和璞鼎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对《南京条约》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对关税税率、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又达成了协议。1844年7月,耆英与美国全权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1.促使中国近代新经济因素的产生
(1)工业化的起步。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从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开始进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近代生产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在它的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促进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内部条件。19世纪40—60年代开始,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东南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开始出现商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新的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旧日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起的商业中心上海最为繁盛,其他次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尽管有些商人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是毕竟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2.中国近代新阶级力量的逐渐出现
(1)近代无产阶级的产生。
自然经济的解体导致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成为中国近代无产阶级的来源。同时,外商企业、洋务派企业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为中国近代无产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近代无产阶级产生。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决定了它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中最具有先进性的阶级。但在当时,由于无产阶级刚刚产生,数量少,政治上还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局限性,未能形成一支阶级力量,它的革命性和先进性并未能体现,在民主革命中也无法发挥重要作用。
(2)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于旧的社会阶级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弱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主张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要求,并为之努力和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阶级。但在革命斗争中,其阶级局限性决定其无法彻底实现这些主张,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3.中国近代新思潮的萌生
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比如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鸦片战争”的过程,提出了对外关系方面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互市”,这就是允许合法贸易,反对鸦片贸易。第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长技”虽然主要还是指枪炮。
魏源等人的这些主张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自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也开始陆续地进入中国,中国民众也开始在逐步认识西方世界。
19世纪50年代末,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歼在《资政新编》中首次提出了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思想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早期维新思想。
社会思潮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形势和中国现状的思考,为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提供了最初的思想基础。但由于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刚刚产生,尚不足以为这些思想的实践提供实现的基础,因此这些思考在当时仅限于思想领域内而未能付诸实践。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对于推进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李渊称帝后代王杨侑怎么样了?
假如大隋不灭,杨侑就是隋三世。虽然杨侑也坐过半年龙椅,但那是李渊拥立的傀儡,历史根本不承认。
杨侑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子。杨广有三个儿子,杨侑怎么可能有机会成为隋三世?我们从隋炀帝的家事谈起。
隋炀帝杨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杨昭,次子杨暕,三子杨杲,其中杨昭在杨广即位当年,就被册封为太子。
杨昭为人宽厚仁孝,又保持了祖父隋文帝的简朴之风,连魏征都夸他有“君人之量”。不幸的是,杨昭仅仅做了一年半的太子,22岁就英年早逝。
杨昭去世后,满朝都把目光投向了同为嫡子的杨暕,隋炀帝本人,也开始为册立杨暕为太子做准备。只可惜骄纵不法的杨暕,屡屡犯错,失去了上位的机会。
杨暕做过两件最无脑的事。杨丽华曾经准备给弟弟隋炀帝送一个美女,隋炀帝当时未作表态,于是杨丽华转手把美女送给了侄子杨暕。杨暕也不问来龙去脉,直接搂着美女忙快活。不久隋炀帝想起来这件事,问杨丽华美女在哪儿。这个大乌龙,让隋炀帝对杨暕心生嫌隙。
又有一次,杨暕陪隋炀帝打猎,一天下来杨暕收获颇丰,隋炀帝几乎两手空空。隋炀帝很恼火,责问官员们,猎物都哪儿去了?随从回答,杨暕派兵阻断道路,猎物根本进不来您的猎区。
隋炀帝迟迟不宣布册立杨暕,杨暕越发担心竞争对手对他的威胁,于是他决定对元德太子杨昭的三个儿子动手。
杨暕的竞争对手应该是三弟杨杲啊,为何要对侄子们下手?原因很简单,杨杲是庶子,年龄又太小,杨昭去世后的第二年,杨杲才出生。所以,杨杲不可能成为储君。
杨暕请来巫师,以压胜之术,行巫蛊诅咒,企图“阴死”侄子们。事情暴露后,杨暕彻底退出了储位竞争者行列。
于是,隋炀帝只能把目光投向杨昭的三个儿子:杨倓、杨侗和杨侑。
隋炀帝对三个孙子的安排很玩味,他将杨倓封为燕王,留在身边,将杨侗封为越王,留守东都洛阳,将杨侑封为代王,留守西京长安。
有人认为,隋炀帝心目中的皇储是杨倓,理由是杨倓聪明仁孝,又喜好儒学,带在身边有刻意培养的目的。其实未必如此,皇帝出行往往会携带皇子皇孙,不能当作政治风向标,比如杨暕和杨杲,也一直在隋炀帝身边。相反,留下来监国的,才是真正的储君候选人。
杨侗和杨侑,谁才是隋炀帝心目中的候选人呢?我觉得应该是杨侑,理由很简单,杨侑是嫡子。杨昭立过两任王妃,第一任王妃崔氏,早年行巫蛊被废,第二任王妃韦氏,就是杨侑的生母。
史书在介绍杨昭的三个儿子时,也通常将第三子杨侑放在第一位,这也说明了杨侑在兄弟中具有嫡子的尊崇地位。
杨侑两岁被封王,十岁那年跟随祖父隋炀帝出巡晋阳,并出任太原太守。假如杨侑一直留在晋阳,或许李渊起兵的难度要增加很多。
作为皇储候选人之一,隋炀帝不可能将他留在偏远的晋阳,于是杨侑当年又被调入长安,负责镇守西京。杨侑离开晋阳后,李渊接任太原留守。正是这个工作调动,给李渊起兵,创造了条件。
两年后,李渊借口平定刘武周叛乱,大肆招兵买马,正式举兵反隋。有意思的是,李渊的旗号居然是:“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
半年后,李渊攻入长安,假惺惺地“履行合同”,宣布拥立杨侑为帝,史称“隋恭帝”,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而李渊则以杨侑名义,给自己加封唐王、大丞相、尚书令。
李渊之所以把杨侑推出来当傀儡,实在是对天下形势不敢掉以轻心,隋炀帝尚在,仅凭关中之地,他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第二年,“江都兵变”爆发,隋炀帝和他的两个儿子杨暕、杨杲,及孙子杨倓,全部被宇文化及处死,大隋灭亡了。
消息传到长安,李渊不再装模作样,他直接把禅位诏书扔在杨侑面前,逼他签字画押。13岁的杨侑,在国破家亡之际,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李渊下跪磕头,此时距离他坐上龙椅,也只不过短短177天。
杨侑退位后,被李渊封为酅国公。酅国是春秋时期的古国,早就灭亡了一千多年。给杨侑这么一个恶心的封国,很显然,李渊也没打算让他存在多久。
果然,一年后杨侑莫名其妙地“薨世”,终年14岁。杨侑究竟怎么死的,一直是个谜,史书仅以“薨”字代替,丝毫没有提及死因,甚至连“病逝”这样的字眼都懒得用。所以,后人怀疑杨侑死于李唐的毒手。
有人感慨,李渊对侄孙杨侑不厚道,夺了表兄杨广的江山,又杀了人家的孙子。指责是苍白无力的,自古国破家亡之时,都是皇室子弟最凄凉的时候,杨家又怎么能逃脱这个陷阱?在杨暕、杨杲、杨倓和杨侑之后,杨桐也被王世充毒杀在洛阳。
至此,隋炀帝杨广的儿孙们,全部被赶尽杀绝,而被他夺去皇位的大哥杨勇,其后代却幸运地躲过了改朝换代的血腥时刻。所以,杨侗在临死前焚香礼佛,说:“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谢邀~说个比较符合这个季节的事情吧~
随着冬天的大降温,洗澡成了许多小伙伴的一大难题,毕竟面对寒冷的天气,脱个袜子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了。
于是有些人甚至产生了冬天不洗澡的想法,那么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洗澡会变成啥样呢?
在伊朗有个80多岁的男子,他已经60年没洗过一次澡,这让他全身上下的污垢已经硬的像锅巴,真的是看着就让人浑身发痒。
但在历史上,据说欧洲人比这位大爷还要可怕,因为他们曾经有200年不洗澡的历史。天惹噜,欧洲人不是很爱干净的么?而且他们天生体味较大,不洗澡真的不会变成生化武器么?
曾经资助过哥伦布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就对世人骄傲的说,自己一生只洗过两次澡,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结婚洞房之前。
这就是当时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一辈子就不怎么洗澡,但他们也明白这样的后果就是体味很重,因此当时欧洲的女孩子们都喜欢香水,其实主要就是用来掩饰浓郁的体味。
当时的欧洲人不爱洗澡,并不是因为生产条件不足或者怕冷之类的,其实在很早之前,欧洲人是很喜欢洗澡的,毕竟洗澡这种放松身心的事情,喜欢享受的欧洲人怎么会嫌弃呢?
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公共浴室,设备齐全,服务周到,甚至是男女混浴,这让天性开放的欧洲人更加对去澡堂洗澡无比喜欢。
而之所以后来欧洲人开始拒绝洗澡,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首先是罗马帝国的逐渐衰亡,有些人把原因归咎在罗马人日渐下降的生育率,并且指出澡堂洗澡是罪恶所在。
因为年轻男女在澡堂的时候总是把持不住,渐渐损坏了身体,影响了生育率。于是部分罗马人和欧洲人开始拒绝去澡堂洗澡了。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后来的黑死病爆发,当时的医生们束手无策,甚至不知道病因是什么。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死去,尽快想到解决办法才是最要紧的。
而医生们根据以往不知道哪里总结来的经验,给出的建议竟然是:不要洗澡!
是的,医生们认为,黑死病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它的病因就存在于空气和水中,因此建议大家不要乱脱衣服,更不要洗澡,特别是热水澡。
因为医生们相信,洗热水澡会让人的毛孔放大,这样空气中、水中的黑死病就会更多地进入人体,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基本上医生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因此为了活命,他们就真的忍住瘙痒,常年不洗澡。
黑死病在欧洲整整持续了200年,这期间绝大部分欧洲人都不怎么洗澡。甚至为了防止有人忍不住偷偷洗澡,各国的王室还下令关闭了大量公共浴室。
而且那会欧洲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将粪便直接倒在马路上的习惯,因此整个社会环境是怎么样的感觉,那味道简直难以想象!
直到19世纪,随有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菌的致病原理,才又开始逐步恢复洗澡。
所以说,对那会人们的医疗认知,真的有些不可思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