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勋章空降兵,冲出亚马逊人物介绍章鱼著名?
荣誉勋章空降兵,冲出亚马逊人物介绍章鱼著名?
真实的主人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部的扈华国和王亚林。
扈华国,中国空降兵,1973年9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部队侦察系,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第四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荣获“空军青年学习人才奖”,委内瑞拉“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获得者。电影《冲出亚马逊》角色胡小龙原型人物。
王亚林,中国空降兵,1972年5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部队侦察系,荣立一等功1次,首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委内瑞拉“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获得者,2003年被军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电影《冲出亚马逊》角色王辉原型人物。
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保卢斯也是个苦命的娃,如果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他的下一个职务将是“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 ,这意味着可以跻身纳粹德军的最高战争决策层,而不用再承受东线炮火连天或者冰天雪地之苦。
(约德尔上将)
根据最新解密的史料证明,因为反对希特勒解除总参谋长哈尔德的职务,时任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将军已不受待见,希特勒甚至拒绝与之同桌就餐,并准备在1943年1月底解除他的职务调保卢斯回来继任,“遗憾”的是,陆军元帅保卢斯已经不可能再为他效劳了。
苏德战场上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的第6集团军,是一支装备精良战功卓著的部队,也是纳粹发动二战的急先锋。1939年波兰战役时的番号为第10集团军,司令官赖歇瑙中将;在法国战役中隶属于“B集团军群”,下辖2个装甲师和14个步兵师,晋升上将的赖歇瑙指挥番号更改为第6集团军这支部队,横扫荷兰和比利时防线,战役指挥的表现极为出色,灵活并且果断,战后论功行赏赖歇瑙擢升陆军元帅。
(第6集团军原司令赖歇瑙)
赖歇瑙是德国国防军中最坚定的纳粹支持者之一,国防军内部人尽皆知,他也由此成为希特勒的宠将,1938年差一点点就成为德国陆军总司令,只是由于国防军高层的集体反对而作罢。从波兰战役到法国战役,他和第6集团军一直在龙德施泰特的指挥下作战,算是后者的老部下,而保卢斯从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开始,就担任赖歇瑙集团军的少将参谋长,1940年5月调升陆军副总参谋长,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制订人,大战前夜再次调回第6集团军担任参谋长,此时已晋升中将军衔。
苏德战争爆发后,赖歇瑙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仍然在龙德施泰特元帅的指挥之下投入战斗,并在基辅战役中大破苏军,战役期间,狂热效忠于希特勒的赖歇瑙对所属部队下达了《军队在东战场的行动》这一命令,在命令中要求官兵“无情地根除敌人的阴谋和暴行,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其实就是下令大规模屠杀苏军政工干部。
这种暴行是国防军其他将领们尤其反感的,但充分说明了赖歇瑙的政治立场和成为希特勒爱将的原因。(保卢斯)
1941年11月30日,赖歇瑙接替龙德施泰特成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因为后者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在罗斯托夫战役中擅自撤退。赖歇瑙升职之前推荐自己的参谋长保卢斯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一职,毕竟这两人在一起搭档期间非常顺手,从西欧到东线的合作甚为愉快,不可否认的是,保卢斯的确是名优秀的参谋军官,对于赖歇瑙的提名希特勒当然照准。
于是保卢斯1942年元旦成为精锐的第6集团军司令,同日晋升上将,并随后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大败苏军的反攻,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2天后,赖歇瑙病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当然,前任赖歇瑙的推荐只是一个方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保卢斯调配兵力的过程来看,他几乎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包括第6集团军被合围的时间段,如果他坚决主动向北突围,是很有可能与曼施坦因的解围部队“顿河集团军”会师并摆脱困境的,然而他再次忠实地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德国士兵进攻到哪里,就要守住哪里”,坐失破围良机,也断送了德军在南线最精锐的骨干部队,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因此,对希特勒的“忠诚”是保卢斯得以执掌第6集团军的另外一个主因。(赖歇瑙元帅)
希特勒很不喜欢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由独立性很强的将军来领导,而是希望由他完全可以信任、并且永远都服从于他的人担任这些职位,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当然符合这一标准,但参谋总长哈尔德由于在夏季攻势中屡屡“犯上直谏”,终于被忍无可忍的希特勒解除了职务,不久还遭到盖世太保的逮捕关进集中营;然后就轮到了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从继任人选是保卢斯这一层来看,作为元首信任和打算重用的少壮派将领,希特勒同意由保卢斯出任集团军司令也有历练的因素。
所以第三个原因就是,让一直从事参谋工作的保卢斯具备军事主官的履历,从而方便希特勒将其提拔到战争指导核心团队当中,比如用非常年轻的蔡茨勒将军继任总参谋长的事实,就证明了希特勒内心的想法,他已经极度不信任和讨厌国防军原有的高层班底。
然而他忽略了参谋军官优柔寡断的缺点,保卢斯毕竟不是经验丰富的赖歇瑙,并且最终葬送了第6集团军。(保卢斯上将)
即便是保卢斯被俘后,德军还曾试图派出一营伞兵和特种部队前往苏军控制区域营救,这一阴谋因苏军内务部队及时转移俘虏而挫败,可见希特勒对这位将军的重视程度。
更由于保卢斯在苏联享受的优待和战后在纽伦堡出庭作证,让许多德国人视其为叛徒,尤其是有亲属在斯大林格勒战死的德国人都在诅咒保卢斯,指责他自己苟且偷生,却未能拯救装备精良的30万大军,这个罪名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结束,时间已是1957年2月1日。
47是谁发明的?
俄罗斯著名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和他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的原型枪
俄罗斯著名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和他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的原型枪 当代著名的突击步枪是什么?AK步枪必居其一。AK是俄文Авт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缩写,也常常被称为“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 ,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突击步枪。今年适逢AK步枪问世60周年,俄罗斯总统网站9月4日宣布,普京总统向著名的武器设计师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致谢,表彰他在研制和生产武器中做出的贡献。
受伤后造枪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11月10日出生在阿尔泰边疆区库里亚村一个多子女的农民家庭,19岁应征入伍,是前苏联和俄罗斯著名的武器设计师,先后两次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一次获得斯大林奖金。
1994年,卡拉什尼科夫75岁生日时,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自授予他“祖国功勋”二级勋章和少将军衔,2004年弗拉基米尔·普京授予他“军事功勋”勋章。
卡拉什尼科夫在卫国战争时期被德军炮火击中,身负重伤,送入后方医院疗伤。如果没有这次负伤,也许日后就没有AK-47了。在医院就医期间,伤员们常在一起闲谈,都希望能有比德军武器威力更强大的武器。
喜欢钻研技术、摆弄机器的卡拉什尼科夫灵机一动,决定设计一支集美国M1步枪和德国StG44型突击步枪长处的自动步枪,也就是现在AK-47突击步枪的雏形。
俄军士兵手中的AK-47突击步枪 [资料图片]
结实又耐用
从1947年定型起,AK步枪已经成为现代武器经典。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故障极少,造价低廉,威力巨大。无论是在灼热的沙漠还是寒冷的冰天雪地,或者潮湿的热带丛林,AK步枪都能大显神威,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越南战争中,不少美国士兵扔掉手中的M16转而使用AK-4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M16在潮湿、泥泞的恶劣环境中,枪膛污秽严重,容易卡壳,故障率高,这在战场上可是会要命的。相比之下,AK-47结实耐用,故障率低,这也是AK-47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所在。毫无疑问,AK步枪在同类轻兵器中绝对出类拔萃。
在过去60年的时间里,AK步枪不断更新换代,由原来的传统步枪转变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的步兵武器,可以加挂枪榴弹、日间和夜间瞄准镜和狙击瞄准镜等等。
根据美国轻武器评论家伊泽尔博士的统计,AK系列步枪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多的一种步枪。美国国防中心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上亿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与此相比,美国著名的M-16步枪大约只有700万支。卡拉什尼科夫因此也被人们公认为世界级“枪王”——枪械设计大师。
对于有人指责他设计的枪械成为夺去无数生命的杀人工具,这位“枪王”坦言问心无愧:“我睡得很好,问题在于那些政客未能和平解决问题,往往诉诸武力。我在二战时设计这种枪,是为了要击败强大的纳粹军队……我是为了保家卫国才这样做。要怪就怪纳粹令我成为枪械设计师。”
欧洲武器专家感叹说:“卡拉什尼科夫垄断了前苏联轻武器领域。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或部分装备AK系列。在轻武器发展史上恐怕只有马克沁、毛瑟和勃朗宁可以和他一比高低。”
为了感谢卡氏在武器装备方面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出生的故乡特意为他竖了一座青铜半身像。(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
卡拉什尼科夫AK-47突击步枪的演化过程
AK-47突击步枪,在我国曾被称为冲锋枪(仿制的1956年式突击步枪也曾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部队。前苏军摩托化步兵部队、空军和海军的警卫、勤务人员使用木制或塑料制固定枪托型,伞兵、坦克乘员和特种分队使用折叠金属枪托型。AK-47的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而且重量比较大。AK-47是装备范围相当广泛的步枪,除前苏军外,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有的还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
目前国内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AK-47是抄袭了MP44/Stg44而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而且“Stg44一出现马上就有了AK-47的最终设计方案”,何况卡拉斯尼柯夫本人也声称是Stg44启发了他设计AK-47的。但事实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极大的不同;AK-47的最终方案是经过大量试验的验证而改进出来的,并不是突然就成型,就算是AK-46和AK-47之间都有很大的区别;至于所谓的外形相似,其实也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矣,就外形而言,就算是刚接触军事的菜鸟都不可能把两者外形搞混。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设计概念,但同一时期许多前苏联著名枪械专家所设计的新型突击步枪的设计概念都与Stg44相似。与AK-47一同竞争的样枪,尽管结构、原理都不尽相同,但设计概念和基本的性能指标都很接近——都是与Stg44相近,不过在那个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术成熟且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参照物(其他一些突击步枪产量极小,有些甚至只有试验品)。但当你拆开一把AK-47时,你可能会觉得它很像拼装的美国M1伽兰德步枪和M14步枪。AK-47与它的最大对手——斯通纳的AR-15一样,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带有设计者自己技术性质的创新设计的步枪,设计AK-47时参考的并不仅是Stg44。
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区别是什么?
海军陆战队一般属于海军执行两栖登陆作战,而陆军则一般专门执行地面作战,对于两栖作战等不是很在行。
随着战争样式的变化,军种越来越丰富,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就拿海军来说,其除了海战之外,还要进行一定的两栖登陆作战。而陆军,一般是执行地面作战,因此在两栖登陆作战中往往如果不加训练的话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而海军陆战队则专门负责进行两栖登陆作战,其在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样式,训练内容等方面均和陆军有不小的差异。比如水陆两用坦克,两栖突击车等等装备,都是在陆军中较为少见的装备。
而大多数国家的海军陆战队是属于海军的,比如我国,俄罗斯等国,这样的好处是在协调等方面更为方便,而这样的海军陆战队主要就是担任两栖登陆的开路先锋作用,其后的主要作战任务交给陆军执行。而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独立军种,有自己的舰艇等,而且规模庞大,完全可以执行常规的陆军作战任务。
陆军航空兵,一般主要装备直升机等,而不会装备轰炸机。首先空军力量建设起来投入巨大,更何况轰炸机这种东西。直升机由于特殊的作战性能,很是受到如今各国陆军的重视,并得到了重点发展。
陆军的作战主要是打击敌方地面目标,虽然将轰炸机等配属给陆军看似正确,实际上却在指挥方面增大了困难。比如二战中的苏联空军,其轰炸机部队是独立的,主要听陆军的调遣和使用,结果往往缺乏独立的战斗机部队的掩护,不仅损失巨大,而且还无法完成作战任务。
而在战后,像美陆军航空队,就从陆军中独立出来,成为了美国空军,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直升机才是适合陆军的,其速度适中,能够提升陆军的机动性和打击能力,而因此美陆军巅峰时期装备了高达7000架直升机。
有什么二战趣闻?
最近我迷上这种澳洲饼干
好吃又管饱 而且还便宜
后来查了下这种饼干的名字
ANZAC Biscuit
中文就是:澳新军团饼
澳大利亚新西兰军团?
这饼干关乎军团什么事呢?
调查后发现,
原来这种饼干的前身
是一战时澳新军团的干粮
易储存 且保存时间长
等等?
澳新军团在世界大战时做过什么大事吗?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决定一探究竟!
细查之下,发现这支袋鼠羊驼联合军
因为年少轻狂被深深坑过
还和日本银发生了很多不可描述的事情!
由于澳洲与英国有着分不清的血缘关系,
而且基于万年跟班的人设。
一战时的1914年,
英国对德宣战后澳洲就积极的加入到大战中。
1915年初第一师第十一营官兵在开罗城外的大金字塔前拍摄的合影,密集恐惧症患者略过。
那个时候全国的适龄年轻人热情高涨,
都踊跃报名参军,募兵站几乎天天爆满,
报名的队伍甚至都排到了大街上。
毕竟他们的都是英国人的后代,
为了自己国王和帝国,
那些报名的澳洲年轻人觉得
自己应该责无旁贷地做出贡献。
此外,还可以借机去海外开阔眼界。
保卫Mother land 成为当时的进军口号!
就这样,
第一批参军的两万人兴高采烈地舍家撇业,
加入了澳大利亚远征军。
而等待他们的,则是血与火的考验。
这支澳大利亚—新西兰军团,
即澳新军团,英文缩写为ANZAC。
澳新军团官兵的特点就是
都戴着别致的宽边军帽。
这批小鲜肉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友军的广大关注。
但是结果呢?
澳新军团在一战中经历了前所未料的伤痛。
先被英国人坑着当先锋(炮灰)
跟着一群大哥去揍土耳其
结果导航失误登错地方
导致最后挂了8千多人 。
讽刺的是,
这一天现在还成了澳洲的公共假日。
ANZAC Day(4月25号)
接着陷入一战漩涡不断发兵支援 。
当时整个澳大利亚就400多万人。
其中有33万多人被派去海外参战,
死了6万多人,伤了13万多人 。
伤亡比例高达65%,可谓异常惨重!
现在在澳洲各个小村镇里头
都能看到不少澳新军团纪念雕塑。
所谓乱世出英雄 ,
一个小胡子墨尔本人在一战期间
以出色的步兵战术帮助协约国拿下几场胜利。
他更是公认的20世纪澳洲最伟大的几个人之一。
他的名字就叫
约翰·莫纳什 (John Monash)
对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
澳洲八大之一的莫纳什的大学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过……
他本人其实毕业于墨尔本大学,
这就有点尴尬了。
所有在澳洲的人肯定都见过他的照片,
因为他长这样(下图)。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反正我喜欢。
每当看到他的这副画像,
总能激起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一战之后,
澳洲政府开始安置退伍复员军人,
整个战后安置费用高达2亿3800万磅。
而且联邦和州政府还兴办了
一些基础设施工程用以
为复原军人提供就业机会,
比如维多利亚州著名的大洋路
就是这类工程中的一个。
原本德国占领的新几内亚
在一战后也成为了澳洲管辖的地盘。
就是这个地盘,
成为二战时的日本军的噩梦地之一。
在这里,澳洲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巴布亚新几内亚岛,这是一个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面,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巨大的岛屿,面积几乎相当于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面积总和。
日本海军军令部曾经有过一个占领澳大利亚北部的计划,后来出于“隔断美澳”的进攻和防守方针,计划控制新几内亚岛。占领了这个地方就能对北澳大利亚施加压力。此后便有了日本人不愿回忆的新几内亚战役。
在战役爆发前,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在东南亚一开始是所向披靡,穿越马来半岛攻下新加坡,俘虏了不少盟军士兵,其中就有被派往东南亚协同英军作战的一万多澳大利亚士兵,然后这些士兵大多数都被日军所俘虏,最终绝大多数都被屠杀。
资料图:澳洲士兵被日军残杀
日军根本没把澳大利亚当回事,
先轰炸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
并发兵新几内亚,
准备拿那里当跳板,
企图隔断美澳,继而攻占澳洲。
日本空袭达尔文是历史上外国军队对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袭击,也是二战太平洋战争中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这给澳大利亚人民带来了心理上的打击。
数周之后,
澳大利亚对日本的敌对情绪
开始蔓延……
我在这安静的放羊喝酒,
你居然敢来怼我?
澳洲人怒了,
号召年轻力壮的aussie入伍,
祖国需要你们
我们要和日本人干一场!
中东战场的部分澳洲军队也在回防,
澳洲瞬间暴兵。
澳洲年轻人的威力,我们是很了解的。
怒火中烧的澳洲年轻人
领着美国入的装备就往岛上蹦。
开始各种放炮,各种炸!
以残暴、凶狠著称的日本军,
深不知自己即将
经历了一场生不如死的考验 。
澳洲年轻人找到了发泄青春的方式
左手右手,一个手榴弹
右手左手,扔炸弹重播
科科达小道战役
1942年7月至11月,13000多日军在新几内亚的北海岸登陆,然后以 6000人的兵力徒步沿着崎岖的近二百公里长的科科达小道翻越高达两千多米的群山远攻南海岸的莫斯比港。日军企图重演穿越马来半岛攻下新加坡的战局,但这次遇到了澳大利亚军队的顽强抵抗。
双方在丛林中相遇,瞬间开战!面对以拼命闻名的日军,澳洲士兵也不甘示弱。在这里,投降就等于被杀,就算看到对方受伤的士兵也要补上一刀,避免被对方偷袭。这场战役被称为死亡山谷中的屠杀。相比之下,欧洲战场简直就是“绅士的战争”,因为放下武器的士兵还有可能保命。
最终日军没能得逞,只得撤退。
整个新几内亚战役日军到底有多惨呢?
日军先后向新几内亚战场
倾注了20万左右的兵力,
到战后活着回到日本本土的不到一万八千人,
90% 以上的人挂在了那儿。
当时澳洲军队用着美国大哥的坦克大炮
将日军一直打压在地洞里,
炸完这里炸那里,到处占地。
你可以想象几个没有装备的王者玩家,
只剩高地,被神装的黄金玩家吊打的景象。
当时美军对皇军还有点顾虑,
但土澳这群乡下人
可不管你是皇军帝军,
正面刚上!日军被打懵了。
由于当地的热带雨林气候,
日军在地洞里见不得风也无法晒太阳,
伤兵会慢慢感染烂死。
由于无法进行给养补充,
日本兵甚至吃同伴的尸首 。
日本第18军司令部
曾经向岛上的日军战士发布
“禁止食用战友尸体,违者严惩”的布告。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可以说,日本军在其他国家犯下的罪,
狠狠应验在自己军队的身上。
日军十八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向澳大利亚第六师师长罗伯逊少将投降
日军在新几内亚浪荡了两年,
损失了90% 多的军力,
二十多万日军
至今还有十五六万连尸首都找不到,
那场战役绝对是现在那些
日本二次元少男少女难以想象的。
澳洲人以暴制暴的态度
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刚性。
那场战役后幸存的日本人
都不愿再回忆起那地狱般的经历。
不过对于澳洲人来说
这段历史成了炫耀的资本,
有关新几内亚战役的资料被完好保存。
看来再强的皇军,遇到澳洲这群不讲理的乡下人,也要跪。
无知只是因年少,打人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