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师,周朝分封了哪些诸侯国?
蔡国师,周朝分封了哪些诸侯国?
1、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
2、赖国——赖国的开国始祖叔颖,是周文王子。
3、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
4、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
5、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周武王克殷,封于毕。
6、邢-------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
7、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
8、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
9、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
10、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
11、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
12、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
13、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
14、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15、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
16、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别封其为虞。
17、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
18、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
19、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
20、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
21、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
22、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
23、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
24、薛——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
25、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
26、杞——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
27、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
28、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
29、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
30、杨——姬姓,侯爵。系黄帝后裔。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
31、朝鲜——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武王即其地以封之。
其余:
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
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
祁封为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鄣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今邢台市);
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
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
如果按武功排名的话?
施耐庵虽然在梁山大聚义时对一百零八人进行了大排名,但却没有排出武功榜,谁的武功更强,谁是梁山泊武功第一高手,并没有明言。而在前六十九回书中,很多武将没有直接对阵,即便是直接交锋的高手,也大多是不分胜败。因而,很难讲谁就是梁山武功第一人。
不过,如果细究施耐庵的文本,还是能够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梁山好汉的武功也是有排名的,第一名就是大刀关胜。
梁山好汉是如何排名的《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排名,是按照龙虎山伏魔大殿的石碣名单,一一对号入座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不以武功论英雄,不以资历排高低,而主要是以绰号所隐含的人物性格,与星号的含义相对应,依照星宿的固定顺序逐一落座的。比如,排名最后一位的段景住,绰号金毛犬,对应星号地狗星,等等。
但是,北斗七星群一百零八个星宿并不能完全反映梁山好汉的状况,按星宿顺序排位,显得呆板,又不能准确概括一百零八人的故事,达不到收束梁山大聚义的效果。更显不出宋江量才为用,打造梁山优秀团队的能力。因而,又参照武功、资历、履历,以及在《水浒传》中的象征意义,对一百零八人进行分工,在划分天罡、地煞两大系列的前提下,又产生了一个排位榜单。
在这个榜单中,施耐庵力求职务与能力对等,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因而,地煞系列的朱武,能够进入到梁山核心决策层,与吴用、公孙胜共骧军机。而武将则按照武功实力,设置五虎将、八骠骑、步军头领、小彪将、步军将校,等等。
这个榜单基本能够反映梁山好汉的能力,是绰号、星号综合平衡之后,比较合理的大排名。唯一的缺憾,就是武功高强的病尉迟孙立被下方到地煞系列,位居小彪将第二名。孙提辖排名偏低,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绿野老道有专门文章,分析了这个比较独特的情况,在此不再啰嗦。
总而言之,梁山大排名是非常合理的,宋江既秉承“天意”,又照顾方方面面的因素。榜单揭晓,“众人同声发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间阻,有如今日!”可见,这份最终的排行榜,得到了梁山所有人的认同。
既然梁山好汉都认同大聚义的排名,那就是没有任何异议而非常服气了。因而,对于按照武功实力排出来的五虎将、八骠骑的顺序,自然也是没话说了。
梁山作战以马军为主,步军辅之,所以,武将排名应当以五虎将当先。五虎将第一名乃大刀关胜,梁山武功第一,非此人莫属。
关胜排名五虎将第一实至名归大刀关胜出场较晚,直到梁山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的时候,才被俘投降,加盟梁山队伍的。但是,此人出场便显得与众不同,不用夸赞其武功如何,便会让读者因关羽而联想到关胜,这等家世,武艺必定相当了得。
书上也确实是这样说的。《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府,关胜议取梁山泊”中这样介绍关胜:
此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得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这是丑郡马宣赞口中的关胜。而当蔡京见到这员大将时,又从蔡太师的视角,描写了梁山第一战将的容貌: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这不是关云长再世吗?因此,蔡京大喜。这等人才,谁见了不喜?
关胜领兵到了梁山,宋江列队迎战。双方对骂了一回,林冲忍耐不住,便要出战,却被宋江喝住。霹雳火秦明却按捺不住,挥舞狼牙棒打头阵。林冲一见秦明出马,生怕他抢了头功,也挺丈八蛇矛出阵,双战关胜。这一场打斗,是《水浒传》最高水平的对决,梁山五虎将排名前三的武功高手一齐上阵,含金量特别高。
三员虎将在阵前打得像走马灯一样热闹,战马扬起的征尘如灯影般迷蒙。这三人打了好一阵,宋江忽然叫鸣金收兵。林冲、秦明回到阵中,质问宋江:“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
关胜回到营寨,心中也犯嘀咕:“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了,宋江倒收了军马,不知是何意思?”
不说宋江是何意图,单论这一次打斗的实力比较。关胜的确是“看看”输与了林冲、秦明,但依然没有到输的时候,林冲、秦明所言有点夸张。三员虎将“转灯”般斗在一起,而且,战马扬起了征尘,回合一定不少。五虎将第二名、第三名双战关胜,仅是“看看输与他了”,可见,若是单打独斗,关胜对阵任何一人,都能占到上风。
林冲战斗力非常强,秦明也是“万夫不当之勇”之辈,势均力敌,如此两员猛将,关胜都能够一人力战,可见其武功实力确实非同小可。关胜如此能打,排名五虎将第一实至名归。
关胜能打赢卢俊义吗?首先给出答案,关胜秒杀卢员外。何以见得?
卢俊义的武功是宋江吹出来的,但此“卢吹”与别的“卢吹”不一样,宋江夸赞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是另有所指,并非说卢俊义武功天下第一。其实,卢员外的武功很平常,恐怕要排在梁山第十五名开外了。梁山泊好汉在卢俊义之前的武功高手大致有这么些人:五虎将、八骠骑,步军头领中除燕青以外的九人,小彪将中的孙立。真实这样吗?
第一,卢俊义的武功仅是“棍棒天下无对”而已。梁山好汉中,独门武功“天下无对”者数不胜数,关胜的青龙偃月刀,林冲的丈八蛇矛,秦明的狼牙棒,呼延灼的双鞭,董平的双枪、花荣的箭术,张清的飞石……,以及鲁智深的禅杖,武松的拳脚,李逵的板斧,史进的三尖两刃刀,孙立的单鞭,等等,都可称得上“天下无对”。
所以,“棍棒天下无对”并不等于“武功天下第一”。鲁智深“一身好武艺,禅杖天下无对”难道不可以吗?至于方腊阵中宝光国师也有一条禅杖,也不能与鲁智深相比。花和尚的禅杖六十二斤,邓元觉的才五十斤。何况,这是续书《征四寇》,不是《水浒传》。所以,《水浒传》中只有鲁智深的兵器是禅杖。
第二,卢俊义棍术不精。假若卢俊义棍棒真的是“天下无对”,那他如何从来就不用棍棒打架呢?卢俊义出场后,有两次作战经历。这两次对敌交战,施耐庵讲明了是要“活捉”对手的。但是,卢俊义用的兵器都是朴刀。假如卢员外棍棒技术乃《水浒传》第一人,何以不用棍棒生擒对手,一棒打翻了,伤及敌人性命的概率远比朴刀小,更能达到“活捉”的目的。
更为搞笑的是,梁山口大战李逵等人,卢俊义不仅不用棍棒,还把李固带出来做防身用的杆棒绑在了朴刀上。这件自制兵器,真的很搞怪。施耐庵这是在隐写卢俊义的武功不行,宋江要的是“玉麒麟”而不是卢俊义。
第三,棍棒是林冲第一。梁山之上,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其武艺是枪、棒俱佳,堪称梁山第一。怎么讲?《水浒传》中,有多处写到使用棍棒的情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处。第一处是王进教训史进,第二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三处是武松用哨棒打虎。最精彩的一处则是林冲在柴大官人庄上的这次打斗,施耐庵写得很详细,分明是在证明禁军枪棒教头的棍棒实力。
因而,有实战才是真本事,卢俊义从来就不用棍棒,还别出心裁的把棍棒绑在了朴刀上。这有点像咱们这里砍荒用的畲刀,同样一把柴刀,装上一根长把,以防砍荒时荆刺伤到自己。卢俊义虚张声势,加长刀柄,内心还是非常害怕梁山好汉伤到自己的。
如此“棍棒天下无对”,纯属“卢吹”。金圣叹说过,“玉麒麟”是一匹马。据此,绿野老道按图索骥,得出“玉麒麟”是一匹神仙坐骑,专门对付“照夜玉狮子”的。至于这其中的蹊跷,绿野老道写过很多分析文章,此处不再重复。总之,卢俊义的武功真的是宋江浮夸的。
卢俊义的武功被揭了底,梁山上还有谁比关胜武功更高?
步军头领中有高手梁山作战,以马军为主,步军头领的武功主要体现在未上梁山之前。在十大步军头领中,武松的拳脚功夫是《水浒传》第一人,假如让关胜下马与武松比拳脚,恐怕获胜者就是武二郎了。
那么,武松能不能号称梁山武功第一人呢?恐怕不能。梁山的军事实力主要靠马军,武松的拳脚功夫自从上了二龙山便不再有施展的机会,梁山大排名时,这个参考因素便被弱化,而是马军占得了上风。所以,按照梁山排名,武松也是“一身好武艺,拳脚天下无对”。这是实打实的,与卢俊义大不一样。
鲁智深的综合实力要稍强于武二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马上实力能与五虎将比肩。花和尚曾经在桃花山大战呼延灼,双方打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呼延灼排名五虎将第四,如果仅论马上功夫,鲁智深自然是超不过大刀关胜了。但是,若要论综合武功实力,鲁智深则是关胜在梁山上最强劲的对手。
书中没有交代关胜力气如何、步战如何,这一点就不如鲁智深了。但是,从两人使用的兵器看,关胜的膂力当可与鲁智深并列。书中说,关胜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而且,施耐庵反复提到关胜乃关羽之后,这口刀也就是关家祖传的了。
鲁智深在打造禅杖时,与铁匠铺待诏商议重量,就提到了关爷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一斤。这样,论兵器而言,两人就差了一十九斤。不过,鲁智深也说过,自己要打一百斤重的禅杖,还说:“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鲁智深是可以使得转一百斤重禅杖的,其膂力当与关胜不相上下,都是善使重兵器的高手。
但是,鲁智深禅杖的重量毕竟只有六十二斤,这也是施耐庵在暗示鲁智深不能超过关王。所以,在《水浒传》中原本可以马上作战的鲁智深,便与武松一样,做了步军头领。以此观之,施耐庵还是认定关胜武功梁山第一。
前文讲到,梁山排名是绰号、星号、个人特质(包括象征意义、武功实力等),关胜既然能够总排名位居第五,五虎将第一,武功实力也是一条重要的参考依据。毕竟,大刀关胜乃武圣嫡派子孙,施耐庵以“天勇星”对应,就是把他当做了梁山忠勇、武功的一大象征。
为什么三国里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
在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讥二名,二名非礼也。”对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春秋公羊传》表明儒家反对双字名,认为双字名非礼;二是儒家认为同一个人取两个名字是非礼的。
虽然《春秋公羊传》未必是反对双字名,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大多数上层贵族和士人确实都是单字名。不过双字名的历史人物也不是没有,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天才名将霍去病、超级理财家桑弘羊等等。
西汉末年,王莽掌握了朝廷实权。与如今某些“公知”一样,王莽不仅错误理解了很多理论,还将自己的错误理解当做“真理”。王莽将“二名非礼也”就理解为双字名不合礼法,下令禁止天下人取双字名。
双字名在王莽上台之前本来就是少数,王莽的禁令则让双字名几乎消失,“双字名非礼”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东汉虽然取消了王莽的禁令,但“名非礼”直到东汉末年都是上层社会的主流观念。
正因如此,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历史人物的名字都一个字。不过根据考古发现,双字名在东汉三国的社会下层其实大量存在,只是这些双字名的影响实在难以让史书记载,所以史书中才都是单字名。
在位最长的皇帝前十排名都有谁?
感谢邀请!看完记得点赞哟!找了很多资料!欢迎大家参考指点!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公元221年秦始皇灭六国首称皇帝以来,共有八十多位皇帝。那么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位:西夏崇宗李乾顺(1083年-1139年) 在位53年
1086年,年仅三岁的李乾顺即位,母党专政。他亲政后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四位:西夏仁宗李孝仁(1124年-1193年) 在位54年
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儿子李孝仁即位,十年16岁,是西夏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对外嘉庆和经过之间的交往,以稳定外部环境。对内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羽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除此之外,他还实行科举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和推广教育。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1年) 在位54年
公元前141年,15岁的汉武帝即位,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抑制商贾。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但他崇信方术,兼以穷兵黩武,晚年爆发巫蛊之祸。
第二位: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 在位60年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间达到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乾隆皇帝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上行使最高权力的时间长达63年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质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第一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 在位61年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在这里再帮大家科普一下:在位最短的五位皇帝!
第十名:“洪宪皇帝” 袁世凯(计在位时间83天,1916.1.1至1916.3.22)
袁世凯,1859年出生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是北洋军阀的开山鼻祖。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他利用了当时清朝初亡、民国初兴的条件,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但他一直梦想恢复帝制,自己当皇帝。1913年,他强力解散了国会,实行独裁。1915年12月12日,他终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宣布称帝,定次年元旦始改元“洪宪”,当上了皇帝。 袁世凯作了皇帝,立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蔡锷等人纷纷发动讨袁运动。全国人民的反对,闹得袁世凯很难办,于1916年3月22日无奈退位,并很快病倒了。1916年6月6日,复辟狂袁世凯终于一命呜呼,只作了83天皇帝。因为他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前死亡的,所以人们说他的死正好应了“癞蛤蟆过不了端午节”的说法。同时,也就在人们中开始流传“袁世凯做皇帝——好景不长”的说法,借以形容某人、某事维持不能长久。
第九名:北辽耶律术烈(在位两个月,十月—十一月)
1125年 ,辽天祚帝被擒,移送往金朝,辽朝灭亡。梁王耶律雅里于5月自立。10月,雅里亦被杀,耶律术烈被拥立。1123年11月灭亡
第八名:秦三世嬴子婴在位46天,前207年—前206年)
秦王子婴(?—前206年),姓嬴,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婴为秦王。”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传》:“高 (赵高) 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长"。这一派认为《秦始皇本纪》的有关章句应该理解为:“立二世之兄、子婴为秦王。”
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宠信宦官赵高,诛杀多位旧臣,包括李斯、蒙恬等人。当二世准备加害蒙恬时,子婴曾劝阻二世,但二世不听。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子婴继位。赵高声称民变起后,秦地比统一前更小,故子婴不能称“皇帝”,而只能称“王”。子婴即位五天后便定计杀死赵高,并随即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率领其中一支秦末起义军进入关中的刘邦在到达灞上后派人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物品 (包括玉玺和兵符) 亲自到刘邦的军前投降。子婴共当了 46 天秦王。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并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的部将曹无伤向项羽称刘邦将以子婴为相而自立为关中王,结果项羽设下了鸿门宴。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第七名:元宁宗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在位43天,1332年)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Rinchinbal,1326年—1332年),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当初,前任皇帝元文宗临终前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诏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至顺三年(1332年)十月,懿璘质班即位,年号“至顺”,是为元宁宗。宁宗在位53日(一说43日)而卒,年仅七岁,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
第六名:明光宗 朱常洛(在位29天,1620年)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是神宗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的母亲是恭妃王氏。明神宗朱翊钧宠爱郑贵妃,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有明一代传统以立长子为太子,为此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的极力谏争和慈圣皇太后的支援下,朱常洛被册立为皇太子。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去世,朱常洛在八月初一登基,年号泰昌,是为光宗。他在登基前的七月廿二日及廿四日,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赏赐在辽东前线防军,缓解萨尔浒之役后前线的困境。光宗在其短暂执政生涯中,特别重视内阁和东林党的地位。
光宗是一个好色的皇帝,郑贵妃向他进献8位美女,意图取悦他。光宗照单全收,“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由于淫欲过度,八月初十日就病倒了,太监崔文升进以泻药,连泻三四十次;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时年39岁,廷臣纷纷议论,是为著名的“红丸案”。光宗自1620年8月28日(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至9月26日在位仅二十九天,死后葬庆陵。
光宗未等及次年改元已去世,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以当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次年改元天启。
第五名:汉昌邑王 刘贺(在位27天,前74年)
刘贺(?—前59年),史称昌邑王,五岁时袭父刘髆封为昌邑王,最初李广利、刘屈牦因为策划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被武帝识破而灭族。公元前74年六月霍光等迎立他继位。
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载刘贺罪行“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刘贺在即位二十七天内,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一天四十件。
霍光以其不堪重任,与大臣奏请皇太后(霍光的外孙上官氏)下诏,于同月废黜了他,并亲自送他回到封地昌邑,削去王号,给他食邑二千户。同年,霍光尊立戾太子唯一的遗孙刘病(汉宣帝)已为帝。
第四名:唐殇帝 李重茂(在位17日,710年6月07至6月24)
唐殇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景云元年(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六月初七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为帝,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不足一个月,睿宗的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结合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廿四日李重茂逊位,睿宗重新登基,李重茂离开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714年重茂任房州刺史,不久死于房州。
第三名:清保庆帝
(在位3天,1899年)
清朝保庆皇帝爱新觉罗溥俊(1885年—1908年),清朝傀儡皇帝。当初,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太后与心腹荣禄商议废光绪,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15岁的溥俊为皇帝。1899年3月18日,爱新觉罗溥俊受诏书入宫,被封为大阿哥,但外国公使均不承认,理由是他的父亲载漪是义和团领袖。慈禧太后不顾反对,她让溥俊于4月即位,改元保庆,废黜光绪皇帝,并且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慈禧被迫停止废除光绪的计划。
八国联军之役后,慈禧太后以“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之名废除溥俊大阿哥之位,命其仍归宗载漪;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父子均流放新疆,载漪父子逃到蒙古。1908年宦官李莲英受慈禧之托派人刺杀溥俊,终年24岁。
第二名:北魏女婴皇帝元氏(在位一天不到,528年,但帝位不被普遍承认)
网络图片
元氏(528年2月12日—?),女,鲜卑人,中国北魏皇室成员,生于北魏首都洛阳,姓元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潘充华的女儿,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后因是女性,本应封为公主,而时局危险,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国实际大权的皇太后胡氏对外宣称她是男性,并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不久,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女婴元氏以皇子身份继位,从而在原则上成为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528年二月在位),但她的女皇帝身份普遍不被承认。她在位仅一天便被废黜,之后不知所踪。
第一名:金末帝 完颜承麟(在位半天,1234年)
完颜承麟初为金国将领,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器重。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蒙古军队挥军南下犯金。哀宗遂以“率兵抗蒙”为由,留下家眷于汴京而出奔。完颜承麟沿途不离不弃,以身保哀宗之全。纵然沿途文武百官很多都为保命而逃走,完颜承麟依然以身护主,成功护送哀宗至归德,后又护送哀宗至蔡州(今河南蔡县)。到达蔡州后,完颜承麟建议哀宗组织中央统治,积极筹备防卫蒙古来犯的事宜。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古军挥军直进,加上南宋军的支援下,蔡州被围。哀宗深知亡国之日将至,不愿当亡国之君,遂下诏禅位予完颜承麟,承麟初执意推却,后哀宗苦苦哀求,曰:“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己哉;以朕肌肥,不便鞍马。城陷之后,驰突必难。顾卿平昔以疾闻,且有将略可称。万一得免,使祚胤不绝,此朕之志也。”意思大概是哀宗认为自己身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故传位予身手矫健,有才有略的完颜承麟,望他如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故此,完颜承麟唯有答允继位。
翌日,传位大典刚开始不久,即接到战报说宋蒙大军已攻进城内,哀宗仓皇逃往幽兰轩,而刚即位的末帝完颜承麟即急率兵出门迎敌,展开巷战,唯不敌宋蒙联军,遂退守子城。
另一方面,哀宗逃往幽兰轩后即自缢而死。完颜承麟收到哀宗死讯后,与百官到哀宗遗体前痛哭,谥曰哀宗。后子城破,完颜承麟带兵出迎,死于乱军之中。据史学家推测,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半天,更有说指出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以上资料摘自网络综合整理!
水浒传中你觉得宋江归顺朝廷是利大于弊?
宋江受招安,征方腊后,死伤惨重,108头领,只活下30来个,十去七八。
于是有人就以此为借口,宋江不应该招安,依旧在梁山共聚大义,替天行道,岂非更好!至少死伤不至于这么严重,苟活性命。
错,大错特错!
且不说招安利弊,分析下,如果宋江全伙不受招安,那么他们有以下三种可能,看各自结局。
三种结局一、梁山为根、开枝散叶梁山好汉多次出兵,攻下大名府、高唐州等朝廷重镇,小的郡县如东平府、东昌府等,大地主家如祝家庄、曾头市等,可见梁山有极强的攻城拔寨的攻击能力。
梁山好汉也受过朝廷的多次围剿,二战童贯、三败高俅。各路将领大发神威,将朝廷来犯之敌,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虽然梁山有地利之便,却也能多少体现出梁山的实力。梁山有极强的防御能力。
攻击力与防御力都极为出色的梁山,如果攻城掠地,借势起义,那么必可攻入东京,推倒北宋。
且慢!
宋江的梁山起义军,在走出山东,打进东京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两个问题,对宋江等人来说是致命的。
而且这两个问题的前提是粮草充足,后勤保障无碍。
1.前方吃紧。宋江不断攻下城池,就要留下至少三位将校,最起码一天罡二地煞的配置。那么长此以往,宋江手下头领(士兵有俘虏填充,姑且不算)越来越少,再打城池,就吃力了。宋江的将领红利,慢慢烟消云散。
北宋立马全国调兵遣将,合力围剿。宋江城池兵少将寡,步步被蚕食,得而复失,最后一顿饺子,收拾了宋江。或反之,先灭宋江,再夺回城池。
2.后方吃紧。留守将领冲锋陷阵是专家,管理城市,安抚百姓,全是外行。勉强靠点谱的卢俊义、吴用、柴进、李应、朱武、裴宣。仅这6位,城多将少,完全不够用,导致后方不稳。
一旦百姓聚众闹事,引发叛乱,宋江屁股着火,前后夹击,必败无疑。
故而宋江的梁山起义军难以成事,宋江笑黄巢不丈夫,黄巢笑宋江没出路。
宋江众人始终背负反贼之名,遗臭万年。
二、占山为王、快活无限宋江效仿晁盖,与众兄弟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风花雪月,舞枪弄棒,日子逍遥,好生快活。结果:四个字,坐吃山空。
附近州县钱粮打劫光了,周围大户打劫光了,路过贪官污吏打劫光了(知梁山响马,他们绕远走),宋江不让打劫百姓。宋江三光政策之下,钱财何来?酒肉何来?粮食何来?
即便山上粮草充足,够这些人吃一辈子,那么儿子呢?孙子呢?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梁山好汉尽饿死,北宋不战而屈人之兵!宋江等草寇之名,淹没于众多绿林江湖之中,无人记得。
三、画鲁为界,四分北宋宋江长驱直入,打下整个山东之地,各头领各司其职,据守要塞。宋江登基称帝(史称郓坏帝),分封诸侯。与王庆、田虎、方腊四分天下。
初期四方势力各有顾忌,相安无事。不久,三家联合,欲要吞并宋江。(宋江实力最强,自然要联合攻击。)
宋江武力无力抗衡三家联手,向辽借兵。辽国趁火打劫,顺道灭了宋江,梁山好汉被各方势力屠戮殆尽。(假道伐虢)方腊、王庆、田虎三方没了对手,为抢地盘,大打出手,互相争斗。
最终方腊胜出,与辽两军对垒。二者两败俱伤,金国大举南下,扫清障碍,称霸中原,笑到最后。
金国一统天下。宋江成了“汉奸”,背负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三种结果,梁山好汉全军覆没,名声有缺。接受招安,与之相较,实在是上上之签。
一记高招招安是利大于弊的,这一举措解决了梁山所有人的需求。是保全梁山人马及声誉的一记高招。梁山好汉,名声虽响,实为草寇。
梁山好汉分为三类人:
1.杀人放火的山贼与犯下滔天大案的逃犯。如武松、李逵等。
此等人本身就是罪无可恕,本应偿命。他们上得梁山,无非就是苟全性命。只要留得性命,便是最好归宿。
这些人大多是反对招安,因为他们对官府充满失望,甚至憎恨。
只要朝廷免罪,对他们既往不咎,保证其不可再犯,然后送这些人回乡,他们复为良民,若在犯事,依法论罪。
2.朝中降将及被裹挟上山。如关胜、李应、徐宁、孙立等。
这些人虽然落草梁山,但都想回到以前生活,虽然辛苦,却更坦荡。
这些人是梁山大部分,愿意接受招安。只要朝廷招安,这些人只要加官进爵或不愿为官,恩准回乡,即可解决。
3.无处安身,来靠码头之人,梁山的一小撮。如段景住、宋清等。
他们自己独立生活,难以温饱,又向往大器挥霍的日子,于是投靠梁山,背靠大树好乘凉。
这些人是向往招安的,因为没本事,难成事,所以想当上一官半职,混吃混喝。
对于这些人,给个九品小官就乐得屁颠屁颠儿的。
针对梁山好汉三种人,只有招安才能解决这些人的所有需求,故而招安是最适合梁山的。
命中注定招安既然是高招,为何最后梁山好汉死伤惨重?
四个字:所托非人!
当晁盖病故,众人推举宋江为梁山寨主之时,他们的结局,就注定了。
只是可惜,梁山好汉们所托非人,宋江歹毒,一心想用梁山众兄弟的性命换来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可悲!可恨!
一朝落草,终生污名。若要洗去污名,只能用建功立业的热血。重名而轻利的宋江,毫不犹豫,带着兄弟们走上了洗刷之路。即使这条路充满荆棘,那也在所不惜。
沽名钓誉的宋江成为梁山之主时,就注定了梁山水泊将是血染的风采。
结语名,也是一把刀,较之利益,更血腥。
宋江接受招安并没有错。可是他接受招安以后的事,错了!错的很彻底,把梁山好汉全都带进坑里。
宋江接受招安之后,回乡务农,当个土财主不是挺好吗,就算奸臣不会放过,可保全其他兄弟的命。
结果为了一己之私,一己之名,搭上70多位兄弟的命,真的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