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称好蚂蚁庄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司马称好蚂蚁庄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国的成立是封建集团斗争的必然结果:
1、东汉末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初期,此时由于东汉创立者的汉光武帝刘秀,得到西汉以来的地方豪强地主阶级的支持,故对地方豪强地主特别于以优待,使之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压迫而激起尖锐矛盾;加上社会主导阶级内的在中央的地主阶级领导集团的极度腐朽,造成社会第一部类阶级矛盾尖锐化,而引发黄巾军的农民起义战争。
农民起义战争给予东汉中央的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加上东汉中央向各地方发出的“勤王”号召,使各地方强大的豪强地主阶级,趁机组成武装集团,对农民军进行镇压;也积极参加对争夺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于是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由于统治阶级既有中央众多的军队的进攻,又有各个地方的豪强地主武装的围剿,使利用宗教发动起来而未经强有力的组织、训练而形同乌合之众的黄巾军,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但各地方的地主阶级武装集团却因此应运而发展壮大起来。
就在镇压黄巾军的军事战争过程中,使许多地方的豪强地主的军队得以收编农民军,形成大大小小的多类地方军阀武装。这些武装力量,就是后来形成三国分立的阶级基础。曹操就是在镇压农民起义战争中,收编了青、徐一带的农民军而发展起来的地方大军阀。
2、说东汉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期,这种发展,不是说中央的地主阶级领导集团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阶级基础得到扩大,各地方的豪强地主阶级都得到强势的发展。反之,由于中央的地主阶级领导集团,长期掌握政权得不到监督和更替,权力腐蚀了这一领导集团,他们的统治因而腐化堕落。
各地方地主阶级得到巨大发展,其具体表现就是东汉末期,各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土地逐步集中于这部分豪强地主手中,他们利用所拥有的大量土地,控制附着于土地上的农民,形成强势的庄园经济,在各地大建庄园,修坞堡,组织和培训自己的武装力量,于是埋下了地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间,为争夺各类政治、经济利益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根子。
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形成的纲常礼教思想的束缚,没有重大事件引发利益争夺时,他们尚不敢公然发起有违纲常礼教,反对中央地主集团的叛乱。但一当中央地主阶级集团的腐化堕落而引发农民的反抗斗争时,为镇压黄巾起义农民战争,成了他们的武装力量发展壮大,以便进行主导阶级内部的阶级争夺和阶级斗争的大好机会。
3、历史演变的事实,恰恰正是东汉中央地主阶级集团和各个地方的豪强地主阶级集团(表现为各种武装力量)互相争权夺利而内讧,从而进行激烈的战争的具体写照。
由东汉末期中央的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引发中央地主阶级集团的分裂和激烈的阶级争夺和阶级斗争;到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使这种斗争白热化,从而使处于斗争弱势的部分掌权派,招引陇西大军阀董卓进京帮助镇压另一派,引狼入室,造成董卓专权,变乱朝政。从而引发各地方的地主阶级集团,名义上为讨伐董卓而纠合起来,实为向中央的地主阶级集团进攻,以争夺中央政治、经济权利。
这一战争初期,尚能取得一些胜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做了许多生动的描绘,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及“三英战吕布”之类。
董卓失败退守关中之后,立即使各地方军阀间,即不同地区的地主阶级武装集团间,矛盾尖锐化,使讨董联军分化,各回老家,就形成在主导阶级内部的各地大小地主阶级集团的军阀的割据局面。
4、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认识,这种地主阶级集团间的一系列的阶级斗争,总是不断进行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经常化的激烈竞争,是充分展示和体现封建地主阶级竞争机制的主要内涵;也是推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中,掌握生产资料的主导阶级,始终存在其阶级内部的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第二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这一矛盾和斗争,又是贯穿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始终,是推动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详细论述可参见拙著《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体系研究》有关内容)。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之后,经过各地方军阀的多次大小战争,逐步团聚起曹、刘、孙三大地主阶级的强固的武装集团。
曹操经过讨伐中原黄、淮各地的袁术、吕布和袁绍等军阀的战争之后,逐步统一北方,遂率大军南下想扑灭孙、刘两大地主阶级军事集团,经著名的赤壁之战败北之后,三大地主阶级的武装集团,各自分别盘据中原、江东和四川与汉中等地区,形成魏、蜀、吴三国的鼎立局面。
所以我们论定: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正是地主阶级内部各阶级集团间进行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
曾经在野史中看到:朱元璋的后代为何迁都北京?主要原因是在秦淮河时,挖断了在南京的龙脉。所以在此建都的朝代都不长久。
我话好像不大摆谱。只要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强盛帝都都在北方。比如:汉朝——西安,唐朝——西安,洛阳,宋朝——开封,明朝——南京,北京。 为什么呢?
华夏民族是农耕民族,人口众多。老祖宗大多出自中原。历史悠久,环境优越,生活安逸。
塞外的游牧民族生存环境艰苦,生活居无定所。各个部落人口不多。穷则思变,所以历朝历代都是塞外的少数民族挑起的战争。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汉武帝亲征匈奴……还有许多易守难攻的关口:山海关,嘉峪关等。
足以可见当时的帝国面对的挑衅和威胁就是塞外游牧民族。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游牧民族英勇善战的本性和体魄。
如果在南方建都,在防御外敌上是有弊端的。
再说,历朝历代在南京建都的也都是割据政权。如孙吴,南宋,齐,梁,南唐。
明朝在此建都后,考虑到王朝的长治久安,也迁都北京。因为这里的有崇山峻岭,万里长城,边塞关口,可以很好地抵御塞外游牧民族的入侵。
兖州十大必玩景点?
一、兴隆塔 二、少陵台 三、兖州市博物馆 四、农高园 五、金口坝 内容拓展: 一、兴隆塔 1、位于兖州城内东北隅今博物馆院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毁圯而塔岿然独存。
塔高54米,十三层,为八角楼阁式砖塔。
2、沿着塔内梯级可以攀登到第七层的平台上,抚石栏远眺,兖城风物尽收眼底。兴隆塔之始建在隋代开皇(589--600)年间,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塔内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记数块。塔的造型端庄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层以上骤然缩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形式为国内所仅见。兴隆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少陵台 位于兖州九州大道中段(原少陵西街)。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自称“少陵野老”。唐开元二十年春,杜甫贡举下第,是时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杜甫由洛阳来兖州省父,以后并于此寓居。
三、兖州市博物馆 1、地址在市城区文化东路,地理位置是在城区东北部。市博物馆馆有自大汶口文化至明清历代文物3500多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将近百件。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l万平方米,由三部分组成:主展楼、“端信”广场、兴隆塔。主展楼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汉唐风格,为斜面大屋顶式建筑。
2、四角各有一个汉阙,上有斗拱、尺吻等造型,瓦当滴水上有专门烧制的“端信”和“双曜”字样。门前台阶中部有“丹墀”石,上刻《康熙字典》上记载的关于兖州的各种解释,两侧为汪曾棋“白也诗无敌,兖为天下宗”的题词。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庄重大方,与兴隆塔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四、农高园 1、兖州国际农科奇观景区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兖州国际农科奇观是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兖州农业高新区内, 2005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3月完工,2006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个全新概念的科普交流基地,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胜景,是“旅游促进科技,科技保护生态、生态推动旅游”的“奇观”。
2、以“吃绿色餐、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特色的农科奇观生态园,将主题定位于“绿色、和谐、欢乐”,借助“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的东风,把握机遇,打造了奇观中的“奇观”。
五、金口坝 1、金口坝宏伟坚固,横跨泗河,宛如卧波长虹,自古即为游览胜地,被誉为“金口秋波”。每当夏秋之交,清波如镜,绿柳成荫。游人到此,如入画境。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赋诗云: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大坝渐呈苍老之态。解放初期,曾对金口坝进行过维修,但由于桥身长年负荷交通重压,基础已向河床下陷,原巨大石条之间已相互错位。
2、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此桥已不堪重负,几处桥石塌落,坝基木桩裸露,如不及时维修,一遇洪汛,这座石坝将毁于一旦。鉴于此,兖州市文化部门在科学制定大坝修复方案的基础上,采取“修旧如旧”的方法,对坝基进行整体修复。工程于1997年4月启动,同年7月竣工,共用资金近100余万元。修复之后的金口坝,恢复了往日的秀丽风姿,成为反映兖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大坝修复后,立碑刻文纪念,以昭后人。
吴国被灭掉的原因核心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孙权时期的衰败因素
1.孙权后期的酗酒与刚愎自用
孙权从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继其兄孙策统事,到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称吴王,太和三年(公元229年)称皇帝,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四月病死,他实际做了五十多年的江东之主。
孙权继承孙策统事时,只有十五岁。他在前半生是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他能团结人,对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陆逊这些将领,能够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从而取得了他们的拥戴。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沉湎于酒。他称吴王的时候,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又在一次宴会中,孙权自起敬酒,有人假作喝醉了酒不肯再喝,孙权几乎将他杀死,经大臣谏争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这种酗酒的风气到孙晧时更加发展了,酗酒成为东吴亡国的原因之一。
孙权在称帝以后,刚愎自用,这在三国的君主中,也是少见的。公元233年,割据辽东(都于襄平,今辽宁辽阳北七十里)的公孙渊向孙权上表称臣,孙权非常高兴,实行大赦;并且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率兵七八千人(号称万人),乘船前往辽东,授予公孙渊燕王的封号。满朝文武都说:“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数百护送舒、综(宿舒、孙综,两人为公孙渊的使节)。”(《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孙权不听。
东吴的元老张昭更是竭力规劝,孙权和张昭反复辩论,甚至要杀张昭。张弥、许晏等人到了辽东,果然被公孙渊所囚杀,公孙渊还把张弥、许晏的首级送给魏主曹叡请赏,七八千士兵中,由海上逃回到东吴的只有六十多人。这个例子,说明孙权的刚愎自用,发展到什么样程度。
2.皇储之争
孙权晚年,统治集团内部斗争逐渐激化。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登先于孙权病死。孙权又立登弟和为太子,封和弟霸为鲁王。孙权宠爱孙霸,孙霸想夺取太子的地位,于是朝臣就分为两大派。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拥护太子和;骠骑将军步臂、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支持鲁王霸。
孙权看到大臣分成两派,恐怕自己身后也会像袁绍身后那样酿成大乱,就废太子和,并命令孙霸自杀,而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公元252年,孙权病死,孙亮即位,那时他才九岁,不得不由孙权生前安排好的大将军诸葛恪来辅政。
3.江东世家豪族的扩张
东汉末,由于牧守混战,江准构兵,江东以吴郡顾、陆、朱、张姓为首的世家豪族大地主,希望江东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和他们的地主武装结合起来组织一个理想的政权共同来维持江东的局面。
这种政权的出现不仅可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而且可使他们的庄园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孙策兄弟,正是他们物色中的理想人物,而孙氏兄弟也端力拉拢他们,孙策嫁女给陆逊、顾邵;孙权称吴王以后,亲拜顾雍老母于庭前。后以顾雍为丞相,雍为相历十九年之久;朱桓被重用,领有部曲万人。陆氏家出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四姓子弟,担任郡县守令的更多。
这样承平日久,形成了世家庄园,庄园内俨然一个实力雄厚的独立小王国。庄园经济实力这样雄厚,毋怪江东世家豪族地主的政治地位一直到南朝陈亡还未下降,吴郡陆氏,在唐一代还出了六个宰相,吴郡顾氏在唐代亦有宰相,到唐末,才渐渐衰落下去。他们的政治地位延续那么久,从他们的庄园经济来看,并不是偶然的。
除了佃客的赐予以外,东吴的军队中,由于士兵的佃耕土地,多是父子相承,因此出现了世袭兵制度。兵是世袭的,将领也有不少是世袭的。东吴将领统率军队,往往是终身职,身死之后,他的部曲,照例应由长子来承袭“兵业”,长子死后,或有其他原因,则改由次子统率;无子或子幼,则由弟或兄弟的儿子来带领。
江东的世家豪族大地主,差不多都是将领,因此,他们差不多都有部曲。朱桓部曲万人,以后由他儿子朱异承袭他的兵业;陆逊部曲数千人,以后由他儿子陆抗承袭他的兵业;陆抗部曲数万,抗死,五子分领。当时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的实力,连敌国都不敢轻视,所以魏大将邓艾说:“孙权已殁,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世族地主权力的扩张也就意味着政府权力的缩小,因此,在东吴政权后期,皇室和大族之间是有矛盾的,不过矛盾是次要的,而他们之间的互相依存,共同对隶属农民进行榨取,却是主要的。
二、后孙权时代的乱局
1.诸葛恪的劳师动众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年轻时就为孙权所器重,在陆逊死后代逊领兵。他秉政以后,裁撤监视文武官吏的校官,豁免百姓积欠政府的逋债,除去关津的杂税,开始时吴人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史称诸葛“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可是东吴统治集团内部,自孙权废太子和时起,矛盾一直很尖锐、诸葛恪秉政以后,还没有能够完全控制这种局面,照理他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的整顿上,而不宜轻启边衅。
诸葛恪在秉政的第二年,忸于巢湖东兴堤(在今安徽含山西南)一次小胜,就轻率地征发了近二十万兵众,围攻曹魏的合肥新城,从四月围攻到八月,由于暑天,士卒疲劳,感染瘟疫,死亡的很多,诸葛恪只得撤兵。于是吏民失望,朝野怨艾。东吴的宗室孙峻(孙坚弟孙静的曾孙)就利用人们对诸葛恪的不满,在宴席间杀诸葛恪,由孙峻以丞相代恪辅政。
2.统治者的先后更替与民生的日益艰难
过了两年,到了公元255年,孙峻病死,孙峻从弟孙綝代峻辅政。公元258年,孙綝废黜了孙亮,拥立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孙亮兄)为帝。同年,孙休杀孙綝,把统治权力收回到自己手里。
孙休做了六年皇帝,公元264年病死。这时蜀汉刚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变为魏、吴两国对峙的局面,吴国西、北两面,都受到魏国军队的威胁。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认为国家面临危机,宜立长君,所以拥立故太子和的儿子二十三岁的孙皓为皇帝。
从孙权末年,到孙晧亡国,二十余年间,东吴屯田上的隶属农民,生活更为困苦。民屯的屯田客过去是不服兵役的,到了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东吴为了要补充兵力,来充实长江防务,就取消过去屯田客不服兵役的规定,开始抽调民屯的屯田客万人去作战士。兵屯中的佃兵,过去规定“不给他役,使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自孙权死后,什么工作都交给佃兵去做,兵士不但要给皇帝修建宫室,而且还要替将领“浮船长江”做买卖,或受雇去当佃客,把盈利和薪资,全部交给将领,这样不仅影响屯田,使收获量减少造成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的严重危机,也使屯田土兵因徭役太重,出现了“弃子”(《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不养,“父子相弃,叛者成行”(《三国志·吴志·贺邵传》的现象。
东吴的统治者为了加紧对人民的压榨,还采用西汉统一时代的“酤籴”“算缗”等等旧办法,来增加政府的收入,供养庞大的军队。当时全国民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而“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平均十人负担一个士兵,自然弄得“民力困穷鬻卖儿子调赋相仍,日以疲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老幼饥寒,家户菜色”(《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全国人民要怨声载道了。
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腐化奢侈的生活,打算扩大官营的手工业工场,命交州的地方官吏抽调民间的手工业工人一千余名到建业,来补充官奴隶数额之不足,以致引起了交州以吕兴为首的农民起义,接着永康(今浙江永康)也发生了以施旦为首的农民起义,广州又发生了以士兵郭马为首的起义,东吴境内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不可缓和的程度。
三、孙皓残暴统治与亡国
1.孙皓的残暴统治
孙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暴君。濮阳兴和张布拥立他做皇帝不久,见他粗暴骄盈,又好酒色,非常懊悔,孙知道后,就杀死兴、布。接着又杀死了孙休的妻子和孙休的两个儿子。夏口(今汉口)督孙秀(孙权弟孙匡之孙)以宗室至亲握兵在外,为孙晧所不满,被迫投奔晋朝。侍中韦昭著有《国语》注等书,是东吴著名的学者,“常领左国史。晧欲为父和作纪,曜(即“昭”,晋人避司马昭讳所改)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晧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酒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
韦昭平日的酒量,不超过二升,孙晧嫌他不多饮酒,“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最后还是把他杀了。常侍王蕃也以“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在一次酒会中,“沉醉顿伏”,孙晧还说他是假醉,“呵左右于殿中斩之”《三国志·吴志·王蕃传》)。
孙晧还常常施用剥面皮和凿眼睛的酷刑,如果臣下不顺从他或敢于迕视他,他就施用这些酷刑。小小一个吴国,当时后宫将近万人。孙晧还“激水人宫,宫人有不意者,辄杀流之”(《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在晋灭吴之后,晋武帝问东吴旧臣薛莹:“孙晧之所以亡者何也?”薛莹回答说:“晧之君吴也,呢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于此。”(《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单凭薛莹这几句话,就知道东吴是非亡不可的了。
2.西晋灭吴之战
公元279年(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分六路出兵: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趋涂中(今安徽全椒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横江浦,南对江南之采石),建威将军王戎趋武昌,平南将军胡奋趋公安(油江口),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趋江陵;益州刺史龙骧将军王濬自巴蜀顺流而下。
六路军队共二十多万人,受大都督贾充节制,贾充率中军驻扎在襄阳。王濬在公元272年时,就在蜀中召集兵夫一万多人赶造船舰,大舰“长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八年)。当王濬大规模造船的时候,木片碎屑沿江漂下,东吴建平太守吾彦把这个情况向孙晧汇报,并请求在秭归增加军事力量以防晋军出峡东下,孙根本不考虑吾彦这个建议。吾彦只得在江碛要害之处,加置了一些铁锁链来横截江路,同时还铸造了许多一丈多长的铁锥,暗置江底,使大的船舰无法顺利下驶。
这时王濬率水陆军七万人乘楼船东下,先作大筏几十个,方百余步,筏上缚草为人,披甲持仗,由善识水性的兵士推筏前进,遇到江底潜伏的铁锥,设法取出。又做了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的火炬,放在船前,遇到横截江路的铁链,用火炬把它烧断,楼船便通行无碍。王濬顺流而下,于次年二月攻下东吴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市东)、乐乡(今湖北松滋东);随后又会同王戎,进克武昌,直趋建业。杜预也攻取江陵,沅水、湘水流域及其以南州郡望风归顺。
东吴丞相张悌率精兵三万渡江迎战,结果为王浑的军队所击败,全军溃散,张悌阵亡,这样,长江的制江权完全掌握在西晋方了。王濬自武昌扬帆东下,“戎卒八万,方舟八里”,“兵甲满江,旌旗烛天,威势甚盛”(《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吴军军心涣散,望风而逃,孙晧只得投降。吴立国凡五十七年而亡。
四、东吴灭亡后江东世家豪族的影响
东吴政权被西晋消灭了,可是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除了缴出东吴政权过去交给他们率领的一部分世袭兵以外,他们的经济基础一点也没有变动,他们的家兵,也并没有收编或解散。
这支武装力量,在以后西晋政权崩溃的时候,还起了周玘“三定江南”的作用,成为东晋统治阶级稳定江东的重要支柱力量。
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的经济基础,何以不为西晋政权所消灭呢?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的武装,何以不被西晋政权所解散呢?这有一定原因。西晋统治者在灭吴之后,看到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内部很团结,经济势力很雄厚,武装力量很强大,这对中央来说,固然有所不利,可是东吴末年,江南的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保留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的武装力量以及滋养这种武装力量的庄园经济,来共同镇压人民,比消灭它远为有利。
因此,吴亡之后,西晋政权一面让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的庄园经济和武装组织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另一面还吸收江东世家豪族大地主中的著名人物如陆机、陆云、顾荣、张翰等到中央去。
不过,江东世族大地主并不留恋“素衣化为缁”的中朝一一洛阳,天天想回到江南去。陆机临死,还惦念着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西平原村)的鹤唉;顾荣念念不忘江南的水味;张翰见秋风起想到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立刻辞职回家,正因为他们的庄园,不因东吴政权的倾覆而荒芜,才念念不忘啊!
成都有什么鲜为人知但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推荐几个成都值得一看的地产景观。
成都奥园半岛ONE景观设计:GVL怡境国际集团重庆公司设计师借用“水晶”概念,恰恰是取其千年成石之质朴坚韧理念和晶莹剔透之精致高贵理念,从而将项目本身的品质感和在地文化的精神性有机结合,通过水晶浮岛的场域勾勒出一片停驻时光、典藏岁月的“巴适”文化惬意与舒适感来,并由此见微知著,镜像着成都人生活的风情万种。融创·青城溪村景观设计:种地设计一种成都平原特有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村落居住方式——川西林盘:以林、水、宅、田为要素,宅院隐于高大的楠、柏等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周边水渠环绕,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德商·迎晖天玺景观设计:HG翰景設計设计师的创作源泉来自海的各种姿态,通过流动的、不规则的线条来呈现出迂回婉转的形状,仿佛凝固了的海风。俯视往下看,蛋形的建筑旁边散落分布着大大小小,形态迥异的小景,正如一个个海中岛屿,小景中银海枣正是热带岛屿的象征。静止的景观倒映在水面上,给静态空间带来律动。在这里,抽象的海被转化成感官视觉上的光、影、风,让人在坐、立、行之间,仿佛置身于海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