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特使,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2024-10-04 00:29:33 180阅读

皇家特使,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1945年9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一个身高不足1.6米的瘦弱男人走进美国驻日本使馆,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亲自接见了这名男子。双方会谈了40多分钟的时间,但并没有达成多少共识,出于礼貌还是在临行前进行了合影。

皇家特使,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第二天,日本所有报纸都刊登了这样的头版消息:“天皇拜会麦克阿瑟元帅”,同时还印发了一张裕仁天皇和麦克阿瑟的合照。原来,那个瘦小的男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昭和天皇裕仁。

在照片中,麦克阿瑟显得非常轻松,甚至可以说非常随意,不仅连军帽都不戴,甚至还手叉着后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裕仁不仅身材矮小,而且还端端正正地穿着燕尾服,略显局促地站在一边。

“天皇”最早来源于神话传说,自称是神道教的教主和天照大神的直系后裔,是“万世一系”的日本守护者。“神族”没有姓氏只有名字,采取皇位世袭制来统治国家,以半人半神的身份居住在位于东京的皇宫内极少外出。

现如今,天皇裕仁不仅离开皇宫外出主动觐见美国人,而且还以这样的方式遭到了羞辱。所有人都不禁质疑:天皇和天皇制要被废除了么?

作为日本国的第124代天皇,裕仁是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一位,执政长达63年的时间。表面上,他身材瘦小且性格温和,非常热衷于海洋生物的研究,甚至发表过许多的专业著作;实际上,他野心勃勃且崇尚武力,相继策划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造成了数千万民众的无辜枉死。

对于中国人而言,天皇裕仁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不仅应该接受战争审判,而且枪毙十次八次都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屠夫”,竟然在美国包庇下逃过了应有的惩处,还摇身一变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着实令人愤慨不已。

在1912年7月30日时,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明治天皇睦仁因病过世,患有智力障碍的太子嘉仁继位成为第123代天皇,史称为大正天皇。作为他和贞明皇后的长子,裕仁很快被册立为皇太子,从而逐渐走到了政治舞台之上。

裕仁酷爱军事,极其崇拜自己的祖父明治天皇。幼年时期,他就经常陪同大正天皇阅兵,甚至还在父亲精神状况越发荒谬后代天阅兵。

一战爆发后,年轻的裕仁极力鼓吹参战,其态度甚至比当时的大隈重信首相还要坚决,目的就是要抢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所有权益,同时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一战结束后,他急不可耐地提出要到欧洲去“游历访问”,先后在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长时间停留。

在欧洲期间,裕仁对当时陪同他出访的青年军官山本五十六印象格外深刻,从而为对方在二十年后敢于越级提交“偷袭珍珠港计划书”提供了可能。由于大正天皇的病情加重,作为皇太子的裕仁不得不提前终止行程,在半年后就匆忙回到了日本。

作为近亲繁殖的受害者,大正天皇从出生之日起就疾病不断,身体从来都没有健康过。伴随着精神问题的严重和身体机能的恶化,他在四十岁时还患上了脑血栓,再也无法履行天皇的职责。

1921年起,皇太子裕仁开始监国处理朝政,从而大张旗鼓地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受其直接影响,日本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野蛮和好战,国家机器完全被军国主义附体了。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嘉仁过世后,皇太子裕仁登基成为“昭和天皇”。在他的支持下,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推动下,日本加大了对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的蚕食和渗透力度。

日本认为,为了改变自己资源匮乏和国土狭小的现状,中国的东北地区成为了“帝国首选”。经过仔细观察和私下接触,张作霖成为了日本的“代理人”,但这位草莽出身的张大帅既有血性又有手腕,在移民问题、驻军问题、修路问题和矿产问题上始终是“说得多,做得少”。

1928年6月,面对“玩弄自己”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关东军中下层军官竟然在他乘火车返回东北时预埋炸药,制造了轰动全世界的“皇姑屯惨案”。事件发生后,日本遭到了英美等国的强大压力,天皇裕仁要求首相田中义一和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引咎辞职,进一步掌控了政府和军队。

张作霖死后,盘踞中国东北的奉系并没有四分五裂,反而在少帅张学良的主持下迅速稳定了局面。面对家仇国恨,他在1928年12月29日公开通电拥护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领导并且从此悬挂青天白日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听闻张学良“东北易帜”,看似文弱的裕仁天皇竟然变得暴跳如雷。因为,此举标志着中国东北已经恢复到了日俄战争前的状态,标志着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功亏于溃。

在此背景下,日本军方不断加速侵华的步伐,关东军更是通过“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两国战争。事件发生后,裕仁不仅没有约束陆军的激进政策,反而间接表明了支持态度,还希望拥立满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来实现“以华制华”。

侵占中国东北后,裕仁的野心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继而又打起了华北地区的算盘。1935年5月,日本竟然恬不知耻地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华北自治”的要求,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还签订了“何梅协定”以表明妥协之意。

很多人误认为,天皇虽然传承了一百多代,但大多时候并不具有实权,属于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不过,从明治维新后,天皇已经不再是虚设的君主,而是真正拥有拍板决策权的“一把手”。

在天皇裕仁的授意和默许下,日本有条不紊地推行侵华政策。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军在宛平城外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然后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而要求进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后随即发动了军事进攻,从此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推进都很顺利,引得裕仁天皇“龙颜大悦”。12月15日,他还公开下诏慰问前方的士兵:

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在上海附近作战勇猛果断,乘胜追击,朕很满意,特赐褒奖!

由于国民政府执行了片面抗战的方针,日军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侵占了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它还与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军事同盟,图谋瓜分全世界。

看到陆军如此“风光无限”,日本海军自然也“不甘寂寞”,开始鼓吹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背景下,他们不惜挑起太平洋战争,甚至还准备冒险去偷袭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由于太过大胆,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书提报统帅部讨论时,立即就遭到了否决。不过,他还是通过高松宫亲王越级将作战计划呈送给天皇裕仁亲自圣裁。

1941年10月19日,日本内阁和统帅部联合召开御前会议,就是否对美国开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会上,裕仁乾纲独断批准了这份冒险的作战计划,从而直接引发了太平洋战争并使得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化。

成功偷袭珍珠港后,日本海军立即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轻易就占领了东南亚各国并迫使美国和英国全面收缩。不过,随着中途岛海战的爆发,美军终于夺回了战略优势。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率先宣布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也宣布投降。从此之后,所谓的“轴心国”就只剩下日本还在负隅顽抗,但也已经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力,一步步退到了本土周边地区防御。

1945年7月17日,美国、苏联和英国在德国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同盟国首脑会议,杜鲁门、斯大林和丘吉尔(后期更换成艾德礼)联合敦促日本尽快投降。作为同盟国的重要成员,中国政府虽然没有直接参会,但《波茨坦公告》发表前还是征求了国民政府的意见。

接到《波茨坦公告》后,时任日本首相的铃木贯太郎显得非常犹豫,迟迟没有明确表态。作为海军出身的政治人物,他在此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底气,必须仰仗陆军的态度。

当时,日本海军已经所剩无几,但日本陆军却尚有300多万的兵力,似乎仍然具有一战之力。果然,在随后召开的御前会议上,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陆军派都坚决反对投降,甚至还提出了“一亿玉碎”的陪葬计划。

1945年7月29日,铃木贯太郎首相只好代表日本政府拒绝了《波茨坦公告》,决心继续战争状态。受此影响,美国也做好了登陆日本作战的准备,但还是担心巨大的人员伤亡。

1945年8月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下令使用刚刚研制出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从而打响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战争。见此情景,斯大林也立即对日宣战并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随即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天皇裕仁秘密组织铃木首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再次商讨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会上,以阿南惟畿和梅津美治郎为首的陆军派依然拒绝投降,双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也没有争论出结果。

对此,天皇裕仁虽然内心欢喜,但也意识到继续抵抗必定是死路一条,做好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定。1945年8月14日上午10点50分,日本在御文库地下室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陆军的死战派们在听取了“天皇御言”后才勉强同意“停战”而非“投降”。

紧接着,铃木首相主持草拟了一份终止战争的天皇谕令,全文共有815个字。当晚,裕仁在侍从的保护引导下进入御用办公室,在宫内省庶务课长笕素彦、内阁情报局长下村宏和秘书川本等人见证下完成了“终战诏书”录制工作。

随着“终战诏书”的录制完成,深受军国主义蛊惑的中下层军官们显得群情激愤。为了抢夺并且销毁这段录音,以畑中健二、古贺秀正和竹下正彦为代表的军官们闯入皇宫制造了“宫城事件”,政变失败后纷纷破腹自尽。

到了1945年8月15日正午,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以此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过,在这份投降书中,他不仅没有提到过“投降”二字,反而继续为侵略行径寻找借口和托辞:

曩者对美、英二国之宣战,实亦出于庶几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面对裕仁的巧言善辩和美化战争之举,《新华日报》当即评价为“日皇毫无悔过之意,敕书没有‘投降’二字”。不过,在美国的默许下,在国民政府的妥协下,日本就这样“涉险过关”了。

日本投降后,美军对其进行了单独占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的麦克阿瑟也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出于自身的政治需求和军事考量,裕仁和天皇制都被美国人有意保留了下来,成为今日军国主义复苏的重大隐患。

1947年6月18日,东京审判首席检察官季南正式宣布“不追究天皇及皇室”,从而使其躲过了应有的战争审判。不过,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这是所有同盟国的底线。

于是,千百年来都被日本民众视为神明的天皇,终于无奈揭下了自己“神的面具”,发布了《人间宣言》并且承认自己普通人的身份。不过,在美国人撤兵以后,他很快就活灵活现地重新登台,还将自己装扮成了“战争受害者”和“和平主义者”。

面对中国和朝鲜等受害国要求裕仁“退位谢罪”的呼声,他竟然大言不惭地将发动战争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军部的身上,简直无耻至极。甚至于,还撰写了一本《独白录》以撇清关系,以书面形式为自己“鸣冤叫屈”。

就以最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为例,天皇裕仁声称自己对此“反人类的行为”一无所知。可是,战犯川岛清却在军事法庭中有过这样的供述:

该部队是1936年遵照天皇裕仁的密令成立的,并由日本陆相任命军医大佐石井四郎为队长。当时,我正担任731部队总务长一职,曾经亲眼看见过这道敕令。

除了“731部队”以外,裕仁对“南京大屠杀”、“毒气战”和“慰安妇”等问题均有不可推卸的罪责。不过,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和平主义者”依然还在进行着“表演”,直到1989年1月7日才终于死掉。

为了能让裕仁风光大葬,日本内阁将东京的新宿御苑作为葬礼举办地。同时,外务省还四处邀请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参加,其中也包括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

尽管我国国内对是否参加裕仁葬礼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为了维护两国恢复邦交以来的友好关系,还是决定派遣外交部长钱其琛以特使的身份参加。日本当局明显松了一口气,时任首相的竹下登还在接受国会质询时口出狂言:

上次大战究竟是不是侵略,应由历史学家作出评价。

听闻日本政府的不当言论,不仅中国进行了严厉谴责,就连本已经决定参加葬礼的英国女王也临时取消行程,改由菲利普亲王代为参加。除此之外,包括澳大利亚、韩国和新西兰等国也降低了赴日人员的级别。

为了“灭火”,日本首相竹下登紧急斡旋,还请求各国原谅自己的不当言论。1989年2月23日,钱其琛代表中国政府抵达日本参加葬礼,立即就约见对方会面并且当面抗议。

葬礼结束后,日本外务大臣宇野宗右立即拜会钱其琛,终于在战争问题和历史问题上做出了纠正。之后,竹下登首相公开发表了一份政府声明:

战争对邻国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侵略的事实不容否认。

时至今日,尽管裕仁的儿子明仁天皇已经退位,他的孙子德仁天皇也已经登基继位。但是,历史问题依然还是制约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坚持“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文史不假

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

圣胡安岛,全球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猪之战争,美英之间因为一头猪而爆发的严重军事对峙事件。

原因无外美英之间的领土纠纷。

现在圣胡安岛上还有猪之战纪念馆。

早在17世纪初,自诩文明的大英帝国就肆无忌惮的开始在全球强占土地,并无耻地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殖民地,贪婪地对一切资源进行无休止的疯狂掠夺,而现在的美国在当时还是个孕育期的宝宝。

美国这个“宝宝”还在初生期就被英政府大力培养,不单经济贸易发展势头惊人,相应的工商业也在蓬勃发展,他们虽然有着共同的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美十三地人民的本土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发展成熟。

北美之地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英国,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国家对于北美这块肥肉的争夺战正式开始,自1756年起,历时七年,英法之战才宣告结束,虽然英国获得了最终胜利,但是战争带来的损失和消耗也将英国财政拖入了危险的深水区。

英国所采取的弥补方式就是歇斯底里地对北美殖民地进行疯狂的打压和掠夺,对英国而言,殖民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完全符合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北美地区某些方面超越自己本土的时候,必然会引发英国的忌惮。

当时的英国更重视的原材料,至于经济发展,他们当然不想让北美地区做得太大,所以通过高压手段大幅度增加各种税收,一是需要高赋税弥补自己的七年之痛,二是借机削弱北美的经济实力,削弱北美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英国本土大幅减税,需要殖民地来弥补财政资金,四是防止这片土地的人群因实力的增强而慢慢滋生独立意识。

总之,英国的意思就是我要通过北美赚钱,一切尽在我手,既不允许法国这类国家进行抢夺,也不允许北美自立,最好的形式就是乖乖的奉献税收和资源,而且还不能影响英国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并向本土源源不断的输入充足的养分。

从波士顿惨案到倾茶事件让北美十三地与英国离心离德。

英军军纪涣散,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的困扰,他们以各种荒诞的理由,打着海关的旗号可以随意闯入任何住宅,去查抄他们觉得是走私的物品,“觉得”就够了。

虽然北美大部族群集体向英王表达了臣服,并请英王在经济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和自主,但这并没有给自己的生存环境带来任何改善。

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一声枪响,286名英军毙命,独立战争拉开帷幕。

1775年6月14日,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7月4日,北美会议发布《独立宣言》(独立日)。

虽然目的并不单纯,但这其中也少不了法国的功劳,在此不多赘述。

曾经的小弟自立门户,自然少不了分家当的过程,在这其中双方发生过很多纠纷,而随着美国的不断壮大,英国也不想再与美国开战,因为在那个年代,全球可攥取的利益太多了,没有必要和美帝死磕,终于,在美国独立70年后,双方签订了《俄勒冈条约》解决了一部分领土纠纷问题,但却不是全部。

猪之战争爆发于1859年,美英大战一触即发,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是一头不走运的猪,同时它也是这场战争的唯一伤亡者。

6月15日,一头无组织无纪律重达数百磅的成年公猪撞开了栅栏到处闲逛,此时,美国人卡特莱正在荒野中狩猎,可惜岛上并没有什么像样的猎物,大型猎物更是痴心妄想。

突然,一头公猪闯入了卡特莱的视线,随着草丛倾倒的痕迹,兴奋的卡特莱立刻凑上前去,一声枪响,公猪倒地,英方百姓听到枪声凑上来一群人,有农民告诉卡特莱这可是格里芬家农场的猪,卡特莱生怕找麻烦所以一溜烟就跑了。

当时岛上,无论美英,士兵混日子,百姓混生活,都能过得去就成,彼此之间的矛盾并不大,无非就是赔钱的事,可公猪的主人格里芬并非普通人,他背后的靠山是那个时代全世界规模最大、创立最早的公司之一,英国哈德逊海湾公司,格里芬不但愤怒于自己的公猪被击毙,更是忿恨卡特莱“肇事逃逸”的行为。

在见证人指认下,卡特莱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愤怒的格里芬要求卡特莱赔偿100美元,而实际上这头猪最多只值10美元而已,双方互不相让,最后卡特莱更是狡辩说格里芬的公猪非法闯入了我的领地并且破坏了我的作物,所以我才开枪击毙它的,这下完全没法谈了,双方不欢而散。

不堪受辱的格里芬马上把自己的遭遇添油加醋的汇报给了英王,大概意思就是你的子民被美国佬欺负了,这事关大英帝国的脸面,于是英方发布消息要逮捕卡特莱,惹祸精卡特莱也惊恐万分,直接向美军寻求保护。

双方同时开始了增兵行动,美国的皮克特上尉带了一票人马负责保护卡特莱,而英军则增兵2000多人形成合围之势,当时对准美军的还有70门大炮,一时间剑拔弩张。

在得知己方兵力高于对方近5倍以后,总督道格拉斯下令向美军开火,为女王争光,为神猪报仇,但指挥官贝因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要求,战斗中双方人员难免死伤,为一头猪开战,这是愚蠢且不值得的,而当时的美军在武器和人数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当然也不敢主动出击,所以双方又陷入对峙状态。

距离事发三个月后,美英双方高层的头脑都渐渐冷静下来开始了谈判,他们都觉得为一头猪开战的想法也只有猪能想得出来,放眼全球,英国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侵占,而美国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根本无暇顾及一头猪引发的争端,所以彼此握手言和,双方裁撤驻军到同等数量,约束部队不要开衅挑起战争。

《俄勒冈条约》并没有解决全部问题,15世纪末哥伦布所发现的圣胡安岛就是其中之一,猪之战争只是两国领土纠纷的一个缩影。

对于圣胡安这个美丽的岛屿,美英都不想放手,所以英国单方面改变现状,不但安排了士兵驻扎还移居了规模不小的居民,美国自然也是有样学样,起码最初的时候,双方还能保持基本克制,但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军事对峙甚至开战恐怕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猪之战争虽然荒唐,但不奇怪,这是两股势力相互纠缠的必然结果。

1式步枪会成为三军仪仗队的礼宾枪?

为何56-1式步枪会成为三军仪仗队的礼宾枪?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一款在我国军队中拥有无法撼动的崇高地位的武器,它就是56-1式礼仪步枪。在讲述关于56-1式礼仪步枪的精彩故事之前我想提醒读者朋友们记得收藏这篇文章,因为文中将会使用到一些珍贵的文史照片资料,十分难得。要说三军仪仗队使用的礼仪步枪就不得不提及三军仪仗队的发展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是1946年为欢迎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来访延安而临时从八路军部队中抽调500人组建的,那时候咱们穷啊,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服装和礼仪步枪,只好让后勤部给战士们发新军装作为仪仗队的服装,再从其他部队借调成色比较新的三八大盖配上刺刀作为礼仪步枪使用。下图为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陪同下检阅八路军仪仗队的美国特使马歇尔将军,八路军仪仗队士兵的胸口上还挂着手榴弹,手中的礼仪步枪是缴获三八大盖。

建国后毛主席做出:要建设一支解放军仪仗队的指示。

周恩来总理按照毛主席指示正式决定,在中央警卫团中选调一批骨干组成我国仪仗队,具体条件是: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个头适中,相貌英俊。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从中央警卫团中抽调第一连作为建设解放军仪仗队的基础,新中国的仪仗解放军队就此成立,并在中苏建交苏联大使尤金毛主席递交国书向时第一次向外界亮相。由于我国建国伊始,军队还没有形成制式体系和正规化,为了体现我军仪仗队良好形象,后勤部门特意为仪仗队赶制新式军装,即解放军50式军装。礼仪步枪则统一使用水连珠步枪并配刺刀,即苏联莫辛.纳甘步枪。下图为苏方驻华大使尤金检阅我军仪仗队照片。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这个年份不得了,除了打赢朝鲜战争以外,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顺利进入第三个年头,我军还完成了正规化和制式化的建设,全军开始列装56式半自动步枪,万国牌武器时代一去不复返了。56半仿制于苏联的西蒙耶夫SKS半自动步枪,因其性能优越、外观优美而深受我国军人喜爱,成建制换装56半的部队就是三军仪仗队。“首长同志:受阅部队集合完毕,请您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队长XXX。”大家还记得这段仪仗队执行队长报告词吗?这就是1957年三军仪仗队完成56式半自动礼仪步枪换装后周总理亲自改定的,一直沿用至今。下图为1959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访华时在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检阅三军仪仗队,此时我军已经全部改着第一款军衔制55式军装,礼仪步枪也改为56式半自动步枪,这些礼仪步枪全部为兵工厂为战斗部队制造的全功能步枪,是可以发射子弹的。

1986年1月,经总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大队。

56半礼仪步枪也换装为专业版的56式礼仪用枪,56式礼仪用枪与56半的区别在于材质和功能,56式礼仪用枪金属部分全部镀铬,看上去银光闪闪,十分精美;功能上礼仪用枪取消了发射子弹的枪机,失去了开枪功能。另外56式礼仪用枪配备的56式扁刺刀也与56半扁刺刀有所不同,材质由原来战斗刺刀使用的高碳钢改为铝合金,尺寸比战斗刺刀长10公分,宽度不变。所以读者朋友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以后就再也不会发出“刺刀会不会刺伤或者割伤前面队友”的疑问了,那只是一块寒光闪闪的铝合金假刺刀。下图为仪仗大队领导在开箱验收厂家交付的新枪。

三军仪仗队的发展

1992年三军仪仗队队长、分队长开始使用指挥刀,2007年开始为三军仪仗队设计专用礼兵服,2010年9月,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2011年7月5日,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二次建制式在委内瑞拉建国181年来最大规模的阅兵式上亮相。2014年三军仪仗队开始招收女队员。三军仪仗队的发展与时俱进,随着人事和服装的变革,礼仪用枪也不再是单一56式礼仪用枪,除了56式半自动礼仪用枪以外还有56式自动礼仪用枪、95式礼仪用枪。司仪场合不同,礼仪用枪的配备也不同。在国内时:旗手不佩戴武器,护旗手配备56式自动礼仪用枪,队长配备指挥刀,队员全部配备56式半自动礼仪用枪。在国外时:除了旗手和队长不变以外,其他人一律配备95式礼仪用枪。下图为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的我军三军仪仗队,除了旗手和队长以外其他队员全部配备5式礼仪用枪。

56式半自动礼仪用枪的未来

56式半自动礼仪用枪的造型优美,尺寸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体型,我国长期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作为礼仪用枪的核心原因就是该枪能完美衬托中国军人的英武形象,完美的结合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既震撼又赏心悦目的感觉,56式半自动礼仪用枪传承了我军礼仪文化的发展,不管将来我国将会研发出什么样的新式步枪,56式半自动礼仪用枪仍然继续主导礼仪用枪的地位。只有合适的枪遇到了合适的人才会散发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如果合适的枪遇到了不合适的人,那将是下图这种效果。下图为非洲某国军队使用56式半自动礼仪用枪阅兵场面。

当然也会出现下图这种不忍直视的场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在内心深处产生“美”的感觉了吗?

世界上最贵的奢侈品牌都有哪些?

巴宝莉 BBR 20SS “TB”老鼠🐭压花logo男女同款 定制后皮牌 夏季新款短裤 横竖条纹自由选择 轻薄舒适

𝐋𝐨𝐮&𝐕𝐮𝐢 𝟐𝟎𝟐𝟎𝐬𝐬经典简约老花定位刺绣 V男女同款短袖T恤,贸易公司全品相订单款。选用高档定制主料,质感卓然 ,夏日必不可少。

𝐃𝐢*𝐫 𝟐𝟎𝟐𝟎𝐬𝐬高꯭版꯭本꯭春夏非常火爆的一个系列 艺术字母设计感 立体刺绣内层 logo设计非常的出彩

特别简约

【芬迪】

2020SS春夏最新品,顶级丝光珠地网眼透气面料,胸前精致刺绣怪兽眼标志图案LOGO,领口品牌印花工艺,档次极高,简约时尚,领子袖口螺纹紧密扎实,洗后不易变形、时尚亲肤,休闲商务必备之选。

颜色:黑色 白色 蓝色

关注我点我头像看简介或私信我每天定时更新

竹荪被尊称为什么?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

竹荪能够配得上“菌中皇后”的美称,可以知道其营养价值很高,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少的好处。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在古代,竹荪就作为贡品呈送皇家食用。而近代,1973年,我国总理周恩来宴请美国特使基辛格时,席上有“竹荪芙蓉汤”,经过美国记者报道后,竹荪的名气便不胫而走,很快竹荪这种菌类的美誉就传遍世界。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