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之临江仙,诛仙天书奇谭任务怎样做?
天书奇谭之临江仙,诛仙天书奇谭任务怎样做?
在手游《诛仙天书奇谭》中,每天都会刷新一定数量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可以获取一些奖励,其中一部分任务称为“天书奇谭任务”。这些任务较为复杂,需要参考提示和说明完成,下面是一些完成这些任务的常见方法:
1. 阅读任务提示,根据提示完成任务。在任务列表中,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提示和说明,需要认真阅读并理解。在完成任务时,按照提示和说明操作即可。
2. 寻找任务目标物品或场景。有些任务需要寻找特定物品或进入特定场景,这时候需要仔细观察任务提示和周围环境,尝试找到相关目标。
3. 战斗任务需要根据提示进行战斗。有些任务需要打败一定数量或强度的敌人,或者使用特定的角色能力,这时候需要根据任务提示和自身战斗经验来执行。
4. 完成任务后返回原地寻找奖励。一些任务完成后会在原地发放奖励,需要返回任务起点或指定地点查收。奖励通常是经验、金币或者一些任务奖励道具。
总的来说,《诛仙天书奇谭》任务相对难度较高,需要根据提示和场景进行逐一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玩家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角色进行任务,因此需要提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技能,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任务。
为什么三国演义等名著很多人看不下去还叫名著呢?
《三国演义》等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它们是中国文学史上艺术水平很高、韵味深远的经典性文学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备受瞩目的文学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词、赋、曲、民间神话传说和传奇故事等。而《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
此四部作品之所以称为名著,不是以是否让读者“看得下去”为标准来定义的,而是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它们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艺术水平,其文学语言、整体构思、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热度的艺术风格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对后来的小说影响很大,具有一定的文学“范本”的价值。
其二,它们包含着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在整个华人世界甚至世界文学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影响,研读这“四大名著”,能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韵味和文化信息,能从中接受到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和处事策略等丰富的知识,它们表现传统文化知识宝库。
其三,它们当中,每一部都具有独特的、鲜明的文学艺术特色:
比如,《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性作品,达到了以小说形式来描述历史的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罗贯中画像
再如,《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神魔小说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和社会、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文学巨著。它既浅出又深入,以神话故事来演绎和揭露社会问题,神奇的故事中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
亦如,《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它表现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融合侠义小说和政治小说为一体,把江湖好汉的侠义故事和讽刺社会的批判观念巧妙结合起来,达到了侠义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峰。
还有,《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紧密融合,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非常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特别是将爱情故事、家族兴衰、人生哲理和社会风情等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艺术作品,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它的文学语言、哲理主题、人情世故和爱情故事等,成了古典学说中的经典范本,是十分耐读的艺术经典。
对这些文学名著,之所以认为“看不下去”,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些名著内容非常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而富有魅力,结构比较复杂,人物形象众多,以及文学语言的表达富有特色等,因而,读者一下子对它们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其丰富、复杂和深妙一时不太容易了解和感受清楚,所以,感到不易读,而一旦读进去了,便会感到魅力非凡,奇妙无比。
二是现代读者比较习惯于阅读“短(篇幅短)、平(浅显易读)、快(故事情节发展节奏较快)”的作品,而对于结构宏大、内容丰富、人物关系复杂和艺术手法丰富的作品感到没有时间和耐心去阅读,因而,不想继续读下去。因为现在是“读图时代”,喜欢图片化的而非大篇幅的文字作品;喜欢动态性、形象性的如短look等,而不喜欢长长的古典小说;喜欢“微表达”的,如短信、微信、抖音、微头条等,而不喜欢长篇大论的古典小说。
三是古典小说比较是“古典”的,所描绘的时代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是古人的故事,与当今时代毕竟是有明显区别的,在时代精神、语言风格和风情时尚等方面有所不同,古雅味较足,有文化方面的时代差异性,所以,当代年轻人阅读古典名著有时会感到“看不下去”,这与时代差别是有关系的。只要是有感受古典文化和古典名著的兴趣,还是能读下去的,越读会感到越有趣,毕竟古典名著是有很大魅力的。
下面,以《三国志演义》为例,说明古典名著还是很有魅力的,是文学瑰宝,是很值得再三品味的。《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关于“三国”的故事和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演义》成书后有多种版本流传于世,如嘉靖壬午本等。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志演义》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使该版本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
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的故事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该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近百年的历史过程,表现其中的风云故事;该小说以描写战争角逐、政治较量以及外交斗争为主要内容,诉说了一段战乱期间的惊险故事,其所反映的内容是: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以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三国归晋。《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文人的角度来描写政治历史,描写战争故事,所以,在明清时,它曾被认为是“第一才子书”。
《三国演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演绎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大戏,小说描写了时代巨变中的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的故事。成功刻画了近两百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陆逊、司马懿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这部小说将历史事实和文学表现方法结合得非常好,有宏大的历史场景,又有细致入微的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小说的表述形式浅显亲切,明快流畅,雅俗共赏;小说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既有对比映衬,又能奇正结合;既波澜曲折,又多彩多姿;小说结构宏伟,把百年左右时间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和数百个人物形象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很有立体感;在叙述顺序上,小说主次分明,前后呼应,环环紧扣,引人入胜。《三国演义》承继话本小说的优点,开启明清小说的辉煌,是非常杰出的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谋略思想,就其丰富性、深刻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来说,它与中国古代的其它谋略著作相比,是毫不逊色的。它以历史小说的形式来表现深刻的智谋思想。《三国演义》不仅被国内很多读者作为谋略典籍来读,而且,就连日本、韩国等不少的学者和企业家,也都把它当成是谋略书来看待,他们从中学习奇妙的管理谋略。《三国演义》虽是一部历史小说,其实,更是一部谋略小说,在民间,对谋略文化的传播有着广泛的影响。成千上万的读者从《三国演义》的故事里学习谋略智慧,《三国演义》所讲的斗智斗谋的故事,很多是家喻户晓的。
刘备与诸葛亮(剧照)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战争小说。比如,对于赤壁之战的描写十分细致,而且很有立体感。作者对战前的准备,战时的激烈争斗,战后所延续的各方面角逐等,都作了详细的描绘。战前有围绕战争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的较量,参战各方在战争中的斗智斗勇,战争中地理气候条件的利用,后勤钱粮的保障,将领的选拔和任用,以及诈降、反间、劝降、策反等等计谋的运用等,都写得很精彩。而是对于战争的谋划,对于双方统帅的分析,对于战争趋势的预测等,都表现得非常到位。
赤壁大战剧照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写所侧重的并非是于武力的较量,而是重在描绘指挥员的军事谋略和智谋较量。在该小说中,体现了对战争谋略的运用,军事策略的实施,情报工作的运用,战术策略的使用,交战前“庙算”等,交战后的善后管理等,在军事韬略方面,该小说是耐人寻味的。
《三国演义》不仅形象生动地通过历史故事来展示谋略思想,而且还将谋略思想放在文化背景中进行阐述,很有效地突出了谋略的文化意韵。比如,小说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古典文化观念,借用于表述魏、吴、蜀三国的基本态势,述说了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的基本状况。
在三国领头人中,刘备的人缘极好,他以大汉皇叔的名分,带着仁爱的名声,礼贤下士,笼络人才,吸引了一大批武将文臣。比如,在武将方面,刘备得到当时的顶尖“武勇”人才,有了“五虎上将”,除了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两位义弟之外,刘备还得到了忠勇无比、处事稳妥的名将赵云,得到了万夫莫敌的飞将军“锦马超”,得到了勇毅冠三军的老将黄忠;在文臣方面,刘备兼得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本来得一人便能得天下,而刘备将两人都收入他的阵营中。此外,徐庶虽身在曹营,但心仍是向着刘备阵营的,所以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说法;还有,陶谦“三让徐州”,想让刘备主政徐州;荆州牧刘表病危时也想将荆州托让给刘备等等,都表明刘备占尽了“人和”优势。
与刘备相比,东吴孙权承接父兄基业,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而且有长江天险作屏障,进可攻,退可守,特别是江东乃富饶之地,钱粮充足,孙权确实是占了“地利”优势。
曹操虽在“地利”方面不如孙权,在人缘方面比刘备也略差一些,但是,曹操当时的行动是很符合“天时”的,汉末三国初,天下呈纷争之势,群雄并起,处于“合久必分”时期,曹操顺应大趋势,以其一代枭雄的气势,坚持“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处事原则,实行开放性的人才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着替天子行令的优势,曹操缺是是占了“天时”优势。
曹操(剧照)
后来,纷争的最终结果是“三国归晋”,占“天时”的曹氏集团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算是顺“天时”了。可是,《三国演义》作者明显有传统儒家的立场,他是“拥刘反曹”的,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学士的坚持儒家仁政学说的思想倾向。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传统知识分子看来,刘备代表着是王道的正统,所施的是“仁政”,而曹操施行的是暴政,曹操试图“篡权”,是该受到谴责的。
而且,《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立场还反应在小说篇幅比重上,《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而在对魏、蜀、吴三国态度上,作者明显反应了当时文人“尊刘反曹鄙吴”的主要倾向,并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态度,小说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当时民间对汉朝复兴的希望,也表现出皇室正统的思想,尽管当时这种思想倾向已不适时宜。小说前面用了三十三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二十四年,其中,有七十一回半写了刘备从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二十七年,而以后的四十六年只用了十五回半就草草收场了。显而易见,对刘备集团的描写是作者最重视的部分,也是小说的主要内容,而对其他的,却没有那么重视,作者明显的是“尊刘反曹”。
周瑜与小乔(剧照)
《三国演义》这一章回小说在民间影响非常广泛,该小说中故事的代代流传,甚至还形成了很多的名词、成语、故事等,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谈“三国”。许多富有智慧的计谋故事或成语传说在大众中广泛传播。例如:诸葛亮的“空城计”,王允的“美人计”,周瑜设计的“反间计”,黄盖的“苦肉计”等,皆已成了民间常用的计策;而“草船借箭”(诸葛亮)、“望梅止渴”(曹操)、“锦囊妙计”(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言过其实”(马谡)、“三马同槽”(曹操)等等,也常被传播;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生子当如孙仲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赔了夫人又折兵”“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庞统献连环”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三国演义》将智谋思想和文化故事送到了市井、坊间,传播到广泛大众之中,其影响之深远,普及之广泛,意味之深厚,是别的小说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有了对《三国演义》这一名著有了兴趣,必定是不会感到“看不下去”的!
水浒传中朱武也是军师?
朱武不是真正的军师,他的身上却藏着“神机”。因而,不存在宋江重不重用。如果以“神机”来解读朱武,宋江反倒要做他的部下。所以,不是宋江不重用朱武,而是朱武不重用宋江。
宋江没有得到朱武的重用,所以,造反了。
朱武不知谋略不通阵法,谈何“神机军师”“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朱武出场。书中说:那人原是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此处,还有一首赞诗,单道朱武的本事如何如何。
我觉得,《水浒传》中的赞诗不一定是施耐庵写的,袁无涯便“削去致语”,把书中所有的赞诗都干掉了。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引用赞朱武的那篇“致语”了。
“致语”不可靠,文本却也说朱武“精通阵法,广有谋略”。但是,施耐庵的原著中,哪里看得出朱武“有谋略,通阵法”呢?
这回书之后,朱武便暂时去领盒饭了,直到“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时,朱武才在这回书的末尾再度出场。此后的两回书,可谓朱武的“正传”,完全照应或者解读了朱武“精通阵法,广有谋略”。
从书中的故事看,朱武根本就不知谋略,不通阵法,被吴用、公孙胜碾压得几乎“尸骨无存”。
至于续书《征四寇》把朱武神化,仿佛其阵法、智谋有超越吴用、公孙胜之势。这是续书作者无能,没有读懂施耐庵的原著,想当然的发挥了“精通阵法,广有谋略”。
既然朱武不知谋略,不通阵法,施耐庵为何把他写作“神机军师”呢?因为,此人身上大有神机,毫不夸张的说,读懂了朱武身上的神机,就读懂了《水浒传》。
遗憾的是,五百年以来无人读懂,只知道朱武与洪太尉合并,隐喻了“朱洪武”。朱洪武误走了妖魔,之于大明朝而言,走的是什么妖魔,却不知所云了。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阅读,思考,求证,我破解了《水浒传》的终极密码,知道了朱洪武误走的妖魔,因而也就读懂了“神机军师”。在此,特与今日头条的朋友们分享。
“神机军师”预演了宋江投降招安“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朱武、陈达、杨春啸聚少华山,准备去华阴县借粮。杨春说,不如去蒲城县打劫,那才万无一失。因为,去华阴县必定要经过史家村,那里有条大虫叫九纹龙史进,那人端的了得,撩拨不得他。
朱武也赞同杨春的话,说史进十分英雄,真有本事,兄弟就不要去了。
陈达大怒,骂朱武杨春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不听劝阻,下山去挑战史进,要借道去华阴县抢钱抢粮。
史进早有准备,动员了三四百庄客,随时防备少华山强人,没想到,陈达终于来了。二人在史家村前交马,斗了多时,史进便从马背上活捉了陈达。
陈达被捉,朱武无计可施,只得与杨春一道,赤手空拳,徒步来到史家村向史进投降,以救副寨主陈达。“大虫不吃腐肉”,史进还真的饶过了陈达。此后,这几人成了生死兄弟。从另一个层面理解,等于是史进招安了朱武等人。因为,“九纹龙”象征着北宋九代皇帝。
那么,史进为何又上了少华山落草呢?其实,“九纹龙”还不止这个隐喻,史进落草为寇,“神机”深着呢。此处只说朱武,史进的事情搁下不讲。
《宋史》中记载了宋江投降招安的事情,其实伏写在了朱武苦肉计之中。
正史记载,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杀出山寨,宋徽宗遣将征讨未果,便采纳侯蒙的建议,下诏招降宋江。宋江拒不投降,继续袭扰州府,并且,提前预告将杀向海州。
海州知府得知宋江将至,立即招募死士,在海边设伏,烧毁了宋江的船只,俘获了宋江的“副贼”。为了救人,宋江便向张叔夜投降,然后接受了朝廷招安。
历史上宋江投降招安,与朱武救陈达向史进投降,大过程毫无二致。《征四寇》恶意反转历史与《水浒传》,让宋江向宋徽宗屈膝乞求招安,毁掉了施耐庵的原意,更毁掉了《水浒传》的基本内涵和伟大意义。
这便是朱武的一大“神机”,宋江的投降招安竟然是跟朱武学的,是不是会在七十回书之后,卢俊义被俘,朱武献苦肉计,宋江率梁山好汉集体向张叔夜投降了呢?我看,大有可能。
“朱洪武”误走的什么样的妖魔如果仅从文本理解,洪太尉放出来的妖魔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他们将“扰乱大宋乾坤”,让一朝皇帝寝食难安。但是,如果以梁山大聚义时,一百单八将都是天罡地煞星宿,是上界的“星主”来看,梁山好汉肯定就不是妖魔了。
梁山好汉不是妖魔,那么,洪太尉误走的妖魔又是谁呢?
洪太尉误走的妖魔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隐喻北宋王朝违背“天道循环”之理,搞乱皇位传承礼律,导致天下大乱的“杜迁”。也就是说,《水浒传》中隐藏了“金匮之盟”的历史。这一点,我在其他文章中做了解读,杜迁是梁山最神秘的一任寨主。因为“杜迁”,所以,“王轮”、“朝改”、断送了大“宋江”山。
梁山好汉一人多面,主线故事的一百单八将其实并不是妖魔,而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好汉。
另外一个妖魔,则是指的大明朝朱洪武违背礼律,与“天道循环”背道而驰,越过子辈,直接立孙子做皇帝。因为“孙立”而导致天下经历了“靖难之役”,所以,宋江便“敢笑黄巢不丈夫”,要“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在江州的故事,其实就隐喻了朱棣装疯造反的故事,浔阳楼上题写的反诗,实际上是“预言诗”,真故事将在后面发生。
这些隐喻,我也在其他文章中多次解读,书中还有很多这方面的隐喻。比如,“三月初三”、清风山、三打祝家庄,东平府、东昌府,以及阳谷县潘金莲、西门庆、王婆的故事中,都隐写了这段历史“神机”。
再比如曾头市的郁保四,谐音“欲保四”,就是要保老四。“老四”其实也有两个,涉及到明朝“神机”的,则是指的朱棣。郁保四在梁山上的职务非常特殊,简直就是明写了施耐庵要“保四”。
郁保四在梁山分工时,职责是“专一把捧帅字旗”,这是李景隆在白河沟大战朱棣时的一段秘闻。原本占了上风的朝廷官兵,因为帅字旗忽然折断而大败亏输,五十万部队一败涂地。
建文四年(1402年),李景隆打开了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施耐庵认为,李景隆“郁保四”而涉嫌故意弄断了帅字旗。其实,李景隆也隐藏在梁山好汉之中。
同时,施耐庵还交代了他对建文帝去向的看法,倾向于宫中失火之前,建文帝就被杀死了。
施耐庵的《水浒传》其实完稿于靖难之役之后,在书中密写了这段秘史,因而是“神机”。后来的《明史》证明,施耐庵隐藏的真故事与正史高度吻合。
这便是朱武身上最大的“神机”,所以,他便是“神机军师”。
朱武的隐喻高于宋江宋江的身上有朱棣的影子,施耐庵是明显倾向于赞同朱棣夺位的。而朱武、洪太尉隐喻了“朱洪武”,仅从书中隐藏的大明“神机”来看,那么,朱武的地位肯定就要高于宋江了。
梁山揭晓天降石碣的天书之后,朱武上应“地魁星”,排在了地煞系列的第一位。朱武之后,便是黄信。镇三山这个角色写得很奇怪,其实,他隐喻的便是太子朱标。这个隐喻,我也在一篇专讲“吊诡的清风山”文章中解读过,此处略去不讲。
金圣叹说,洪太尉在龙虎山遇到的白额锦毛虎、雪花大蛇,是楔出了陈达、杨春。于是,后人据此进一步引申,认为陈达、杨春隐喻的是徐达、常遇春,我也曾如此认为。但是,陈达是跳涧虎,杨春是白花蛇,都不是洪太尉遇见的动物。
书中写得很明白,锦毛虎其实是燕顺,雪花大蛇隐喻生于冬月的蛇,也就是朱允炆(1377年,干支丁巳)。这个场景其实隐喻了燕王、建文帝都怨恨朱洪武,一个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另一个则因此而“丧门”、“出籍”了。
龙虎山上早就预示了一场龙虎斗,这便是《水浒传》中的一大妖魔。
黄信之后是孙立,意思很明确,就是立孙子做皇帝。因而,孙立原本是蓝本中的三十六人,无论从武艺还是功劳方面,孙立都是能进天罡系列的。但是,施耐庵就是这么写,故意让读者去猜测。
再说,朱武、黄信、孙立的排序是三代人的关系,孙子怎么能排在爷爷前面呢?
朱武身上的神机大致如此,所以,在施耐庵的原著中,读不出朱武“精通阵法,广有谋略”,根本就做不了军师。
最后,还有简单的说一说施耐庵的问题,以免在讨论区做过多的重复回复。
施耐庵绝不可能是死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王道生撰写的施耐庵墓志铭是假的,假得根本不值一驳。
施耐庵其实就藏在他的著作里,应当是皇帝身边的人,恐怕还是个主录僧之类的人物。虽然施耐庵支持朱棣,但却对夺位过程中,以及夺位成功之后的做法也表达了不满。宋江以及涉及到历史真实的好汉,虽然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好汉,但都做过杀人放火、吃人肉,卖人肉、黑道抢劫的妖魔勾当。
《水浒传》是一部充满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史诗级巨著,施耐庵以梁山故事为线索,隐写真实的历史,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其中的“神机”,还真的没有被我们完全解读出来呢。
梁山最恨宋江的五个好汉?
梁山哪五位好汉最恨宋江?题目没有给出特定的对象。这个题目也是前后矛盾,既然是五位好汉是梁山的,那就已经上了梁山了,此时,岂不是已经“乖乖听话”了,又何来最恨宋江之说呢?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绝无人恨宋江,更不存在五位好汉最恨宋江。梁山好汉无人痛恨宋江,无论在江湖上还是在梁山上,宋江都深得一百零七人的拥戴。
其实,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在没上梁山之前,有五个好汉最恨宋江。这五个(哪五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被宋江设计陷害,不得不上梁山。《水浒传》中,真有这样的人吗?
“水浒阴谋论”臆想梁山派系《水浒传》原著只有七十回半书,写到梁山大聚义时就结束了,后面的故事全部都是续书。续书紧接着“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迫不及待地反转原著,把一部反封建帝制的伟大巨著污蔑成了宣扬投降招安的反面教材。其实,反面教材指的是续书,不是《水浒传》。
在续书中,宋江积极招安,遭到了以武松、鲁智深、李逵为首的梁山好汉反对,阮氏兄弟等人也在招安过程中设置障碍,阻扰宋江投降朝廷。然后,公孙胜、燕青先后脱离梁山队伍,一百单八将死的死逃的逃,都被宋江害惨了。
因为续书这样写,加上“评水浒,批宋江”带给一代读者的记忆,“水浒阴谋论”便成了这部伟大巨著的主流读法。由此,又罔顾文本,臆想出梁山派系,梁山派系之说占据了绝对上风。
金圣叹伪造贯华堂本,欺世盗名,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把梁山好汉分为五等,十分贬低宋江。然而,在正文批注中,却把所有梁山好汉污蔑为破坏国家法度的“群盗”、“群丑”。不惜篡改文本,大肆侮辱包括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所评定的“上上人物”。在梁山大聚义之后,金圣叹伪托施耐庵之名,写了一段“梁山泊好汉惊恶梦”,借张叔夜之口大骂梁山好汉,借张叔夜之刀,痛快淋漓地斩杀了一百单八将。
金圣叹也是“水浒阴谋论”的始作俑者,所谓“梁山好汉痛恨宋江”这样的奇谈怪论出笼,也有这厮的一份功劳。
《水浒传》原著只写到梁山大聚义为止,根本就没有“惊恶梦”、招安、《征四寇》这等荒诞故事。这并不是因为金圣叹“腰斩”了《水浒传》,而是施耐庵在“开篇引首”中就十分明确地为读者规划了全书主题,以及全书结构——原著就只写了“水浒寨”、“梁山泊”大聚义的故事。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以北宋历史暗藏明朝秘史,核心故事隐伏的是靖难之役。续书胡说八道,其中根本就接续不上这些历史隐喻。
《水浒传》以两首词曲作为开篇词,即《临江仙》和《南吕宫·玉娇枝》。这两首词曲的主题就是“评议前王并后帝”,书中所涉及到的皇帝从汉高祖刘邦到唐玄宗李世民,五代柴世宗,北宋九代皇帝,以及朱洪武、朱允炆和朱棣等等。其“评议”结果,就是所谓的神仙皇帝都是误走妖魔之人,他们都是妖魔。
所以,在“开篇引首”的结尾处,施耐庵这样写道:“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界,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有诗为证:“……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施耐庵说得非常清楚,《水浒传》就是一部反皇帝的小说,只有造反,没有招安,更不会有《征四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全部聚集在梁山造反,哪里会离开“水浒传寨”?续书胡说八道,让梁山好汉全部抛弃了梁山,离开了梁山,还是“水浒传”吗?
既然是续书捣的鬼,制造的“水浒阴谋论”,那么,“梁山好汉恨宋江”又从何说起呢?《水浒传》哪个字写了这样的内容?
梁山好汉上应天星,不分贵贱,无问亲疏“开篇引首”确立了全书主题和结构,于是,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开始,直到梁山大聚义,都围绕“皇帝就是妖魔”这个主题展开故事,然后,让梁山好汉又回到了伏魔大殿地穴之中。
书中写道,张天师在京师设罗天大醮祈禳瘟疫,做七昼夜好事。当张天师完成法事之时,洪太尉却在龙虎山伏魔大殿中放出妖魔。洪太尉误走妖魔时,伏魔大殿中响起了“十万军中半夜雷”,震塌了半个殿角。
梁山一百单八将从伏魔大殿中逃出后,分散在江湖之中,各自演绎上梁山的故事。聚齐一百单八将之后,公孙胜主持梁山罗天大醮,也是做七昼夜好事。第七天夜间,梁山天空响起了裂帛似的霹雳,一只大金盘出现在西北乾方,裹着一团火块,钻进了正南地下。
霹雳,既是霹雳大仙,也就是大宋、大明两个开国皇帝“太祖武德皇帝”。霹雳震塌半个殿角,大金盘钻进正南地下,都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寓意。大金盘然后化作一块石碣,这块石碣就是伏魔大殿中“遇洪而开”的石碣。大金盘,出自赵匡胤《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大金盘裹着的火块,就是赵匡胤亲自为大宋确定的“火德王”国运。
大金盘赶散了明月,这是施耐庵预言,明朝将如北宋那样为金所灭,明朝同样是火德王运。所以,《水浒传》写的就是造反小说,造皇帝的反,造封建帝制的反,又如何会写招安的故事呢?
《水浒传》从霹雳大仙开篇,又以霹雳大仙收束,以梁山大聚义照应“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全书结构十分紧密,哪里会有“惊恶梦”、《征四寇》这等荒唐故事?
梁山大聚义后,《水浒传》仿照《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一篇古风终结全书。这首古风中有这样几句,完全可以驳倒“水浒阴谋论”,更让“梁山好汉恨宋江”的无稽之谈无言以对: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 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 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尽管这篇古风遭遇了续书作者的篡改,但这段话却应当是原著所有,并不是某些学者讲的,是杨定见所为。这段话无需多做解读,相信“水浒阴谋论”的迷信者一定能够读懂。这其中,究竟说的是派系争斗,还是“等贵贱,均贫富”的反皇帝寓意呢?无需多言,不言自明,梁山哪里有派系之争?
梁山好汉如何排定座次,是宋江搞的阴谋吗抱定“水浒阴谋论”者,即便是不顾文本,甚至歪曲文本的读者。书中写得十分清楚,梁山好汉是依据石碣天书排定的座次,这块石碣就是伏魔大殿中那块“遇洪而开”的石碣。施耐庵写得如此明白,有的读者偏偏要说,这块石碣是宋江伙同吴用、公孙胜、金大坚、萧让伪造的。这样不顾文本、歪曲文本的瞎说,才是阴谋的制造者。
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宋仁宗嘉祐三年三月发生的故事,梁山大聚义的背景是宋徽宗宣和年间,难道宋江可以穿越时空,制造一块石碣送到宋仁宗时期的伏魔大殿之中?
这块石碣是书中一个重要隐喻符码,施耐庵借此以道家传说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再塑、原创了梁山一百单八将,按照“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的大规则,排定了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梁山好汉排座次依据的就是这样的大规则,与身份、资历、功劳毫无关系,更不可能是所谓的“派系之争”,其中没有宋江任何阴谋。
比如,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是《水浒传》中的小张飞。《三国志·张飞传》中说“飞雄壮威猛”,所以,林冲上应天雄星。三十六天罡原本是黄帝一统之后,给天下三十六城所取的城名,天雄星就是天雄城,排在三十六座城池的第六位。所以,林冲便以天雄星这个星号坐在了第六把交椅上。
最后一名是段景住,因为他的长相是“赤发黄须”,所以,人送绰号“金毛犬”。金毛犬对应地狗星,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七十二地煞中,地狗星就是最后一位,段景住就必定是一百单八将的压轴者。
宋江有很多绰号,江湖上最有名的是“及时雨”。石碣天书揭晓时,宋江的绰号就是“呼保义”。书中有诗赞道:“惟宋江能呼群保义,把寨为头”。宋江是一百单八将梁山大聚义的总召集人,是梁山寨主,所以,呼保义就对应上了天魁星。毫无疑问,天魁星就是天魁城,坐头把交椅理所当然。
所有梁山好汉,包括宋江的绰号都是别人叫出来的,是对应星号、排定座次的先决条件。难道林冲的绰号是宋江送的?段景住长得像金毛犬,难道是宋江整容的?宋江不可能决定梁山好汉的身份、职业、长相等等,那就无法给每个好汉量身定制一个绰号。宋江无法决定一百单八将的绰号,也就没有丝毫可能干预梁山好汉排座次。
所以,梁山好汉按照“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这样的大规则排定座次后,歃血盟誓,“死生相托,患难相扶”。其结果是“众皆大喜”,谁都没有异议。说宋江搞阴谋以派系给梁山好汉排座次,纯属无稽之谈。
梁山好汉都是逼上梁山的吗说梁山好汉中有人恨宋江,大概是因为有几个好汉是宋江、吴用设计“逼”上梁山的。确实,从文本故事中看,霹雳火秦明、一丈青扈三娘、美髯公朱仝,以及玉麒麟卢俊义、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等人都涉嫌宋江设计陷害,然后走投无路上了梁山。
但是,读书不可顾头不顾尾,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以电视剧来攻击原著。这伙人迟早都是要上梁山的,没有人逼他们,包括林冲在内,谁都不是“逼上梁山”的。
秦明因宋江设计夜走瓦砾场,被迫上了清风山,书中交代了秦明情愿入伙的原因:“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这三条原因中,后两条则是文本故事所需要的描述,不这样写就讲不成故事了。第一条才是《水浒传》主题的体现,秦明原本就是龙虎山伏魔大殿中与宋江一起逃出来的妖魔,上应天猛星,必定是要参加梁山大聚义的。
林冲的故事中,确实写到了他被高俅所逼,不得不杀人上梁山。但不要忘了,林冲同样来自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穴之中,原本也是个上应天星的“妖魔”。是个妖魔,都会上梁山聚义,所谓“逼上梁山”只是文本故事,而在文本故事中又隐藏着历史真实。在历史真实中,梁山好汉又千真万确地是“逼上梁山”,包括王伦、晁盖在内的所有梁山好汉。
上面讲到,《水浒传》的主题就是“评议前王并后帝”,“开篇引首”一首五绝就点到了五代时期“朱李石刘郭”,正文写到的第一个皇帝是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太祖武德皇帝”明写赵匡胤,又暗藏了朱元璋,“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出自《宋史·太祖本纪》,更是来源于《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太祖武德皇帝”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提炼合成。正是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在龙虎山放走了妖魔,又在梁山大聚义时收回了妖魔。所以,妖魔都是皇帝放出来的。
赵匡胤、朱洪武为何要放出妖魔来呢?书中写道:“(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段话写的是北宋前面几代皇帝的皇位传承,但是,其中却少了宋真宗。金圣叹自作聪明,篡改了这段话,加上了“真宗皇帝”。这样一改,就完全抹掉了《水浒传》的主题。
漏写宋真宗,首先隐伏的是北宋最大的疑案“金匮之盟”,以及因“金匮之盟”引发的“烛影斧声”。假如没有“金匮之盟”,或者宋太宗履行了“金匮之盟”,那就没有宋真宗了。而故意漏掉宋真宗,那就变成了宋太宗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这就暗伏了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那就是“孙立”。因而,梁山好汉的排名在依据大规则的同时,还暗藏了历史,地煞前三名就是“朱皇孙”。
因为皇位传承出来问题,便引发了帝位争夺战。“李逵斧劈罗真人”这段故事,其实就隐写了太宗以“烛影斧声”谋杀了二哥赵匡胤,“神行太保戴宗”这五个字中,就隐藏了“太宗”。《水浒传》中,其实涉及了三个“太宗”:李世民、赵光义、朱棣,这三个太宗都是以弑君篡位的手段做了皇帝的。所以,《水浒传》最核心的故事,写的就是因朱洪武“孙立”而导致的靖难之役,而且,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唐朝的玄武门之变。
《水浒传》的核心故事隐伏的是皇位争夺战,是那些妖魔皇帝为争夺皇位而不顾天下太平。无论是王伦、晁盖,包括一百单八将,他们都是皇帝。比如王伦,其绰号是“白衣秀士”,“白衣秀士王伦”这五个字中就隐藏了“皇”字,暗藏了黑衣宰相姚广孝给燕王献白帽的历史。宋江则以江州装风说风话,暗喻了燕王奉天靖难前的历史真实。
梁山明面上有四大寨中:杜迁、王伦、晁盖、宋江,四个人有一个共同寓意:因为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迁转了皇位传承世系,原本只能做王的人轮流做了皇帝,于是,改朝换代、断送江山。
除了这四个寨主外,还暗伏了“孙立”、“朱贵”两大寨主,隐喻了明朝因为立孙子做皇帝而导致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直接导因是建文帝削藩,这段历史也隐藏在《水浒传》中,武松杀嫂是最重要的一段。但是,施耐庵却在书中说,燕王朱棣早就预谋篡夺皇位,即便是朱标不死,或者建文帝不削藩,燕王都会造反。从这个寓意来说,梁山好汉都是主动谋反,绝不是“逼上梁山”。
《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是北京附近的梁山,也就是石景山,三打祝家庄其实是“三打朱家庄”,伏魔之殿大门、曾头市,以及宋江江州说风话等等细节中隐藏着“朱重八”。…
梁山好汉基本上都是皇帝,至少,他们都是帮助皇帝争夺皇位的“妖魔”。皇帝要造反,妖魔出世为祸天下太平,谁逼他的?因而,梁山好汉不会因为“逼”上梁山而恨与他们一同造反的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宋江做寨主,大小头领“尽皆欢喜”、“拱听号令”。
有哪些好听的古风歌曲?
感谢邀请!!古风歌一直都是比较小众,最近两年开始走向大众视野,让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几首耳熟能详的古风歌吧!
10、天命风流-绯村柯北
“世事纷争闹不休,半身癫狂我自有。嬉笑怒骂皆堪乐,霁天谁与话风流”这首歌中写出了侠客在江湖中行走的那种洒脱和肆意,在由绯村柯北这种侠气的声音唱出来,意境又进一步体现出来了。
9、拜无忧-萧忆情
这首歌写出了不爱江山爱红尘,向往自由的意境;还有这首歌歌声里的凛然清气让人一听就会联想到蟒袍加身和三拜的快意,不管表面怎么成熟,那一丝江湖快意是舍不掉的。
8、再逢明月照九州-Hita
这首歌是墨明棋妙的代表作之一,里面浓浓的民歌元素,流行电子风格编曲,婉转诉离愁,并融合古体与现代诗词的文字精华,打造了这首富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韵的传统民乐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音乐佳作。
7、大风起兮-Aki阿杰
这首歌根据《大风歌》衍生出来的,看到这句大风起兮,立刻就能让人回到那个风起云涌,出将入相的朝代,写出了汉朝的气概,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繁荣,幅员辽阔,文治武功的大统一王朝,Aki阿杰这种侠女的声音使得这首歌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6、礼仪之邦-HITA、安九、叶里
这首歌是大气的古典风格虽然没有凌人之势,但是那种细细流淌出来的感觉让人很震撼。这首歌的特征是端庄典雅、优美高贵,再由三位女神唱出来,很是震撼。
5、牵丝戏-银临、Aki阿杰
一开始听到这首歌时是被银临的声音吸引的,结果阿杰的戏腔出来的一瞬间,就被惊艳到了;整首歌是以人偶为线索贯穿的,情感主要以悲情为主,很是哀伤;这首歌在古风圈也是神曲之一啊!
4、半壶纱-刘珂矣
这首歌很多人以为写的是爱情,可是不尽然“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可是这句词写出了向往自由和自然,很是洒脱;这首歌听过之后会抚平自己的心情,很有禅意。
3、琴师-音频怪物
这首歌写出了琴师在宫闱里的身不由己,从侧面表达了向往自由,想要回到故乡的情感;又以朦朦胧胧的情感贯穿整首歌曲。
2、倾尽天下-河图
这首歌应该是很多人的入坑曲,虽然全歌歌词基本无重复,但是听过一遍,绝大多数肯定都会记得那句“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那是一种震撼心灵的美。朱砂的艳、敬帝的固、白炎的悲,让这首歌显得无比真实而深沉。
1、锦鲤抄-银临、云の泣
这首也是古风圈的神曲之一,也是大多数人的入坑曲;银临和云呆的声音很好的融入到这首歌里面,将整首歌诠释的很好,感情很真实,代入感很强。
还有很多好听的古风歌比如:《上邪》、《东风志》、《不老梦》、《第三十八年夏至》、《不负时光》、《棠梨煎雪》、《步戏》、《挑兰灯》、《日暮归途》、《湖光水色调》、《山外小楼夜听雨》、《明月天涯》、《相思引》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大家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歌曲发到评论中,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注:图片和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