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战争,游戏王从第几集开始是决斗都市?
都市战争,游戏王从第几集开始是决斗都市?
决斗者王国篇(001—051)
战斗城市前篇(052—097)
乃亚篇(098—121)动画原创
战斗城市后篇(122—144)
多玛篇(145—184)动画原创
海马集团大赛篇(185—198)动画原创
王之记忆篇(199—224完)
为什么不像秦始皇一样统一整个欧洲成为一个国家呢?
【欧洲碎片化的原因:“多元化的拼音文字,多方向的山川河流”。】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军事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拿破仑不能像秦始皇一样统一欧洲的原因,是拿破仑不知道《孙子兵法》,结果他失败了。深层次的原因,是欧洲的河流流向“四面八方”,山川的走向“乱七八遭”,不具备统一的向心力;没有一个主体民族,也没有统一的文字,反而具备强大的离心力。
秦始皇伟大不是统一六国,而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早在4800年前炎黄二帝就统一了中国。罗马帝国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多民族的巨大帝国。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保留了方块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而罗马帝国没有统一文字,却让文字走向了拼音化。
拼音化文字脱离象形表意文字,也更容易让文字走向“多元化”。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欧洲的野蛮落后民族,都受到罗马人的文化浸染,大大地推进了欧洲文明的进程。罗马人先进的拼音化文字系统,更容易学习和模仿,结果造成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字。
多元化的语言文字,对大一统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为罗马帝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了祸根。被汉朝打败的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向东汉投降纳入中国的版图;北匈奴实在支撑不住,就远走欧洲。匈奴的首领阿提拉,被称为“上帝之鞭”,首先打垮了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又冲击日耳曼人,日耳曼的哥特人,进攻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就瓦解而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欧洲在九世纪,在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时代,有过短暂的统一。查理曼大帝死了以后,欧洲就再次分裂了,出现了法兰西、日耳曼、意大利的雏形。拼音化的文字,造成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字,再继续发展就演变为欧洲“碎片化”,一个民族是一个国家,每一个国家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拼音文字。
回头再说拿破仑,欧洲大革命以后,工业化的欧洲亟需大一统,时势造英雄拿破仑应运而生。拿破仑的成功,是欧洲有统一的内在需要,工业化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拿破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把出兵的时间选错了。
《孙子兵法,兵争》“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兵祖孙子的意思是说“以战养战”,这就有个出兵的时间问题。既然是“因粮于敌,就地取材”,千里征伐出兵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冬春季节,棉衣还没有脱去,打到敌方的首都的时候,就是夏天了,遍地的麦子庄稼成熟了。兵贵神速,胜利了没啥好说的,打成持久战了,也没关系,就地割麦子收棉花,有吃有喝做棉衣。
可是,拿破仑不懂呀,夏天出兵50万,打到莫斯科的时候,就到冬天了。库图佐夫一把火把莫斯科烧了,坚壁清野冬天来了。拿破仑50万大军守着空城莫斯科,要吃没吃要棉衣没棉衣,饿死冻死的士兵,比被库图佐夫打死的还多。没熬到来年春天,拿破仑只好率领残余的2万人,狼狈的撤回了法国,失败了。
后来,拿破仑再次复辟复出,却被猪队友给耽误了,再次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到科西嘉岛上。没有自由的拿破仑,终于有时间读书了。偶然有一天,拿破仑从教堂的图书馆里发现法文版的《孙子兵法》,读完以后拍案而起仰天长啸,“我要是早读过此书怎么会失败呢?”
再后来,拿破仑死了,他的书记官克劳塞维茨,把5000字的《孙子兵法》,改写成50万字的《战争论》,被西方称为“兵家之父”。孙子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战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用了5万字解释“战争”的含义,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战略预备队一旦投入到战斗?
1949年4月22日,我第二和第三野战军共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汤恩伯集团45万兵力的长江下游防线立马崩溃。可是如果你足够了解这段军史的话,会发现之后解放上海、浙江和福建的战役都是由三野实施的。那么问题来了,拥有三个兵团28万多人马的第二野战军,为什么还要停留在浙赣线一段时间且无大的战斗呢?因为他们就是军委部署和掌握的“战略预备队”。
所以这事可不能那么简单地就下结论,要注意是“战略预备队”而不是战役预备队或者战术预备队,远不是一个师甚至一个军可以担纲的角色,而必须是一支战略级重兵集团。在解放战争后期,林彪的东北野战军、聂荣臻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和刘邓第二野战军,都先后成为过我军的战略预备队,而他们承担的战略任务也不尽相同。
先解释第二野战军滞留浙赣线保持机动态势的原因,“双清别墅”当时的考虑(不在西柏坡了),主要是担心我军在解放华东沿海地区、尤其是解放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期间,以米帝为首的西方国家可能会实行武装干涉。毕竟在渡江之时,三野炮兵部队已经跟英国远东舰队发生过交火,再考虑米国和南京政权的特殊关系,确实不可不防。
所以第二野战军承担了华东战区“战略预备队”的任务,野司进驻南京,刘司令员出任南京市长兼军管会主任,麾下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全部在三野侧后方展开,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否则就汤恩伯剩下的那点部队,拥有近60万精锐部队的三野完全可以自己搞定,而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预想中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二野遂解除预备队任务,主力西进解放大西南。
而东北野战军成为“战略预备队”的时间点,则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的1948年11月初,80万大军(地方部队还有30万人)通过战役中缴获的大批美械,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于是东北野战军就成为全国战场的战略预备队,它何时入关投入新的战场,成为双方统帅部特别关注的焦点,原因特简单:这支大军完全可以改变战争形势。
老蒋判断林彪的部队在辽沈战役中伤亡颇大,怎么的也得休整半年或者四、五个月才能入关作战,傅作义还算客观,推算东北野战军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整补时间,所以结论是华北的事情还有缓。而结果却是,1948年11月23日,刚刚结束辽沈战役不足半个月的东野司令部,已经奉严令组织先遣兵团越过长城入关,而后续的70万大军也纷纷拔营而起,向平津一线杀来。
于是平津战役在蒋傅预料之外的时间点打响了,历经两个月的作战,至1949年1月下旬平津地区宣告全部解放,东北野战军这支战略预备队的提前投入战场,迅速锁定了华北胜局。平津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奉命经略中南,88万大军南下作战,就已经不是战略预备队性质了。而此时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三个兵团,则骤然间成为军委掌握的战略预备队,无它,华北已无大的敌情。
于是1949年6月,这支战略预备队中的第18兵团、第19兵团共六个军20万人马,转隶兵力不足的第一野战军指挥,从而使彭总的部队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了胡宗南集团和马家军两大敌人,西北战局遂急转直下。拥兵35万的第一野战军自此摧枯拉朽,彻底打垮胡马二匪横扫大西北,这就是战略预备队在关键时刻投入战场的巨大作用。
综上可知,战略预备队作为最高统帅部直接掌握的重兵集团,其主要作用在于实施“战略威慑”或者进行“战略决战”,一旦它必需投入战场,只能是两种情况:要么说明战争形势有重大变化,需要投入新锐力量应对(比如二野在华东的任务),甚至可能是战局有恶化的倾向。
要么是为了打破战场僵局,使战争形势的天平出现根本性倾斜,从而一挥而蹴解决问题,比如东北野战军的提前入关和华北军区部队的由晋入陕,都使战场态势发生重大变化,当然也就意味着战争即将结束。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我们历史上残忍的事情太多了,我来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吧:五胡乱华又称中原陷落(以下称中原陷落)。不过这个事现在的历史书上很少去提了,因为这玩意不利于民族团结。不过历史归历史、现在归现在,这个事的残忍程度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中原陷落这个事情出现在晋朝,也就是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建立的那个朝代。这一事件中死了千万级的人,大家不要忘了当时汉族的总人口才1800多万,几乎死了五分之三。一直到百年之后的隋朝才最终统一起来,人口才得到了较大的恢复。
我们一起看看,中原到底是怎么陷落的,陷落之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呢?
晋朝的八王之乱导致了中原陷落大家都知道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这哥们是司马昭的长子、也就是著名的司马懿此人的孙子。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把皇帝大位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
其实一开始司马炎治理国家还是不错的,他反思了一个问题:曹魏政权没有长久下去的关键原因是:自己人(宗室)没有成为主力、没有地盘和军队。他想如果宗室的势力很强的话,自己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有人保护自己了。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和同宗的子弟分封到各地去当王了,这哥们历史书肯定读少了,最起码春秋战国的书没怎么读哦!
司马炎还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准确的说是两个:一个是,立了个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二是,娶了个无比“不正常”的儿媳妇贾南风。这样的组合,我也是无语了。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何不食肉糜》的男猪脚就是司马衷了,可见其有多么的不摆谱。
公元290年的时候,司马炎两腿一蹬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傻儿子司马衷以及凶悍的儿媳妇贾南风。故事还是那个故事,贾南风开始架空司马衷,独揽大权了。于是乎,下面的藩王们就不爽了,号称要“清君侧”,其实也就是来夺大位的。
由于司马炎的政策失误,导致藩王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兵有兵。于是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就此开始,说白了也就是为了一张皇帝大位互相仇杀罢了。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内乱严重狠了,就会产生外患的——边境上的少数民族们等不及了。
中原陷落到底有多惨,说出来估计你都不信北边的“五胡”也就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民族的合称,他们看见了中原的内乱,然后开启了:趁你病要你命的疯狂屠杀模式。
公元304年开始,中原一带就不断遭到胡人的入侵,各种烧杀抢夺,晋朝所有的人都往南边跑、逃难的群众高达数百万,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事件也就由此而生。
当时的胡人没有开化,几乎和“野人”差不多了。他们没有啥文化,相当于最原始的状态了。一场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序幕拉开了……
很多胡人甚至还保留了“食人肉”的习惯。根据史书的记载,一个称之为“胡皇”石勒的,所到过的地方,一定会屠杀百姓,无论是长安、洛阳遍地都是百姓的尸体。他们往往在行军途中还将年轻的俘虏当作口粮直接吃了。一些来不及逃到南方的百姓只有自杀一条路了,于是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流成河。
相比较于男人来说,任何战争重最苦难的都是女人了,没办法因为战争的主角往往都是那些男人。胡人来了之后,女人就遭受了灭顶之灾了。他们把所有的女人几乎不当人,在他们眼里没有人伦道德、没有人性。胡人们将女人尽情的糟蹋、尽情的“玩乐”,别说多人运动了、有时候估计几十个运动一个。
这还不算完,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女人是战利品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两脚羊”就是他们送给这些女人的外号,当他们“尽情玩乐”之后,便会把她们当作牲口宰杀掉、当作军粮吃掉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导致了汉族人口锐减,据史料记载:人口从2000多万,锐减至400万不到,差一点导致了我们彻底的消亡。现代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现代化战争是在电力出现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产生的。19世纪末开始的以广泛运用电力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工业电气化,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振兴了经济,也为军队提供了新的作战工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飞机、坦克、高射炮和新式军舰等武器装备,随之产生了立体战,有了空战、空袭、防空作战、坦克战、化学战和通信对抗,发展了阵地攻防战和海战等。这些新武器、新战法的运用,标志着此次大战已经有了现代化战争的一些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战争。许多参战国的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军队装备现代化,不仅投入了空军、空降兵等新的军种、兵种,以及现代化的陆军、海军,而且大量使用了先进的飞机、坦克、火炮、步兵自动武器、舰艇和其他技术装备,后期德国还使用了导弹,美国使用了原子弹。
作战方式起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反空降作战、快速集群大纵深迂回穿插作战、机械化摩托化部队的阵地攻防战等新的作战样式和战法;发展了立体战、合同战以及坦克战、机动作战、大城市攻防战、登陆作战、抗登陆作战、空袭反空袭作战、空战、海战和电子战等,使 攻防作战和歼灭战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作战指挥能力,侦察、通信、伪装、工程保障和后勤保障能力等也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