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仙真身,会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虎仙真身,会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在农村住的人家,几乎都能够在自家院子里,菜园里偶尔的看见过蛇。但是,基本上都不会把蛇打死。除非是这家有人曾经的被蛇咬着了,吃了大亏了,所以,才会见蛇打蛇,打蛇必打死的习惯。
在山沟里住的人家,依山傍水的很容易的招来蛇。尤其是一些人家放农具,杂货的厢房,弃住的老破草房子,非常愿意的招惹蛇来居住,一般情况下以乌梢蛇居多。人们有的管它叫钱串子,财神蛇爷。甚至有的人家会在放杂物的草房里,供着蛇仙牌位,反正信什么就供什么。比如说?蛇仙,黄大仙,虎仙,耗子仙,树仙,石仙,胡仙等。
真的有的人家一旁草房子里,会有一些乌梢蛇在此安营扎寨,时而在主人的房前屋后盘旋游走。屋主人也是见惯不怪,从来不去驱赶和招惹它们。偶尔的它们想进主人家来叙叙旧,拉拢一下感情距离?主人就会用棍子挑起它们软绵绵蛇身,送到它们的大本营里去。一来二去大家彼此的熟悉了。因此,这样的蛇会长的很大,但是,从来不去咬这家的大人小孩,甚至是一些家禽等。好像它们也知道了,这是人家的地盘,不能随便做出伤害人的事情,也知道了两条腿的人不好惹!
生活在农村的人家,是不会随随便便在家里打死蛇的。顶多也是拿根小棍子将其赶走了事。即使是不小心,或者是被逼无奈把蛇打死了,也会在第一时间对蛇进行毀尸灭迹,把蛇丢进灶坑里一把火烧了。然后再把打死蛇的案发现场,进行彻底的打扫,确保没有任何的血腥证据存留下来。因为,蛇的嗅觉非常灵敏,尤其是老蛇,或者是夫妻蛇。当它们从空气中嗅到了自己伴侣死亡信息后,就会变得暴躁凶狠异常!就会对伴侣死亡之地附近的一切有体温的任何生物,进行悄无声息地凶狠报复!
农村的老人们传言说,把蛇打死在家里,家里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恐怕也是有一定的不好往事的经验之谈吧?
这个世界上有神灵吗?
刀叔观点:无论如何,人类总是有信仰的,而且世界各地的信仰也绝不会雷同,但如果有一天在经过科学证实之后,说根本就没有神,或者说神只是一头牛、一座山或是一棵树,估计全球的70亿人都要哭了。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人类所信仰的神?科学虽然一直持否定态度,却始终与神保持着一种平衡,如果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人类信仰中的神,被科学证明根本就不存在或者确实是有神,那都将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甚至是一场灾难。
上帝
上帝是基督宗教信徒中至高无上的神,在基督教中,上帝被视为永恒的存在,是治理世界和支撑宇宙者,同时上帝也是宇宙的创造者,基督宗教信徒甚至认为,上帝就是宇宙的本身。基督教徒相信上帝是超然的,完全独立的存在于宇宙的世界之神。如果说神就是上帝,那么世界上的基督教徒笑了,而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印度教徒等全球20多亿其他信徒则都要哭了。
安拉
安拉是全世界穆斯林信徒的唯一主宰,被认为是他创造了宇宙万物并且养育了全世界,他是向人类传达真理的先知及对后世进行公平清算的主宰,安拉因其被视为唯一的主宰而称为真主,而真主则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最受崇拜的主宰名称。在伊斯兰教兴起时,先知穆罕穆德便根据神的启示宣布:“你们应当崇拜的是唯一受崇拜的真主,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如果说神就是安拉,那么伊斯兰教徒笑了,而全球25亿基督徒、佛教徒、印度教徒肯定都要哭了。
释迦牟尼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由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如今的印度,而印度也努力的塑造"佛教圣地"的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了佛祖降生于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很是不爽。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道德的觉悟,并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而得到解脱。如果说神就是佛祖释迦牟尼,那么佛教徒就会笑了,而基督徒、伊斯兰教徒、印度教徒等全球35亿人必定都要哭了。
湿婆
湿婆是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为印度教毁灭之神,在《梵书》、《奥义文》两大史诗书中都记载有他的神话。据说湿婆有极大的能力,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神火,曾烧毁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因此得获三魔城毁灭者之称。湿婆还是苦行之神,他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了最深奥的知识和最神奇的力量。如果有人说神就是湿婆,那么印度教徒都笑了,而基督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等全球30亿人绝对都要哭了。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是中国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 ,又尊称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爷"。玉皇大帝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地位崇高,他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执掌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宜,权力无边,统领万圣,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最大。如果说神就是道教的玉皇大帝,那么中国人笑了,可其它教众信徒的55亿人就要哭了。
其实神与科学就如同一枚硬币正反两面,翻过来掉过去它还是原来的那枚硬币,在先有了神之后又出现了科学。科学一直在对神进行验证,而神更是不断的考验着科学,科学总是对人类崇拜的神进行求证,而神也总在用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对科学发出挑战,当人类彻底认知了神与科学的关系之后,也就彻底认识了宇宙。
老一辈都留下了哪些值得谨记的金玉良言?
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3.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4.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5.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8.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9.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10.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11.天上无云不下雨,世上无理事不成。
12.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13.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4.见酒不饮最为高,见色不乱是英豪。
15.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6.有时省一口,无时当一斗。
17.树是人栽的,路是人开的。
18.意定天无云,心清水现月。
1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2.珠宝丢失了,可以再买,时间失去了,永远找不回。
23.人要闯,马要放;不怕慢,就怕站。
24.人正不怕影子歪,树正不怕根摇动。
25.树摇叶落,人摇福薄。
26.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2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8.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2.交人要交心,浇树浇树根。
33.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随它酒价高。
娶个四川老婆是个什么体验?
体验比较多,美丽、勤快、持家、泼辣骂脏话,甚至会揪你耳朵等等,四川女人性格特征明显,个性突出,爱憎分明,思想独立有见解,具体体验如下:
第一、漂亮身材好,拿出去有资本。四川女人,特别是城市里的女人,一般是娇小玲珑,皮肤好,个头虽然不高,大概一米五八到一米六三四,但身材普遍保持的比较好,加上穿上高跟鞋,很有女人味。
因此,娶个四川老婆,是一种福气,外观上就是有福,令人羡慕,
第二、勤快持家一把手。四川女人,能好勤快,有时候干活比男人还麻溜,也挺能吃苦,持家过日子一把好手。
第三、柔情中带有刚劲和泼辣。四川女人,柔情起来,能好把你融化,泼辣起来,骂你“狗日的”没商量,粗话也不少,你的小心心,受不了,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
第四、声音比较大,一群女人在一块,四川方言立刻现。四川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喜欢扎堆,在一块总方言聊天,且声音比较大。如果你娶了四川女人,她即便跟你在一块的时候,可能声音也比较大,嗓门大,是四川男女人的共性,所以,你得适应。
她们温柔起来的时候,声音着,柔情似水,融化你的心,发起火来的时候,河东狮吼,让你瞬间感受冰火两重天。
第五、略有压力。因为能干勤快,甚至能力会超越你,所以,逼迫你得更加努力去奋斗,让你有压力。
第六、敢爱敢恨。她们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如果你对她不好,或者她期间看不上你了,对不起,不会跟你然,不会磨磨唧唧,转身就走,在感情方面,她们拿得起放得下,不会在意过去跟你如何的感情,她们也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她们会随时给自己找一个下家。
火箭炮喀秋莎究竟有多厉害?
萨沙谈斯大林的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
苏德大战初期,德军的进攻一帆风顺。数以百万计的苏军,在德军闪电战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在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附近的一个铁路站点上,德军正在从列车上卸载大量的军火物资,一大批德军增援部队也在等待被运送到前方。
此处离前线不过20几公里,德军士兵和后勤人员一点也不慌张。德军已经掌握了战区制空权,加之车站附近部属了重炮部队,即使有苏联火炮敢于冒险向车站射击,也会被迅速定位消灭掉。
这些士兵们悠闲的坐着躺着,有的在闲聊,有的聚在一起抽着烟。就在他们非常放松之时,突然天空出现了一种巨大且可怕的声音,听起来就像空气被某种东西撕裂开。在短短几秒钟内,有80枚炮弹像暴风雨一样砸到了车站上。一时间整个车站成为一片火海,大量物资被摧毁,停放在此处的列车遭到严重破坏,士兵更是伤亡惨重。车站内四处都是血迹和残肢,侥幸未死的德国士兵惊呼着四散寻找掩体。
他们中有一些经历过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的老兵,却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强度的炮击,这些老兵也被吓破了胆。
车站附近的德军指挥官非常恼怒,他命令空军立即支援,寻找苏联炮兵阵地后给予完全的摧毁,同时命令德国火炮部队立即还击。
德军炮兵部队认为这是一个苏联炮兵师的偷袭,他们随即通过估算方位,开炮还击。但炮击以后,却没有任何反应。此时德国空军报告,德国炮兵部队的炮弹全部落在一片荒地上,此处根本没有任何苏军火炮的痕迹。而德国空军在附近进行了细致的侦查,却没有发现苏军大规模炮兵部队的任何痕迹,仅仅看到几辆苏联的吉斯卡车在向后方高速撤退。由于目标太小,德国空军没有进行攻击。
德国指挥官大惑不解,这一个师的苏军炮兵难道凭空消失了吗?其实,他们遭遇的正是苏军最新式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初战告捷
БМ-13-16火箭炮定型后仅仅2个月,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生产,苏德战争就突然爆发。
战争初期苏军一溃千里,丢失了数量惊人的重装备,急需要大量的补充。
由于德军进攻的影响,苏联的大型兵工厂也开始向乌拉尔山区的内陆迁移,生产量大减,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苏联急需要大量火炮最为前线的火力支援,以阻挡德军锐利的攻击势头。
БМ-13-16火箭炮的时代,由此来临!БМ-13-16火箭炮,远比普通火炮更便于大规模的制造,完全符合这一阶段实战的需要。
苏德战争刚刚爆发,苏军高层就命令立即生产БМ-13-16火箭炮,该工作由苏联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负责。
首批7辆БМ-13-16发射车和3000发RS-132火箭弹,配属莫斯科军区。同年10月,该工厂整体转移到车里雅宾斯克,在那里一直生产到1945年。
1941年6月28日,苏联编成了БМ-13-16火箭炮的第一支实验性作战部队。莫斯科军区的7辆发射车被编为独立实验部队,由NKVD(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弗利尤洛夫大尉指挥,成员都是从捷尔任斯基炮兵学校的党团员中挑选的。
他们很快赶到白俄罗斯前线,此时苏军已经在白俄罗斯全线溃败。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苏军损失48万人,坦克1348辆,飞机900架,各种火炮近万门!
这种伤亡放在西线,如比利时、荷兰这样的国家,就足可以一战亡国灭种。
苏联的实验火箭炮连,在这种逆境下坚持作战。如文章开始所写,他们在奥沙尔附近使用5辆火箭炮,沉重的打击了车站附近的德军部队,然后火速撤退走了。
德军认为遭遇苏军常规炮兵打击,他们的反击落了空。他们没有想到,这80枚炮弹并非一个炮兵师发射的,而仅仅是5辆БМ-13-16火箭炮的杰作。
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深受苏军炮兵战士的喜爱。这种武器在当时还是秘密的,并没有正式的名称。
火箭炮的炮身上有一个K的俄文字母,表示它是由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的(该工厂名称俄文所写的第一个字母)。苏联炮兵们根据这个字母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喀秋莎Катюша(第一个字母也是K)。喀秋莎是苏联常见的女性名,这个名字的意思也就是炮兵战士们最可爱的女性伴侣。由此足可以看出,苏联炮兵对这种武器的喜爱程度。
弗利尤洛夫大尉指挥的第一支火箭炮部队,证明了该武器完全适应苏德战场,随即开始了大量的生产和装备工作。由于苏军极为缺乏支援火炮,而火箭炮远比常规火炮容易生产,苏联对此投入最大。
一辆辆喀秋莎以惊人惊叹的速度,被生产出来,到1942年初,火箭炮弹的产量比计划超产四倍,在1942年一年内,工厂交付苏军的火箭炮达3237门之多。
虽然弗利尤洛夫大尉的第一支火箭炮部队非常成功,他们自己的结局却是不幸的。
之后该炮兵连接连在斯摩棱斯克、叶尔尼亚等地,成功作战。由于火箭炮威力巨大,覆盖区域大,导致德军士兵一旦被攻击根本没有机会躲避(普通炮兵进行炮击时,老兵凭借对炮弹落点的判断,一般还能进行躲避,主要是针对炮弹破空的声音),加上火箭弹在空中还有种独特的发射声音,这都造成了基层德军士兵的巨大心理恐惧。
德军第9军第12装甲师在遭受火箭炮打击后,惊恐的向后方报告:我们遭到不明型号火炮的攻击,损失惨重。
这次攻击给第12装甲师的士兵留下深刻印象,称喀秋莎为“魔鬼火炮”。
甚至苏军士兵,也被喀秋莎的巨大威力所震撼。根据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的回忆录中记述:4辆喀秋莎齐射,战果极大。我军的一些官兵在未接通知而目睹了那巨大的威力后,甚至吓得退了回来。
德军高层为了消减士兵的恐惧感,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到苏军火箭炮连。一旦找到他们就立即全部枪决,还需要将火箭炮完整的缴获下来,送到德国后方研究。
经过几次战役后,1941年10月7日夜,该火箭炮连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布嘎特伊村和德军装甲先锋部队遭遇。
火箭炮的卡车,肯定跑不过德军的快速装甲车!弗利尤洛夫大尉知道难逃一劫。但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缴获火箭炮,如果大尉带领部队放弃火箭炮车,自己乘夜色突围出去还是完全可能的。
德国人并不在乎这个连的苏联士兵,他们的目的是喀秋莎火箭炮。大尉和他的战士们并没有自顾自的逃跑,为了保守军事机密,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大尉下令立即将车上的火箭弹发射出去,然后将7辆火箭炮全部炸毁。
于是该连分出一部分炮兵和德军拼死交战,阻挡德军前进的步伐;另一部分炮兵将所有火箭弹发射完毕,然后使用炸药包将7辆火箭炮车全部炸毁。
炸毁火箭炮车耗费了时间,该连完全被德军包围,没有能够突围出去。经过短暂激烈的近战,费列洛夫大尉在内的炮兵连战士寡不敌众,全部阵亡(大尉时年36岁),但德军也没有缴获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后费列洛夫大尉被追授一级卫国战争勋章,成为苏联炮兵的著名英雄人物。
二战英豪
初期苏联处于全面的防御中,对于喀秋莎火箭炮的使用是所谓火力支援。火力支援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停在战线后方,哪里顶不住了需要支援,喀秋莎火箭炮就立即开过去,经过几次齐射以后,立即高速开走。
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巨大,一次齐射就会造成极大的杀伤。当德军恼羞成怒的出动炮兵和坦克进行还击的时候,喀秋莎早就撤退走了。
这种战术让喀秋莎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也成为前线苏军士兵最喜爱的东西。
喀秋莎火箭炮,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有着非常良好的战绩。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来说,双方在城市内激烈拉锯,尽一切力量使用全部的火炮攻击对方。苏军在该战役中使用了1531门喀秋莎火箭炮,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一个战例,斯大林格勒城市郊外一个孤立的房屋。这个房屋占据高地且非常坚固,谁占领了它,就能用火力封锁周围数公里地区。
苏联先后投入5个营的部队固守,德军也先后攻占了这所房子3次,3次都被苏联人反击夺回。在德军第4次攻击中,该房子里面的红军战士全部阵亡,仅剩下一个受重伤的排长幸存。
此时德军大部队四面向房屋包围过来,英勇的苏军排长向后方命令:立即向我所在的坐标开炮,不要用别的火炮,就用喀秋莎!!!
后方的火箭炮部队含泪向这个房屋开火,遮天盖日的火箭弹飞过来,将数百名德军士兵炸得血肉横飞,当场炸死了德军一个团长。德军伤亡过重,被迫退了下去。不过火箭弹也将该房屋炸倒,苏军排长壮烈殉国。
图片:喀秋莎最大的问题在于精度,精度不好导致不能精确打击,所以只能打击面,不能打击点。这样一来,火炮的使用就有了局限。
实战中,苏联人逐步意识到了喀秋莎的优缺点。
喀秋莎最大的优点在于火力猛,最初一次打击最为猛烈。
二战期间各国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敌人的作战部队进行炮击,以第一轮,也就是开炮之后5到10分钟内的效果最好。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敌人就会有充分的防炮准备,第二轮炮击就无法造成什么大的效果。
常规火炮第一轮炮击,不可能太猛烈!以苏军为例,一个炮兵师不过100多门火炮,也就是说第一次炮击最多可以射击出100颗炮弹,第二次射击至少也是6秒钟以后。对于训练有素的德军来说,第一次炮击以后,他们立即会进行躲避,第二批炮弹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有所准备了。
对于喀秋莎就不同,以БМ-13为例,一辆车上装备16枚М-13 (РС-132的改进型)132毫米火箭弹。16枚火箭弹在7到10秒钟内就可以完全发射出去,而132毫米火箭弹的威力基本相当于105毫米口径的重炮炮弹。
仅仅弗利尤洛夫大尉的一个火箭炮连,区区7辆发射车的第一次齐射,就可以发射100多枚火箭弹,相当于苏联一个常规炮兵师的火力。
苏军一个火箭炮团就有24门喀秋莎,一次齐射就可以发射近400枚火箭弹,相当于3个苏联炮兵师,这是极为可怕的一个数据。如果这么多火箭弹同时落在同一个区域中,这个区域里面的德军士兵可就倒了大霉!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也是利用喀秋莎火箭炮团一次齐射,将美第7师进攻的两个营重创,毙伤700多人,几乎把这两个营打光。稍后志愿军一个火箭炮营的12门喀秋莎火箭炮,抓住机会一次准确的齐射,歼灭前来增援的美军1个坦克营,击毁击伤坦克23辆。这两个战例足可见火箭炮的威力。
进攻的德军士兵回忆,他们最怕的就是苏军喀秋莎的打击。在他们就要攻占苏军阵地的时候,往往天空突然出现无数巨响,紧接着数百枚火箭弹向一片火云一样向他们覆盖下来。由于火箭弹来得极快,士兵根本没有躲闪隐蔽的机会,瞬间周围1、2公里范围内就成为一片火海。无数战友被火箭弹撕成碎片,坚固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炮也被火箭弹击毁,至于普通的运输车和弹药车更是燃起熊熊大火。
德军老兵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不怕苏军坦克,不怕苏军火炮,就怕苏军的喀秋莎。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还使用了威力巨大的喀秋莎改进型M30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发射M31箭弹,口径达到310毫米,比苏军经常使用的203毫米重型榴弹炮的威力还要大,一发火箭弹即可击垮一所房子。由于火箭弹的重量较大,该火箭炮的射程较短,仅有3公里,只能做前线近距离支援武器,不能作为远程火炮使用。
火箭炮很容易生产,但苏联缺乏足够的汽车。为此,苏联人用尽一切办法。他们使用了包括美国援助汽车,装甲车底盘,甚至拖拉机。所以,苏军序列中有很多不伦不类的喀秋莎火箭炮!
虽然战果辉煌,喀秋莎在实战中仍然表现出了一些缺点。
在防御中,它的一个缺点暴露无疑,就是发射时的动静很大,有大量火光和烟雾,很容易被敌方空军和炮兵部队发现。喀秋莎并非自行火炮,只是一辆卡车而已,一旦遭遇空军和敌方炮火的打击,就极容易被摧毁。
实战中,喀秋莎最大的威胁就是德国空军。德国空军的飞机在对付T-34等坦克时,一般需要近距离投弹。这种方式难度比较高,获得成功并不容易。对于喀秋莎时,德国飞机只要俯冲用机枪扫射即可。吉斯卡车基本没什么防护能力,一旦被击中一般就会起火燃烧。
喀秋莎不适合用于战火最激烈的前线作战,而适合在相对比较安全的后方做拦阻性炮击。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军开始走入战略进攻,经过一系列艰苦战役,苏军突入德国境内,包围了柏林。
此时约有2000门喀秋莎参与了柏林战役,它们射出的可怕炮火将柏林变成了一堆堆的废墟。
火箭弹可怕的声音,对德军官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连希特勒也不例外。
在希特勒副官的回忆录,希特勒在自杀前几天,突然听到一种可怕的破空声音,他急忙召集副官询问。副官告诉他:那是斯大林的管风琴(德国人对喀秋莎的称呼)。希特勒已经精神恍惚,追问那是什么(其实他知道这个名字)?副官告诉他,这是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希特勒面如死灰,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几天后,他开枪自杀了。
苏联总共生产了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30系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 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独立火箭炮营,一大半的火箭炮都是БМ13。苏联红军的火箭炮部队,已经成为整个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