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分队配置,步兵战车和装甲车的区别?

2024-08-12 20:57:57 58阅读

第八分队配置,步兵战车和装甲车的区别?

广义的来说,步兵战车是装甲车的一个细分种类,是专用于提供给步兵,使之能够配合坦克机械化作战的工具。

按照发展脉络来说,步兵战车有三个祖宗,它们在军事演进过程中为步兵战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经验。

第八分队配置,步兵战车和装甲车的区别?

一是步兵坦克,最早的坦克就是为了搭配步兵作战的,但坦克机械化集中作战在二战出现后,步兵坦克沦为落后的战法。

然而,并不是说用坦克为步兵提供支援这种战术错误了,相反步兵很需要能支持进攻的装甲单位。

二是突击炮,这是二战德军的发明,他们为掷弹兵部队配属了专用的突击炮,这些部队为步兵提供机动式的直射火力,并在必要时刻担任反坦克任务。

如三号突击炮炮等装备,在二战时表现的相当好,它们虽然像坦克,却是个轻装甲单位,也从来不属于坦克部队,大多数时候编制是炮兵,它们可是被称为“步兵之友”。

三是轻型坦克和战斗装甲车,二战时各国都有这类装备,尤其是那些速度快、态势感知强的类型,它们被配属为侦查单位,提供从火力侦查到潜伏侦查、伴随中型坦克等各种支援任务。

这些东西的功能和需求,最后随着时间的演变结合在了一起,构成了如今的步兵战车。它们配属步兵作战,拥有能搭配坦克的机动性,为步兵部队提供直射火力,能搭载一定数量的步兵,能进行从侦查到防御作战的各种任务,是个带着轻装甲的高机动多面手。

在武力装备上,步兵战车拥有侧重于压制步兵的机关炮或低膛压炮,这使其在配合坦克作战时,可以良好的守护坦克侧翼。而搭配步兵作战时,步兵战车的装甲、传感器、火控、直射火炮则可以给对方步兵带来压倒性的威胁,这时候可以把它理解为一辆步兵坦克或突击炮。一些步兵战车带有反坦克导弹,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反坦克火力。

而狭义上的装甲车,指的是“装甲输送车”,这是一种单纯的机械化步兵输送单位,它们负责携带步兵跟随坦克部队突击,为步兵提供速度和防护双重支援。

实际上装甲车的运用二战时期就已经成型了,无论是德国闪击战,还是苏联的大纵深突破,都十分需要装甲输送车的辅助。

坦克部队突击以后,靠步兵跑步是跟不上的,必须机械化车辆搭载跟随,而普通的车辆实在无法在枪炮横飞的战场上担此大任,所以装甲输送车便出现了。

现代战场上,装甲输送车有着“战场出租”的名头,是步兵机械化作战的保护神。此外,广义的看,除了输送车,还有装甲架桥车、抢救车、救护车、指挥车、放空车等各种各样的装甲车,数量相当繁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现代战场的潮流变化,单纯的输送车已经开始被具有输送功能的步兵战车所取代。

虽然装甲输送车有着轻便灵活、廉价等优点,但它们的战斗力却很低下,许多财大气粗的,或者患有火力不足综合症的国家,是不愿意让装甲输送车白白占据一个战斗编制的,多功能步兵战车才是未来的王道。

有火力配置的直升机就可以算是武装直升机吗?

武装直升机🚁Siege.Choppers为作战而开发的直升机型号、现代武装直升机分两大类型、专职武直和多用途直升机(武装型号)。(俄罗斯多用途/运输/武装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特点是机身修长、配置武器系统火力猛、突出作战性能。

而多用途直升机多采用运输型直升机进行改造(加挂武器)。

50年代世界各国多采用给直升机加挂武器用于用户空中掩护和自卫。1967年美国研发了装备了世界上第一型专职武装直升机“眼镜蛇”AH-1Attack.helⅰⅰcσp。

此后、武装直升机🚁风靡全球。

专职武装直升机、速度快、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火力强大。(欧洲第一代武直A129系列)(前苏联另辟蹊径独创的运输/多用途武装直升机米-24糸列直升机)法国新一代多用途武装直升机H160M。

专职武装直升机虽然是主流武器装备、设计生产制造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承担的。

大多数国家采用成熟的多用途直升机进行升级改装。(韩国的武直机AAH)(印度国产武直机)(前苏联利用性能优良的米-8直升机改装武直机)(轻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

利用成熟机型加挂武器挂架、配置火力系统、配套合适的作战武器、一架普通型号的直升机摇身一变就是一架武装直升机、只要加挂武器装备、具备作战性能的直升机就是武直机。

越南军队下辖有50多个步兵师?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越南炮兵并非不行,但也要看跟谁比,如果跟炮兵天下第一的解放军比,那显然就不行了。中越战争时期,越南炮兵真的被我军炮兵各种蹂躏,到今天依然心有余悸。

中越战争时期,老山前线的越军直瞄火炮经常给我军带来麻烦。越军的直瞄火炮一般占据险要地形,让我军炮火极难射击。而且越军直瞄火炮一般配有坑道掩体,能在开火后迅速撤到坑道内,让我军捕捉不到。仗着有利地形,越军直瞄火炮活动频繁。

越军直瞄火炮经常与高射机枪配合,高射机枪压制我军的观察人员,直瞄火炮随后射击,对我军的一线步兵一度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歼灭越军的直瞄火炮,我军炮兵曾一连发射上千发炮弹,进行火力覆盖,却还是没能奏效。

1987年5月30日,经过精心的准备和战术演练,老山前线的我军炮兵开始了针对越军直瞄火炮的“火力拔钉”作战。首先,我军进行引蛇出洞,用一个炮兵连的火力轰击越军炮兵观察所。越军猝然遇袭,赶紧撤掉伪装,直瞄火炮准备向我军开火,要实施报复射击。

让越军的直瞄火炮暴露只是第一步。现在引诱射击成功,我军要抢在越军前面开火。于是,另一支专门的炮兵火力分队连续进行两次齐射,全部命中目标,将越军直瞄火炮的炮组人员全部击毙。

接下来该破坏射击了,我军改用大口径火炮,一定要炸掉越军的直瞄火炮。我军的大口径火炮一连射击22个弹群,发射炮弹88发,将越军直瞄火炮炸得炮管朝天。上级指示:还不够,一定要把越军直瞄火炮的炮管给它打断,把炮彻底摧毁。我军炮兵遵照命令,又是一阵火力倾泻,直接将越军直瞄火炮炸得翻到山下。越军直瞄火炮附带的坑道工事,也被我军的炮弹完全摧毁。

对于我军炮兵来说,这还不是结局。我军炮兵继续增加表尺,向越军直瞄火炮工事后面继续开火。我军一连发射二十多发炮弹,成功引爆了越军直瞄火炮的弹药库。只见越军阵地上滚滚浓烟,弹药殉爆的爆炸声持续十几分钟不停。我军阵地上则是一片欢呼。

这次作战,我军炮兵仅发射炮弹116发,命中24发。这是极高的火炮命中率,可说是取得全胜。来现场观察的我军炮兵专家评论,如此高的命中率,按照正常情况发射的炮弹应该在700发以上。可以说,我军炮兵在老山前线打出了一个奇迹。

正是用这种战法,我军炮兵在1987年5月到6月间连续三次展开“火力拔钉”作战,摧毁越军在老山前线的全部直瞄火炮。直到老山之战结束,越军也无法恢复这些直瞄火炮阵地。

但是对于我军炮兵来说,这点战果还是太小。我军真正的重大目标,是要歼灭越军纵深内的大口径炮兵连。我军前线侦察的重点,就放在侦察越军炮兵上。我军规定,一旦初步发现越军炮兵活动迹象,马上进入全时重点侦察。许多观察员日日夜夜盯紧高倍望远镜,通过越军纵深内车辆往来、电话兵查线等迹象判断越军炮兵的出没。上级规定,发现越军火炮发射的暴露征候,追查到越军炮兵连的具体位置,一律立功受奖。

而一旦发现越军纵深内的大口径炮兵连,我军炮兵马上用火网覆盖目标,先摧毁越军炮兵工事,然后以多门炮轰击越军单独一门炮,直至将其全歼。如果越军炮兵阵地设置在山后,通过侦察无法发现,我军炮兵就根据越军开火方位判定火炮配置位置,接着就是火力覆盖予以全歼。老山之战的最后阶段里,越军炮兵连损失极度惨重,损失数量已经无法统计。

万般无奈之下,越军甚至向我国境内打来宣传弹,通过里面的传单向我军求饶:你们开炮,我们没有还击,求求你们请不要打了。我军倒是通情达理,接受了越军的哀求。老山之战也就这样渐渐走向了尾声。参考资料:中越战争秘录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歪把子和捷克式是战场上的死敌。

大家伙都知道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但您不曾注意到的是,卢沟桥上和日本人对峙的恰恰就是一个年轻的肩膀上顶着的一挺捷克式,怒视着对过的日本人。

说实话,小编喜欢捷克式,一个是因为他的优秀,另一个就是他打进入侵者脑壳的子弹,那声音听起来就清脆而又响亮。

当然这是题外话,接着咱就聊一聊歪把子。

歪把子这是咱中国人给他起的名字,他真正的名字叫做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这款机枪和他的兄弟三八大盖,在咱中国的地界算是家喻户晓。咱中国人别的日本武器不认识,歪把子和三八大盖太熟悉了。

三八大盖抛开其他的因素,咱不得不承认他是一款优秀的步枪。而相对于歪把子,他的不堪的属性,就算是不了解的小伙伴,也会有点耳闻。

尤其是他那夸张到极致的供弹模式,一个好死不死的漏斗,天哪,就没有见过其他武器会这么干。

那么大的漏斗装子弹的时候,日本人还给子弹玩命的刷油,这简直是疯了。

生病也不带这么玩的,战场是啥环境?炸起来的尘土,燃烧出来的黑烟,满满的吸上一口这样的空气,吐出的气体都带焦糊味。

就这环境,混到油里头,塞到机枪里头不是油垢,他也是污渍,机枪的故障率不高那才叫见鬼了。

这基本上就是小伙伴们对歪把子的一个印象,那么我们不免就要问了,日本人干啥玩意呢?他造这玩意到底是咋想的呢?

那么咱就把这个事给大家伙唠叨唠叨。

咋说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国家对于战争又有了新的看法,毕竟战壕战进攻方本来就不占多大便宜,重机枪的出现,让攻克战壕变的难上加难。

那么世界各国就出现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捎带脚的各种军事思想也在悄悄的发生变革。

其中步兵携带一支不亚于重机枪威力的武器进行冲锋,这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于是轻机枪的研究就被提上了日程。

那么日本作为一个军国主义蔓延的国家,对于军备这事,肯定也是上心的,所以效仿欧美,整出一款由两人操作的轻机枪,这也成为了他们需求。

既然有需求,那么日本的军工们也就跟拉磨的那些家伙一样,转动了起来。

当时日军陆军给日本军工提出了这么些要求。

第一要考虑弹药的消耗和保障问题。

毕竟轻机枪是一款连射型武器,在日本人看来他的消耗将是惊人的,每次战争期间,不仅仅是让这款武器的子弹够用才成。

所以日本陆军就提出了弹药通用的问题,让这款轻机枪使用的弹药和三八大盖一样。

这样就可以保障轻机枪的弹药问题,子弹不够可以管拉大栓的那些步兵去借,自己多了,还可以塞给三八大盖使用。

这个想法堪称完美,殊不知这一条已经将这款轻机枪给踹到了劣质的行列当中去了。当然这个解释,后边小编会提到。

跟着日本陆军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供弹具要求通用,嘛意思呢?

当时日本三八大盖使用的弹夹供弹,一个弹夹装五法子弹,刚好是一支三八大盖一个弹仓的使用量。

那么日本人为了方便,这些子弹出厂的时候,都是一个弹夹一个弹夹装好的,很少有散装货出来。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的要求是,这款轻机枪必须使用这种五个子弹装一块的弹夹供弹。

这样的话,在战斗过程中,士兵只要抓起子弹箱子里头的弹夹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妙,想象力很丰满,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事实上实现供弹具通用,直到1950年苏联的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M枪族才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显然这个点上的日本人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于是完美而又丰满的设想,就变成了不可想象的尴尬。

那么基于日本军方提出的要求,这款轻机枪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第一这款机枪必须有一个能承载或者存放五发步枪弹夹的平台,第二你还必须满足自动装填,使子弹能够连续不断的装到枪膛里头的机构系统。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日本军工,用他们那可怜巴巴的工业,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就打造出了一个怪胎一样的漏斗供弹系统。

首先小编给您解释一下,弹药通用造成的恶果。

咋说呢?三八大盖他是一种小口径步枪弹,这种子弹弹壳短,子弹头细长。

他的优点是后坐力小,射击精度高。这种子弹听起来很摆谱的样子。

但这种子弹用在轻机枪上就要了命了,机枪是干什么的?他是用来压制敌人火力的,那威力必须的跟上。

你后坐力小这有用吗?后坐力小的潜台词就是威力不咋地。

精度高?这又在开玩笑了,机枪需要精度吗?他需要的是压制,成扇形的压制对手,你要那么高的精度,拿他但狙击枪吗?

于是机枪原理和三八式步枪弹之间就有了冲突,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在高压的作用下,三八式步枪弹容易弹壳断裂。

这咋整呀?于是日本人想到了用油壶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歪把子的枪机上多了一个油壶,副射手一边装弹一边还的忙着给子弹刷油的操作。

那么供弹具通用又带来了什么问题呢?

结构复杂到你心惊动魄的歪把子供弹系统。

那么想要完成自动装弹并进行发射,日本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自动压弹,自动把空弹夹抽出的动作,而且这个动作必须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进行才成。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漏斗,以及在这个漏斗前边的一个压弹盖板。

在装六个弹夹之前,你必须把这个压弹盖板打开,装好之后,然后合上,将里边的子弹压老实了,你别一开打由于震动,这弹夹给跳出来咋整?而且这么做会让子弹牢固的卡在进弹的位置上。

这个时候,再在漏斗的下边做一个小装置,让他在枪机不断往复运动中,带动这个小装置,让他做横向的左右运动,这样就可以将子弹从弹夹中推到枪膛里头了。

这个时候,上边的那个压弹盖板再进行下压,这还得加上子弹的重力,弹夹就会在子弹打出去之后,向漏斗下方运动,当打空一个弹夹,这个弹夹就掉了出来,实现了自动抽弹夹的过程。

好吧,小编写的很费劲,估计您听着也费劲。

费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结构是复杂的,而且他这个过程,小编还给您简化了。

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些环节,不能有一个出了岔子,一旦出了岔子,这挺轻机枪就打不出子弹了。

这也是为什么歪把子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奇高的一个原因。

能够上战场的枪械他并不是说结构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单越好。

AK47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原因就是他的粗糙和暴躁,就算是枪管由于连续射击给烧歪歪了,您把整支枪用力朝着石头上摔打,把枪管摔直溜了,至少用眼睛看是直溜的,接着搂火这都不成问题。

所以您就知道歪把子的可靠性是有多么的可怕。

这也让歪把子对于周围气象变化相当的敏感,为什么呢?热胀冷缩吗?他这套系统要求的是紧密,弹夹和弹夹之间排好了,各个零部件是在一种紧凑的结构中进行工作的。

您一个热胀冷缩过去,缝隙变大了,或者缝隙变小了,这都是要命的。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您就看到了在东北地区低温环境中,副射手不仅要给子弹刷油,还有给枪机刷油从而保证歪把子的可靠性。

寒冷的天气可以用油壶解决问题,那么炎热的环境呢?

你是一点招都没有,他只能在不干不湿的环境中才会有良好的表现。

这就扯了,于是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了美国人,他们惊奇的发现他们的歪把子脾气渐涨了。

最终就出现了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大有取代歪把子的节奏,但因为歪把子造的太多,所以他在中国战场上的地位还是没有撼动。

那么整体来说,日本人的这款歪把子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也就算了,歪把子的人机工程也差的离谱。

因为他的结构是如此的新颖而又复杂,以至于装弹的时候也费劲。

射手和副射手必须同时搭配才能够完成。

首先有射手打开装弹机的压弹盖板,而且打开的时候射手右手还得握住枪的脖子。

副射手蹲在左边,用三根手指头,取三到两个弹夹,而且取的时候也的标准,拇指在下边,食指和中指在上边。

您以为这就完事了吗?不,你还得注意这些弹夹是否对齐。

然后在塞入到漏斗中,塞进去之后,你还的注意弹夹是否和漏斗后边对齐。

您别看这两个不起眼的对齐,保不齐这歪把子就打不出子弹了。

这个过程要重复两次,让漏斗里头装上五到六个弹夹。

然后射手就可以盖上压弹盖板了,跟着就可以扣动扳机。而这一个漏斗最多也就装三十发子弹,打完之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费劲不?重机枪也没这么费劲,还对齐。你一挺轻机枪这么干,这是干啥?

这要是遇到夜间作战,啥眼神能看到对齐?就算是大白天,要是遇到情况紧急的时候,那有那个心情慢条斯理的装弹?还不出差错?

别忘记了,他还是一挺轻机枪,必须跟着部队进行冲锋的。

你一边冲,一边装子弹,能成吗?这副手要是被咱捷克式一枪给打死了,这歪把子还能开枪吗?估计就剩下装上一把刺刀和咱进行白刃战了。

您别表示怀疑,日本人还真就在歪把子上装了刺刀的。

再有一个就是这歪把子对射手那是相当的不友好。

他的两脚架也设计的很高,以至于火线就变高了,足足四百毫米。

人家别人的机枪火线高度不超过三百毫米,甚至于比这个高度还低,是想着法的降低火线高度,保护射手的安全。

所以歪把子的射手,就必须要把上半身挺起很高的位置上,这才能构成一条瞄准线。

咱不得不说,日本人的个头不高,这本来是一个优势,他藏起来别看不见,他这么一搞,结果就是这个日本射手比别人的机枪射手更加容易暴露在对手的火力面前,这就提高了射手的死亡率。

而且您要知道,在战场上因为机枪的威力,对手的火力往往优先照顾机枪手。

当时咱抗日的时候,也恨这歪把子,咱也没有太好的武器进行压制。

所以就利用歪把子装填弹药的时间太长的特点,对他进行围剿。

当歪把子开始装填弹药的时候,咱立马一个排子枪打过去,如果口袋里头有富余的手榴弹,那就是一排手榴弹丢过去。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日本人那机枪手完蛋了,往往歪把子也完蛋了。

缴获过来的歪把子就是坏的,当然这难不倒咱,只要坏掉的歪把子够多,几挺凑出一挺好的,还是蛮可以的。

咋说呢?一开始的时候,咱还对缴获挺歪把子挺高兴的,后来就不咋地了,都盯着捷克式呢?这枪无论那个地方都比歪把子好。

小编给您罗列一点数据,您瞅瞅。

歪把子:全长一千一百零四毫米,枪重十公斤多一点 ,理论射速一分钟五百发,事实上压根就达不到,战斗射速一分钟一百发,有效射程六百米。

捷克式:全长一千一百六十三毫米,枪重不到七公斤,理论射速五百发一分钟,有效射程九百米。

所以啊捷克式都不用给您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单从数据上就已经碾压歪把子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认为写的可以的小伙伴支持一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

为什么印度人选择了法国阵风?

苏-35和阵风谁更厉害些?请容我现在这里卖个关子,后面我会给你详细分析出来。对于印度为什么会选择阵风?我的观点是不要最好的选择最合适,这也是印度根据自己部队所需而决定的!

下面由我来跟大家介绍、对比、分析来得出苏-35和阵风谁更厉害,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根据分析结果,而得出印度为什么选择了阵风,而没有选择一直喜欢的苏式飞机“苏-35”!

一、介绍

“阵风”战斗机,是法国一款双发、三角翼、高机动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战斗机。不仅海空兼顾,而且在空战、空对地、对海攻击力也非常强大。已具备高超的对海攻击、侦查和核攻击能力。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均衡、还能做航母舰载机的全能型飞机!

“苏-35”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E”或“超侧卫”,是俄罗斯由“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战斗机。也有着很强的空战、空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二、“阵风”战斗机VS“苏-35”战斗机

1.机型构造对比

“阵风”战斗机,采用三角翼配合近耦合前(主动整合式前翼),可动副翼可同向和差动偏转,全翼展两段式前缘襟翼自动与升降副翼联动,可改变机翼弧度,增加升力。阵风有着非常出色的低速可控性,借着前翼导引气流下行经主翼,减少涡流,使降落速度最低可至213km/h,而最低速限制设定在190km/h。这对航空母舰起降十分重!“阵风”战斗机的长、宽、高、空重和机翼面积,分别为15.27m、10.80m、5.35m、c型9.5吨、M型10.196吨、45.7㎡。

“苏-35”战斗机,采用了三翼面布局,单由于飞控指令软件满足不了前翼复杂控制,取消了前翼。垂尾由27的下切改成平直,是“苏-35”战机的重要识别特征。机翼前缘伸展加大,由液压驱动装置驱动,提升总升力。“苏-35”战斗机的长、宽、高、空重和机翼面积,分别为21.9m、15.3m、5.90m、18.4吨、62㎡。

2.动力系统

“阵风”战斗机,使用的是斯纳克玛生产的M88-2,推力50kN、加力后推力75kN。2010年5月M88-4E发动机首飞,在M88-2的基础上降低了运作成本。2007年,矢量推力喷口的M88-3D研制开始。M88-3D发动机是在M88-3发动机上进行矢量推力研制。低压压气机采用了整体叶盘结构和3D设计的宽弦叶片,流量增加了10%,达到75kg/s,压力比提高到4.5倍,增加静子级,增大了质量流量,提高了各个飞行区的部分功率性能。提高了燃烧室的燃烧效率新的收敛/扩散喷口降低了飞机和发动机的红外信号,提高了高空超音速巡航推力。通过这些改进M88-3D发动机推力增大了20%,达到了90kN,推重比提高到了10。

“苏-35”战斗机采用的是“AL-31F”俄罗斯留里卡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第四代航空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改型。后来使用AL-35F,增大发动机进气口直径,增大进气量,并增加涡轮温度提高发动机的推力。最大推力85kN,加力推力约140kN。后来又在AL-35F的基础上增大推力得到,改动喷口增大加力推力得到了最终型AL-35FM。最大推力仍为85kN,最大推力达到了145kN.

3.武器系统

“阵风”战斗机,共有14个外挂点(海阵风13个),总外挂能力在9吨以上。主要空空导弹是“米卡系列导弹”(MICA)等;空地有反跑道武器、斯卡普防区外巡航导弹、A2SM制导导弹、;对海有ANF反舰导弹等。海阵风,上面说的都可以使用,还可以挂魔术-2、米卡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ASMP-A中程核导弹等。除出此外,所有型号的阵风上都有一门30毫米航炮,每分射速2500发。

“苏-35”战斗机,两翼各加一个外挂点,共有12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可有14个外挂点。武器搭载量提升为8吨,外翼可挂R-27、R-73、R-77、KS-172空空导弹、电战荚舱等及Gsh-30-1单管30mm机炮;对地对海Kh-29反舰导弹、KH-59巡航导弹、KH-31反辐射导弹与KAB-500、KAB-1500系列制导炸弹等。

4.航电系统

“阵风”战斗机,采用汤姆逊-CSF公司的具有下视、下射能力的RBE-2雷达,可同时跟踪8个目标,能自动评估目标威胁程度,排定优先顺序。2012年RBE2雷达开始逐步被RBE-2-AA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ESA雷达)所取代。RBE-2A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约:160千米(RCS=5),可以探测40个目标并于其中的4个交战。

“苏-35”战斗机采用的是季霍米罗夫仪器研究所的产品“雪豹-E”相控阵雷达,具有超群的目标探测距离。天线波束的扫描角度可达到120度。可同时探测和跟踪30个空中目标,并对其中的8个目标发起攻击。对雷达截面积3平方米的目标迎头探测距离为400千米。雷达在对空警戒的同时还能对地扫描、可选择并跟踪4个地面目标。雷达具有多种地图测绘模式以及多种分辨率,最大地面目标探测距离400千米高10000米。

三、分析“阵风”、“苏-35”战斗机的优、劣势;结论

1. 通过两飞机的构造和气动对比、第一“阵风”战斗机拥有鸭翼而“苏-35”没有,所以阵风在抬头仰角的某一个角度受到的空气阻力要比“苏-35”大;第二“苏-35”的重量要比“阵风”大,在惯性的作用下也会导致“苏35”的失速要比“阵风”差;第三“阵风”的体重、大小、翼展都要比“苏-35”小一号。在相等的速度下,“阵风”最小转弯半径会要比“苏-35”小。所以通过两飞机的气动、构造等参数基本可以得出,“阵风”在近距离作战的机动性要比较强。

2. 我们通过对比“M88-3D”和“AL-31F”两台发动机的推力,发现单说发动机推力“阵风”被完虐呀!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点呢?我们通过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加速推力、和最大起飞重量得出“苏-35”只有在加力的时候它的加速性才会超过“阵风”,其他时候它的加速性均要低于“阵风”。那么好的动力优势却自己的重量给拉低了。所以这就注定了“苏-35”战斗机在低速、巡航甚至在加速的一小段里,都无法与“抗衡”。

3. 其实对于“阵风 ”、“苏-35”这种四代办、多用途飞机来说,武器系统基本上会兼容多种武器。对于“阵风”和“苏-35”来说最大的差别会是更具飞机的性能、作战领域来给飞机装配武器,还有一点就是它的载弹量的区别了。一谈到载弹量就会想到飞机外挂点,但是这两架战斗机的挂点都差不多,那我们就只能从载重方面大概的推测计算了,我们还是通过’“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减“飞机空重来”得到的数据是“阵风”与“苏-35”战斗机只差1顿多一点与舰载型“阵风”就拉开了将近4顿多的重量。这样来说“苏-35”做为重型机的优势在“阵风”面前也不是特别大了。当然“苏-35”武器在“阵风”面前能牛的也就KS-172远程空空导弹。这我留到航电分析一起说!

4. 航电是“苏-35”能到阵风面前炫的一点了,我们通过上面航电系统的对比知道,“阵风”的雷达“RBE-2AA”,被“苏-35”雷达“雪豹-E”从远虐到近呀!我们从“阵风”雷达的下视、下射功能可以判断出“阵风”虽然是一款全功能多用途战机,但是它的侧重点放在对地、对海方面,对空探测距离只有160km。所以“阵风”空战范围设定在了中短距离内;而“苏-35”雷达120°宽角度扫描,跟踪目标多,锁定也不低于“阵风”战斗机的雷达,前探测距离达400km、高10000米、后视雷达探测距离150km,在配上KS-172远程空空导弹简直是杀敌于千里之外。这个功能是“阵风”需要仰望的呀!

5.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阵风”战斗机是一款全功能、多用途、中短程空战的战斗机,并且适用于舰载机;“苏-35”战斗机是一款全功能、多用途、远程空战的战斗机。 所以“苏-35”战斗机想要战胜“阵风”战斗机,就需要用到自己的远程优势了。(做为读者的你,会觉得“阵风”和“苏-35”谁更好呢?如有答案可在评论区留言)

四、根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

印度为什么会选择“阵风”,我个人观点是:

1. “阵风”战斗机,功能齐全、性能优越,可以用于对抗“枭龙”战机。

2. 印度海军,可能需要“阵风”战斗机,做航母“舰载机”。

3. 印度的“光辉”战机和阵风的气动布局差不多,需要买“阵风”战机去借鉴技术。

4. 印度已有的“苏-30KMI”战机,就是由“苏-35”战机过度生产的,所以印度不再需要“苏-35”这类战机。(你觉得是哪种呢?可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谢谢阅读!如果有喜欢我写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后面将会有更精彩的文章,如果又觉得我写的不对、分析不到位的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讨论!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