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惩罚,如何评价一拳超人中的龙级怪人流浪帝?

2024-08-10 01:37:42 69阅读

黑光:惩罚,如何评价一拳超人中的龙级怪人流浪帝?

流浪帝是龙级怪人,他原本只是一个人类,机缘巧合下看到了神明,而且神也是比较慷慨的,赐予了他光之力,不过对他有一个要求,必须用这个力量,去惩罚邪恶的人类,因此流浪帝化身怪人,他的能力近乎无敌,虽然挂名在大炯眼旗下,但是论实力他并不弱于大炯眼。

流浪帝也被称为是神的艺术品,虽然他的体术能力较弱,但是“法师系”能力很强悍,他可以在身边召唤无数灼热的光球,即使是S级英雄,如果被光球击中,那么也不可能全身而退,而且僵尸男就因为被光球击中,所以全身都变成了千疮百孔的样子,哪怕是身体能力最接近琦玉的黑光,可能也扛不住。

黑光:惩罚,如何评价一拳超人中的龙级怪人流浪帝?

在《一拳超人》原作中,龙级怪人流浪帝不是被英雄击败的,在他化成灰之前,他梦见了长相奇特的神,然而在神的怒火下,他的力量以及生命都被剥夺了,他的口中不断的重复着“神,神”,一旁的僵尸男还打算再战100回合的,结果看到这个场景,他就懵了,而且King也因此侥幸逃生,不然流浪帝就要使用光球试探他了。

虽然表面上龙级怪人流浪帝是被神抹除了,但是这可能只是流浪帝想象出来的,其实精神力的设定远胜体术能力设定,虽然琦玉不知道如何教导S级英雄杰洛斯,但是琦玉却猜对了,精神力的修炼才是迅速拔高“限制器”的捷径,而且流浪帝从未修炼过,可能是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幻想出了神,因此获得了普通人不可能拥有的神力。

作为超能力协会的会长,吹雪早就发现了这个原理,而且大炯眼的超能力之所以对饿狼无效,也是因为精神力差异大,即使是S级英雄第一的龙卷,他的超能力也对琦玉、黑精等人无效,因此流浪帝使用的力量,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光球本质上可能也是一种超能力而已,如果碰到琦玉这种英雄,光球的伤害力可能会和普通的泡泡差不多吧。

终上所述,龙级怪人都是精神力量的强者,不仅流浪帝因此获得光之力,而且像天然水这种,也是由“愤怒”、“悲伤”等思想汇聚而成,因此他能够在琦玉的一拳下逃生,如果修炼不精,不能有效的控制这股力量,那么就会被反噬,流浪帝化成灰也是因为他把力量作用在了自己身上。

赵匡胤为何可以轻易夺了后周江山呢?

与曹丕、刘裕等“篡位同行"不同,赵匡胤在此之前,资望还远远没到足以篡位的程度!

可是,他的篡位却看起来是最轻易的:连拥立傀儡皇帝的过渡阶段都没有,直接就夺权称帝!而且,居然还就把位置坐稳了!

赵匡胤之所以能“轻易”篡位,在于他洞察到了深藏于表面平衡背后的深刻矛盾!

柴荣的布局

959年,正当柴荣意气风发地进取幽州时,突然病重。

回到开封的柴荣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开始紧急安排后事。

1、去除隐患,赵匡胤上位。

在权力交接中,禁军的忠诚至关重要!

当时,禁军的主要力量有两支:殿前诸班和侍卫亲军。

由于侍卫亲军曾是唯一的禁军主力,权力过大,自郭威建国以来,一直在创建、加强殿前诸班,削弱侍卫亲军。到柴荣时期,更是大力选拔精兵良将加强殿前诸班。

因此,此时的殿前诸班,已是禁军中最精锐的部分。

早先,柴荣在查阅四方“点检做天子”,曾得到一块三尺木,题曰:点检做天子。

当时柴荣身体还好,又值盛年,只是“异之”,没有过分在意。

但到病重时,柴荣就不得不审视这个“风闻”了。

此时的殿前都点检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此人既是郭威的至亲,又颇有军攻、资望,确实不能不防!

柴荣明升暗降,一堆荣誉头衔授予张永德,把殿前都点检之职给了资望较浅的赵匡胤。

如此,禁军的格局是:殿前军的老领导、郭威的外甥李重进掌管实力稍弱的侍卫亲军;资历尚浅的赵匡胤掌管实力较强的殿前诸班。

这样,禁军稳了吧!

2、相互制衡。

在掌握禁军平衡后,柴荣又开始控制朝廷中枢系统的平衡。

王溥、范质、魏仁浦等文官为骨干,掌枢密使,混合文武,同掌国政。

枢密使有调兵之权,却无领军之权;禁军将领有领禁军之权,却无调兵之权。

在柴荣的安排下,相互制衡的权力体系建立了起来。

3、总体军权平衡。

柴荣死后,周恭帝即位,进一步进行了平衡。

侍卫亲军兵马副指挥韩通兼天平节度使,防御开封东北面;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兼归德节度使,防御开封东面;

向拱为西京留守,防御开封西面。

侍卫亲军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防备南唐。(看来,柴荣最戒备的,还是郭威的亲戚们)

考虑到周恭帝当时才7岁,这些举措应当出自是柴荣的安排。

如此,力量进一步平衡,谁也坐大不了了!

表面平衡背后的深刻矛盾

柴荣留下的权力体系,表面上保持了权力制衡,却也留下了两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1、主少国疑与人心不安的矛盾

历来少主即位而能平稳过渡者,背后无不有一个强权人物默默支持!

这个人或是孝庄这样的“垂帘听政”者,或是周公这样的强势宗亲,或是诸葛亮这样有威望、有才具的命世之才。

柴荣留下的权力体系中,中枢的王溥、范质才具、威望都有限,难以有效调度各方武将!

一个不能服众的中枢,加上几个手握兵权的武将,这是绝不可能长久的。

一旦有变,往往是血流成河!

因此,上自中枢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人心不安!

在赵匡胤出兵前,开封流传“策点检做天子”的“谣言”,开封“士民恐怖,争为逃匿计”便是明证!

2、静态平衡与人才思功的矛盾

柴荣时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劣才被黜,良才得升。

同时,由于柴荣的努力建设,后周军力强大,对外征战屡战屡胜,立功求富贵已经成为常态!

一时间,有才之士,骁勇之兵,莫不脱颖而出,后周满朝欣欣向荣之气!

可是,在这种静态平衡中,事权不一、相互制衡。论功封赏时,“是谁的人”比实际功勋更为重要!

如此,才能、功劳,未必可求得富贵!

陈桥兵变时,将士们首先提出的理由便是:“主上幼弱,未能亲征。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为晚也”。

既得利益者人心不安,有才能战之士恐功劳得不到封赏,如果赵匡胤能对此提出解决方案,是有条件成功上位的!

黄袍加身

在柴荣的布局中,赵匡胤获利最大,一举获得殿前都点检的职务,掌握了最精锐的禁军,使他获得了进一步夺权的力量基础。

另一方面,或许因为柴荣自己只是郭威的养子,他最戒备的,是郭威的亲戚、宿将,赵匡胤并不是“主要防范对象”,他只是其中的制衡力量!这就给了赵匡胤此后隐秘操作的空间!

赵匡胤很快就开始了隐秘操作!

960年正月初一,镇、定二州来报:辽、北汉来侵,请朝廷调兵来援!

范质、王溥立刻派赵匡胤领军出征!

其实,当时开封城内就有“策点检为天子”的谣传,居民甚至出现了骚动,但枢密使大人们似乎并未在意。

还是那句话:在他们眼里,赵匡胤资历太浅,只是牵制权力过重者的工具!

他们忘了一件事:赵匡胤虽然资历浅,但也亲自参加过当年郭威的“黄袍加身”!

当年是个群众演员,现在,赵匡胤要当主角了!

1、激发军队焦虑情绪。

首先,他们找到了下面的亲信将领来制造“牢骚”。

马仁瑀、李汉超、王升彦等人鼓噪道:天子年幼,你们拼死拼活地立功,谁能知道呢?我们看,不如先立点检做了天子,再去北伐!

2、赵普的“金口良言”,促成了起事!

前面的话,可以理解成将士们的牢骚。

赵普的话,把牢骚直接转化成了行动:

(1)、不造反,你们岂只是白白立功呀!大家都很危险!

朝廷依赖的,正是我们!我们离开京城以后,四方节度使一定蠢蠢欲动!到时候,国内有变,我们就都成反贼了!还富贵个鸟!

(2)、我们要干的,不只是“保全富贵”,还能“安定天下”!

朝廷一直就是以禁军压制四方!

我们现在杀回去,保持纪律,秋毫无犯,人心自然会安定!四方自然会服从!

为什么必须造反,应该怎么造反,都清清楚楚说好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大伙一起进去给老赵“黄袍加身”,“逼迫”赵匡胤造反了!

攻回开封,轻松夺位

前面说了,开封城不只是赵匡胤一支禁军,还有其他力量呀!赵匡胤怎么能轻松攻入开封呢?

首先,赵匡胤照顾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尽可能获取支持,瓦解抵抗!

1、笼络班底。

赵匡胤在“黄袍加身”时,承诺:事定,当厚赏如。

如此,赵匡胤稳固了自己篡位的基本力量!

2、安定后周皇室、官僚人心。

赵匡胤对军队约法三章: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辄加凌暴。

如此,安定了后周皇室、官僚集团的人心!

3、安定百姓,展现仁主之象。

赵匡胤严肃军纪,禁止入城劫掠!

其次,赵匡胤早已留下先手,使抵抗力量来不及组织!

赵匡胤哪里是临时“被逼”造反的,他早有准备了!

赵匡胤联络了城内的心腹殿前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令他们在内配合。

随后,一举入城!

此时,后周朝堂还在开早朝,听说赵匡胤杀了进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那支本来要与赵匡胤相制衡的侍卫亲军呢?

老大李重进正在淮南。

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忠于职守”,逃出宫殿,准备去找他的部队来抵抗。可是,韩通一上街,就被盯上了!一顿追杀,扑街!

此后,开封城中再没有抵抗者,赵匡胤迅速控制局势!

轻松平定地方反抗者

赵匡胤欺孤儿寡母夺权,下面的节度使中当然会有不满者!

由于赵匡胤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这些抵抗者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昭义节度使李筠,就认为他是宿将,与禁军将领都很熟,他认为他起兵,一定会得到响应!因此,他没有凭险而守,直接率军南下作战!

结果,并没有人响应他!在石守信、高怀德的攻击下,迅速失败!

侍卫亲军大老大、首任殿前都点检、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呢?他起事时,连他自己都信不过自己手下的将领!

结果,李重进也被迅速平定了!

看来,比起对“欺孤儿寡母”的不耻,思安、思功,才是人心的主流!

经过晚唐、五代十国的大动乱,天下急切期待一个稳定、强有力的政权。而赵匡胤,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满足了各方的利益!

因此,尽管“欺孤儿寡母”于德有亏,上来就称帝过于直接,但他依然赢得了人心,“轻易”夺取了后周政权!

小时候听到过哪些不可思议的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男子身世不明,直到成年后才解开身世谜团

明朝天启年间,安阳县的最南边有一个刘家村,村里有几百户人家,基本都是世居在此,村里人非常奇怪,不喜欢与外界接触,对于村外的人非常不友好,村里人大多都姓刘,除了李响兰一家。

五年前李响兰带着妻子从外面逃难来到刘家村,希望刘家村可以收留他们夫妻二人,却遭到拒绝,夫妻俩并未放弃跟村长聊了足足一个时辰,村长最终答应收留夫妻二人,至于原因村长没有说,同时也不允许村民私下打听原因。

从那以后,李响兰和妻子胡氏就在刘家村住了下来,成了村里唯一的异姓。

五年过去了,村里虽有二人的一席之位,但对他们并不友好,村里的祭祀不允许二人靠近祠堂,就连胡氏生孩子也没有一人前来道贺,很久之后村里人对李响兰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这一切要从胡氏生完孩子后说起,孩子刚刚出生一个月胡氏便凭空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响兰给儿子取名为李念,意为思念妻子之意,李念慢慢长大每当问起自己的母亲为何会离开,李响兰总是告诉他,等长大一些再告诉他。

李念发现村里人只是看上去对他们父子很友好,实际上是恐惧,他不理解村里人为何那么害怕他们父子。

直到十几年之后的一天夜里李念总算知道了原因。

那天夜里异象频发,本是安静的夜晚,突然频频传来异响,临近子时突然狂风大作,窗外的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摇曳,村里的狗吠声瞬间停止,窗外唦唦的风声似乎越来越近,直到将屋门吹开才停止。

李念正欲上前去关门,只见几个打扮怪异的甲士从屋外走了进来,这些人贼眉数目,长着怪异的耳朵,个个凶神恶煞手里还拿着兵器,来到小屋内问道:“谁是李响兰?”

李响兰忙上前答话,为首的怪人跟李响兰交谈许久,李念并未听清楚父亲和对方说了些什么,只隐约听到这伙人似乎要带自己离开,父亲百般恳求对方才答应明晚再来接他。

几个甲士看了李念一眼便离开了,又是一阵狂风大作,等到风平之时,那几个甲士早已不知去向。

李响兰看着一脸茫然的李念,说道:“是时候把你的身世告诉你了,你母亲当年离开村子,还有村里人为何惧怕我们父子都跟你的身世有关!”

二十年前,李响兰本是一个樵夫,有一次进山砍树邂逅了受伤的胡氏,胡氏一问三不知,李响兰便将胡氏带回家里养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胡氏才慢慢卸下防备,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李响兰。

胡氏乃是山中狐族的公主,因不满家族的婚姻才私自跑出来,在逃跑中受了伤险些丧命,多亏李响兰救了她,胡氏很感激李响兰的救命之恩,愿意嫁给李响兰为妻。

二人成亲后,李响兰担心狐族的人夺走自己的妻子,便逃难到偏僻刘家村。

可就在胡氏诞下李念之时,狐族根据秘法找到了胡氏,要求胡氏赶紧回去成亲,胡氏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和两年来相濡以沫的丈夫宁死不屈。

狐族为了让胡氏回去,不惜以全村人的性命相逼,如果胡氏不回去就杀光村里所有人包括她的丈夫和带有狐族血统的儿子。

胡氏这才迫不得已跟着族人回去,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村里人都知道胡氏是狐族的身份,所以才害怕他们父子。

至于狐族这次突然出现是为了带李念回到山中暂时接管狐族,他的母亲胡氏莫名其妙地暴毙使得狐族群龙无首,李念同母异父的弟弟尚且年幼无法担当大任,狐族这才决定接回含有一半狐族血脉的李念回到山中继任狐帝暂时掌管狐族。

李响兰将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李念后便开始帮李念收拾行装,李念不懂父亲这是何意。

李响兰说道:“我跟他们说,你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我需要先把身世告知于你才能让你回去,他们才答应明晚来接你回去!你现在赶紧走!”

“我为何要走?”

“你若是不走,你就没命了!”

原来,狐族来找李念只不过是一时之需,等到小王子成年之后,李念就要把狐帝的位置禅让给自己的弟弟,他毕竟有一半人族血统,不适合掌管狐族,而那个时候李念一定会被狐族处死。

李念明白了父亲的苦心,背上行囊准备离开,问道:“我走后,他们要是明晚看不到我会怎样?”

李响兰一愣,低下头没有回答。

“他们是不是会杀掉村子里所有的人包括父亲在内?”

过了许久,李响兰才慢慢发声:“我老了,就算狐族不对付我,我也没几年活头了。至于村子里那些人更不值得可怜,当年你母亲为了救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可他们又是怎么对我们父子的?”

李念听完父亲的话放下包袱,为了自己的父亲,也为了那群凉薄的村民,他愿意牺牲自己,打算明晚就跟着狐族回去,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第二天晚上,李念跟着狐族的甲士走了,果然如李响兰所说,李念成了新的狐帝,在他的治理下狐族日益强盛,他将治理之法都传给了自己的同母弟,希望他成年以后能让狐族像现在一样强大。

五年后狐族的小王子已经成年,虽然这五年李念政绩卓著,但他毕竟有着人类的血统,狐族贵族还是决定将他处死,由小王子顶替他的位置。

十日后,小王子正式接替了狐帝的位置,而李念也彻底从狐族消失。

此时的李响兰已经病入膏肓,在他即将闭眼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他的眼泪不禁流下来,最爱的妻子和孩子相继离开自己,行将就木之时竟无一人陪在自己身边,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

这时,房门被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李响兰的视野,李响兰知道这是回光返照,自己该走了。

只见这个身影掰开自己的嘴,往他嘴里塞了一颗漆黑的丹药,李响兰沉沉睡去。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年轻了足有十岁,昨晚并不是回光返照,真的是他的儿子李念回来了,还给他服下了狐族圣药助他起死回生。

小王子登基之后,感恩李念的教导,他不准备杀死自己的哥哥,而是找人偷偷把李念给放了。

李念这才得以活着回来,回来之后看到父亲李响兰病入膏肓,赶紧将狐族圣药喂父亲服下,这才救了父亲一命。

两人连夜离开了村子,在李念的陪伴下李响兰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地仙之祖镇元子号称背景通天?

镇元子混沌而生,鸿蒙成道,因最早破开虚空,在亿万个平行空间中,第一个寻到了地仙界,为被人尊称为地仙之祖。镇元子为完冥河教祖的因果,只得在地仙界等待斗战神佛功成归位。

相传,盘古开天,鸿蒙初成,无穷无尽的世界同时产生,然而却大多一片混沌,并未开辟。在其中,天地形成天界、地仙界、人间界三界,另有一例外,便是三界附近的六道轮回,人间界之大不可想像,称为洪荒。

为求圆满,不知何时,这片混沌中孕育出无穷的灵气,在无穷的变化中又孕育出许多强大生灵,这些生灵在变化中生,变化中亡,各有天性,却不知天数。

又不知何时,鸿钧老祖大道显化,开坛立讲,说开天辟地之事,动转造化之精义,收下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无数仙、妖、各种存在皆来听讲。

混沌中诞生的镇元子也来听讲,得到天地胎膜后,修成神通功果。这天地胎膜也称为说地之书,乃鸿蒙初成后传下来的三卷天书之一。三卷天书又称之为三藏真经,一藏谈天,二藏说地,三藏渡幽。三界六道,阴阳五行,只要是生灵,莫不在三藏真经之中。

人们常说跳出三界六道,阴阳五行,实际只有脱离这三卷天书,才算是真正逍遥于世,无劫无量,而这三卷天书中,最神秘又是这卷说地之书。

后来,鸿钧停讲,镇元子寻得一静地开始千年修炼。

上古洪荒,经过水火、逐鹿、巫妖之战,洪荒泯灭,人间界被打成无数碎片,碎片化成太虚星空,散落成宇宙,再也无法合拢。六道轮回因在太阳星、太阴星附近而侥幸残存下来,碎片形成地球,因被阴阳滋润,故而有了灵气。

人间界中仙、妖及有神通者俱搬往地球,然而地球实在过于狭小,有大神通者纷纷破开虚空,寻找新的世界。

镇元子以天地胎膜当空一刷,大喝一声开,虚空中开出一道门户,又露出一片熟悉的星空,镇元子身形一闪,钻了进去,只听砰的一声巨响,虚空完全合拢。

镇元子一进三界缝隙,但见山崩地裂,惊涛骇浪。海水涌起狂潮,巨浪扑天盖地,连绵万里的群山剧烈震动,飞鸟灵禽全部惊起,遮天蔽日,可谓是蔚为壮观。

封锁地阴煞气的白雾也随着山崩地裂而全部冲散,黑烟滚滚而上,大片大片的海鸟被这黑气一冲,犹如雨点般落了下来,全身溃烂,顷刻间化成乌黑的血水,把数万里的海域染成漆黑颜色,一些鱼虾、鲨鲸也逃脱不了化为血水的命运。

原来这是镇元子新开辟成型的一界。这界不比混沌虚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要穿越三界,非但要极强的法力,还要专门的法宝,才能破开虚空到达另外一个成型的世界。

破开虚空之法,一般的修道之士在紧要关头皆会运用,但此等方法,也只能破开一个平行空间,万不能在亿万个平行空间之中穿梭自如。先不说要消耗巨大的法力和专门的法宝,就算是二者皆备,一旦破开虚空,也要迷失在空间的乱流之中,难以找回原来的世界。

镇元子见这新开辟的一界,大陆广阔,遂命名为南瞻部洲、东胜神州、北俱芦洲、西牛贺洲四大部洲。

西牛贺洲之中的万寿山山高其秀,凌云壮丽,挺拔临云,仙云缭绕,仙禽对对而鸣,流泉石瀑溅玉,奇花异果自生香,仙猿对对捧朱果,丹凤只只衔灵药。

万寿山中有一空地,大有万顷,中间有棵大树,高有万丈,树发多枝,连成一片,仿佛森林,十分壮观。老根宛如盘龙虬结,树枝根茎紧紧衔住,形成无数奇景。雨水落在根茎缠绕之处,形成树洼,洼内水波粼粼,恰似湖泊,池塘,小则几亩,大则百亩。

根茎缠绕悬在空中,仿佛漏斗,水滴落将下来,如碎玉落盘,清脆动人,杂音全无,仿佛小楼听春雨,幽静清闲,树上积水有如钟乳,白雾丝丝,清香扑鼻。大树主根接大地之根,通四州之龙脉。

镇元子见此处正是仙家福地应有景色,于是在此建造道观五庄观,其大如城,玉瓦晶墙,一条台阶直通上下,五庄观远远望去,仿佛就是云端的海市蜃楼。

有大神通者得知镇元子强行破开自身存在开辟出一个新的平行世界,且空间稳定,不需要时时消耗真元来稳固,遂陆续赶往这新发现地仙界,之后大部分仙、妖、人中,有神通者也俱都搬往地仙界,而往来通道便是万寿山五庄观那株闻名三界,自鸿蒙开辟初始便有灵根的人参果树。

因镇元子乃是最早找到地仙界的仙人,故而三界诸仙将之奉为地仙之祖。

地仙界资源广阔,短短数千年时间,四大部洲各有所属。西牛贺洲中有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子的道场。西牛贺洲之西东胜神州,以花果山为尊,东海之东,乃是中央娑婆净土,西天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此讲经说法。

南瞻部洲中央为巨大平原,土地肥沃,没有高山阻隔,有方圆八千万余里,数千年来,分布数十个国家,相互征战,各有兴衰。北俱芦洲为荒芜之地,妖兽横行,毫无人烟,多有冰雪覆盖,尊地母娲皇。

西牛贺洲、南部瞻洲多为人类居住,西牛贺洲多礼佛法,南部瞻洲多礼道法。

封神大战之后,佛门大兴,气势大盛,因其法门广大,教义明微,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反观道门则是人才稀少,就连阐教中的数个十二金仙,都弃道归佛。

为分裂佛门气运,理顺佛道因果关系,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自此埋下了佛道之争的根源。

佛道之争纷纷扰扰,镇元子冷眼旁观事态发展,谁都不想招惹,这才得以避开争端,置身事外。

便在此时,释迦摩尼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重新降生于中央娑婆世界之。三界修道者皆有感应。

昔日鸿蒙开辟,六道轮回附近生成的地狱黄泉,其中有幽冥血海,天生孕育出一个胎盘,后成冥河教祖,修成大神通后,带其全族修罗魔道,追踪镇元子开辟的平行空间来到地仙界。

这日,幽冥血海轮回血池之中讲那阿修罗无量神通的冥河教祖感觉佛陀重新降生,突然止讲,面带喜色,知道此乃是鸿蒙开辟五十六亿年来的一个大的劫数。

神仙佛陀、巫妖修罗借此纠缠因果,各完杀劫,天地便可重新归一,重为混沌,而且这杀运循环不息,避无可避,仙佛巫妖,皆不可逃。

冥河教祖出世之时,便怀抱阿鼻,元屠两大无上杀器,在幽冥血海修炼之时采天地穷荒阴煞之气,今穿越平行空间来到地仙界,又结合太阳、太阴精华,将先天罡阳化成无相血魔。

冥河教祖本是阴阳两性,极善极恶,都在一体,如今化身为无相血魔,体中的善念早已斩去,独留阴鹫邪念。

镇元子混沌而生,鸿蒙成道,眼见自己开辟的新世界即将轮回生灭,自然非比寻常,又在五庄观静地修炼千年,深明因果纠缠之力,况且此次大劫,自身也在其中,是以不得不亲自出手,了解此段因果。

但见一片血海,波涛翻滚,恶浪滔天,阴风盘旋呼啸,惨雾缭绕。冥河教祖手持修罗旗,端坐血海黑莲旁边,手中一速射出黑光,催动修罗旗妙用运转。

忽然,晶光消失,黑光消退,镇元子手持佛尘,羽衣星观,脚踏麻鞋,驾金光定在黑莲之上。冥河教祖顿感一股大力自手上传来,不由得惊得魂不附体,只见面目狰狞,獠牙错动,各种狰狞恶魔夜叉鬼头相来回不停变幻。

冥河教祖突然仰天发出咆哮,手里元屠,阿鼻两剑大放光明,一道白光,一道绿光宛如双龙出海,交替前行,冥河教祖周身腾起血云,闪闪反光,簸箕大小的鳞片浮现出来,随后,虚空尽数破开无数孔洞,无数的血箭宛如激泉,射进教祖体内。

镇元子未曾防备,猛然被元屠、阿鼻两剑逼开,见到冥河教祖模样,随即佛尘一挥,一元重水祭出,挡住元屠阿鼻剑光。此时,那冥河教祖悠然变化,全身鳞片悉数脱落,骤然之间,变成一位清瘦奇古,红发红须的老道,一身仙气,扬手便是一道清光焰火朝镇元子烧来。

镇元子因是多有顾忌,所以一直留手,但现在冥河教祖突然又斩去恶念,再无分彼此,化身成人,得幽冥血海之中轮回之力不停运转,并发出极其纯正的九天元灵魔光青焰,而且诡异非常的修罗秘法层出不穷,镇元子即便是想留后手,也有些吃力,不得以之下,只好下重手。

镇元子佛尘一转,一元重水宛如千川归海,尽数收拢,凝聚成一条晶莹璀璨的练带,重如山岳,实如大地,一片琉璃,将九天元灵魔光青焰吞噬,并随着青焰缓缓滚动蜿蜒,不断向前。练带又枯又稠,又似一条青色绸缎,缠住元屠,阿鼻两剑。

冥河教祖死命喘息,见放出的九天元灵魔光青焰已然湮灭,进攻的元屠阿鼻两剑自动回来,立下决心,一个旋转,咬破舌尖,一口精血喷出,捏起修罗诸魔神诀,朝外一扬,十二条黑色光束朝镇元子射去,丝毫不怕一元重水之屏障。

镇元子右手佛尘又是一挥,一片玄光,十数声轻响,黑光全消,冥河教祖则眼前一亮,两眼顿时被突如其来的强烈光华刺得巨痛,哇哇乱叫。

冥河教祖怒目圆睁,胡须虬张,嘴里虽在怒骂,但均被玄光隔断,一点也听不清在说点什么,仿佛是在演一场无声的话剧。

镇元子轻声吟唱,汝本幽冥恶魔,本该形神俱灭,但天机纷乱,早已料定今日之事,乃是定数,只有皈依娑婆净土,尽快平息佛道之争,日后斗战胜佛功成身退之后,修罗族便不再为魔,可再享五十六亿年的清静。

冥河教祖知道有镇元子在旁,即便是自毁化身,也是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好皈依娑婆净土,由魔成佛。

镇元子将冥河教祖带往娑婆净土,交给西天佛祖如来,囚禁于娑婆净土七宝浮屠之中,终于在斗战神佛归位之时,修成正果,始为幽冥无常轮转佛。

而镇元子为了完成此因果,只能在地仙界当他的"地仙之祖",一直等待斗战神佛修成正果,那时再揣摩天机,以看因果之变化。

你们想过死亡吗?

【坐在父亲墓前的一些思绪】

这年的清明节,祭拜过祖父母的墓,看望过自己的墓;下午之时,我又来到了父亲的墓前。

细雨朦胧。

坐在父亲的墓前,心里头不免涌起一些伤感,因为我只简单地备了点香烛;一路上过来,见到每个墓前,几乎都是备了酒肉等祭物。

有些人家排场还很大,至于鞭炮之声,更是此起彼伏。

我听到了邻墓的一场对话。

他们似乎是不相识的,一个人说从成都赶来,另一个人说从北京赶来;他们说,清明节是个大事,所以也就放下了生意,带领了妻儿一起来。

而我却是一个人孤单地来;我还不知道,自己在明年能不能再来。

父亲的一生是孤独的,正如现下孤独的我;我一个人住在宁波,大部分时间困坐于房间里,而与他人少有来往。

我甚至设想了,到了自己的末日、临终的前一两天,如果体力上还有可能,很愿意自己去火葬场,麻烦他人的程序能省则省。

世人的待遇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在生前与死后;父亲的孤独,要埋怨就去埋怨他有我这个不好的儿子吧;而我的晚景凄凉,也只有归结为自己的性格与命运。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世人共同的结局也就是走向死亡;正如费尔巴哈所说,“死是最坚决的共产主义者,它使百万富翁与乞丐,皇帝与无产者,都一律平等”。

我正在为了自己的心安,这样地想着辩护辞的时候,邻墓又传来了几个声音。

这家的儿子说:

“老爸,你生前最爱吃海鲜,就为你带来了几样。”

这家的女婿却接着说:

“老丈人呵,你生前一见到女人的被窝就想往里头钻;下次就为你烧几个纸美人吧,也不知道顶不顶用。”

于是,听到了一阵笑声;有实在憋不住的笑,有放肆的笑,还有尴尬的苦笑。

我看了一眼这个放肆笑着的女婿,约有三十多岁;我想,下一代、再下一代,或许祭奠先人的地方,要变成另类的娱乐场。

不过,这个女婿的话,也让我思索起一个问题来;世人为什么会乐生而怕死?

就男人而言,或许是怕自己死了以后,不再能够大口地吃肉、喝酒,也别想欣赏人间的美色了。

所以,列子就认为,生在人世,是为了要享尽天下的“丰屋、美服、厚味、娇色”;《圣经》里的保罗也曾经说过,“我们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就要死去。”

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日本人,更哀叹死亡到来的必然性;很多的俳句,就反映了这种想法:

“尝思花常开,花开人已老。”

“乐音时远近,余生有几许。”

“青春迅逝待死神,情田恍惚犹如猿。”

“生死变幻如耕田。”

怎么办?

世人绝妙的办法,就在于研究长生不老;如能不死,也就可以永久地寻求欢乐了。

但也很奇怪的,畏死的心理还与人的处境如何、能否寻求到欢乐,经常是并不相关的。

那些一贫如洗、终日啼饥号寒的人;

那些衣衫褛褴的流浪者,在寒风中蜷卧在街心花园或屋檐下;

还时可看到一些既老且残的乞丐,写上一些令人心酸欲绝的话语,在路边不断向行人磕头乞讨;

那些沉疴在身,瘫痪在床的人;那些孤独寂寞,毫无生命乐趣的人;那些在各种生活竞争场中饱受逼迫,走投无路的人……

他们未必就有酒可喝、有肉可吃,也再无心思去欣赏人间美色;他们似乎活着就是不幸,就是受罪,就是痛苦。

然而,他们依然顽强地活着;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好死不如赖活。”

可见惧死恋生,其实是不分富贫智愚、高低贵贱、老幼强弱的,是人的普遍心理。

正因为死亡为人所普遍恐惧,人与人之间斗争的极端化表现,也才会是以消灭生命相威胁;社会对罪犯最严厉的惩罚,就是剥夺生命。

据《荷马史诗》叙述,希腊英雄阿喀琉期死后,奥德修斯去阴间拜访他;羡慕他生为活人的统帅,死为鬼魂们的统帅,说他虽然死了,也是不必悲伤的。

阿喀琉斯却回答说:

“光荣的奥德修斯,我已经死了,你何必安慰我呢?我宁愿活在世上做人家的奴隶,侍候一个没有多少财产的主人,那样也比统率所有人的灵魂要好。”

宁愿活着做奴隶,也不愿死去而为统帅,因为他坚定认为,与死亡相比,活着就是一种幸运;世人也多如此,即便是天天受苦,也要赖活在人世。

西西弗死后得到冥王允诺,从地狱返回到人间,来惩罚他的不义妻子;但他一回到地上,重新领略了流水、阳光的抚爱,也就赖着不走了。

无论冥王怎样的召唤、气愤、警告,他也都不顾。

最后诸神愤怒了,让他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接着,巨石又按照诸神的旨意滾下了山谷,又让他重新把巨石推上去。

这活儿多么的劳累、单调,西西弗却愿意重复地、没完没了地去做,不敢有半句的怨言。

一个人活得实在太久了,究竟好不好呢?

我看也不见得就好。

有一年,我从宁波回到虹桥,在绅纺站下了车,顺路去了自己的墓地;我在那里坐了很久,后来写了一篇短文,其中几句是这样的:

“以后我将埋葬于此处,谁能说不是呢?

活得太久,精神上不堪重负。

这是中国当代的一个伟人说的;造化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西晋竺僧法护所译的《佛说弥勒下生经》,其中有关于人类远景的描绘:

“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嫡。”

看到“皆寿八万四千岁”,我的心头里直发毛;一个人的精神负荷,将会如何的沉重啊,谁能够承受得起呢?

伟大的波斯王泽克西斯在远征希腊的途中,望着自己率领的浩荡大军,不禁潸然泪下;他对叔父说:

“再过一百年,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上。”

然而,叔父回答说:

“人生固然短暂,但还有比这样的悲哀更可悲哀的事。

在这支大军之中,找不出一个人,能幸福得一直就认为活着总是比死去好;因为疾病会时时地困扰着我们,各种灾难也总会降临到我们头上,使短暂的生命似乎也漫长难捱了。”

其实,死亡也具有两面性。

死亡既是一切幸福、快乐、美好的毁灭,也是一切痛苦、悲哀、邪恶的终结;历史上就有不少的大智慧者认为,死亡与幸福也可以是一致的,死亡既是最大的不幸、又是最高的善。

那么,“造化”的道理又是怎样的呢?

琉善借用《伊利亚特》中的语句,这样写道:

“人要死去,城市要死去,整条河流也会死去,一切都将终归毁灭。”

在《冥间的对话》中,琉善还写有一篇题为《出售哲学》的文,假借古希腊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义,把人说成是“会死的神”。

并且还说:

“人间的事物是悲惨的,没有一件不是要毁灭的,因此我怜悯世人,感到悲伤。”

“因为没有一件事物是常住不变的,万般事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快乐与痛苦,智慧和愚昧、大与小也都是一样的,转来转去,一上一下,在永恒的时间的游戏中彼此交替。”

琉善对于人世间,抱有悲观的倾向,或许不免于片面;但他希望人们以人的必死事实作为前提,明智地安排生活,这个观点,还是很对的。

佛经中也有个故事说;一个过路人受人之托,带一个口讯给正在田中耕作的农夫,他的儿子被毒蛇咬死了。

农夫听说后,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耕作;过了一会儿,农夫又说:

“你进城路过我家之时,请替我捎话给我老婆,说儿子已死,晚上不必再准备两个人的饭菜了。

过路人心里暗想:

“这个人可真不像话,儿子被蛇咬死了,竟然不悲哀,反而还想到了吃晚饭;真是没有人性啊!”

他进入舍卫城,来到农夫的家,见到农夫的妻子,便说道:

“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只需要准备一个人的饭菜就行了。

那妇人听后,答应了只去预备一个人的饭菜。

过路人心中非常生气,对这妇人说道:

“你的儿子死了,难道你一点儿也不心痛?”

妇人答道:

“人生即如住店,随缘面来,随缘而去,我这个儿子也是这样啊;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个规律。”

过路人又想起了,农夫之前对于他的质疑,也是类似的回答:

“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败,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了,那不就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世间的人当然不会、都象农夫夫妻这般的冷静;但作为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

在自然规律发生作用以后,忧愁与啼哭,确实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中阿含经》里有一句话:

“命终无常,死丧散尽,寿尽破坏,命根闭塞,是名为死。”

道家关于死亡的观点,也与佛家类似;庄子就这样写道: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

这是讲生死有如昼与夜的变化,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人对自己的生死却不能自主;庄子还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死。”

这是把人的生命,看成是由生灭聚散不定的物质。

庄子在《至乐》篇中,还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他到楚国去,路上遇到一个骷髅,就带了回去。

当晚,他拿骷髅当作枕头睡觉;半夜里,梦见骷髅对他说:

“活着是人的累患,死去就没有那么多忧虑了。死了以后,上面没有君王,下面没有臣子;也没有一年四季的冷冻热晒,自由自在,与天地一样长久,国王也没有这样快乐。”

庄子就问:

“假使我让神灵使你复活,再把你送回到父母、妻儿的身边,你觉得怎样?”

骷髅摇头不已,说:

“我不能抛弃国王一样的快乐,返回到劳苦烦恼的人间里去。”

庄子的本意是要假借骷髅的话,用一种极端的暗喻方式,说明死亡并不可怕,甚至还非常可爱;以破除人们爱生恶死的思维习惯,进而论证他的“死生为一”的观点。

庄子提到了爱生恶死、是一种思维习惯,这确实是一个大智慧。

现实生活中,习惯思维常会导致我们的错误认知。

古时候有一个女子,想到了就要出嫁,就要与父母分离了,便日夜啼哭;到了出嫁以后,与夫君之间相爱无比,这才知道了自己之前,是怎么样的胡涂可笑。

人们之所以惧死恋生,或许正是因为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未知的死后世界;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沉入到、无边的空虚与永恒的黑暗之中。

也就是说,人在面对死亡之时、所产生的巨大的恐惧感,实际上就是面对陌生世界,面对未知命运,面对永远失落的自我,而产生的一种极大心理空虚。

公元一世纪,一座大理石石碑上刻下了伊壁鸠鲁的基本哲学:

“死不用怕,神不用怕,能够忍受痛苦,就能够得到幸福。”

伊壁鸠鲁之所以教人不要在乎生死问题,就是为了避免由思索生死问题而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以便求得在人世间愉快地生活;因为他说过:

“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

古罗马思想家卢克莱修是伊壁鸠鲁的忠实信徒和追随者,他把伊壁鸠鲁看作照亮黑暗前程的火炬;伊壁鸠鲁的著作是“黄金的教言”,引导人们“奔向生命的幸福目标”。

卢克莱修也与伊壁鸠鲁一样,主张原子论;但观点上却更加彻底,否认神灵的存在与死后有知。

他说,世上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万物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原子运动的必然法则;在《物性论》中,他则重复和发挥了伊壁鸠鲁的一个基本观点:

“死亡与我们无关。”

他这样反问道,死亡于我们究竟算个什么呢?和我们能有什么关系吗?

在活着之时,我们还没有死;

当我们不存在之时,那使我们成为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的结合,已到了分离之时;

既然已经分离,对于已不存在的我们,就没有什么事能够发生、能够挑动我们的感觉。

卢克莱修教导人们,运用理性去认识自然发展的不可动摇的规律,并且还要学会顺应这种规律;这样于生活上,才能少了一层忧虑。

他是认为死后无知的;但事实上即使是死后有知,这也很好啊!

按照我国民间的鬼神观念,人死以后,鬼的世界犹如人的世界,仍然还会碰到生前的亲人和朋友;

即便今生不能生活在一起的情侣,也有希望在阴间再结连理。

多好的事啊;民间文化及其一些传说,在开导我们之时,总是充满了智慧与巧善的说法。

而我却还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不能体验到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总会感到有所缺憾。

我从前只从书本上,读到过一些人在死亡之时的具体感受,但毕竟只是书上的描述。

现下让我也分到了一张亲身去体验的门票,还应诺了我可以与我的祖母、祖父、父亲、妻子等人见面;真到了那个时刻,我简直就要在心底里呼喊了:

“啊,这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来到了!”

想到了我与我的父亲,还终能见面,我还呆坐在墓前做什么呢?

细雨还在下着,很惹人厌烦;何况在祭奠的人群之中,我显得这样的另类和寒酸。

我的天性,是不愿意麻烦他人的;但于下山之时,却打了一个电话给一个房族兄弟。

我是想到明年未必会来,而且我的前景又茫然不可知;所以,就想到见上一面说点话。

但于见面之后,他要送我去虹桥;我的双腿,这两天也实在是走得无力而疲惫了,就答应了他的好意。

这天的夜晚,邱友邀我吃饭,很丰盛。

我感受到了人际的温情,心情上很舒畅,这也就足够了;假如总是思索死亡,又怎么能够活得好呢?

饭间,邱友批评我不该又临时变了卦,拒绝了他的陪伴与车送。

他说,即使是你自己一个人去,也不能步行的;这能够节省下几个小钱么?

我答,既然从宁波来看望亡故的亲人,总得以尽量步行为宜。

我老来终于知道了,能够撑起人世间的真实意义的,唯有一个“情”字而已;故而,我们的世间,佛书谓之为“有情世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