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武将技能选择,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2024-08-06 23:23:27 74阅读

七雄武将技能选择,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厕所和粮仓里的老鼠,给了李斯灵感。从老鼠那里得来的生活准则,让他权倾朝野。可他没想到的是,他的结局也跟老鼠一样,全家被残忍诛杀,遗臭万年。

几只能够指导人生的老鼠,出现在李斯在楚国上蔡当管仓库的小吏时,那时他还很年轻,每天做些杂事,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应该如何。

七雄武将技能选择,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当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见人就逃,而粮仓中的老鼠吃得又大又肥,在米堆中嬉戏,对人毫不畏惧时,他恍然悟出了改变命运的人生哲理。

那就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环境决定命运。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好的环境。要做粮仓中的老鼠,绝不做厕所中的老鼠。

一、李斯的人生从两只老鼠的启示开始

楚国的仓库虽然比厕所好一些,但是显然不是能够出人头地的环境。

李斯思考良久,决定投奔一个名师,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和魅力值,以求获得阶层跃升的资本。

他离开楚国,到齐国拜荀卿为师。荀卿信奉人性本恶,喜欢标新立异,经常发表惊人见解。

荀卿说:“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人性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

苏轼著有《荀卿论》这样评价荀卿:“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李斯对荀卿的理论非常认同,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对仁义之人不屑一顾,认为他们都很虚伪,自私自利才是人的本性。

李斯在荀卿处学习了“帝王之术”,随后对诸侯国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比较。认为秦王要吞并天下,建立帝业,正好可以让他趁机一展抱负。

于是,李斯辞别荀卿,告别时,他说了一番令人瞠目结舌的话:“一个地位卑贱的人,却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那就像只等着吃现成肉的禽兽一样,白长了一副人的脸。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李斯)辞于荀卿曰: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这段话表明了李斯一生的追求,那就是功名利禄。“礼义廉耻”并不重要,权力、地位、金钱才是重中之重。

他要不择手段地追求地位和财富,让自己成为那只在粮仓中吃得肥嘟嘟、无所畏惧的老鼠。

二、努力创造生存环境,老鼠是不讲道义的

进入秦国后,李斯很快找到机会接近秦始皇,献上了自己的治国之策。

他建议秦始皇抓住时机,趁着周天子衰落,诸侯国连年战争的时候,尽快消灭六国,完成帝业,统一天下。

秦始皇听取李斯离间六国之计,派人用金钱和美女去各国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并采用“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四处攻伐。

李斯因为献策有功,才干突出,官职迅速得到提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升任为丞相,成为大秦帝国最有实权的臣子,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废除周朝的分封制,采用郡县制。禁止诸侯各据一方,以免诸侯国分裂割据。普天之下的王土都由中央统一管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统一全国的文字。废除各个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全国统一采用秦篆为通用文字。统一度量衡。从秦朝之后,无论天下如何分崩离析,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统一货币,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车同轨:统一车轨,大量修建道路。

不得不说,李斯虽然三观有些扭曲,他的才华却是足以永载史册的。

这些治国措施中,很多都是开创性的壮举,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明代官员李贽说:“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李斯很明白,秦国越强大,他的权势就越稳固。于是,他忠心耿耿力挺秦始皇,全心全意为秦国的未来出谋划策。

就像那只粮仓中的老鼠,粮仓越结实,其中的食物越多,仓鼠就会生活得越惬意。

可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外出巡游途中突然病倒。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将儿子胡亥、李斯、宦官赵高召于榻前。

秦始皇命赵高拟了一道诏令给远在边疆的长子扶苏,让扶苏把军队交给亲信蒙恬,赶紧赶回咸阳办理他的后事。

秦始皇在病重之时并未将后事交代给随行的胡亥,而是致书给远在北方边疆的扶苏,意思相当明显:那就是叫扶苏回来继承帝位,主持大局。

诏令写好后,还没等派遣使者去送给扶苏,秦始皇就突然驾崩了。

知道秦始皇去世的人,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和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内侍,李斯当即决定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李斯的考虑是,秦始皇驾崩在外地,又没有立太子。

他的20多个儿子大多数都在咸阳。如果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这些皇子可能会因为争夺皇位而生出事端,弄不好秦国会大乱。

李斯打算把秦始皇的遗体秘密运回咸阳后再发丧,那时候他和扶苏都在咸阳,局势比较好掌控。

这一想法正中赵高下怀,不过他却有另一番计较。

赵高是个马屁高手,平时将秦始皇哄得非常开心,很得秦始皇器重。

由于他精通刑法,秦始皇就让他教导胡亥,学习断案。

胡亥也被赵高阿谀奉承得心花怒放,对赵高非常信任。

而扶苏对赵高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敛财非常不满,两人之间曾经有过过节。

赵高担心扶苏上位后会将自己治罪,因此他盘算着推举胡亥继位。

于是,赵高扣下了秦始皇临终前发给扶苏的诏书。

他先是去说服胡亥,这没有费什么力气,做皇帝,是胡亥做梦都想的事。

接着,赵高又去找李斯,暗示他自己想拥立胡亥为皇上。

李斯最初义正言辞地提出反对,他感念秦始皇的知遇之恩,又表示秦始皇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托付给了自己,不能辜负他的重托。

赵高极善于察言观色,对朝廷大事了如指掌。同时,他早已摸准李斯的弱点,直接点出了关键之处:“您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

见李斯沉默不语,赵高继续说:“扶苏即位后一定会任用蒙恬担任丞相,您将会被罢免,还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如果是胡亥继位,您的丞相位置一定很稳固。”

李斯继续沉默,内心却左右盘算着。秦始皇的遗愿是立扶苏为帝,扶苏机智聪颖,为人慈悲,确实是为人君的合适人选。可是扶苏一定会重用蒙恬,自己的权势必会大受影响。

拥立胡亥为帝违背了秦始皇的遗愿,胡亥昏聩,喜好玩乐,不喜政事。自己不仅能坐稳丞相位置,还可以掌握更多的朝政大权。

于是,李斯背叛了他曾经无比忠心的旧主秦始皇。

信奉“老鼠哲学”的李斯,现在已经是住进“金库”的老鼠了,自然不愿意再住回“粮仓”。他接受了赵高的提议。选择了和赵高站在一起,拥立胡亥上位。

老鼠要的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足够的食物,哪里还顾得上这些食物是不是属于自己的,应该不应该吃呢?

三、仓鼠的下场往往是凄惨的

赵高和李斯达成一致意见后,就进行了一番密谋。他们捏造了两份秦始皇的诏书,一个是立胡亥为太子,由胡亥继承皇位。另一个是谴责扶苏与蒙恬,说他们不忠不孝,命令他们自杀谢罪。

扶苏是个死心眼,认为父皇让他死,他就必须得死,接到诏书后就拔剑自刎了。

赵高和李斯接到消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连叹天助我也!

他们带着秦始皇的遗体,还在车上装了许多鲍鱼,用鱼腥味来掩盖尸臭。一路瞒天过海,到达咸阳。

秦始皇被非常隆重地葬入皇陵,如果他泉下有知,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李斯和赵高竟然害死扶苏,拥立胡亥上位。不知道会不会气得从坟地里爬出来。

胡亥继位后,果然如李斯所想,他吃喝玩乐,政事一概不管。李斯最初还很是得意,自己与赵高共同把持朝政,成为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斯渐渐觉得不对劲了。

胡亥玩得有点太过分了,他学着秦始皇开始在全国各地出巡,一路游山玩水。另外,他还大修阿房宫,收集天下奇花异草、珍禽奇兽供自己玩乐。

民脂民膏被大肆挥霍,老百姓赋税沉重,徭役不断,各地反抗之声不绝于耳。这样下去,秦朝政权危矣!

李斯好不容易找到的“粮仓”眼看着被胡亥折腾得快要散架,李斯的荣华富贵如何能够持久?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由得几次上书,劝胡亥收敛一些。

胡亥正玩得高兴,就像被打断了玩兴的小孩子一样,对李斯相当厌烦。

当李斯再一次上书让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宫时,胡亥怒了,命人将李斯关入大牢。

赵高乐坏了,干掉李斯,自己不就能独揽大权了吗?于是,他在火上浇了一桶油。他捏造了李斯与儿子谋反的罪名,要求胡亥严惩。

李斯最初丝毫不以为意,他为国家立过大功,也从未想过谋反。以自己的能力和威信还说不清楚这点事么?

他接连多次上书,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的忠心不二,并且投诉赵高包藏祸心。

李斯没想到的是,这些信件都被赵高扣留了下来。其实就算这些信件直达天庭,胡亥又怎么会相信李斯呢,他更相信赵高啊。

赵高一怒之下,对李斯严刑拷打,逼他认供。李斯一介文人,哪里受得了这个?被迫在罪证上签字画押。

在押赴刑场路上,李斯跟最宠爱的小儿子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

浮现在李斯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他带着蹒跚懵懂的孩童,牵着自家的小黄狗,说说笑笑地从上蔡城池的东门出到郊野,放逐了小黄狗去追野兔,满满惬意的天伦之乐……

可是那样的平庸之乐,如今只是一种奢望。这是一个半生投机、只信奉功利的投机家隐晦的忏悔。

父子抱头痛哭后,李斯被割去鼻子,砍掉双脚,拦腰斩断,最后还被剁成肉酱。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汉·书·刑法志》中记载:“当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诅詈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李斯的父族、母族、妻族尽数被屠杀。

精心策划的人生就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李斯空有一身治国本领和满腹经纶,在善于玩权斗、搞阴谋的赵高面前,简直毫无招架之力。

李斯的悲剧从他和赵高达成攻守同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不仅如此,李斯辅佐秦始皇,开创了一系列的治国举措,足见其才能卓越,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堪的声名!

后世人说起李斯,常常对他的天赋异禀表示赞叹,却又对他不顾道义、唯利是图非常鄙夷。

四、结束语

李斯的人生从看到几只老鼠开始得到启示,走上巅峰。

他却没有仔细思考过,老鼠吃得再好,住得再舒服,也是被人们所鄙夷的。

粮仓中的老鼠可能会因为幸运而饱餐几顿,可是长此以往,必然会被主人发现,从而会用尽方法将它们消灭殆尽。

他所信奉的“老鼠哲学”虽然短时间可能会得到好处,却存在巨大的缺陷:短视,只能看到眼前的好处,却考虑不到长远的弊端。没有原则和底线会带来巨大的反噬。

身为楚国人的李斯,为了一己私利,辅佐秦国灭掉楚国,本来就为人所诟病。

深受秦始皇信任的一国丞相,却在皇帝死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背叛了君主。无论如何不是君子所为。

李斯选择了支持胡亥,设计杀了扶苏。

他只看到自己的丞相之位不会受到威胁,却看不到扶苏仁慈,如果扶苏上位,即使自己退居二线,也能够享受平安富贵。

胡亥昏庸,赵高阴狠。胡亥继位后,自己和赵高就处于竞争关系,他远不如赵高与胡亥亲密,落败是迟早的事。

李斯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秦始皇,赵高和胡亥当然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喜恶随时可以背叛三人曾经的攻守同盟。

他的人生哲学,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导致了秦国的覆灭,留下了千古骂名。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欢迎关注@福小猫

七雄争霸军师技能怎么激发?

技能在战斗时自动生效的。一开始就是军师和符印的效果。然后到基础战,再到你加的状态。…都完了武将才会前进,进入战斗。

七雄纷争三王最佳搭配技能?

武将搭配

楚庄王,秦武王,勾践,扁鹊,屈原,申不害。

队伍分析

楚庄王:前排带复活大肉盾,嘲讽保护队友。

秦武王:超高暴击,大招小范围群攻并击倒,核心兵法全军突击。

勾践:主动技能打前排竖线,对被控制的造成伤害翻倍。

扁鹄:超级奶爸,解控。

屈原:辅助类输出,可缴械,能更好的保护队友。

申不害:扩大全体输出。

队伍缺点:因秦武王深入敌中,容易挂,可和申不害勾践站位一起冲锋,分担压力。

兵种推荐

楚庄王:优先盾兵,君王换步兵加护盾和分担伤害,亦可车骑。

秦武王:优先骑兵,君王换骑兵加暴击和快速进入战场。

勾践:优先骑兵,君王换骑兵加暴击和快速进入战场,勾践本身为远程攻击,骑兵可保护自己。

扁鹳、屈原、申不害:根据兵种克制调整,存活越久,收益越高。

装备推荐

楚庄王:统帅+武力(步兵与主将可分担一半伤害)。

秦武王:统帅+武力(统帅能让士兵并肩作战分担伤害)也可纯武力装爆发,生存力稍弱。

勾践:武力(站位好的勾践生存力极强,远程普通可打不少伤害)。

扁鹊:智力(提高奶量)。

屈原:智力(提高输出)。

申不害:武力+智力(武力智力仅为生存)。

兵法推荐

楚庄王:无懈可击+坚不可摧

秦武王:全军突击+疾击其后

勾践:快如闪电+雷轰电转

扁鹊:妙手回春+援兵秘策

屈原:奇佐鬼谋+怒意涌动

申不害:乘虚而入+结营磐阵

备注:秦武王必须要全军突击解控,勾践用快如闪电+雷轰电转很好玩,打的目标基本罚站。

学习和了解历史有什么意义呢?

我来说一下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处在哪里

《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博士研究生那样简诉学习历史的实际意义:“学习历史并不是以便预言未来,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太快,预言未来太艰难。历史时间铸就了人们如今的社会发展文化艺术,而人们从出世刚开始就被当代的社会发展文化艺术所危害。因此这就好像人们先祖从冰凉的墓葬里外伸两手,扼住人们的颈部,逼迫人们向着某一方位前行。学习历史是以便松掉这两手,我们一起能够看一看别的方位,试一下不一样的路。”

我觉得这很象最优控制难题里,在前行抵达部分最优化解的道上,人们还能去试着找一找全局性最优化解。

举例说明:

《清朝末年历史时间》示范课中讲了那样一个故事:“斌椿,旗人,是我国第一个踏出国境的高官,都是最开始被英女王会见的中国官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清廷派去欧州调查,历时四个月,共浏览了十数个國家。他学识渊博,知书达礼,另外被觉得是大脑金光。殊不知在归国后,在调查曰记中却那样写到,‘美国人的列车就是说在我国的木牛流马,光学显微镜就是说佛学中的一花一世界’。算出的依据是,美国人还要学习培训人们一千多年前的物品。

假如人们把对事情的认知能力分为2个一部分,一个是对事情判断力的了解,称之为‘有’,例如餐桌是淡黄色的;另一个是对事情特性的推论,称之为‘无’,例如相对光波长的仅是淡黄色的光。

冯友兰高手在《中国哲学史》中那样表述农户观念的局限性:“在中国古代,即便是知识分子,也多出世大地主家中,不可或缺农田。农户平时与之相处的,例如农田和农作物,全是她们一看就了解的物品。她们处在初始和童真的心理状态当中,把立即认知能力的物品看为珍贵的物品,以‘有’去推论‘无’。”

《人类简史》中那样详细介绍逻辑思维观念:“把逻辑思维分为客观性,主观性和人群互相主观性。人群互相主观性就是说一个地区的群众都坚信同一个观念和形态意识,随后就会变成一个主观性的人群,变为一个中华民族,宗教信仰或是國家。随后人群主观性观念创建法律法规和教义。实际上这种物品统统沒有客观性化学物质适用。”

因此这大约告知人们,以便尽量减少如事例中状况,防止被先祖留有的社会现状所迫使,以便可以有多看一看另一个方位的逻辑思维,人们必须去学习培训与掌握历史时间,了解人们社会发展为什么是这样的。

自称孤是什么意思?

“孤”即单独的意思。孤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君王的自称的。孤立无助的人。众诸侯们觉得自己就像孤家寡人一样,所以自嘲称为孤。作为一国之君,地位是多么的崇高、势力一手遮天、等级森严,一般人对君主会敬而远之,身边很少有亲近之人,仿佛只有自己,所以自称为孤。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一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例如,袁术、曹操、孙权、刘备习惯称自己为“孤”。此时“孤”用的比较多。他也是权力、地位的一种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中,势力、兵力较薄弱的诸侯往往自称为孤。“孤”有很大自谦的成分,是诸侯在遭遇危机丧败后的自我贬称。到清朝后,“孤”这个词已经没有在皇室中使用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