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传奇,你玩过的手游里面觉得哪一款最好玩?
天罡传奇,你玩过的手游里面觉得哪一款最好玩?
我个人觉得梦幻模拟战最好玩。
首先,剧情方面做的非常好。能感觉得到制作组是用心的。
游戏还有着丰富的联动活动。比如,轨迹系,樱花大战,幽游白书,罗德岛战绩等等。
不得不说的是游戏的画风,战斗风格,兵种的还原度那是相当高。这真的是非常难得。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梦幻模拟战1+2的重制版,我个人觉得简直就是垃圾呀。
技能系统和天赋系统我觉得是个亮点,最让我觉得走心的是,这里随便提一下人物的品质从低到高依次有R,SR,SSR。哪怕最低的R高会因为一个特有的天赋技能,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是决定一场战斗的关键。
丰富职业线与兵种线是梦话模拟战的非常大的特色,而手游版在保留了原作血统的前提下,将兵种与主将的搭配变得更加丰富。
最后,我必须得说,如果您是个对游戏品质有要求的玩家。梦幻模拟战手游,绝对不能错过的佳作。各方面实在太优秀了。
如果杨过是由郭靖亲自教会怎样?
我想从几个方面说一说,而不是单纯教授武功,那样,就太平面化了,同样,还有文化知识,三观的正确认识,包括爱情观等,这样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杨过才能完整的展现出来。
一.既然大家都认为武功是第一要义,那就先说一说由郭靖教杨过武功说起。
首先,杨过练武的天赋极高,或者是继承了杨康的聪明才智,对武功格外的有通灵般的悟性。这一点可以从他看了一眼郭靖教武氏兄弟的武功就马上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一样,这还属于是初级功夫。
到后文书中,在华山顶,洪七公和欧阳锋比武,那可全部是绝顶武功,并且很多武功是欧阳锋和洪七公临时起意,自创的,还没有面世的武功,杨过同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领会,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练武奇才,这一点估计不会有人提出质疑吧!
还有一点,杨过,郭芙和武氏兄弟三人偷看黄蓉教鲁有脚打狗棒,虽然杨过有了华山顶洪七公传授过心法的认知了,但是照样理解的更加透彻,这在英雄大会上的大展神威的反馈可以看出,连郭靖都惊奇的认为黄蓉偷偷传授杨过打狗棒法了。
这份悟性确实高人几筹!
其次,说到郭靖教杨过武功,杨过不带任何情绪,就是不认为郭靖黄蓉害死他爹杨康,这个死结是杨过最大的缺点。因为杨过很倔,他可能会因为郭靖黄蓉害死杨康而不学郭靖的武功,他会认为郭靖黄蓉在赎罪,他的牛劲上来了,任谁也无法改变。
所以说,杨过真心想跟郭靖学武功。
那杨过一定会远远超过郭靖的武功。
第一,他有耐性,会像郭靖一样有恒心,有毅力,
第二,他有悟性,他能够举一反三,答一应百。
第三,他有见识,可能郭靖教的不对,或者不合理的,他有主见去创造,去改进。这个可以从他独创的“黯然销魂掌”看出来。
他不是一昧的传承,更主要的是他能创新,改良,甚至发明,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这一点,和黄药师,张三丰很像,就是不服输的那股劲一样,他们都认为,”别人能自创武功,我为什么不能”。
所以,杨过如果跟着郭靖学习武功,他的成就一定大于郭靖。
包括像“降龙十八掌”这样纯阳至性的武功,杨过一定能练得更加炉火纯青,臻于化境。
不一定非要像郭靖一样傻练才行,像洪七公一样游戏人间的人不是也能练成吗?像乔峰一样事务多忙,平时不怎么练功的人不一样练得罕有对手吗?
二.从文化知识上,他跟郭靖学不到什么,本身郭靖没什么文化底蕴,也不浪漫,不会附庸风雅,吟诗作对,但是,郭靖同样会像江南七怪一样,把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忠义精神传授到杨过的骨髓里。
杨过在襄阳城头和郭靖闲聊时,听到郭靖说了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杨过立马就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卑微,怯懦,无耻了。
那时,他还一门心思想杀郭靖呢!
所以,杨过跟随郭靖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郭靖的忠勇精神,越能体会“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真正内涵。
所以,杨过跟着郭靖学习认知,郭靖的身体力行,处处都是杨过变成像郭靖一样时时都能被人尊称为大侠的重要历程!
3.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杨过的特立独行的性格的改善,或者是不可能再变成一个离经叛道的非主流人物。
当然,如果这样,杨过也就不是杨过了,这是另一个郭靖而已。
这里,最主要改变的是杨过的爱情观。
杨过非要娶小龙女为妻。
这一点,郭靖首先从根上就杜绝掉了。
他不可能允许杨过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他会给杨过讲一些大道理,把杨过由悬崖边上拉回来。
小龙女是你的师父,你不可能娶她为妻额!我会把芙儿嫁给你!
当然,这样的话,《神雕侠侣》这部金庸先生的情书,就变了味了!
综上所述,真如果,郭靖从杨过最开始落魄时,带到桃花岛,亲自教授杨过,也不送他去重阳宫,有那么多的巨变,杨过只会变成另外一个郭靖,毫无特点,从人物塑造上,金庸先生没有改变,从我们读者角度,没有尝新,味同嚼蜡,殊无意趣!
为何就能得到一个与智真长老平辈的法号?
花和尚鲁智深,武艺高强,马战步战功夫都很高明。步战打平杨志,马战与呼延灼不分胜负,其实力不输五虎将,也是梁山好汉中,少有的马步功夫都厉害的头领。但是,谁传授了他武艺,其师父是谁?作者并没有说,按情节来看,可能是鲁达在军中所学。
不过,鲁智深有一位师父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智真长老。
鲁智深原名鲁达,因为三拳打死镇关西,不得不逃亡江湖。后来,受赵员外帮助,鲁达决定在五台山出家,以躲避官司追捕。在五台山上,鲁达被赐名“智深”,这也是他的法号。当时,住持是智真长老,属于“智”字辈。
按理说,鲁达出家,应该是小辈,至少应该比智真长老低一级。可是,为何他才出家,就得了“智深”的法号,与智真长老平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水浒之前已经有“鲁智深”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很多都是施耐庵原创的角色,但也有不少是之前就有的人物,比如宋江、武松、孙立、杨志等。鲁智深也是,在水浒之前,他就已经出现,而且名字就是“鲁智深”。
比如在南宋话本底稿《大宋宣和遗事》中,三十六名天罡院猛将,就有鲁智深,其身份就是和尚,而且绰号也是花和尚。无论是姓名、身份还是绰号,都和水浒一样。不过排名稍有不同,这时期鲁智深排名第二十七。
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判,亦来投奔宋江。这三人来后,恰好是三十六人数足。
不仅《大宋宣和遗事》有提到,同时期(南宋)龚开所著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也提到了鲁智深,排名第十二,其绰号是花和尚,身份也依然是和尚。其赞词是: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
龚开生于南宋中后期,他在序言中说,他年轻时就听过宋江等人等事,只是不知道真假,所以没敢写。后来看到《东都事略》中的记载,这才确定宋江等人确实存在,且他们横行河朔、数万官兵也不是对手,可见他们必有过人之处。据此,他写了宋江等三十六人及其赞词。
据此可知,可能在南宋初期,就已经流传宋江、鲁智深等人及事迹了。
也就是说,鲁智深不是施耐庵所原创,他是承袭前人的基本设定,包括排名、身份、绰号和姓名,这才写了鲁智深。只不过,鲁智深的事迹较之前更丰富了。
其次,智真长老预测过鲁智深命运
当然,或许你还会问:如果水浒之前就已经出现鲁智深,这无法改变,那作者也可以把智真长老法号辈分提高一级,以区别鲁智深啊!为什么作者不这么做呢?
的确是这样,如果说鲁智深名号不能改,那作者创造智真长老这个角色时,为什么不把他辈分提高一级呢?或者说,作者为什么非要鲁智深和住持一个级别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因为智真长老预测了鲁智深的命运,知道鲁智深日后必成正果。
早在鲁达出家时,五台山的和尚都不愿意。当时,智真长老力排众议,非要给鲁达剃度,就因为他知道鲁智深上应天星,日后必定能成正果,其修行甚至不在自己之下。
(智真长老)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其实,智真长老也不是凡夫俗子,他不仅佛法高深,而且也是神子圣人级别的和尚。在给鲁智深剃度之前,他“入定”一炷香功夫,然后才说鲁智深上应天星。入定之时,就是他窥测天机和鲁智深命运之时。
后来,在第九十五回,作者还特意交代智真长老是高人。
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
可见,智真长老是个活佛,他能知道过去未来之事,也能得知鲁智深的命运,更知道鲁智深以后能成正果,修成正佛。既然知道这些,智真长老怎么可能会高高自居呢?所以他才让鲁智深和自己平级。
在作者的设定中,鲁智深这样行侠仗义的人,就是要修成正果。所以,虽然前期他杀人放火,但都是做好事,都是为了修行,他救金翠莲、打恶霸郑屠、打周通、救林冲、杀邓龙,聚拢杨志、武松等豪杰,刺杀贺太守、救史进、打翻方腊等,都是其功果。
既然鲁智深如此正义,作者也不愿意让智真长老高其一级。所以,作者才没有让智真长老法号高于鲁智深。
一些题外话
关于水浒,近年出现了索隐派。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联系,硬是能把普通的一件事、一个角色,说出高深的历史和道理,这种解读,实在是太过度了。
比如:“鲁智深”这个称呼不对,因为不能用姓和法号作为称呼,正确说法是“智深”。这暗示很多,甚至说出宋徽宗“革佛”的故事。
实际上,姓和法号加在一起作为称呼,完全没有问题。比如中国历史上最早受戒朱士行,他法号“八戒”,也可以称之为“朱八戒”。有着“汉人出家第一人、撰写经书第一人、翻译佛典第一人、修庙建寺第一人”等荣誉的严佛调,本来只是叫严调,出家后在名字里加了个“佛”字。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俗姓陈,法号玄奘,号三藏。但是,他也可以叫“陈玄奘”。唐僧自己都说“法名唤做陈玄奘”,有时还说“贫僧俗名陈玄奘”。由于被赐姓唐,所以有时候还可以称为“唐三藏”,这也是姓加法名。
显然,姓加法名连在一起称呼是很正常的事。至少,在明清小说中,是很正常的事情。
还有说鲁智深吃狗肉代表宋徽宗(属狗),铁匠铺人叫“待诏”,暗示他是皇帝身边的人。这种说法,也很离谱。
因为,在水浒的世界中,和尚一般不吃狗肉。比如鲁智深下山时,有人就说“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来问你”。此处,是表现鲁智深不遵守佛家清规,所以作者写他吃肉喝酒,尤其是突出他吃狗肉。
后来,鲁智深在桃花山下,也强调自己“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铁匠之所以叫“待诏”,是一种尊称。
唐代时,有专长的人才,如画匠、医生等人,要在翰林院供职,随时等待皇帝召唤。后来唐玄宗还设置了翰林待诏的官职。因为随时等待诏命,所以这些人才后来就称为“待诏”。
后来到了民间,那些手艺人,比如铁匠、剃头匠、泥瓦匠等人,也都被尊称为“待诏”,取其随时待命而被召唤而已。。这一点,就像当时卖茶水、酒水、擀面的人被成为“博士”一样,就是一种客气的称呼罢了。
铁匠叫待诏,就暗示他是皇帝身边的人?当然不对。否则,鲁智深去喝茶,还遇到了茶博士,难道说这暗示茶博士也是皇帝身边的人?没有这个道理。
至于所谓的“水浒七十回之后是续书”“征四寇是续书”,更是无理取闹。且不说目前没有权威证明“征四寇”属于续作,即便是,这么多年来也早已和水浒融为一体。除非研究版本和成书时间,否则都要一体化讨论。
据聂绀弩、侯会等名家考证,水浒前十三回也是天才文人所增,难不成这部分也要去掉?如果这么看水浒,那可能只有招安的十回篇目,才最接近古本。这样分析,那干脆别看水浒了。
万界仙踪兵器划分?
万界仙踪境界划分为:粹体1到9重: 地罡、 天罡、 半神、 神境、 传奇、 大圣、 至仙、 耀世、 道境 。 通天,帝天,世界,主宰,混元境,一世主宰。 一世主宰不是境界,是力量强大的一个称号。
它们最拿出手的是银子打造的兵器了,有飞镖、射箭、中刀、大刀、长杆枪、锤 等这些武器都是用银打造的。历史上真实有粱山108將嗎?
北宋宣和年间,确实有宋江在梁山起义。但是,宋江手下有多少人,却是难以考证的。宋江起义失败后,究竟干什么去了,他们的结局如何,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多少可供查询的资料。
按照题主的提问,本回答从《水浒传》、历史资料这两个层面来讨论一番历史到底有没有108将,他们的归宿是什么,梁山好汉到底打没打过方腊。
或许,有人会质疑了,《水浒传》难道可以与历史资料一并作为梁山起义的证据,来回答题主“历史上”的真实吗?我觉得可以,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一部以梁山好汉故事为线索,书写北宋兴亡历史,以及大明永乐年前后秘史的大书,其中的历史观点,值得高度重视。
那么,《水浒传》中所说的梁山好汉在历史真实中真的全部存在吗?他们有没有打过方腊呢?而且,这伙人的归宿又怎样呢?
《水浒传》中,梁山到底有多少人《水浒传》中说,梁山最强盛时,大约有四五万人马。这个数字,可以从荡平曾头市的故事中,粗略的统计出来。
却说宋江绝对攻打曾头市,为晁天王报仇,当时,就在忠义堂点起了兵马:
秦明、花荣为主将,马麟、邓飞为副将,攻打正南大寨。
鲁智深、武松为主将,孔明、孔亮为副将,攻打正东大寨。
杨志、史进为主将,杨春、陈达为副将,攻打正北大寨。
朱仝、雷横为主将,邹渊、邹润为副将,攻打正西大寨。
这五路人马启请了二十员头领,各带三千兵马,总共一万五千人。
都头领宋江,与吴用、公孙胜带领吕方,郭盛,解珍,解宝,戴宗,时迁,引五千兵马攻打曾头市总寨。以李逵、樊瑞为主将,项充、李衮为副将,也是带领五千兵马为合后步兵,为总接应部队。
卢俊义、燕青则带着五百喽啰去平川小路埋伏,专等捉拿史文恭。
如此算下来,仅攻打曾头市的部队就二万五千五百人。
除了正面部队外,宋江还调用了关胜、徐宁、单廷圭、魏定国四员头领,迎战青州、凌州的援兵。这两路打援人马书中没有交代有多少人,估计也不会下于五千。
这样,梁山投入曾头市的兵力,就达到了三万人。
此时,梁山已经有一百零二个头领,参与曾头市作战的,才三十九个头领,大部分留守山寨。这些留守的头领,手底下也有些人马,以防备官兵背后偷袭。以最保守的估计,留守梁山的人马不会少于一万人。
后来,梁山打下了东平府、东昌府,董平、张清、丁得孙、龚旺、皇甫端入伙,两个州府的兵马也基本上入伙了梁山。所以,梁山鼎盛时期的兵马总数大概接近五万人。
这是施耐庵《水浒传》中写到的梁山起义兵马情况,显然,这是小说家的夸张,其实,梁山并无如此强盛的兵马实力。别说五万兵马,就是一百单八将也有大部分是虚构的,宋江手底下的兄弟远远凑不满这个数。
那么,历史真实中的梁山起义到底有多少人呢?
历史真实中,梁山起义有多少人施耐庵的梁山头领,是按照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来塑造的,必定是一百单八将。宋江带着这伙“妖魔”四处劫掠州府,抵抗官军佂剿,必定得有强壮的兵马做保障。所以,梁山啸聚数万人马,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得轰轰烈烈。
然而,施耐庵也不是完全虚构,《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是有蓝本原型的。野史《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南宋遗民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都说梁山有三十六人聚义。施耐庵据此塑造了三十六天罡。既然有三十六天罡,就必然有七十二地煞,这是北斗七星群的一百单八个星煞,他们联手,才能降妖除魔。
所以,按照野史的说法,梁山应当有三十六个头领。那么,正史记载中,梁山有三十六人吗?
《宋史·徽宗本纪》、《张叔夜传》,以及《三朝北盟会编》、《纪事本末》等等史料中,都提到了宋江起义。这就说明,北宋宣和年间确实有梁山好汉聚义这件事,施耐庵写的是历史故事。
不过,所有史料中都没有提到梁山有多少头领,有多少兵马。这就给施耐庵以发挥的空间,按照小说家的套路,把梁山写得十分的强盛。
若以《大宋宣和遗事》来说事,梁山仿佛就只有三十五个(晁盖已死)光杆司令,手底下并无喽啰。在这部野史笔记中,说到了宋江被张叔夜收降的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宋江统率三十六将,往朝东岳,赛取金炉心愿。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惠,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这段记载,在正史中更加详细。《宋史·张叔夜传》中说,宋江等一路袭扰州县,到达海州时,张叔夜招募死士一千人,埋伏在海边,烧毁宋江船只,活捉了宋江的“副贼”,迫使宋江率领全伙投降。
从这段记载看,宋江他们是乘船到达海州的,假如梁山有数万人马,得有多少只船啊。其实,宋江当时只有钜舟十余,即便按每只“舟”载百余人算账,梁山人马恐怕也不会超过三千人。
《大宋宣和遗事》也曾提到:宋江三十六人,哄州劫县;方腊一十三寇,放火杀人。方腊绝对不是十三寇光杆司令,那么,宋江也肯定不止三十六人,手底下还是有些喽啰的。
以此分析,梁山没有一百单八将,大概有三十六个头领,带领着将近三千兵马起义造反。《续资治通鉴》中,提到了宋江有三十六人。所以,绿野老道的推算,大致上还是有依据的。
梁山好汉打过方腊吗金圣叹说,梁山的副寨主被张叔夜擒获后,宋江便率领一百单八将投降了。张叔夜为正法典,便将梁山好汉全部斩杀。
金先生既尊重了历史,也篡改了历史,历史真实中的梁山好汉并没有被张叔夜斩杀,而是被招安了。这一点,《宋史》中说得十分明白。
宋徽宗起先是派大将去镇压宋江,但却没有能够阻止宋江他们横行。当宋江等人宣称要进犯海州(今连云港)时,宋徽宗便诏令海州知府张叔夜招降宋江。
《大宋宣和遗事》也是这样说的,朝廷无奈,只得出榜招谕宋江。但是,宋江绝不接受招安,还“声言将至”,提前向张叔夜预报行踪。张叔夜无奈,只得招募死士,以战斗的方式迫使宋江全体投降。
张叔夜擒获了宋江等人,肯定不会斩杀他们。因为,宋徽宗有圣旨在先,张叔夜不会抗旨不尊。宋徽宗招谕宋江的原因,就是采纳了大臣侯蒙的建议,以宋江去打方腊。
《大宋宣和遗事》中说,宋江投降招安后,“分检诸路巡检使去也”。后来,宋江因为征讨方腊有功,被封为节度使。这段记载是比较可靠的,宋江确实因为打方腊立了战功,得到了朝廷封赏。
那么,宋江在打方腊过程中,立下了怎样的功劳呢?
《皇宋十朝纲要》中说:“六月辛丑,辛兴宗与宋江破贼上宛洞”。六月辛丑,指的是宣和三年的阴历六月。《皇宋十朝纲要》是一部记载北宋九帝以及南宋高宗十朝的编年体历史,十分的详细,应当比较可信。
以此为基点,综合其他史料,大致可以探知宋江攻打方腊时的作为。宋江作为辛兴宗的副将,在攻打上苑洞时献计,帮助主将打破了上苑洞。然后,擒获了方腊。
可见,宋江投降招安后,肯定是去征讨方腊了的。不过,在论功行赏时,辛兴宗却认为,宋江原本是盗寇出身,立功不过是赎罪,不应当得到封赏。
于是,便有人推测,宋江因此心灰意冷,从此隐居了。其实,宋江并未就此退隐,也没有如折可存墓志记载的那样,在征讨完方腊后再度被擒杀,而是继续着英雄的传奇。
所以,宋江等梁山好汉的确打过方腊。而且,他们还会继续战斗下去。那么,梁山好汉后来还有哪些英雄事迹,他们的归宿又如何呢?
梁山好汉真的二次造反了吗折可存墓志有作伪之嫌,这一点并不奇怪。喜爱书法的朋友都知道,所临写的墓志中,都有拔高先人的溢美之词,甚至虚构“先进事迹”的通病。除了美化先人外,史料也不支持折可存墓志的说法。
北宋名臣李若水在《捕盗偶成》中说: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
这首诗大致作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因为,此时的李若水,正在大名府附近的元城任县尉。这首诗反映的,则是宋江及梁山好汉北上攻打幽州,途经大名府时的情况。去年,指的是宋江被招安的宣和三年。宣和四年,北宋应金国之约,履行“宋金海上之盟”,去攻打辽国幽州。
攻打幽州的主帅是童贯,此人也是剿灭方腊的元凶主将,宋江打方腊时的顶头上司辛兴宗也是童贯的部将,并且也一同北上攻辽。宋江在这支部队中,从大名府经过,引起了一阵轰动,“士女”围观,为宋江队伍的“狞卒肥骖意气骄”而“骇愕”。
由此,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佐证,宋江起义绝对不可能只有三十六个光杆司令,梁山队伍还是很有些人马的,而且,还比较雄壮。
打完幽州,宋江及梁山好汉又继续投入了抗金之战。
最能证明宋江及梁山好汉攻打幽州、参与抗金“保境安民”的史料,就是《三朝北盟会编》。这部史料是汇集了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的原始文献编纂而成的,不带史家观点,应当比《宋史》、《东都事略》更加可信。
《三朝北盟会编》中有“招安巨寇杨志”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任“选锋首”,参与了攻辽、抗金。同时,李纲的《梁溪集》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大宋宣和遗事》中,杨志比较早的加盟了晁盖所领导的梁山,史料中的“招安巨寇杨志”,应当就是梁山好汉之一。这一点,后来出土的杨志墓志讳莫如深,隐去了杨志做盗寇的历史,杨志的履历出现了一段空白。所以,折可存墓志有关擒杀宋江的记载,也是大可质疑的。
杨志抗金有功,同样被朝廷将官反诬,把种师中战死的罪责全部归咎到杨志的头上。尽管李纲、刘韐等为之辩解,宋钦宗也予以了奖赏,但仍然没能逃过被冤杀的命运。
有观点认为,杨志是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宋江死后,第二次举兵造反,因而遭到镇压而被杀的。其实,这种说法是基于《水浒传》续书《征四寇》得出的结论,出发点错了,结论自然也就不对了。
梁山确实有第二次造反,但领导人绝对不是杨志。
梁山的二次造反,决定了宋江等人的最终命运。那么,梁山好汉的归宿到底是什么呢?
宋江是被毒死的吗史料关于梁山起义,以及梁山人物的记载,到杨志这里就不再有下文了。是不是在攻辽,或者是抗金作战中全体阵亡了呢?或者都像杨志那样,被冤杀了呢?确实是无从探寻了。
但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有宋江及梁山好汉归宿的伏线。透过这些伏线,还是能够知道一些宋江他们的最终归宿的。
以《水浒传》说事,首先得证明《水浒传》中到底有没有历史隐写,这些隐写到底符不符合历史真实。关于这一点,绿野老道有很多文章都解读过了,此处不再多讲,仅就上文提到的杨志,略作说明。
杨志是先在种师道帐前效力,后又拨到了种师中队伍中,继续担任选锋首(先锋敢死队队长)。这一点,在《水浒传》中就是鲁达的经历。施耐庵因此专门写了鲁达、杨志联手打下二龙山,占据宝珠寺的故事,把这两个艺术形象置诸历史的真实中,反映梁山好汉抗金的真故事。
小种经略相公在鲁达打死郑屠,亡命江湖后,对渭州府尹说了这样一番话:
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个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对照历史真实,施耐庵简直就是在实写历史。而且,伏线老种经略相公日后还将召回鲁智深,到边上杀敌立功。只不过,施耐庵把两个种氏经略相公写成了父子。这也是小说家言,尽量避免对号入座。
杨志在卖刀之前,曾经叹息自己时运不济,没有机会去边上一刀一枪搏个光宗耀祖的功名。而宋江却劝说武松凭一身本事,去边上立功,博个封妻荫子的功名来。
因而,施耐庵以鲁智深、杨志、武松的故事,反复为后来梁山好汉攻幽州、抗金兵伏线,是有历史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种氏经略相公、杨志这三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因而,以《水浒传》来讨论宋江及梁山好汉的结局归宿,并非完全是小说家的脑补。
简而言之,《水浒传》通过“二龙相戏”、“二龙戏水”、“二龙山”、江州题反诗,林冲酒店题诗、攻打曾头市……等等故事,为梁山好汉的结局伏线。其中,包括了历史真实中的梁山好汉抗金(金国王子)、参加东京保卫战等。同时,也伏藏了宋江率兵再度反抗宋徽宗镇江复辟。
《宋史》等史料中,记载了宋徽宗在靖康元年时,与童贯、蔡攸兄弟镇江复辟的历史,这就是《水浒传》中的“二龙相戏”。宋江被两个青衣女使推下石桥,意味着梁山好汉也将参与其中。而宋江江州题写反诗,则是要造宋徽宗的反,最终“血染浔阳江口”。
“二龙相戏”造成的结果,是“二龙戏水”,也就是宋徽宗、宋钦宗这两条“龙”将坐井观天。
所以,《水浒传》以历史真实为背景,将写到二次东京保卫战之后,梁山好汉与北宋王朝一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林冲题诗中有“京国显英雄”,预言的就是梁山好汉与东京保卫战的故事。
续书《征四寇》说宋江是在宣和六年时,被蔡京、高俅等人毒死了。这样写,《水浒传》就不答应。
宋江及梁山好汉的归宿,绝对不是在征方腊之后就完结了,他们将按照历史的顺序,先打方腊,然后攻打幽州,参与抗金,反对镇江复辟,投入东京保卫战,以英雄般的故事,结束英雄般的传奇。
当然,《水浒传》比较只是一部小说,在没有足够史料支撑的前提下,施耐庵以史诗般的故事,给梁山好汉以英雄的结局,只能是一种理想,以供看官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