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变猛将传,榆林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2024-08-05 01:21:28 84阅读

星辰变猛将传,榆林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榆林

一,

星辰变猛将传,榆林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盘点陕西榆林出过哪些名人?

记住这个名单够你一年的谈资!

韩世忠:“中兴四将’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 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与岳飞、张俊、 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 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 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

李自成: 闯王。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 ,原名鸿 基,小字黄来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世居陕…

李继迁:西夏太祖。

二,

历史上榆林这些英雄人物,你知道几个?

一方水土,从古至今,

岁月的积淀,深沉悠扬;

一座勇敢而智慧的城市,

书写万代,奔放。

榆林,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丰富。榆林还是一座英雄城市,这里诞生过很多历史名人。有太多力挽狂澜,扶楼倒塌的英雄。有立笔安身于世的智者,也有跃居高位的将军...

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英雄印记,书写了榆林根与魂最庄严的名片。披着岁月的巅峰,伴着历史的云雾,翻开榆林的史书,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缓缓展开,一个个传奇英雄跃然眼前。

韩世忠

韩世忠从小在绥德长大,18岁应征入伍。他第一次露面是在早年榆林地区的打夏运动中。游牧民族南下后,他组织地方部队与游牧民族对抗,为南宋政权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与岳飞、张浚、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

历史名人是一座城市活的灵魂,是一座城市胸前最闪亮的徽章,是一座城市精神的代名词。就像韩世忠一样,勇敢无畏,成为玉林人学习的榜样,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

三,

榆林这些名人,你知道几个?

榆林,古称“上郡”,

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

如今,在社会发展的巨轮中,被我们遗忘的那些“名人”,你知道几个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榆林的历史长廊,细数那些年,关于榆林名人的那些事儿!

01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张季鸾,名炽章,中国新闻家、政论家,祖籍陕西省榆林市。

他是文坛巨擘,报界宗师,他执一笔而指点江山,一生为国家兴亡奔走而呐喊。身为“大公报”的创始人,更是喊出了“四不”宣言,是媒体人一生所追求之典范。

……

四,

学文学

榆林地区历史名人(榆林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一1936年4月14日),名景桂,字子丹、志丹,陕西榆林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

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一说绥德)人,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 ,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

……

六,

榆林名人堂

榆林的纪念建筑

榆林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名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榆林名人堂

建筑用途 :纪念

建筑类型 :名人堂

地点 :榆林

创立者 :李继迁 北宋名将

朝代 :西夏王朝

名人 :杨继业、李自成等

杨继业

(公元?--986年)北宋名将。父亲叫做杨信,山西太原人,本名重贵,原为北汉军官,北汉主刘崇赐其姓刘,名继业。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北宋灭北汉后,杨业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命他复姓杨名业。因他熟悉边事,仍任他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抵抗辽兵。公元980年,辽兵入侵雁门关,杨业父子绕背夹击,辽兵死伤惨重。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皇帝更换,三路出兵伐辽,杨业战死疆场,卒年60岁左右。(杨家将)、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岳飞齐名,女中豪杰梁红玉是其夫人)、杨家父子祖孙,在北宋时为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土,血洒疆场。其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述,后经评话、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的儿子。相传杨业有七子,他们是延玉、延朗、延浦、延环、延贵、延彬。杨业、延玉战死,延朗等继承父业,其中较有名的延朗(亦名延昭),即戏曲中的杨六郎。延朗死后,他的儿子文虎(亦名文广)随狄青南征,也是宋朝名将。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二次征辽,在辽大军压境地的情况下,杨业奉命掩护新收复的四州百姓迁入关内。在与辽军激战中,由于孤立无援,被困在陈家谷口。杨业身负重伤后仍奋力杀敌数百人,后因战马受重伤,无法前行被擒。受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亡。其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雁门关。”

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李自成

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东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洲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清,继续抗清斗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

李自成

还有中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禅,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隋唐两朝时期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

民主革命时期,更是涌现出李子洲(中共第一个分支机构的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前就以其名命名了一个县)、杜斌丞(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李鼎铭(新中国成立前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季鸾(孙中山秘书)、刘澜涛(曾任中央党校校长,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委员会机关党组书记)、

马文瑞(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西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西北局党校校长,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张达志(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4军军长,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炮兵党委第一书记,)、王兆相(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组织系主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闫揆要(中国人民第一野战军参谋总长,权力仅次于司令员彭德怀)、安子文(曾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部长,中央国家机关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贾拓夫(曾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1953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第四办公室主任,并兼轻工业部部长,)、高岗(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秘书长,财经委员会主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东北局第一书记,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后因企图篡夺毛泽东的权利失败而自杀,但众说纷纭)、白坚(曾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天津市副市长)、马明方(曾任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财贸部部长)等一批革命先烈、知名人士和党的高级干部。

杜聿明(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英雄,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中国入缅援英远征军最高指挥,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淮海战役其为最高指挥,因蒋过多干涉致使部署不利,后因不愿丢下几十万将士而没有登老蒋派来接其去台湾的专机而被俘成为共和国头号战俘。新中国成立后为政协常委,其还是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岳父)本市还哺育了柳青、路遥等中国文坛的文学巨匠。佳县民歌手李有源,在大山峁上激情放歌“东方那个红,太阳那个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曲《东方红》唱红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

路遥

榆林的白姓高官:在位于榆林市清涧县红枣主产区的高杰村镇袁家沟村,毛泽东主席曾经住过并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后来还先后走出了4位省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福建省委书记白治民、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同时,这个神奇的小山村还走出了8位副省级干部、28位地师级干部和100多位县处级干部。而清涧县也是除江西瑞金外中国第二大干部之乡。榆林其他县也出了任辽宁省委书记白坚,其子白克明先任海南省委书记,后又任河北省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

米脂巾帼

杜瑞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中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第四届、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张梅:林彪第一任夫人,号称陕北一枝花。

杜岚:在澳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曾任中华教育会理事、理事长,中华教育会名誉顾问,广东省政协委员,1993年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与美国世界妇女名人研究院联合编纂的世界名人录中,并于1994年7月前往英国参加第二十二届国际名人文化交流会。

杜焕卿起积极参加妇女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活动。多次拿出家中资财支持革命事业。1933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捉,1934年在狱中病逝,时年22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名子被载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英名册。

高佩兰:创建了陕北第一所女子学校--米脂女子学校,培养出了杜焕卿、张惠明、杜岚、冯云、安建平、杜利珍、杜彩珍等许多进步女性,后来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安建平:1938年赴延安。曾任中共陕甘边特委妇女部部长、冀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辽吉省委妇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妇联东北工委副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处长、驻纺织工业部监察组副组长,民政部政治部副主任,民政部顾问。是中纪委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惠明、周生荣、艾静茹:都是为中共解放事业牺牲。

高东丽:(空军驻唐山军直通讯营战士)用自己22岁的年轻生命把唐山发生大地震的消息第一个传出唐山;高亦兰:清华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建筑的建筑设计工作、艾盛(科学家)、乔润平(科学家)贺抒玉(著名女作家)、司订(作家)、杜锦玉中央歌舞团独唱演员、合唱队队长。

曾担任《白毛女》、血泪仇》、《穷人恨》等戏剧的女主角、高振美(著名女画家)、井梅(国家一级舞蹈编导)杜致礼(抗日名将杜聿明的女儿、扬振宁夫人)辅佐著名科学家扬振宁摘取诺贝尔奖;周平英是米脂县杜家石沟镇善家沟人,无文化,连米脂城也去得不多,但是60多岁开始剪纸创作,2001年被邀请在美国举办了剪纸展览,并在大学里讲课,美国人不仅称她为“艺术大师”,还出资为她出版了剪纸画册。2006年获得世界小姐大赛最佳上镜奖的杨冉。

尤祥斋: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高敏珍:农业部植保局副局长、1960年调公社局任副局长。马氏三姐妹:(马娴卿、马谦卿、马多卿,大地主家庭,她们不仅自己参加了革命队伍,而且鼓动家族中数十人陆续投奔革命阵营,共同把一个血债累累的家族,转变成一个对革命贡献巨大的家族。解放后,马娴卿担任国家民航局办公室副主任、马谦卿担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多卿担任国家安全部高级研究员)。

常秀英:1960年、1983年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78年出席了中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高普煦

【高普煦】(1873-1924)地方绅士、教育家。字晴轩。榆林人。自幼攻读旧学,学习近代科学,尤长于数学。历任三原宏道书院教习,榆阳书院教习、山长。有“榆林人教数学者自晴轩始”之说。辛亥革命时积极推动榆林的民主革命运动,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地方士绅学子纷纷拥护国民政权。他从自身和族人做起,倡导男剪辫、女放足,开榆林风气之先。民国初年出任定边县长,廉洁守职,颇得民心。后当选陕西省参议员。他与本籍清末进士张立德以先贤刘增泰遗稿为基础,拾遗补缺,撰成《榆林县志》,有手抄本传世。1915~1916年任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长。井岳秀就任陕北镇守使后,争取到捐助银元1400元,用于整修榆林中学校园。晚年辞去公职,居家读书教子。

李棠

【李棠】(公元1865-1924)清末书法家。字镜蓉。榆林双山人。19岁中举,后赴京赶考落榜,入北京书馆继续攻读,历时16年,学业大进。尤擅书法,参加京师竞赛,名列第七。民国初年任靖边县长,执事3年,削减杂税,倡兴水利,发展生产,捐资办学,救济贫寒,深得百姓好评。回榆后被公推为商会会长。其书法在本省与于右任、王雪樵齐名,榆林当时匾额多出其手。他与白介徵书写“北临雁塞”、“南迭乌延”、“万流仰镜”、“驼峰拥翠”等横匾,至今镌刻在榆林钟楼上。红石峡摩崖石刻中“功在名山”4个大字,为其传世墨宝。

高枫

【高枫】(公元1854-?)清光绪进士、知县。字润生。榆林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随后出任福建闽清、清流、屏南知县。在清流就任时,匪患大起,书院残毁,他到任后即平定匪患,安定地方,并捐资重建斋舍,延师教士,振清流学风。该县人民苦役甚多,高枫裁革殆尽。凡百姓讼狱,随到随结。在福建三县任职计18年,多有建树,声誉颇隆。后改任山西定襄知县,未及赴任即卒于京城。

高岗

【高岗】(1905.10.25-1954.08.17),10月25日生,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生平

1922年考入横山县立第1高级小学。受共产党员活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自治会,曾任学生会主席,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学籍。被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收入该校就读。

1927年1月,由时任国民革命军西安军事政治队大队长的吴岱峰介绍,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26年入党)。6月和横山党支部取得联系,举办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成立农民协会等。

1928年秋到佳县、吴堡一带组织群众抗粮抗捐。不久调赴施县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被派往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任学兵队党的特别支部副书记。

……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陕北榆林古代杰出人物小传(一)

陕北榆林地区古代杰出人物小传

(一)

榆林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同时这一地区的历史上人才荟萃,俊贤辈出,为榆林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赫连勃勃(?—425)亦名刘勃勃,字屈孑,其先人本姓铁弗,北人谓:父为鲜卑,母为铁弗氏。后取“徽赫与天连”之意,改姓赫连。他是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属匈奴铁弗部人。父刘卫辰,被前秦苻坚委任西单于,统摄河西诸部族,嗣为魏所杀。前秦瓦解后,勃勃从后秦姚兴,镇守朔方。公元407年,拥兵背叛后秦,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定都统万城。其性残暴。418年,勃勃乘东晋末年刘裕内乱之机,率军大破刘义真而夺取长安,在灞上称帝。公元439年死于帝位,谥武烈,在位19年。

宇文恺(555—612),建筑学家,鲜卑族,字安乐,朔方夏州人,后迁居长安。隋文帝时兴建大兴城,宇文恺任营建新都副监,负责规划设计。该城规模宏大、布局齐整,奠定了唐长安城的基础。炀帝兴建东都洛阳,也由宇文恺规划设计。其规模比大兴城略小,但宫殿更加富丽堂皇。宇文恺在设计大型宫殿建筑时,使用了比例尺,绘有平面图,并用木头作成立体模型。文帝时,宇文恺还设计开凿了广通渠,自大兴城东引渭水至潼关入黄河,全长300余里。既改善了关中漕运,又可灌溉两岸农田,人称“富民渠”。宇著有《东都图记》20卷,《释疑》1卷,今佚。此外,还著有《明堂图议》2卷,其部分内容保存在《隋书》中。

梁师都(?—628),隋末朔方夏州人(今陕西横山县西、靖边县东北),世为该郡豪族。仕隋为鹰扬郎将。隋大业13年(617),起兵杀郡丞,占据夏州,称大丞相。后联兵突厥,与隋将张世隆战,而有雕阴(今绥德)、弘化(甘肃庆阳)延安等郡,僭称帝位,国号梁,建元永隆。后依附于突厥的始毕可汗,被封为大度毗加可汗、解事天子。他随即怂恿突厥南侵,屡为唐所败。贞观初年,突厥衰微,师都陷于孤立,太宗遣使者劝其归顺,不从。2年(628),唐朝派驸马都尉柴绍领军征梁,师都被从弟洛仁所杀,梁国随告灭亡。

张平高,唐朝绥州肤施人。隋朝末年任鹰扬府校尉,驻守太原。其时唐高祖未起事,在太原镇守,与张平高相友善。大业中,隋炀帝离开京都长安,巡游江南。隋仪同三司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素与李渊关系密切,乘此机会,共谋推翻隋朝夺取天下大计。张平高也参于此事。高祖起兵太原,即任张平高为军首,因举事有功而累封为骠骑将军,后改迁为左领将军,封为萧国公。唐武德初年,高祖下诏奖赏太原起兵的元勋,张平高也受到一生中免除一次死罪的特赏。唐武德9年(626)10月,唐太宗即位,从实再论功行赏,封张平高食邑300户。太宗贞观初,出任丹州(今陕西宜川)刺史。不久,因妖言所涉而获罪,免去职务,仅令以光禄大夫回乡。后病死于家中。张平高死后,唐太宗又追封他为罗国公,赠潭州都督。

杨业(?—986)原名继业,麟州新秦(今神木杨城)人。北汉麟州剌史杨信次子,武勇有智谋。20岁任北汉指挥使,赐姓刘,后任建雄军节度使,每作战,常旗开得胜,被誉为“无敌将军”。太平兴国4年(979)北汉为宋所灭,宋太祖爱继业忠勇,封为大将军,遂复杨姓,单名业。后任代州刺史兼三交口驻泊兵马都部署。他为人俭朴,及至严冬也只裹棉絮御寒,案旁从不生火。他体恤部属,不论练兵或攻战,都能身先士卒,故所部极愿为其效力。时值契丹入侵雁门,军情危急。杨业率千人操小道从背后奔袭,敌军大败,俘获契丹驸马侍中肖咄李,声威由此大振。

宋雍熙3年(986)8月,契丹萧太后与大臣耶律汉宁统兵10余万攻陷代州直奔中原。宋廷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率所部护送云、朔、应、寰4州移民。杨业力主避敌锐气,免与敌军硬战而保移民安全。监军王侁非但不听,反恶意相逼,军械库使刘文裕也随声附和。

继业不得已孤军深入朔州,行前哭着对潘美说:“此行必败。杨业是北汉降将,本当死,皇上不杀,还予恩宠,我并非怕死,不过想寻机立功报效国恩罢了”。叮嘱潘美等伏兵陈家谷口以做接应。不料潘美等列兵陈家谷口,从寅时只等到巳时,就以为敌军败北,王侁欲争功先领兵离去,潘美阻止无效也率部南移20里观望,后听说杨业被围战败,便挥师逃走。

杨业从中午苦战到日落,长子延玉退至陈谷口见并无伏兵来援,不由捶胸大哭。此时部下只存百余人,杨说:“你们都有妻室儿女,与我同死无益,不如待敌军退去各自逃生,或许可回朝报信。”众人闻言纷纷落泪,都不肯离去,与杨业力战群敌。最后,杨业身负数十处重伤,杀敌百十人,终因力尽被擒,部下也无一生还。

杨业被俘后英武不屈,绝食三日而死。杨业死后,其妻赴朝诉冤。宋太宗非常痛惜,下诏除名王侁,降潘美三级。发配王侁、刘文裕于金州和登州。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赏赐其家属布千匹,粮千石,录用其子延昭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为供俸官,延环、延贵、延彬为殿直。

杨延昭(957—1014)原名延郎,杨业第六子,世称杨六郎。幼时沉默寡言,常以摆弄军阵为戏,杨业甚爱之,曾对人说:“此儿像我”。每次出征,总带延昭随其左右。太平兴国年间,杨业攻应州、朔州时,延昭担任先锋。杨业殒国后任景州知州、江、淮都巡检使、定远知军、保州巡检使等职。

宋咸平2年(999)冬,契丹入侵北境遂城。该城小且无防守设施,城内军民大恐。杨延昭召集精壮发给武器登城守护,又将水泼在城墙上结冻,使城墙坚滑不可攀。契丹国攻数日不下而退,延昭则率兵截获其辎重,他因功任莫州刺史。当时傅潜统重兵屯驻中山,延昭、杨嗣、石普等多次约请傅潜增兵追击契丹,傅不应。后真宗追究傅潜之罪,并召见延昭讨论边事,延昭详陈所见。真宗高兴地对诸王说:“延昭之父继业是前朝名将,延昭领兵戍卫边塞,很有其父雄风,着实可嘉”。宋景德元年(1004),真宗令延昭领兵万人,戍守北边。延昭率士卒入辽境,攻下古城,斩获甚多。后契丹求和,延昭被受保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景德2年(1005)升任保州防御使,后改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大中祥符7年(1014)卒,57岁。

杨延昭智勇双全,遇敌率先出战,所得赏赐全部分赏下属,出入从不讲排场。他戍边20余年威震契丹。死后护棺回京,河、朔百姓多望柩而泣。

李继迁(963—1004),宋代银州(今陕西榆林米脂县)人。其祖党项拓拔氏,唐时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赐姓李。继迁乃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史书载李继迁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以“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锐授其为管内都知蕃落使。982年得悉族兄李继捧入朝,并以夏、绥、银、宥、静5州内附,随与弟继冲密谋,乘宋不备,出兵占据绥、银二州。又采纳亲信张浦建议,假充乳母丧,出城安葬,趁势将兵器藏入“灵车”,带其家族逃奔地斤泽。乃出示先人遗像,号召大家反宋自立。

983年5月,党项渠嵬首领与南山诸族率部投奔继迁,继迁进攻宥州西南的王庭镇取得了胜利。由于兵骄将堕,被宋夏州州知尹宪和巡检曹光实侦知,派精骑偷袭成功,继迁大败,只身与弟继冲逃出,妻、母均为宋兵所获。

985年,为报前仇,假纳节投诚,设伏以诱曹光实。曹按约定日期及地点前往,被继迁所杀,又乘胜攻占银州,党项部众也纷至沓来,声势大振。之后,李大信等推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继迁采纳张浦的主张,只受都知蕃落使而拒称王,暂代定难军留后。立足后,先攻克会州(甘肃靖远),并乘胜转攻银州三族寨,杀宋监军,再取抚宁,结果大败而退出银州。接着,在神府浊轮川失利,继迁兵力几乎丧失殆尽。

宋雍熙3年(986)2月,继迁派张浦带重币到辽,取得了耶律隆绪的支持。辽圣宗授继迁定难军节度使与夏、绥、银、宥、静5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从此继迁联辽攻宋,经常袭击夏州、麟州。988年3月,辽又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继迁,并赠马3000匹。997年,辽封继迁为西平王。12月,宋太宗卒,宋真宗赵恒即位,继迁乘机再次向宋索要夏州。当时宋帝新立,只好“纵其所请”,授继迁以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等职,管理夏、绥、银、宥、静5州之地。继迁并未以此罢休,在辽的支持下,不断攻宋城池,截取粮物,终于咸平5年(1002)3月,兵陷宁夏灵州,杀死知州裴济,将灵州改为西平府,大造宫室、宗庙。

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李继迁中吐蕃潘罗支之计,伤重而死,年仅42岁。葬于裕陵(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5里处)。李德明即位后,追谥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庙号武宗。其孙李元昊称帝后,追谥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

折从阮(891—955)字可久,嗣伦子,初名从远,府州(陕西府谷)人,羌族折掘氏后裔。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麟州刺史折嗣伦之子。

后汉天福12年(947)入朝,更名从阮,以避高祖讳。初入军为牙将,后因其招回纥归国有功,被提升为府州刺史。后晋开运元年(944)又任府州团练使和振武节度使等。其时,高祖割河西地赔契丹以求平安,不料契丹贪得无厌,欲尽迁河西之民于辽东,州民因之大恐。从阮深为百姓之苦所痛,遂奋不顾身率兵保民,抗拒契丹,使数万百姓幸免离井背乡之苦。天福12年(947),高祖于府州建永安军,任从阮为节度使。在任数年,竭心治军振民,契丹虽经年虎视,终因从阮防务甚严而丝毫不敢妄动。后周时期,折从阮镇守北方边塞的宣义、保义、静难三镇,担任节度使。因镇守边关有功,加官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封郑国公。显德二年(955年),折从阮病卒,终年六十四岁,追赠中书令。

折御卿(958年―995年),府州(今陕西府谷)人。北宋开国名将,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次子,泰宁军节度使折御勋之弟。

折御卿出身云中大族,少时从军,先为府州兵马都校,后4次担任府州观察使。宋淳化5年(994)为永安军节度使。在任数年,收复先前所失州县15处。至道元年(955),契丹大将韩德威伙同党项勒浪嵬族大规模侵犯边境,御卿率师迎敌于子仪河,斩敌首级5千,获马千余匹,敌帅韩德威只身逃命。次年,韩德威探得御卿患病卧床的实情,即刻率大军疯狂来犯,且一路所向披靡,御卿部下马步军都头孙赞也战死于阵前。御卿披疾出战,其母力劝,御卿慷慨陈言:“边寇末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而自便,不可。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死于军中乃其份也”。言罢泣下,其母愈悲。御卿挥泪别母,催马疾驶阵中拚命撕杀。翌日,不幸战死于阵前,年仅三十八岁。消息传至朝廷,皇帝及满朝文武莫不痛惜,并赠侍中。

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京兆府人,祖籍山西,大儒种放之侄,北宋将领、种家军开山人。

宋康定初,为鄜州鉴书判官。时宋夏战争爆发,世衡察宋边守备不足,上书建言:肤施东北200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挡寇冲,左可固延安之势,右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并命世衡董其役。夏见宋筑城,出兵屡争,世衡且战且修。然城虽处要地,水尤难得。无水,终不能守。世衡命人凿地开井,至150尺遇石。石工推辞不可穿,世衡下令:屑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清涧,世衡迁职内殿崇班,知城事。

世衡为官清廉,开营田2000顷,军备自给自足;招商贾,贷资本以富其城;广交民众,凡报敌情者均给赏赐,招抚羌人,以夷治夷。庆历中,擢知环州兼环庆路钤辖。任期,教吏民习射,凡有过失者,射中释其罪,有请办事者,中的后论。同时令所属羌部,烽火相保,屡败夏人,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庆,后迁职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时羌人明珠族结交西夏,范仲淹檄令其与蒋偕筑细腰城,以绝其通路。世衡时卧病,即起,率所部昼夜兴建,城成而卒。赠成州团练使。世衡通晓兵法,善出奇计。

1043年,世衡知清涧城用王嵩行离间计,诛杀夏元昊重臣大将野利刚浪棱及遇乞。野利氏是西夏大族,野利遇乞为野利后从父,统天都右厢驻守天都山,野利刚浪棱,统明堂左厢。二人智能双全,宋将刘平、石元孙、元任福、葛怀敏皆败于之。宋夏战争中,宋军陷郭失地,损兵折将,多由野利遇乞兄弟所致。宋边关大吏偕谋去之,未果。而世衡一举成功。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抚之则骄悍不可制,攻之则险不可入,成为边患。世衡闻其好击鼓,乃造战鼓一面,以银裹之,极其华美。密使人入明珠族卖之。后择骁卒数百,告诫:“凡负银鼓者并力擒之。”一天,羌酋负鼓而出,遂擒。世衡视兵如子,士卒有疾,派子探视,以好言好食相慰。世衡体恤百姓,战争期间,亦不忘发展经济,故深得民心,既殁,仍画像祠之。

张忌,字子云,府谷人,生卒不详,行伍出身,有胆略,善骑射。宋天圣元年(1023),宋安抚使与西夏观察使阿遇相约,宋归还被俘的阿遇儿子,阿遇归还所侵占的麟州。可是后来阿遇背约。安抚使遣张忌只身会阿遇于军帐中,据理诘问,阿遇语屈,置酒席留忌。席间,阿遇故意设置恐怖气氛,先是抽出佩剑割了块肥猪肉示意张忌,忌引吻就食,无所畏惧,阿遇又弦弓张镞,直指忌腹,忌吞食不缀,且神色自若。阿遇放下弓剑抚忌背叹道:“真丈夫也!”第二天,阿遇又邀张忌打猎,忌应邀前往。疾行中,忽然两只兔子从远处飞奔而过,忌连发两矢,双兔即刻倒地毙命,阿遇越发暗中惊服。当即答应归还麟州,张忌当时只有18岁。

庆历4年(1041),元昊兵犯府州城,敌重兵将从城西南破城而入,张忌率部奋力阻击。激战中,飞矢中右眼,血流如注,且身被三创,仍拚命撕杀。元吴兵终不能破城。后来,张忌擢升为麟府路巡检使。一次行军途中,所部与元昊军于岢岚附近遭遇。张忌率部与敌交战,斩首百余级,余敌作鸟兽散。时值深秋,近郊数百顷民田因混战骚扰而不能收割,百姓痛惜万分,而又无可奈何。张忌率步卒900人帮助百姓昼夜收割,百姓捶胸感激。后在征战中,臂中数创而卒于阵前。

王嵩,原名王光信,北宋清涧人,早年出家紫山寺,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北宋名将种世衡镇守清涧时,西夏王元昊有两个心腹将军野利王和天都王,这二位武艺高强,各自带领一队精兵,锐不可当。种世衡久闻清涧僧人王嵩智勇双全,就让其在军中任职。种世衡对王嵩推心置腹,关怀备至,使王嵩倍受感动,心甘情愿为其效力。王嵩受种世衡派遣到西夏行反间计,历尽艰险,终于让元昊对两位将军生忌。除掉元昊的左膀右臂,元昊讲和称臣如旧,王嵩功不可没。后来经略使庞籍疏嵩功劳,选为三班奉职。后嵩自陈,进侍禁阁门祗侯。据说僧人王嵩便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原型。

李元昊,(1003—1048)李继迁孙,父德明。元昊小名嵬埋,党项羌族语是“惜富贵”的意思。元昊自幼“性凶鸷,猜忌,然多大略”。读书聪明颖悟,学会了汉字、藏文,还接受了吐蕃文化,懂得佛学,更喜欢军事。宋天圣6年(1028),时元吴25岁,领兵一举攻克甘州(甘肃张掖)回骸,并率军突进,乘胜取下西凉府(甘肃武威),凯旋而归,随被立为皇太子。

1031年,父德明病逝,元昊继位,宋朝晋封为检校太师、定难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元昊为太子时,就多次劝谏其父杜绝朝贡,不向宋称臣,摆脱藩属地位。

当他继承父业之后,便按照自己的主张,图谋建立霸业。元昊“连娶豪族”,通过婚姻的纽带和蕃部首领结为一体。并通过赐金银,分送战利品给部下,以收买人心,取得部族的好感。因此,欧阳修曾说他:“施恩惠而使人愿为之卖命”。他继位之后,亲自主持制作西夏文字,“革乐之五音为一音,裁礼之九拜为一拜”。为了建立个人威信,下令改大汉衣冠,命全国人皆秃发,“三日不从今,许共杀之”。

1032年废去宋赐“西平王”封号,自立为帝,改称“吾祖”(即青天子),年号显道,不再沿用宋室纪年,也不姓李和姓赵,而改姓嵬名。次年,又把兴州升为兴庆府(宁夏银川),扩建宫殿、城廓。

宋仁宗景佑5年(1038),正式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自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与宋、辽、金先后形成踦角之势,开创了将近200年的基业。

元昊在霸业思想的支配下,不屈从于辽、宋,一生不断同辽宋用兵,经过很多次战斗,终于使西夏国巩固下来。1044年10月,先与辽议和;同年12月又与宋和议。宋朝按照元昊提出的条件,册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名义上称臣,而宋每年要向夏赐一定数量的银、绢、茶等物。1048年1月,李元昊在宫中被人行刺而死,在位仅17年。

封神榜敕封的七位大帝有什么区别?

在姜子牙分封诸神中,有七位被封于“大帝”头衔的人物,他们分别是: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中岳嵩山崇圣大帝文聘、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瘟疋昊天大帝吕岳、中天紫薇大帝伯邑考。

这七人各司其职,虽都有“大帝”之名,但执掌的范围各有不同,地位自然也有高低之分了。

五岳中以黄飞虎地位最高,上通天庭、下管幽冥。

黄飞虎原本是商朝的镇国武成王,和太师闻仲地位想齐,外有闻太师、内有武成王,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是商朝的架海紫金梁,可是纣王无道,不但炮烙梅伯、残杀姜皇后、逼死商容、摔死黄飞虎之妹黄娘娘、囚禁西伯侯姬昌,剖心比干,连黄飞虎之妻贾氏也为了保住清白而跳摘星楼自尽。

既恼怒纣王无道又害怕妲己报复的黄飞虎,不得已之下只好反出五关,投靠西岐去了,引来了闻太师兵伐西岐,大幅度削弱了商朝的力量,在黄飞虎到西岐后,成为西岐的开国武成王,地位仅次于武王姬发之下,黄飞虎是反商联盟中地位最高的,也是第一个直接起兵攻打纣王的人,由于他的加入,使得西岐的力量大增,众人也更有理由反对朝歌了。

而崇黑虎是北伯侯崇侯虎的弟弟,身负奇术但深明大义,一向不满其兄诌媚纣王、妲己,与奸臣费仲、尤浑一起行害民伤国的行为,所以在姜子牙归入西岐后的第一战、崇城之战中设计捉拿了其兄崇侯虎和侄子崇应彪,大义灭亲,之后坐镇崇城,成为了新一任的北伯侯,但相对中立,一直在灭商之战后期才正式出兵帮助西岐。

金鸡岭大战,孔宣的五色神光和高继能的蜈蜂袋着实给周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连黄飞虎之子黄天化都战死了,姜子牙为了破蜈蜂袋,派黄飞虎去崇城请崇黑虎来帮忙,途中在飞凤山遇到了正在打闹的文聘、崔英、蒋雄三兄弟,并招揽了三人帮忙灭商,四人与崇黑虎一起围攻高继能,崇黑虎用铁嘴神鹰破了高继能的蜈蜂,黄飞虎趁机一枪,报了杀子之仇,不过很快地五人又被孔宣的五色神光收了去,真是患难与共了。

在万仙阵大战后,商朝气数已尽,崇黑虎也正式起兵响应西岐,先夺取下了陈塘关后屯兵孟津等着姜子牙大军到来,在绳池之战时,商将张奎的坐骑独角乌烟兽速度极快,连杀姬叔明、姬叔升两位周室宗亲,崇黑虎于是带着文聘三人去帮助姜子牙,又和黄飞虎一起五人围攻张奎,可是结果其座下神兽都敌不过张奎的乌烟兽,文聘最先被斩于马下,崇黑虎连铁嘴神鸦都来不及放就被张奎砍了。而黄飞虎、崔英、蒋雄三人被张奎之妻高兰英的太阳金针射住了双眼,被张奎一一斩杀了。

封神榜上,黄飞虎、崇黑虎、文聘、崔英、蒋雄五人被分为五岳大帝,乃八部正神中的“山岳”部,与黄飞虎之子黄天化执掌三山五岳,六人中黄天化地位最高,但多为虚职,崇黑虎以下四人功劳不一,但念在一起战死,所以一起荣封为五岳正神而黄飞虎权力最高,除了封于五岳之首泰山大帝之外,还特地加敕令一道,执掌十八重幽冥地府,凡是生死转生为人神鬼仙者,都必须从泰山勘对然后实行。

也就是说黄飞虎有世间万物轮回转生的校对权,只要他不点头,那就不能轮回,只能继续排队了,而其他四岳都为他的助手,帮助他勘对轮回薄,管领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凡是要求福添寿者,除了拜相应的神邸之外,也不能忘记黄飞虎这位泰山大帝,后世帝王为了彰显功德,也必须去泰山进行封禅大典,让黄飞虎把自己的功德报告上天,相当于人间、地府两处与天庭的联络人。

瘟疋昊天大帝吕岳:八部之中瘟部的执掌者,手下有六位正神,主掌人间所有瘟疫的施行、消除。

吕岳原本为九龙山的练气士,长得蓝面朱发,额上有第三只眼,其法术自成一派,与部下一起在九龙山修炼瘟疫之术,在伐西岐的三十六路军中属第三十一路,吕岳与其手下的法术兵器多是疫病一类,周军将领很多都败在了这些法宝之下,连金吒、木吒、雷震子这些先锋猛将都顶不住,金吒败于周信的头疼簪、木吒败于李奇的发躁幡、雷震子败于朱天麟的昏迷剑、龙须虎败于杨文辉的散瘟鞭等。

吕岳自身的法器和武力,即使在万仙聚集的截教门下也是数一数二的,以一人之力群战姜子牙、杨戬、哪吒、黄天化、土行孙,再加一个随时准备发五色石的邓禅玉而不落下风,同时吕岳也是书中少有能拥有多头多臂法身的人物之一,截教门下也就他一人有这样的本事了。

其手中法宝更是取之不尽,在现出青面獠牙的三头六臂法身后,吕岳持形天印、瘟疫钟、形瘟幡、止瘟剑,把姜子牙都吓得不轻,而且吕岳的身体素质也是过于常人,被金毛童子、黄天化偷袭中了一颗金丸和一记火龙标,又被姜子牙打了一下打神鞭,结果回营后一颗丹药就恢复如初,还定下了以瘟疫之术屠灭西岐的毒计。

吕岳是书中少数用计不用力的术士,其他不论截教、阐教门人多以法力高强而硬碰硬,结果一失去法宝就只有束手待缚的下场,但吕岳不同,从他以五方瘟丹使西岐遍布瘟疫,不费一兵一卒就瘫痪了西岐的守卫力量就可见一斑了,要不是哪吒的莲花化身,以及杨戬有八九玄功护体,两人得保无病,去火云洞拜见神农,求来了三颗神丹和柴胡灵药,破了吕岳的传染疫病的话,恐怕就全书终结了。

中天紫薇大帝伯邑考:道教神话中至高无上的神邸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三清和同为四御的玉皇大帝,执掌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伯邑考为西伯侯姬昌长子,在其父被囚禁于羑里之时,为救其父脱离牢狱之灾,不顾姬昌要他坐镇西岐,等待自己归来的命令,携带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等宝物、神兽,连带美女十名前往朝歌,靠着自己温文有礼的举止,博得了纣王的欢心,但也因为自己眉清目秀的外表,给妖妃妲己看上了。

妲己求爱不成,恶性一起,故意说伯邑考不教琴反而来调戏自己,要挑拨纣王杀伯邑考,可伯邑考当面一曲下来,琴声动人,毫无半点不敬,连杀人不眨眼的纣王都不忍对其下手,之后伯邑考把白面猿猴带来,弹琴唱歌,好不热闹,妲己听得醉耳,把九尾狐狸的原型都漏了出来,结果白面猿猴一看妲己的妖身,灵性一动,直接扑倒妲己面前撕咬,被纣王一拳打死了。

伯邑考再次抚琴歌唱表明心志,本来纣王已经按下杀心,可妲己狠心已起,居然指责伯邑考歌词中有毁谤纣王的话,一番诡辩之下,纣王也就相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把伯邑考押下摘星楼,以铁钉钉住四肢,乱刀砍成肉酱,还将其做成十二颗肉丸子,给被囚禁的姬昌享用,要看他是否真的有神算之才。伯邑考之死也成为了姬昌下定决心反商的导火线,在忍痛吃下子肉,得以回到西岐后,姬昌就聘请了姜子牙,训练大军以便日后起兵之用。

但与道教神话体系不同的是,伯邑考的中天紫薇大帝地位却没有这么高,他的顶头上司是“斗部”执掌者金灵圣母,“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为北极紫气之尊,统率八万四千群星,永坐坎宫斗母正神之职”,换句话说就是天上诸星宿的老大,统帅诸神,尤其执掌金阙一职,只有天上天帝、西王母或人间帝王的居所才有资格称金阙,金灵圣母在天庭相当于除昊天上帝和西王母外的第三号人物了。

不过这样安排也是有道理的,斗部是封神八部中人员最多、最杂的一部,不但有商、周将领、宗室,阐、截门人,连敖丙、龙须虎这样的兽类也有,需要有一个手段强硬又本事高强的人来震慑才行,毕竟闻仲都敢不服姜子牙的封神大典,靠着打神鞭才压住他的气焰,而且斗部中又以截教门人居多,让截教四大弟子之一、同时又能力战三大士不败的金灵圣母来担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别的不说,闻仲原本就是金灵圣母的弟子,他率领的雷部二十四人就不得不服从金灵圣母的安排。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大理国一共有几代王?

大理今天只是个白族自治州,古代的段氏大理国,其疆域要远比现在大理大得多,它涵盖云南省全境、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等广大地区。

当中原王朝身陷“三百年魔咒”不能自拔时,大理国一口气活到了317岁,只比两宋加起来只少2岁。如果算上段氏去帝号,实际统治大理的时间,段氏“土皇帝”一共在位450年,横跨五代、北宋、南宋、元朝和明朝。

大理国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37年—1094年,史称“前大理”,第二阶段从1094年—1254年,史称“后大理”,第三阶段从1255—1387,为段氏世袭总管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有两年被高氏夺位,改国号为“大中”。第一和第二阶段,段氏称皇帝,第三阶段去帝号称总管。

前大理国有14位皇帝,后大理国8位皇帝,世袭大理总管13位。

大理国历史概述

隋末唐初,云南那里有六个小国,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地处南边,所以也叫“南诏”。

后来南诏国灭掉其它五国,统一了洱海地区,立下汗马功劳的段俭魏,被南诏王赐名忠国,位居宰相。从那开始,段氏一族成了洱海地区最牛的世家大族。

到段俭魏六世孙段思平时,南诏国走向没落,国内起义不断,国家走向分裂,豪门郑氏、赵氏、杨氏等,先后建立各自的小政权。

时任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也发动了农民起义。由于兵力不够,段思平的起步并不顺利,这时候,他的好友善巨县令高方,向段思平发出邀请,借给他滇东三十七部武装。

在高氏、董氏等豪族的支持下,段思平“八年抗战”,终于建立了段氏王朝大理国,时年为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就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神圣文武皇帝”,庙号太祖。

在《天龙八部》中,段思平被描绘成武林高手,是枯荣禅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三大绝世武功的创始人。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大理国发生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群臣集体奏请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禅位给善阐侯高升泰。段正明为人宽厚,崇尚简朴,是个与世无争的“佛系毕业生”,他不做任何反抗,接受了众臣的建议,禅位后跑到崇圣寺出家了。

高升泰即位后,改国号为“大中”,在位两年后病逝。临死前,高升泰出人意料地叮嘱儿子,把皇位还给段氏,高家做段氏永远的忠臣。就这样,大理复国,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登基称帝,后大理时代拉开帷幕。

大元天定四年(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蒙古人攻破大理,虏获末帝段兴智,并将他送到蒙古汉庭,拜见蒙哥。没想到段兴智因祸得福,蒙哥不光没杀害他,还将他送回大理,赐金符世袭总管,替蒙古人管理大理地区。

段兴智感恩戴德,在蒙古平定大理、安南的反抗势力中充当急先锋。段家总管的大帽子,虽然没有皇冠炫目,但是戴得相当稳,元帝国被灭亡了,他们依然“总管”大理。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于洪武十四年派付友德和沐英进攻大理,末世总管段世兵败投降,给段氏大理王国画上了句号。

段氏真的是鲜卑后裔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段氏是鲜卑族。其实这个观点受了《天龙八部》的影响,金先生的作品里,段誉(段正淳之子)与萧峰、慕容复关系密切,这二人都是鲜卑贵族,鲜卑族有个“段氏部”,自然大理段氏就是鲜卑段氏部后裔。

人们还从段氏皇族的名字里看出了蹊跷——父子连名。所谓父子连名,就是儿子的名字中,要有与父亲相同的字。比如段正淳,他的儿子叫段正严,孙子叫段正兴,曾孙叫段智兴。开国皇帝段思平,其子叫段思英。

这一点跟我们的邻国朝鲜一模一样,跟汉民族避讳的规矩完全相反,似乎这也佐证了段氏出身鲜卑的说法。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白族跟朝鲜族一样,流行父子连名,这个情况只能说明段氏入乡随俗了,并不能证明他们是鲜卑人,相反鲜卑人汉化严重,还真没有父子连名的习俗。

那么,段氏的先祖是谁呢?按史料记载,大理段氏是汉族人,祖上世居凉州,西汉武威太守段贞就是其先祖。东汉时期,凉州段氏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段熲、段煨。至于段氏从什么时候迁居大理,已经无从考证。

再往前推,段氏其实与周王室姬姓同祖,他的第一代先祖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共叔段,姓姬,名段,“共”是指他的封地,“叔”是指兄弟间的排行。

叔段自幼仗着老妈的偏心,总想从哥哥郑庄公手上夺位。郑庄公大耍阳谋,故意顺从老妈,纵容叔段,结果叔段越玩越出格,最后被哥哥以谋反罪干掉了。叔段的后人,有一支就以段为氏,迁居武威,即大理段氏的先祖。

大理与两宋令人惊异的神同步

大理国22位皇帝中,很多都没有庙号,甚至连谥号也没有。庙号是皇帝死后,入太庙享受祭祀时的称号。不过庙号出现的比较晚,人们把获得庙号当作殊荣,所以,唐以前并非所有皇帝都有资格获得庙号。大理国只有9位皇帝有庙号:

前大理国3位,分别是:太祖段思平、太宗段思良、兴宗段思廉;后大理国6位,分别是:中宗段正淳、宪宗段正严、景宗段正兴、宣宗段智兴、英宗段智廉、神宗段智祥。

后大理国时代,只有两位末帝没有庙号,很显然,庙号在大理国跟中原一样,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谥号是皇帝去世后,大臣们根据他的一生表现,给予的评价,有表扬也有批评,“人人有份”,不要都不行。可大理国有4位皇帝,连谥号都没有。

这是什么情况呢?这就代表,这四位根本不被承认皇帝的身份!

另外,大理国不光在时间上与两宋基本重合,而且还有一件神同步的事——皇嗣嫡系转移。

我们知道,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即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弟弟太宗赵光义。靖康之变后,赵构登基恢复大宋,可他唯一的儿子不幸夭折了。

民间有传闻,说当初赵光义夺了哥哥家的皇位,如今遭了报应,要想延续赵宋王朝,必须将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

于是赵构从民间找到两位太祖后人,择其中之一赵昚过继为子,即后来的宋孝宗,从此赵宋江山神奇地又回到了赵匡胤子孙手中。

同时代的段家,居然同步“copy”老赵家!太祖段思平驾崩后,其子段思英即位才一年,就被叔叔段思良夺了皇位。

皇位在“段二”一系传了八代后,新皇帝段素兴像只小蜜蜂,喜欢整天扎进“花丛”风流快活,被宰相高智升废黜。段素兴被废后,高智升拥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又回到了“段大”一脉。

段氏皇帝为何频频出家?

段氏22位皇帝,居然有一半出家为僧!而且段氏“皇家和尚”不像梁武帝,袈裟和龙袍换着穿,人家可是真出家。

为何出现这么奇特的情形?这跟大理国的文化有关,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们将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形成儒教,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家家设佛堂。

在大理国,儒生想要入仕,必须精通佛教,同样佛家僧侣也精通儒学,僧侣和普通儒生一样,都有资格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

因此,段氏皇帝都是佛家信徒,他们的出家,你也可以理解成放弃政治去专研学术了。当然,他们之所以“甘愿”当学者,很多也是被迫禅位,因为大理国还有一个很畸形的现象——段氏搭台,高氏唱戏。

段氏搭台,高氏唱戏

高氏就是指前面提到的,帮段思平取得天下的高方一族。高方因为立国之功,被封鄯阐侯,成为领土最大的一方诸侯。

后来高智升通过政变,废黜“花皇”段素兴,拥立段思廉,从此权倾朝野。段思廉的儿子段廉义在位期间,被杨义贞杀害夺了皇位。高智升利用家族影响力,令其子高升泰举兵灭了杨氏,又拥立段寿辉即位。

从那以后,大理国的实权,落入高氏手上,段氏几乎等同于傀儡。

后来高升泰逼段寿辉,禅位给他的堂弟段正明。十三年后,段正明被群臣要求,禅位给高升泰,前大理国历史终结。

高升泰去世前令其子把皇位归还给段氏,留下一个谜团,自古哪有夺了皇位又归还的?高升泰自己的解释是,当初俺就不想当皇帝,是段正明逼我这么干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高升泰当了皇帝第二年,突然患上头风病,且一病不起。高升泰认为,是自己夺位遭了天谴,吓得赶紧归还皇位。

不过,我认为这都是打哈哈的说辞,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高氏得位不正,遭到反对派势力的抵制,他不得不做出让步。

试想一下,段氏即便是傀儡,也有一大批与段氏紧紧绑定的利益集团,以及与高氏利益冲突的集团。高升泰篡位,就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遭到反击是不可避免的。

站在高氏集团角度,其实高升泰除了多一顶皇冠,权力并没有增加。高氏已经获得了世袭宰相的权力,又何必为了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个偏远的大理国,虽然与中原王朝交流不多,其政治文化核心,与母体却息息相通,不能不感慨,我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

桌不离九如何理解?

这是后人牵强附会的道听途说,很有可能是卖家具之人附庸风雅制造的噱头,绝非事实…

修门是重中之重,不可马糊,行差踏错有可能影响几代人。

所谓“家有劫字门,子散妻又离”,绝非危言耸听,绝非危言耸听,绝非危言耸听!

鲁班经

大家都知道木匠奉鲁班为祖师爷,奉《鲁班经》为圣经。

《鲁班经》中列出的家具包括屏风、衣柜、床、境架、桌、搭脚仔橙、面架、垂鱼、驰峰正格、风箱格、衣架、鼓架、铜锣架、花架、凉伞架、椅凳、箱子、衣橱、食橱、衣箱、衣摺、烛台、炉、学士燈、香几、招牌、药箱、药橱、火斗、柜、盘、水车、推车、牌扁三十四种。

其中椅凳五种、床四种、桌七种,而这十六种家具《鲁班经》中都有明确的尺寸规定,凳跟三不挂勾、床跟七不挂勾、桌跟九也不搭边…

对门的要求那就更严格了,甚至连一厘米都有严格的要求……

八位星辰世罕闻,古今排定合乾坤;阴阳未必全山水,祸福由来半在门。

门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地方,朝向、尺寸、择日、二十四山、门光星、九星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这里别的不说,单说这个尺寸…

以前安门是严格按照鲁班尺和曲尺安的,两个要对应上才可以安,这个对应的过程叫压白…

压白

鲁班尺上有八个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

常言道:“家有劫字门,子散妻又离”,就是说如果不小心安了劫字门,那这个家指定没个好…

曲尺有十寸暗合九星,分别是: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十白。

鲁班尺的一个字是曲尺的一寸八分,总共是一尺四寸四分,做门的时候要选三白,然后再用鲁班尺看是什么字,这就叫压白…

一白惟如六白良,若然八白亦为昌;

但将般尺来相凑,吉少凶多必主殃。——《鲁班经 > 压白》

尺寸

知道了压白的方法和规律,每一个字代表的尺寸都是死的…

一寸(3.2厘米)合白星与财,六寸(19.2厘米)合白又合义,一尺六寸(51.2厘米)合白财,二尺一寸(67.2厘米)合白义,二尺八寸(89.6厘米)合白吉,三尺六寸(115.2厘米)合白义,五尺六寸(179.2厘米)合白吉,七尺一寸(227.2厘米)合白吉,七尺八寸(249.6厘米)合白义,八尺八寸(281.6厘米)合白财,一丈一寸(323.2厘米)合白财,推而广之算一同。

所以《鲁班经》中有规定,单扇小门的话开二尺一寸(压一白义字门,67.2厘米);上单扇门开二尺八寸(压八白官字门,89.6厘米);双扇门四尺三寸一分(合四绿压一白吉字门,137.9厘米);大双扇门开五尺六寸六分(合两百吉字门,179.8厘米)等……

所以:门的尺寸也绝对没有离不开五,八字都可以安门,只是其他字的门要安在对应的地方上,不然大凶,不能乱了套…

椅凳

《鲁班经》中列举了禅椅、交椅、板凳、琴凳、杌子五种椅凳。

禅椅:一尺六寸三分高,一尺八寸二分深或一尺九寸五分深。上屏二尺高,两力手二尺二寸长。柱子方圆一寸三分大。 屏,上七寸、下七寸五分,出笋三寸,斗枕头下。 盛脚盘子,四寸三分高,一尺六寸长,一尺三寸大,长短大小仿此。

交椅:柱子一寸大,前脚二尺一寸高,后脚二尺九寸三分高。盘子深一尺二寸六分,阔一尺六寸七分,厚一寸一分。屏上五寸、下六寸。前花牙大一寸五分,厚四分

板凳:一尺六寸高,一寸三分厚,长三尺八寸五分。凳腰三寸八分半,脚一寸四分大,一寸二分厚,花牙勒水三寸七分大。

所以:无论凳子还是椅子,在木匠的圣经《鲁班经》中,都没有说必须要有三……

《鲁班经》中列举了大床、凉床、藤床、禅床四种床。

大床:下脚带床方共高二尺二寸二分正,床方七寸七分大或五寸七分大。上屏四尺五寸二分高。后屏二片,两头二片,宽四尺零二分,窄三尺二寸三分,长六尺二寸正。

领(顶,床顶)一寸四分厚,做大小片,下中间要做阴阳相合。

前踏板五寸六分高,一尺八寸阔。前楣带顶一尺零一分。下门四片,每片一尺四分大,上脑板八寸,下穿藤一尺八寸零四分,余留下板片。

门框一寸四分大,一寸二分厚。下门槛一寸四分三,接里面转芝门,九寸二分或九寸九分,切忌一尺大。

注:《鲁班经》里大床的床方的确是七寸七分或七寸五分见方,但与床是没关系的。这个大床是指拔步床,床方是指放鞋的那个小桌子…

藤床:大小和凉床一样,所不同的是踏板和样式…

下带床方一尺九寸五分高,长五尺七寸零八分,阔三尺一寸五分。半上柱子四尺一寸高,半屏一尺八寸四分高。床岭三尺宽,五尺六寸长。框一寸三分厚,床方五寸二分大,一寸二分厚。起一字线好穿藤,踏板一尺二寸大,四寸高或上框做一寸二分后厚,脚二寸六分大,一寸三分厚,半合角记。

凉床与藤床尺寸没差别,所不同的是踏板上下栏杆要下长柱子四根,每根一寸四分大。上楣八寸大,下栏杆前一片左右两万字或十字,挂前两片止作一寸四分大,高二尺二寸五分,横头随踃板大小而做。

禅床是寺观庵堂才有的床,在这里不多做解释…

以上:《鲁班经》里面的几种床,也没有跟七有明确的关系,也没有非就离不开七啊…

《鲁班经》中列举了八仙桌、小琴桌、棋盘方桌、圆桌、一字桌、摺桌、案桌等七种桌子……

八仙桌:高二尺五寸,长三尺三寸,大二尺四寸,脚一寸五分大。若下炉盆,下层四寸七分高,中间方圆九寸八分无误。勒木三寸七分大,脚上方圆二分,线桌框二寸四分大,一寸二分厚。

小琴桌:长二尺三寸,大一尺三寸,高二尺三寸,脚一寸八分大。下梢一寸二分大,厚一寸。上下琴脚勒水二寸大,斜斗六分。或者大的放长尺寸,与一字桌相同。

圆桌:方圆三尺零八分,高二尺四寸五分,面厚一寸三分,串进两半边做,每边桌脚四只,二只大,二只半边做,合进都一般大。每只一寸八分大,一寸四分厚,四围三弯勒水。

此外,棋盘方桌、一字桌、摺桌、案桌不一一做介绍,但他们也没有与九挂勾,也没有桌不离九的概念…

最后:

无论是择日、尺寸、紫白等都没有所谓的“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桌不离九”。这个问题下面凡是说这是《鲁班经》记载的人,他们全是道听途说,误人子弟…

当然不排除某些地方有这样习俗的可能,但那只能是某些地方,绝不通用。

@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万国觉醒天赋123什么意思?

万国觉醒天赐123的意思其实是对于新手玩家来说是相当友好的,也是官方考虑到要减少新老玩家的游戏公平性新增的一个制度玩法,因为有的老玩家会带新武将去新区,可想而知,基本上是秒杀全场,所以官方对于新武将的使用就做了一些相应的限定,要求王国年龄在120天以上才可以,但是有的区是要求王国年龄需要240天以上,条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做了相应的限定,武将环境就是这些武将星辰的常用搭配。

一代武将:没有王国年龄限制的话就属于一代武将,举个例子:源曹双、查熙德、李成桂、凯撒、红胡子这些武将都是是属于一代武将,也就是跟初级武将差不多,开局就可以看到,我们正常的搭配就是有源+曹/佩拉约/拜巴尔,佩拉约/拜巴尔+源、曹/贝利+源这几种搭配偏多。对于武将的要求是需要30级4星源,我们可以把经验和金星星先存着给其他的武将,比如比较好的金将等。

二代武将:120天以上的话就属于二代武将了,举个例子:铁木真、萨拉丁、亚历山大、君士坦丁、爱德华、毒女、查理曼、武则天,这些武将都是比较好的二代武将,我们比较经常使用的搭配有铁木真+源(当然了,有的玩家会铁木真搭配+萨拉丁)、萨拉丁+源、源+萨拉丁这些组合,但是萨拉丁在5551之前,是不能升星当主将的哦。

三代武将:等到了240天以上就属于三代将,其中有阿提拉、武田、斯巴达、关羽这些比较优质的武将啦,但是阿提拉、武田都不能搭配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