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战3,清朝的国力真的不如日本吗?

2024-07-19 08:23:29 65阅读

大海战3,清朝的国力真的不如日本吗?

这是个让清朝啪啪打脸的问题。

甲午战争的惨败,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世界大跌眼镜来形容都不为过。

大海战3,清朝的国力真的不如日本吗?

战败后的国人,在痛定思痛学习日本的同时,也在深刻反思这场战争,寻找导致清朝战败的各种因素。

都说国力差距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最根本原因,那么是不是因为积贫积弱的清朝综合国力远不如日本才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呢?

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近代的清朝虽然积贫积弱,在英法美俄等列强的打击下摇摇欲坠,但甲午战争前的清朝,仍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国之一。

清朝虽然在鸦片战争后开始不断丧失主权,尤其是海关等关乎清朝核心利益的部门被外国人把持。但也正是从被迫开埠开始,清朝的外贸收入成倍增长,日薄西山的清朝也有了经济实力开展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组建了规模较大的近代化军队。

而同时期的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虽然全盘西化,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并和西方列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但甲午战争前,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认为日本比清朝更强。

虽然此时的西方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德等国更是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当时的清朝,国土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亿,这和面积只有不到4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千万的日本相比绝对是碾压级别。

虽然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扩军备战,但当时的清朝也没有闲着,洋务运动的前半段就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并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独立完成了平远舰等舰船的制造。

再说日本的军队,虽然日本7个师团人数达到7万人,加上预备役也就24万人。而此时的清朝单单常备八旗军就达到20多万人,加上60多万绿营以及数十万淮军等新军,清朝军队的数量在100万左右。

虽然此时的西方世界早已将海战作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此时的远东地区,陆军依然是战争的绝对主力。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清朝的实力都远超日本,这是西方国家不看好日本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日本的做法无疑就是以卵击石。

但,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所有人啪啪打脸,包括很多国人也想不明白,为何综合国力强大的清朝会败给昔日都不曾正眼相看的撮尔小国日本,难道真的是“天意”?

当然不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静夜史看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综合国力从来就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最根本因素,一如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一样。

清朝综合国力再强,如果不能全部用在甲午战争上,那就是一只没有利齿的老虎,被人当做病猫吊打一点也不奇怪。

日本能够打赢甲午战争,静夜史认为有几个因素至关重要:

1、资本主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明治维新对于日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开了眼界,强了国家,而在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同期的清朝虽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封建主义仍占主流。

资本主义意味着市场交易,资本可将交易主体迅速集中,而且随着资本的扩张,能够动员更多的人。而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故步自封中享受太平盛世。

古往今来,商品经济创造的财富远远高于小农经济,这使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日本,能够创造更大的财富总量,日本超越清朝也成为可能。

而清朝虽然GDP总量大,但除了被外国控制的海关,小农经济创造的财富远不足以支撑清朝的内外开支,连靠剥削为生的地主阶级也只能通过创办企业维持洋务运动后期的发展。

可想而知,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两个国家,战争将会是怎样的走向。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共动员了超过15万陆军参战,而清军的八旗和绿营早已废柴,能够和日军交战的,无论海军还是陆军,都属于团练序列,具体来说也就是李鸿章的部队。所以有“甲午战争是日本和李鸿章的战争”的说法。

尽管清朝综合实力强大,但单凭李鸿章的淮军,如何能够抵抗蓬勃而起的日本国?

2、不同基本国情的决定作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日本根深蒂固的集权特征没有彻底改变,表面上虽然是君主立宪制,但天皇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这和清朝统治者的绝对权力异曲同工。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社会制度差距有多大,清朝和日本的博弈首先是领导人素质的博弈。

虽然“慈禧修建颐和园过生日导致北洋海军无炮弹可用”已经被证明是谣言,但清朝在北洋海军建设上确实太过滞后。

作为洋务运动的成果,北洋海军首先属于李鸿章,然后才属于清朝,这种作为地主阶级私产性质的军队战斗力几何、战果大小,几乎完全取决于拥有者的个人意志,也就是李鸿章。

而因为李鸿章在清朝政敌颇多,尤其是主管户部的翁同龢,这使得李鸿章想要充实北洋海军,根本就是举步维艰的事情。毕竟,统治者不希望属下过分强大,而同僚更希望李鸿章当场去世。

更可怕的是,地主阶级的内斗,丝毫不影响底层百姓的“冷漠”,千年以来的隔阂,使得民众普遍认为国家是地主阶级的而不是百姓的。所以对于外国侵略者,鲜有百姓自觉抵抗,因为侵略者针对的是地主阶级,所以才会有“扶梯者众”等不可思议的现象。

而这,就是千年来我国的基本国情。

那么日本怎样呢?明治维新作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毫无疑问是不彻底的,但却将统治者的意志贯彻到日本的各个角落。日本民众懂得了,打赢了清朝,日本可以腾飞,民众可以过得更好。更可怕的是,明治天皇带头节衣缩食给海军买军舰,这让日本掀起了疯狂的全民备战中。

长期以来,地震火山频发且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使得日本无论封建还是资本主义时期都渴望在东亚大陆建立根据地,这是日本全民疯狂的原动力。

而甲午战争前的清朝,和西方列强一样,对自己过分乐观,对日本一如既往地不屑一顾,一如数千年来的俯视。殊不知,西方列强被打脸,也仅仅是被打脸,清朝却可能伤筋动骨。而此时的日本舰队已经悄然超越清朝,并将在黄海大战中给北洋水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样的条件下,你让清朝拿什么赢?拿年少轻狂的光绪和有家无国的翁同龢吗?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一战所有战役排名?

一战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最终有900万人死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以下是一战中人们应该知道的五大标志性战役: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凡尔登战役。

1、第一次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5日至12日)

一战初期,德国准备实施施里芬计划(the SchlieffenPlan)。他们通过中立国比利时迅速进入法国,这使得英国也被卷入其中。德国击退了比利时、英国以及法国的军队,并先后在洛林(法国东北部)、沙勒罗伊(比利时)和蒙斯(比利时西南部)取得胜利。

不久之后,法国军队和英国远征军利用德军战线上的空档进行袭击,几乎包围了德军第一和第二集团军。面对这样的形势,德军停止前进,将阵线拉回到埃纳河。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略形势,也导致了后来西线的堑壕战。

2、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21日至12月20日)

1916年初,经历了一年毫无建树的进攻,西线一直保持着僵局。为了打击协约国,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ErichvonFalkenhayn)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持久战,他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德军将从三个方向进攻。这场战役开始于二月底。

开始阶段,德军一路推进,法军也不断增援,顽强抵抗。到了秋天,法军开始反攻,并收复了一些失地。凡尔登战役成为法国防御战的代表。此役法军有超过16.1万人阵亡,德国则有超过14.2万人阵亡。

3、日德兰大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

英国海军约翰·杰利科(JohnJellicoe)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将德国海军赖因哈德·舍尔(ReinhardScheer)率领的舰队封锁在了北海。由于缺少能够直接对付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军舰,他希望能够引诱英军一部分兵力投入到与他们公海舰队的战斗中。此计划也对德军将来的作战以及跨越封锁线有帮助。杰利科看出了舍尔的意图,在5月底,他将所有的战斗力都集中在封锁线上。

英军戴维·贝蒂指挥的巡洋舰在1916年5月31日与德军弗朗茨·希佩尔指挥的巡洋舰发生战斗。贝蒂假装弱势撤退,将敌舰引诱到杰利科指挥的战舰方向。在这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上,最后以德军无功而返结束。虽然英军损失了更多的军舰,但是英军成功的战略使他们保住了海上要塞。

4、索姆河会战(1916年7月1日至11月18日)

1916年初,英法领导人开始计划在皮卡第附近的索姆河发动攻击。但为了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他们必须改变一些计划细节。在七天的炮击过后,英军7月1日在索姆河在北岸,而法军在两岸共同发动攻击。索姆河会战正式开始。

法国方面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英军却损失惨重。仅仅在第一天,就有19240名英军阵亡。随着英法两军不断推进,他们成功将德军注意力引开凡尔登战场。战役从夏天持续到秋季,双方进入了消耗战。由于无望达成决定性进展,英军在11月初结束了会战。

5、亚眠战役(1918年8月8日至12日)

协约国成功抵御了德军的春季进攻,并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成功反击,他们开始计划1918年8月的后续行动。英国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Haig)本来计划进攻亚眠东部,但是法军元帅斐迪南·福煦(FerdinandFoch)坚持要将法军部分兵力投入到南部。8月8日,英国第四集团军和法国第一集团军联手大败德军。

在第一天,同盟军就向前推进了7英里,使得德军乱了阵脚。11日,同盟军已经将德军逼到了他们春季以前的防线。德军陆军将领埃里希·冯·鲁登道夫称之为“德军最黑暗的日子”。亚眠战役标志着百日反击战的开始,德军自此大势已去

为何二战时日本潜艇却一直在打酱油?

二战前夕,日本海军就拥有了170余艘大吨位的潜艇,远比德国海军50余艘潜艇的规模大,当时日本海军水下潜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这是张非常傲人的成绩单。

但非常遗憾,与德国海军U型潜艇,驰骋在大西洋上,给盟国海上运输线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相比较,日本海军潜艇在战时所创造的海战成绩,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战时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的战绩之所以平平,关键还是日本海军对潜艇战不重视,企图凭借强大的战列舰和美海军在太平洋上决一死战,彻底打垮美海军太平洋舰队。

慑于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高达7.2万吨的排水量和3座3联装460毫米巨炮的强大威慑力,美海军极力避免和日本海军进行所谓的战列舰海上决战。

由于美海军极力避战,日本帝国倾其国力建造的2艘大和级战列舰几乎在海战中没起到什么作用,很大程度上成了战争的围观者,成了豪华的海上旅馆,更多的时候待在军港内成了摆设。

最终,当大和号战列舰,被美海军航空兵24枚航弹、10枚鱼雷击中,沉没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宣告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彻底战败,也宣告了巨舰大炮时代的终结,狂妄的日本海军对打赢美海军不再抱有信心了。

除了日本海军对潜艇战不重视以外,日本海军对潜艇的运用非常落后,并未将潜艇当作一支单独的舰队来使用,只是将潜艇依附在水面作战分舰队上,让潜艇承担了许多前出侦察、运输等辅助任务,给驻岛日军输送给养、运送兵员上岛、接受伤员返回日本本土等。

由于日本海军并未将潜艇集中起来当作一支独立舰队使用,因此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就失去了打击美水面舰艇的许多战机,其潜艇部队的战果当然非常有限了。

日本海军的潜艇使用方式落后,导致其与美海军潜艇相遇时,为了完成运输补给品、输送战斗人员或伤员的任务,严重超载的潜艇就经常处于下风,不是被美海军潜艇击沉就是被击伤,导致战时日海军潜艇损失非常严重。

倘若日本海军采取类似德国海军U型潜艇的海上狼群战术,将潜艇集中起来使用,攻其一点时,即便大型水面舰艇,都无法抵抗数十艘潜艇的群起而攻之,不是击沉就是击伤。

即便到了战争末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水面舰艇被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基本打光的背景下,日本海军依然未将潜艇集中统一起来使用,而是采取了个别单独的自杀攻击行为,所以即便自杀攻击,自杀效果也欠佳,无法挽回日本海军最终全部覆没的悲剧。

在整个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潜艇总共击沉民船包括部分舰艇77万余吨,只相当于德国海军在1942年度一个月的战绩而已,由此可见,德日两国海军对潜艇战术运用不一样,取得的战绩当然大相径庭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单田芳老师的评书?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之所以有趣,广受大众的喜欢,我总结了以下4点。

单田芳的评书大致有三类:传统武侠、红色革命、历史。

武侠的路子都差不多,平山灭岛;

红色革命,对这种题材感兴趣的可以听听。

历史的比较耐听,都是基于史实和传说,花样丰富,推荐听听从林则徐开始的,清末风云、太平天国、曾国藩、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甚至太平洋大海战,历史顺序还是很不错的。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我总结了以下4大特色。

1、演播风格极具特色,像是老人在讲故事,娓娓道来

相对于一个城市出来嗓音洪亮的刘兰芳,单田芳那副破锣哑嗓子可以说一点优势没有,但是他避实就虚,把自己演播风格变得节奏缓平,像一个老人在讲故事,娓娓道来。

很多书迷反映,单老师的评书不知道为什么总能给人很安全的感觉,听着他的声音,会有一种安全感,感觉一切都无比平和。

而我我始终觉得单田芳不像什么艺人,他在我心中就是个长辈,很亲切的爷爷,只要听到那嘶哑娓娓道来的声音,就有无限的温暖和安慰。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

2、语言极具特色,被称为“单式幽默”

单田芳评书里的语言极具特色,妙语连珠,非常精彩,被称为“单式幽默”。

他的评书开头经常说: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如梭年年年,富国之家有有有,贫困之人寒寒寒,说我升官发财得得得(dei),两腿要一登完完完。既通俗又富有人生哲理,其实我觉得吧,过去评书大多是说给底层人民听的,语言太高雅了大家听不懂,不如通俗一点把一些道理讲出来就行了。

举两个例子。

他评书里说一个人生气时,会说:我吐你一脸花露水儿!

讲述坏人被干掉时,更是精彩。

某坏人被一刀扎到肚子里,临死前还说一句:我还没活够,一看,刀都从后面出来了,没活够也不行,死了啵。两腿一蹬,绝气身亡。

3、武侠故事讲的精彩,武打动作也说的真实,让人听了特别过瘾

听单田芳评书时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不仅武侠故事讲的精彩,武侠人物的武打动作也是说的特别真实。

据说,单田芳年轻时是练过真功夫的,他自述当年在营口跟一位很有名气的武术师父练习过拳脚。

还在当地还结交了很多江湖武林人士,所以他的评书讲起武打动作,让人感觉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过瘾。

4、评说人生,阐述人生真谛

评书评书,在于评论,如果没有讲述者主管评论,那就不叫评书,而叫有声小说了,相对于其他评书演员,单老的评书,评论更多,更真切。

另外,听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你会学到很多人生道理,做人的道理。人世间各种人物的善恶美丑,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呈现出的世间百态。

听单田芳老师的《童林传》对社会现实的描述:哪位侠客剑客见了雍亲王都毕恭毕敬,人那叫雍亲王,贵为当今皇帝的亲儿子,那是爷,是人上人,你侠客剑客卖多少一斤?

特别现实。

但北洋舰队为何没击沉一艘日舰?

北洋水师整体装备实力并不比日本舰队差多少,靠近自己国家海岸线作战居然不敌东洋小国日本,不仅是国人悲愤无比,也令世界看客大跌眼镜。大清国力虽然不及强盛时期,但在亚洲乃至世界当年仍算是富裕国家。慈禧太后把大把银子拿去修皇家公园,却舍不得在国防投资多花一文钱,北洋舰队的军费都被挪用。中日大战一触即发时,大清王朝还幻想着有美英法俄等列强牵制,日本弹丸小国绝对不敢冒失开战。清朝最高统治者尚却如此麻木不仁,下面的各级文武官员更是明目张胆大打北洋水师的主意。致远等驱逐舰虽然是装甲战舰,火炮性能并不怎么样。日本军舰不但比北洋舰队的战舰下水时间短,并且配置的是可以连续发射的速射炮。往往是北洋水师打出一发炮弹的时间,日本军舰几发炮弹打了回来。这么一比就知道,在分秒必争决定胜负的战场上结果会是什么。日本战舰同样从英国买进,由于下水时间不长,火力更强大,航速更快。战舰性能不敌日本舰队还算憋屈的事,偏偏大清军械局的大老爷们也不放过捞一笔银子的机会,供应给北洋水师的炮弹贪官们都敢做手脚,少花钱买来的炮弹自然是残次品。和平时期没人注意这些致命的细节,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则让北洋水师蒙受了灭顶之灾。本来大清战舰的火炮就射速慢,再配发劣质弹药参加战斗结果可想而知,想不败都难。北洋舰队水兵虽然平时缺少训练,但面对强敌的确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交战中吉野号本已被命中致命一发炮弹,一发北洋舰队炮弹准确击中吉野号弹药仓室。面对穿透弹药仓炮弹,周围的日本水兵都绝望的闭上眼睛等死,谁知这可送吉野号水兵去见天照大神的炮弹居然是哑弹。邓士昌正是处于这种绝望的境界之中,打不沉吉野就想撞沉它。无奈北洋舰队的战舰航速不如日本舰队,想要撞沉吉野号首先要追得上敌舰。在冒着炮火追击敌舰的战斗中被日舰发射的鱼雷击中,致远舰的水兵们虽然没有撞沉吉野号,但大义凛然的壮举却激励了无数的国人。北洋水师不是真正败在日本舰队手上,而是败给了腐败的清朝政府,败给了发国难财的官僚们。使用落后的火炮,再加上残次品炮弹又怎么可能击沉航速快,又装有速射炮的日本战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