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襄阳1.6,李自成灭亡的史料?

2024-07-09 00:22:56 112阅读

鏖战襄阳1.6,李自成灭亡的史料?

李自成1629年起义,1645年被杀。李自成失败乃至被灭的过程:

吴三桂是明朝大官僚吴襄之子。吴襄的家产被李自成部下刘宗敏全部抄掉,连他本人也被逮捕下狱。

鏖战襄阳1.6,李自成灭亡的史料?

当时吴三桂正出任山海关总兵,手中有几十万大军。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建立了大顺政权。大顺政权一面出安民告示,让大家安居乐业,一面严惩明朝的皇亲国戚、贪官污吏。有人告诉李自成,如果能把吴三桂招降,既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也解除了对大顺政权的严重威胁。李自成觉得言之有理,就叫吴襄写信给他儿子,派人送信给吴三桂。吴三桂收到父亲的劝降信,倒犹豫起来:向起义军投降吧,违背皇上的圣旨——吴三桂原来是明朝派到关外抗清的,驻扎在宁远一带防守,起义军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接连下命令要吴三桂带兵进关,对抗起义军;要不投降吧,北京已被起义军攻破,起义军勇猛善战,兵力强大,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再者,北京城内他的家属财产,也舍不得丢掉,既然李自成托父亲写信来劝降,不如先回京城去听听风声再行事。

吴三桂带兵回北京,途中听说父亲被李自成抓去,家产也被抄,又听说他最宠爱的歌伎陈圆圆也被起义军抓走,气得七窍生烟,立刻下令退回山海关,并且传令要求将士们一律换上白盔白甲,祭奠崇祯帝,发誓要为明朝报仇雪恨。

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变了卦,拒绝投降,不禁怒火中烧,亲自带领20多万大军进攻山海关。吴三桂听说李自成亲自带兵征战,立即写信请求清朝帮助他镇压起义军。

此时,清朝6岁的顺治帝刚即位不久,政事全由他的叔父多尔衮主持,称为摄政王。清朝早就想进占中原,但始终未能进关。

当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求救信后,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欣然同意,随后,他亲自带领10余万骑兵,马不停蹄地向山海关进发。

多尔衮部队到达山海关外,吴三桂早就带着500个亲兵出关迎接。他见了多尔衮,就像儿子见了亲娘热老子一样,扑通跪倒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哀求多尔衮替他报仇雪恨。多尔衮满口答应。吴三桂将多尔衮请进关里,大摆酒宴,盛情款待,双双祭拜天地,结盟共同对付起义军。

李自成的起义军如排山倒海之势,从南面径直向山海关边压去,20多万大军依山靠海,摆开一字形阵势,浩浩荡荡,一望无际,十分壮观。多尔衮从城头窥望如此坚强的阵容,吓得三魂丢了两魂。但他毕竟老谋深算,料想李军不好对付,就叫吴三桂做前锋,清军做伏兵。多尔衮自己和几名大将则远远地躲在后面观战。

两军对峙。吴三桂的兵刚一出城,起义军立即分成左右两翼包抄,把吴三桂和他的队伍团团围在中间。吴三桂竭尽全力,始终冲不出包围圈。李自成的起义军愈战愈勇,明军伤亡惨重。吴三桂急红了眼。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在双方激烈交战的时候,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海边沙地被刮得尘沙飞扬,灰蒙蒙,雾重重,对面伸手不见人。多尔衮认为时机已到,命伏兵全体出动,几万清兵喊杀声震耳欲聋,向起义军发起突然袭击。李自成起义军猝不及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搞不清从哪儿来的这么多敌人,慌乱中阵势也全乱了。直到风小天晴,定睛一看,才清楚是留着辫子的清军和明军联合起来攻打起义军。

清兵已冲进关口,李自成想稳住阵脚,指挥抵抗,但为时已晚,只得传令后撤。明清两军里外夹攻,起义军损失惨重。李自成见此情景,带领部分将士且战且退。吴三桂依仗着清兵的强大攻势,紧紧追击。李自成起义军撤回北京,元气大伤。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即在皇宫大殿里举行即位典礼,接受文武官员的朝拜,第二天一大清早就率军离开京城,向陕西方向撤退。后来,吴三桂和清军将领阿济格联合,率军继续追击,起义军又遭到巨大损失,李自成退出西安,在湖北通山县又受到当地的一股地主武装的突然袭击,李闯王英勇就义了。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带领清兵,在李自成离开北京的第三天,就耀武扬威地开进北京城,1644年10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定北京为清朝国都

魏国和吴国的分界为什么不是长江?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今天的我们总是用“限江自保”来概括孙吴的基本守国政策或是它的某种军事策略。如果用来表示作战的谋略,那么“限江自保”一语比较笼统,未能准确地反映出孙权是怎样以弱敌强,守住绵延数千里之长江防线的。如果我们翻看史书,不仅吴国和魏国,凡是历史上南北分治的时期,都不是以长江作为分界线,这就要说到一个军事地理学上的词语——“临江塞要”。

一、“临江塞要”与东吴守江战略

根据历史记载,孙权没有平均分散部署有限的兵力,而是把它们集中屯戍到几个边防要镇,以阻挡魏师进据江畔。如阮瑀为曹操所作书信中所称:“临江塞要,欲令王师终不得渡。”

因此,用“临江塞要”来概括孙权的守江战略是更为恰当的。

所谓临江塞要”,即阻塞位于长江北岸的“要地——位处交通枢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孙子兵法•九地篇》称其为“衢地”,即道路汇集,通往各方的要衢。“四达者,衢地也。”占据它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动权,并左右战局的发展。

孙吴江防采取“临江塞要”的策略,这在吴甘露元年(265)晋王司马昭与吴使纪陟的对话中也能得到清晰的反映。其事见干宝《晋纪》:

(司马昭)又问:“吴之戍备几何?”对曰:“自西陵以至江都,五千七百里。”又问曰:“道里甚远,难为坚固?”对曰:“疆界虽远,而其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犹人虽有八尺之躯靡不受患,其护风寒亦数处耳。”文王善之,厚为之礼。

吴国的江防重镇有哪些?纪陟在上述谈话中只提到了西陵(今湖北宜昌市)和江都(即汉广陵郡属县,今江苏扬州市西南)两处,其他地点并未明言。

沿江诸镇当中最为重要的也就是四座左右,“其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从三国历史记载来看,曾经屡次爆发残酷战 斗并被孙吴屯驻重兵的要塞,应该是位处江北且阻遏交通要道的四处, 如曹操“四越巢湖”受阻的濡须(今安徽含山县),孙策、孙权进攻多年 才从黄祖手中夺取的沔口(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吴国与蜀、魏多次 激烈争夺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以及陆逊大败刘备的夷陵(今湖北 宜昌市,后改称西陵)。

吴军占领邾城(今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和广陵 较晚,且从未在当地阻击过魏师,其地位显然要稍逊一筹。

皖城(今安 徽潜山县)虽然也较为重要,但严格地说还不是“必争之地”。例如孙权 在建安五年(200)、十九年(214)两次攻占该地,随后即撤往江东或北岸的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未在那里设置军镇。

后来诸葛恪自皖口(今安徽安庆市南,皖水入江处)进驻皖城,以此为据点袭扰 魏境。赤乌六年(243),司马懿率兵反击,孙权即命令诸葛恪放弃城守,退往南岸的柴桑(今江西九江市),没有尽力保卫该地。

濡 须、沔口、江陵、西陵之所以最为重要,是因为它们地扼南北交通或东西来往的水运干道。

孙权的“临江塞要”,主要是守住长江北岸的西陵、江陵、沔口和濡须四个交通要枢,辅以皖口、邾城等地,来抵御曹魏的南下进攻和防备蜀汉可能从三峡发动的袭击。

就东吴与魏、蜀交战的情况来看,这一战略实施得相当成功。从赤壁之战(208)到孙权去世 (252)共有四十四年,在此期间曹、刘两家对吴国的多次大规模进攻 或以失败告终,或是无功而返。

二、孙吴“临江塞要”战略的特点

1.背依长江拒敌,而非隔江对峙。

从六朝南北割据对抗的形势来看,南方政权总体上处于弱势,通常不敢出动主力与北方敌人在中原决战,故往往利用黄河、淮河、长江这三条东西流淌的河道作为天然水利防线,来弥补自身军事力量的不足。具体到各个朝代的统治集团, 则根据自身的国力强弱来决定据守哪一条水道。

综合实力越强,其防线就越靠北边。如李焘所言“吴之备魏,东晋之备五胡,宋、齐、梁之备 元魏,陈之备高齐、周、隋,力不足者守江,进图中原者守淮,得中原而防北寇者守河。”

六朝的政治地理格局大致相同,都是立国于江 东,即以建康(或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首都,以富庶的太湖流域 为根据地。为了保障都城与三吴经济重心的安全,南方统治集团总是力 求将其外围防线向北推移到淮河,向西控制长江中游的荆州。

“不得淮则无以拒北寇之入,不得荆则无以固上流之势。”其中占领淮南地区 尤为重要,像东晋、刘宋文帝以降及南齐、梁朝,基本上是以淮河为天堑来抗击敌人。

如果仅仅是和北寇划江而治,那么国都就和敌境只有一水之隔,形势是极为不利的。

唐庚曾对此议论道:“自古天下裂为南北,其得失皆在淮南。晋元帝渡江迄于陈,抗对北敌者,五代得淮南也。杨行密割据迄于李氏,不宾中国者,三姓得淮南也。”又说:“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

王德曰:“淮者,江之蔽也;弃淮不守,是谓唇亡齿寒也。”顾祖禹亦总结道:自南北分疆,往往以长淮为大江之蔽。陈人失淮南,遂为隋人 所并。唐末杨行密与朱温亟战于淮上,温不能渡淮,杨氏遂能以淮南之境与中原抗。五代周取淮南,而李氏之亡不旋踵矣。

综观赤壁之战以后孙权的用兵,也是在淮南和荆州两个战略方向努力, 以求将国土向北边和西方延伸。由于上述原因,“故孙权擐甲胄,冒矢 石,转斗合淝,以为满宠争上流之地;陆逊、吕蒙相与赞其决,以蹑取荆州,全据长江。”

但是他在扬州的作战收效有限,虽然迫使曹操放 弃了江北沿岸地带,但是始终未能攻克合肥,越过江淮丘陵以全据淮南。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不得已而求其次,被迫采用了“临江塞要”的策略,在濡须、沔口、江陵等地设置重兵,以阻止敌兵来攻时顺利抵达江 岸。

如胡安国所言:地有常险,则守亦有常势。当孙氏时,上流争襄阳而不得,故 以良将守南郡与夷陵。下流争淮南而不得,故以大众筑东兴与皖口。中流争安陆而不得,故以三万劲卒戍邾城。今黄冈是也。

赵范曾指出,如果失去淮河流域而退守江南,让敌兵完全占领北岸,那 么南方政权的防御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有淮则有江,无淮则长江以北港汊芦苇之处,敌人皆可潜师以济,江面数千里,何从而防哉!”

孙权在江北沿岸要地戍守御敌,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形势的出现。张栻称赞这一决策曰:“自古倚长江之险者,屯兵据要,虽在江 南,而挫敌取胜,多在江北。故吕蒙筑濡须坞而朱桓以偏将却曹仁之全师,诸葛恪修东兴堤而丁奉以兵三千破胡遵七万,转弱为强,形势然也。”

2.封锁水运干道,弃守若干渡口。

按前引纪陟所言,长江上下自西陵峡口东至广陵有五千七百余里,其北岸可以设港通航之地甚多,而孙权的兵力有限,不能处处部署重兵,因此他对沿岸渡口的防守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

像西陵、江陵、沔口、濡须等交通枢要之地极 为重视,会与敌人拼死争夺而绝不放弃。但是有些渡口,虽然也很重 要,他却没有设置军镇以拒敌。例如历阳县(今安徽和县)曾为东汉扬州治所,有著名的乌江渡、横江渡和洞浦,对岸为牛渚,即采石矶(今 安徽马鞍山市),距离吴都建业只有百余里,精骑驰骋朝发夕至,在军事上很有影响。

王应麟引张虞卿曰:“考前世盗贼与夫南北用兵,由寿阳、历阳来者十之七,由横江、采石渡者三之二。”孙权占领该地后 仅留守少数部队,并未像其他要镇那样派遣督将率众镇守。

其中原因就是当地与北方没有水路相通,魏军自合肥南下入巢湖后,就要从居巢走陆道东行,过大小岘山而至历阳。到达江边的军队是以步骑为主,不能拥有众多船只随行,这样即便占领江滨的数座港口,也无法组织大规模 的航渡,因此给孙吴造成的威胁并不严重,只要在南岸的牛渚驻守一些 人马,防御敌人小股兵力的渡江袭击就可以了,用不着在北岸的历阳留 驻重兵。

黄初三年(222)九月,魏国大军三道征吴,曹休率张辽、臧 霸等将率舟师经中渎水至海陵(今江苏泰州市)入江,然后向西占领了 历阳的洞浦港口,并未受到阻击,可见那里没有驻扎多少吴军。

尽管曹休进展 顺利,魏文帝却下令阻止他派兵渡江,这应是战船和运舟不足的缘故, 若仅以轻兵涉渡,则容易被吴国水军或牛渚守兵消灭,故董昭认为此举 是“自投死地”。

另外一个战例是太康元年(280)西晋平吴之役,在晋朝制订的作 战计划中,是由扬州都督王浑率领的部队进据历阳的横江渡口,准备过江攻占要镇牛渚,向吴都建业发动最后的总攻。

他在前往历阳途中也没有受到吴军的阻击,孙皓的反攻兵力是从建业派来的中军。“吴丞 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围成阳都尉张乔于杨荷桥。”

王浑击溃吴军主力之后不敢渡江,也是因为他的军队是 以步骑为主,没有大量船只和水军,所以需要等待王濬的舟师前来接 应,朝廷命令会师后由王浑担任主帅。“诏书使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受王浑节度。”

扬州刺史周浚建议不要等待王濬而先行 过江,当即遭到王浑的拒绝,其理由就是朝廷的作战计划规定不让他的 少数部队贸然进行涉渡,以免遭到歼灭;必须要等王濬到来后提供大量 船只,共同渡江发起攻击。“

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 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

上述战例反映出,如果是单纯的步骑兵种前来进攻,即使占领了不通北方水路的渡口,对孙吴的江防也不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因为陆军无 法渡江和在水上作战,对吴国真正致命的是强大的水军和运输船队。

所 以在兵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孙权与其后代统治者并不在历阳这类港口屯驻重兵,而曹操及其魏国后继者也不把当地作为南征的主攻方向,而 是将大规模的用兵放在邻近有水道沟通北方的濡须和东关一带。

杜佑列举的皖城(今安徽潜山县)虽然属于吴国境内,曾经作为庐江郡治,但实际上屡得屡失,多次被孙权放弃而没有在那里坚持戍守。 该地往北有道路经夹石(今安徽桐城县北)、舒城可以分别通往六安与合肥,往东南则有发源于潜山的皖水流入长江,水口即皖口(今安徽安庆市南,皖水入江处),因而也是处于江淮之间的交通枢要。

皖城以北的皖水航道受潜山阻碍,至其终点后需要改为陆行绕过大别山脉东麓继续北进。太和六年(232),陆逊沿此道北上进攻庐江,魏国扬州 都督满宠即认为不用急速赴救。他说:“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 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悬),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

曹魏大军若从寿春、合肥经这条道路南下,中间 有一段路程无法利用水运,兵员和给养的投送不甚便利,所以魏国征吴 通常不选择这条路线作为主攻方向;即使投入大规模部队占领该地,也会由于后方辽远,粮饷转运难以为继而被迫撤退。

鉴于以上情况,皖城 多次成为魏、吴双方的弃地。在孙权的“临江塞要”战略部署当中,皖城 属于可争可弃的据点,而非“兵家必争之地”。孙权对待皖城的攻防策略 很明显:如果敌人派兵驻守,那么必须要将其消灭或逐退,以保证江防 的安全;若是魏军不在当地久驻,自己也可以暂时弃守皖城和皖口,避 免与强敌交战,借此来保存有限的兵力。

在孙吴的长江防御体系当中, 皖城的地位和作用显然不如濡须、江陵和沔口,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所在 的这条南北交通路线是半水半陆,其运输的效率要低于汉水及肥水、施 水、濡须水。由于这个缘故,魏军主力很少从这里南下进攻,对吴国江 防的威胁相对较轻,因此孙权并未在这里设置军镇。

(正文完)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说到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

霍去病,西汉青年将领。虽然他仅仅只有24年的短暂生命。他却像流星一样,在短暂的时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创下了永远无法令国人忘怀的功绩。

霍去病的童年既可以说是幸运,也可以说是不幸。与他的舅舅卫青一样,霍去病也是母亲与他人私通所生,是个十足的野种。霍去病出生后,他的母亲卫少儿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而他的父亲霍仲孺却一天也没有尽到作为父亲的责任。

但是霍去病又是幸运的,他的姨妈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舅舅卫青在汉武帝手下当将军,屡次击破匈奴,立下大功。因此,卫少儿等人也鸡犬升天,跻身上流社会。霍去病自小便善于骑射,并得到姨爹汉武帝的宠信。

就此,霍去病以侍中的身份待在汉武帝身边,甚至汉武帝还亲自教过他兵法。对于这个千古难逢的机会,但是霍去病却推辞道:

也就是说,带兵只需随机应变即可,不用学习古代兵法。霍去病的“狂妄之言”,让汉武帝感到非常惊奇。一向善于识人的汉武帝隐隐感到,这个未及弱冠的孩子,拥有着深不见底的军事资质。

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霍去病以嫖姚校尉的身份跟从。到了战场,霍去病带领800骑兵脱离大部队,在漠南狂奔数百里,突袭匈奴人大营,斩首2028级,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还有伊稚斜单于的祖父辈亲戚——籍若侯产,捕获叔父罗姑比。在这场征伐中,霍去病的功劳冠于诸军。回朝后,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食邑2500户。

对于霍去病的表现,汉武帝可谓又惊又喜。他万万也没想到,自己小舅子卫青如此厉害也就罢了。原来自己的外甥,也是个不世的天才。他或许会暗自庆幸,将卫子夫立为皇后,或许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因此,汉武帝决定给霍去病一个重要的任务——平定河西。河西,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此地地接漠北、西域、陇右以及羌地,土地肥沃、草木葱葱。匈奴以此为基地,西控西域,南定西羌,对汉朝关中有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汉武帝命令霍去病,立即进攻河西,驱逐当地所有的匈奴部落。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出击河西。他率领骑兵,仅仅只用6天的时间,便“逾乌盭,讨遬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跋涉千余里,斩获敌首8960级,斩杀2王,擒获浑邪王子。此战中,汉军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全甲而还。

然而匈奴人的噩梦仍没有结束,汉军胜利班师后没多久,霍去病又卷入重来。而这一次,霍去病带来了更加强大的军队。此战中,霍去病像往常一样甩开自己的辎重部队,以雷霆之势插入河西。精锐的汉朝骑士迂回千里,然后铁壁合龙,揍得匈奴人晕头转向,四散而逃。

此战中,霍去病斩首30200级,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2500 人,擒获5个匈奴藩王以及其他贵族69人,相国以下官员63人。同时,霍去病一路取食于敌,没有耗费国家任何资源。

由于屡次败给霍去病,驻守在河西当地的浑邪王、休屠王受到了匈奴单于的激烈谴责。两人惧怕单于兴师问罪,于是决定率众投降汉朝。为此,汉武帝将霍去病任命为受降总指挥。正所谓“受降如受敌”,霍去病并没有因为敌人放下武器便放松警惕。

果然到了半路,休屠王就变了卦,结果被浑邪王杀死。在受降仪式上,许多浑邪部落的将领不愿意投降,当他们看到汉军的队伍,纷纷准备勒马而逃。霍去病见浑邪部落阵型松动,心知有变,于是他率兵驰入敌群,斩首8000余级,顺利安定了这些降虏。

经过两次河西之战,汉朝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并设立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正所谓“张汉之腋,以通西域”。汉朝在霍去病的指挥下,顺利斩下匈奴的右臂,并从侧翼威胁匈奴人的侧翼。同时,汉朝攻占河西,让匈奴人失去了这片富饶的财赋之地,因此他们流着血泪哀歌道:

河西走廊并入汉朝版图之后,汉武帝相信,与匈奴人决战的时刻到了,是该和远在漠北的匈奴单于算总账的时候了。于是,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霍去病和卫青每人带5万,其中精锐敢战之士,全由霍去病指挥。霍去病负责攻击匈奴单于,卫青负责保护侧翼、攻打右贤王。

但在实际战斗中,汉武帝却错估了匈奴主力的方向,霍去病撵上了右贤王,而卫青则碰上了匈奴单于。而汉武帝的错估,也让匈奴幸运地摆脱了彻底灭亡的命运。但即便如此,对于右贤王的部落来说,碰上霍去病,简直犹如“腾格里”直接降下的天罚。

在此战中,霍去病丢下所有辎重,奔袭千余里,大破右贤王军。随后,汉军深入荒无人烟的大漠,“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83人,总共斩获敌首70443级。而右贤王,几乎是仅以身免。

战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将汉军的赫赫神威镌刻于岩石之上,从此流传于千秋万代。

漠北之战结束,霍去病与卫青皆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虽然没有灭亡,但也元气大伤,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还手之力。而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分别为两人加号为“大司马”,同为汉帝国最高级的官员。

然而可惜的是,在公元前117年,24岁的霍去病不幸病逝。汉武帝悲痛万分,为他修建了一座宏大的陵墓,象征着祁连山。为他送葬的将士,全部身着玄甲,从长安一直排列到茂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霍去病墓前的一座石像——《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像高167厘米,长190厘米。相对于它的赫赫威名,“马踏匈奴”的实际造型或许会让不少人失望。那是一种相当简练且干净的风格,汉朝的雕工本来就是古拙的,经过几千年风雨的冲刷使它的每个细部都更加模糊不清。它不像一块雕塑,倒是像一块天生的奇石,就像天赋异禀的霍去病一样。

工匠用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的戎马征战。一匹强壮的战马,狠狠地踩在一个手拿弓箭的匈奴人头上。象征着当年霍去病率领汉家精骑,横扫大漠、击溃匈奴的丰功伟绩。汉武帝时代,汉朝总共在汉匈战争中斩获22万级,其中霍去病一人就率军取得11万级的战果;汉朝总共擒获、斩杀匈奴名王21名,其中霍去病一人就杀死了10名,几乎占到了击杀数的一半。

《马踏匈奴》虽然朴实,但却象征我们民族的不屈、勇敢以及执着,纪录着我们民族的鲜血、苦难以及光荣,也在告诉着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男儿、华夏英雄。

世界战史上打的最漂亮的一场歼灭战是哪一场?

1967年中东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横扫西奈半岛中的埃及军队,打了一个大胜仗,逼着埃及求和;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取得了一个暂时的平衡,但是双方的矛盾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缓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在整军经武准备下一次的战争。到了60年代,美国宣布直接卖武器给以色列,但是要求以色列不要先打阿拉伯国家。

但是形势的发展却超出美国人的预料。1964年夏,以色列进行约旦河改道工程,将河水引入农田,叙利亚也在约旦河发源处实施改道以破坏以色列的计划。于是以色列发动空袭炸毁了工地,叙利亚便从兰高地炮击以色列定居点。1965年,巴勒斯坦游击队从叙利亚境内向以色列发起了破坏行动。1967年4月叙以空军在戈兰高地上空开战,六架叙军飞机被击落。随后叙以冲突不时发生,埃及表示站在叙利亚一边。5月,苏联向埃及通报情报,称以色列正在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叙利亚。纳赛尔命令埃及军队进入最高警戒状态,并在西奈半岛部署军队,要求隔在埃以之间的联合国部队撤出加沙地带。5月22日纳赛尔宣布封锁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不准以色列船只和为以色列运送物资的外国船只通过,危机就此开始。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色列代表在联合国称,以色列为了自卫将动用武力打开亚喀巴湾。美国总统约逊称埃及封锁亚略巴湾是非法的,可能会引起灾难。苏联害怕局勢失控,转而要求埃及保持克制。热点温度急剧上升,使美国和苏联向有关国家发出警告:谁也不准打第一枪。法国扣下以色列订购的军火以阻止以色列先发动战争。到6月初,美国没能促使埃及开放蒂朗海峡,也拒绝承担保卫以色列安全的义务。

以军将领对形势的普遍看法是:先动手才有线生机,坐等别人来攻必定亡国。上次战争的英雄摩西·达扬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他认为只有决定性的胜利才能阻止纳赛尔得宣传上的胜利,以军必须占领整个西奈半岛,摧毁尽可能多的埃及军队。艾希科尔总理终于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于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1967年6月5日清晨8点,以色列空军出动186架战机,分三批飞向埃及的各个空军基地。到中午时分,埃及几乎所有的作战飞机都已被摧毁,三分之一的飞行员在空袭中丧生。埃及部署在机场雷达站附近的防空部队,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以色列空军开始行动半小时后,陆军也在地面上采取了行动。以色列军队兵分三路,向西奈半岛进军。

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部署了5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共10万人。针对埃及军队的防御部署,以色列南部军区确定的作战计划是,首先以两个装甲师在南线和北线发起进攻,突破埃军的一线阵地,然后以一个装甲师实施中央突破,分割南北埃军之间的联系,并保障南北两路以军的安全,最后集中兵力,围歼埃军主力。

随即向苏伊运河前进,攻占沙姆沙伊赫,控制整个西奈半岛。为弥补兵力上的劣势,以军决定采取快速推进的战术手段,充分利用坦克的速度快速推进,猛打猛冲,不给埃军喘息的机会,以军进攻的突然性和行动的快速性,使埃军陷入混乱,速战速决。对此,以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拥有绝对的战术优势。而埃及军队虽然坦克数目也不少,但其将半数的坦克分散配属于步兵师,执行守备任务,因而根本无法与以色列的坦克群对抗。

同时,南线的沙龙指挥的军队也打得很顺利,仅用了6个小时就达成突破。中线约菲师从沙漠中劈开道路,迂回包抄,直接打到埃及军队的后方纵深。这样,战至6日中午,以色列军队已经全线突破埃及军队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逼埃军的纵深防线。埃军一线主力部队被分割于数处,相互失去联系,处境危殆。

以军发起突然猛烈的进攻行动,完全出乎阿拉伯军队的意料。在得到以军空袭的报告后,负责指挥阿拉伯军队的埃及陆军司令阿密尔的第一反应就是以色列空军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肯定有美国、英国的飞机参战。埃及总统纳塞尔也同意阿密尔的判断,下令关闭苏伊士运河,并随后宣布与美国、英国断交。阿拉伯国家也紧随其后,宣布对美英两国实施石油禁运。

6月6日,埃军在前线失利的报告雪片般地飞到了最高统帅部。阿密尔完全失去了镇静,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色苍白,神色紧张,喃喃地说:“我敢肯定,我可以保证,美国军队,英国军队,可能还有法国,还有其他西方国家的军队,都在帮助以色列人。为了保全部队,我们必须撤退!”此时,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队,虽然遭受打击,但主力犹在,且仍然占据兵力优势,只要很好组织,立即反击,究竟鹿死谁手,还是一个未知数。但阿密尔既没有向纳赛尔总统报告,也没有征求最高统帅部其他将军们的意见,即下达命令:西奈半岛的部队全线撤退。传到部队的命令,只有两个字:“撤退!”既没有说明各部队的撤退顺序,也没有规定撤退的路线。

而部队中不乏贪生怕死之辈,一些军官接到命令后,竟丢下部队,首先登车逃命,西奈半岛的埃及部队因此陷入了混乱。总参谋部的三位将军对阿密尔的命令义愤填膺,闯进他的办公室,请他收回命令,指挥军队继续抵抗,但遭到了阿密尔的训斥。纳赛尔得知阿密尔下令部队撤出西奈半岛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亲自赶到最高统帅部,严令阿密尔收回命令。不料此举对局势起了更加恶化的作用。在纳塞尔的压力下,阿密尔只好又下达了停止撤退的命令。此时,西奈半岛的埃军已经开始全线撤退。新的命令,不仅没有稳住阵脚,反而造成前线部队更大的混乱。埃及军队的撤退,出乎以军的意料。以军本来打算分四个阶段实施西奈半岛战役,但战场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得他们认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按照预定方案作战。以军大将加维什将军果断定,改变计划,三个装甲师齐头并进,以正面突击结合翼侧迁回的战术,彻底分割埃军的部署,各个击破埃军,占领整个西奈半岛。

于是,在西奈半岛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中,以色列装甲部队同埃及军队展开了一场速度战。在漫天黄沙中,埃军部队争先恐后地沿着公路向运河方向奔跑。坦克、车輛拥挤不堪,首尾相接竟达数公里长。以色列飞机倾巢出动,轮番轰炸,公路上血肉横飞,坦克和卡车成为一堆堆废,变成了一条条“地狱公路”,惨不忍睹。以色列的坦克长驱直入,无遮无挡,自由驰骋,不计其数的埃军士兵在以军坦克前举起了双手,而以军坦克手根本不想接受埃军士兵的投降,因为他们没有人手,也没有时间收容、看管俘虏,因此只是派出数人将投降的埃军官兵鞋子脱掉,让他们就地等候后面的以军部队而埃军士兵竟然驯服地服从命令,因为他们也明白,在高温的沙漠中,赤脚在滚烫的沙粒中根本行走不了多远。

6月7日,以军占领了亚喀巴湾最南端的战略城市沙姆沙伊赫,打开了以色列的出海口。8日,以军占领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米特拉山口,封闭了埃及本土通往西奈半岛的道路。9日中午,即在战争开始后的第4天,除了小部分沼泽地外,西奈半岛几乎落入了以色列军队之手。埃军主力大部被歼,纳赛尔在惨重的损失面前,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6月8日晚上,联合国安理会刚刚通过阿以双方停火决议,纳赛尔即急不可待地通知埃及驻联合国代表埃尔康尼,要他告诉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埃及接受安理会的停火建议。

在打败埃及之后,以色列开始向着约旦河叙利亚进军。最终逼着叙利亚和约旦求和。“六日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耻辱。埃及伤亡万余人,5000人被俘,损失了85%的空军和80%的地面装备。约旦损失几乎全部飞机和装甲车辆,伤亡3000人。叙利亚损失2000人。以色列仅死亡800余人,伤3000人,损失飞机6架。控制区扩展了近三倍,达到8.7万平方公里,获得了战略纵深和更易防守的边界。近100万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背井离乡加入了难民的行列。

诸葛亮计取南郡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讲到曹仁率军攻打东吴南郡,周瑜 用“诈死”计骗曹仁偷袭,后于曹仁鏖战,曹仁大败。

周瑜收众军, 径到南郡城下,见旌旗布满,城楼上一将喊道:“都督少罪!吾奉军 师将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周瑜大怒,攻城不下。周 瑜想先取荆州、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未迟。可为时已晚,诸葛亮已 骗的兵符,巧取荆州、襄阳。

周瑜听后大叫一声,金疮迸裂。

此时看 来周瑜的计谋还是不周密,但是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气量不够,为自 己暴毙埋下了隐患。

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我们不应意气用事,要冷静 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走出困境找出出路,而不是大发脾气,自酿 苦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