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算命预测,谁知道天干和地支都是哪些?
周易算命预测,谁知道天干和地支都是哪些?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除了作为我们一般认识的作用外,干支更是古代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是首领的统治之术。
如果从确切的文献看,天干地支可追溯至商代晚期的殷墟甲骨文。但当时已经很成熟了,如果再追溯到上古对天文观测,从而产生的干支思想,那恐怕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观象台,距今5000多年的牛河梁积石冢,距今6000年的濮阳西水坡墓地,据说可以追8000年,可以查看社科院冯时老师的《文明以止》和《天文考古》。
易经的根源在哪里?
谢邀请!你的描述有道理。对于《易经》来说,我也是水平有限,学识浅陋,也就粗浅说一下。(一)要说《易经》的源头,我认为这本书根源是在实际生活经验和思想文化渐进的沉淀、积累中产生的。远古先民开始时是生活在广袤荒蛮的土地上,不像现在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由于劳动生产力低下,尚处于蒙昧时代,人们随时面临饥饿死亡威胁,更诓论、奢谈什么文化了,他们对于大自然日月星辰、四季轮回等现象和规律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对于动物与人类一类生命体的生老病死等一些牵扯到自身命运的规律现象也是害怕和不解,于是就想通过某种方式能和天地万物进行沟通,并够研究掌握或预测像日月星辰,生老病死,甚至战争等自然规律现象,以便能够及早预防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经验和文化思想慢慢也有了一定积淀,就有了像周文王一类为代表的当时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开始付诸行动,他们在前代前人,就比如在伏羲八卦和大禹治水经验和其他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著书立说,来解决当代社会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和出现问题。周文王研究的八卦也就是在伏羲氏八卦基础上而来的。 (二) 现在我就结合一下有关伏羲八卦和大禹治水的传说典故,来更好分析《易经》的根源。有民间传说典故,认为最早就是伏羲氏仰俯天地,参透日月星辰、四季更迭变化规律,绘出了八卦图。据说他在四处寻访问道途中,再经过洛阳孟津黄河的岸边时,河中突然跃出一匹马头龙身的“龙马”怪兽,奇怪的是身上还背着一张图,伏羲就据此推演绘制出了最早的八卦图。还有一个传说,是说大禹治水期间,在经过洛河时,河里出现了一个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大禹结合洛书上的八卦,最终治水成功。这两个传说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典故传说了,有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三)对于这两个看似神话传说的出现我认为并不是虚妄而毫无根源的,伏羲大禹河图洛书的故事其实正是我们远古先民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渴望,希望有一些先进人物,就像龙马和神龟那样,拿出研究成果,给世间人们创造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让广大人民通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于是便有了后来周文王结合时代编著的《易经》八卦,也算是当时时代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我们再想想以后对《易经》的完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子、孔子和孟子等先贤圣人,他们不也就是在前人实际生活经验、思想文化渐进的积淀、积累基础上,通过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参悟,著书立说,从而有了巨大成就的吗?他们也为我们后人进行学习研究和发展《易经》等文化科技知识奠定了一定基础。所以在我看来,《易经》就是在人们实际生活经验和思想文化渐进的沉淀、积累中诞生的,它的根源就在此。(四)再说一下提问的朋友在描述里所问的《易经》是属于哪个范畴的问题,我认为它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随着人们文化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易经》来说,占卜算卦风水等方面已经不再是作为实用性来研究的方向,但它里面蕴含的朴素辩证的生活思维方式、哲学智慧思想是值得我们后人去深入研究和挖掘的,它里面的许多经典言辞至今还在为我们后人所用,也指导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发挥着巨大作用。
为什么不能把它发展成像高数一样的一门学科呢?
因为过去搞不清楚其内容的意思,所以就不能把它发展成像高数一样的一门学科,即《周易》首卦乾卦首条说的“潜龙勿用”的意思。
现在我们已搞清楚了《周易》内容的意思,学校就应当教《周易》。因为,确切地说,“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一部应用数学著作,不是纯数学著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结晶,现在的科学文明社会迫切需要,应当把它发展成像高数一样的一门学科叫“龙学”或应用数学。
《周易》用一个字概括:“龙(龍)”。因为,《周易》主要是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至九数字一条龙代数,用应用数学乘法互乘,计算行动方案方法,反对占卜的内容。鉴别学用浩如烟海的解释《周易》的书的铁则是:《周易》首卦乾卦首条说的“潜龙勿用",意即凡是解释不清这一条龙内容的书不要用。具体理由如下:《周易》第一卦乾卦的第一条就说:“潜龙勿用”。"卦”字是以"圭"臬,制止占"卜"的意思。"龍"(龙)字的造字意思是:“立"身立言,反对用占"卜"、瞎摸索的经验指导自"己”。人的“語"言就是“言"说“吾五(龙)口"的。“龙”就是一至九这一条龙代数应用数学。汉字造字的一般原则是:左边的反对、制止右边的。详见《大众龙学一一应用数学周易的破译》。文/刘树成富人爱烧香这句农村俗语?
大家好,我是娟子姐,穷人爱算命,富人爱烧香,这句俗语我的理解是,穷人算命是为了寻求高人指点迷津,摆脱困境,富人烧香是感谢保佑和感恩,每年各地前往寺庙烧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寻求的是高人指点迷津,有的是寻求保佑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顺利富有。尽管穷人与富人在祈福的方式与思想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生活。不过时代在变化,社会也在变化,对于当下的人们而言,命运终究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过什么样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每个人都要自己的信仰,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才有成就一翻事业的可能。
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单个字?
豹眼认为几乎没有,虽然有些人物是三个字,但你说不清它是名还是字,大概率而言,是名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字。
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名字是三个字(复姓除外),我们误以为是他的名,其实是他的字。
题主是个有心人,这看似是一个很随意的小问题,其实很有文化内涵,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清楚地了解,因为中国人名姓是个大问题,里面有大学问。
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一些地摊或者门店,都有一些专门起名的人。国人给孩子起名也很讲究,除了对一个新生命的喜爱之外,还寄托无限的期望,这是很好的事情。
今天起名,一般是先取个小名,叫着亲切,再取个学名,寄托志向。
民族要复兴,文化要自信,远不是建几座祠庙,修几座帝王古迹,把关公像搞得多高,就可以了。不仅要完善硬件,更应该注重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就说题主提到的问题,现在许多年轻人几乎不懂得何为姓,何为氏,何为名,何为字,为何还有号?
连自己的名字都搞不清楚,何来的文化自信,何来的民族复兴?
豹眼学识浅薄,不能给出一些具体的答案,但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交流思考。
因为这是文化,是历史,是我们的根。
名姓那些事儿?茶余饭后,拉呱聊天,一开始总喜欢说我讲一个有名有姓的故事,以表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如果你讲的故事无名无姓的话,其真实性就大打折扣,听众的感受就大不一样。
其实,直接说有名有姓是不对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习惯的,人名是不可以随便称呼的。
阅读史书,一般传记的习惯是,魏武帝,姓曹名操字孟德、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之后就很难再看到直呼其名的情况,一般只称呼其字,大多称官衔和爵位。只有自己谦称时才自称其名,别人不能叫,否则就是大不敬,而且显得自己特没有教养。
当然了,如果是对手、是敌人,直呼其名的时候有,也是蔑视、贬低的意思。
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曹操多么谦虚哦。
《关张马黄赵传》记载,马超临死之前,给刘备上疏说: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从这里看,曹操把马超一家杀了二百多口,马超也没有直呼曹贼或曹操,而是称呼孟德。
这里不方便称呼曹公或者丞相,但也不合适称曹操,不是马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马超毕竟是懂礼仪的人,直呼曹操其名是他自己没有修养。
但这不是绝对的,也有直呼其名的时候。
《先主传》记载:
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
这里,刘备就直呼曹操为操。
刘备要自立为汉中王,在给献帝上表时提到了曹操。跟帝王说起臣子,就不能提字,只能直呼其名,这是对帝王的敬重,因为刘备与曹操都是献帝的臣子之故。
之所以马超不直呼曹操其名,是因为曹操不是刘备的臣子,就资格、威望而言,曹操比刘备要牛逼的多。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了,马超不敢把曹操看作是同僚或刘备的臣子。
无论是《三国志》等史书还是《三国演义》,基本都遵循这个准则。
历史问题的逻辑思维据《汉书·王莽传下》记载:
莽曰:“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
王莽称帝以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改名字,改人名、改地名、改物名,弄得面目皆非。
特别是把人名全部改为单字,禁止使用两个字的人名。
王莽长孙王会宗,改制后叫王宗。后来因为有谋反企图,事发后自杀,王莽下令将其复名为会宗,以示贬损。
这就是说,在王莽之前,是同时存在单字和双字人名的,也不存在贵贱尊卑的不同。王莽禁止使用双字后,双字就有了贬损的意思。不是没有了双字的人名,而是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因为有这个说法,家长谁还会给自己孩子取一个找损的名字,一般不会取双字。
王莽称帝失败,许多地名、物名都改了回来,人名也绝对不会没有双字的情况。
但王莽折腾了一二十年,这个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东汉建立以后,就很少出现双字的情况了。
从王莽弄得这一出来看,在其之前双字人名较多,之后较少。
但不能随便直呼其名的习惯还是得以保留了下来。
《三国演义》里那些人名的事按照古人不直呼其名的礼制,以及王莽之后多为单字名的习惯,演义中出现的三个字的姓名,豹眼推测,很可能那不是他的名而是他的字。
夏侯惇、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因为是复姓,不在其列。
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上将有两位,一是上将潘凤,一是上将邢道荣。
这二位神仙都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是否真有其人,史书没有交代。这与本题无关,不去探讨。
但说到人名,一是单字,一是双字。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究竟。潘凤的“凤”是个单名,没有问题,但邢道荣这个“道荣”,是名还是字并不好说。
罗贯中在讲述三国故事时,就像今天我们随便称呼人家曹操、刘备一样,不很严谨、很不礼貌。
十八路诸侯伐董卓的时候,冀州牧韩馥大喊“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是从老罗嘴里喊出来的,韩馥未必会如此不懂事。
看一下邢道荣的出场情况吧:
却说零陵太守刘度,闻玄德军马到来,乃与其子刘贤商议。贤曰:“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刘度遂命刘贤与邢道荣引兵万余,离城三十里,依山靠水下寨。
演义第五十二回说到,刘备进攻零陵,太守刘度与其子刘贤商议,刘贤说:“我们有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
这就好比是关羽斩颜良。
有人对曹操说:“袁本初十分厉害,有上将颜良、文丑。”
曹操说:“木事木事,吾有文远、云长。”
从刘度爷俩的话语来看,直呼张飞、赵云,因为他们是敌人,对上将邢道荣直呼其名的可能性不大,否则,非常不礼貌。
再说,豹眼的感觉,道荣二字更像是字,不太像名。看看云长、翼德、子龙等人的字,
是不是很相像哦。
因为邢道荣是罗贯中塑造的人物,查不到他的具体情况,只能是推测。
再说一下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另一个人物武安国。
武安国是北海太守孔融手下战将,与吕布战了十几个回合,被一戟斩断了手臂后被救走。
武安国究竟姓武“”还是姓“武安”存有争议,就演义而言,不论是嘉靖本还是毛本都简称其为“安国”。以此,他应该是姓武,不姓武安,否则应该简称为“国”。
据汉末野史记载,武安国,复姓武安,名国字霸侯,是武安君白起的后人。战国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其后人改用复姓为“武安”。
这就是说,武安国,姓武安单名国,并非姓武双名“安国”。
就算武安国姓武,“安国”二字也很像是字而不是名,并不一定是名不可。
如东晋史学家孙盛,姓孙名盛字安国,感觉是不是很合常理哦?!
史书中那些双字的人物罗贯中老先生虚构的一些人物,不好做具体的解读,看一下《演义》提到的、在史料中能找到的一些人物的情况吧。
与董承一起参与“衣带诏事件”的王子服、吴子兰的情况。
王子服,字子由,东汉偏将军。
《三国志·先主传》称他为王子服,但《后汉书》改称他为王服,《后出师表》则称他为李服。
吴子兰,史料记载很少,不清楚是名还是字,就不能绝对认为是名,更可能是字。
与糜芳一起投降孙吴,迫使关羽战败被杀的傅士仁,字君义,幽州广阳人。在史书上一般记载其姓名为士仁,《三国演义》及《资治通鉴》记载其姓名为傅士仁。
如《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陈寿称糜芳为糜芳,不太可能称傅士仁为士仁,这不合规矩哦。士仁,姓士名仁字君义,是否很合常理哦?
王子服、傅士仁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其名字在说法上有出入,这就说明以两字为名的情况都有些特殊,也反证了单字才是正常的取名准则。
再如曹操著名的谋士戏志才,“志才”二字不清楚是名还是字。虽然他是寒门士族出身,但也不至于有名无字或有字无名。恐怕是因为较早去世,史料记载不全之故。也由于不方便直呼其名,只称其字,也就留下这个悬念了。
王粲《英雄记》记载:
“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
这说得是公孙瓒与算卦的刘纬台、卖布的李移子、商人乐何当等人结为弟兄,公孙瓒自为老大,自称为伯,称他们三人为仲叔季,也就是老二老三老四。
公孙瓒,姓公孙名瓒,字伯珪(一说圭),这没啥说得,但其他三人不见有仲叔季的字样。
但并不说明这三人地位低下就取双字为名,或许他们这是未结拜之前的字。
像刘备是贩鞋的、关羽是贩枣的、张飞是杀猪的,不一样有名有字吗?尽管关羽、张飞的身份存有争议,但刘备织席贩履一事,是没有争议的。
也正因为他们社会地位较低,史料不会太重视他们;朋友之间又多称呼其字,不方便直呼其名,因而他们这两个字更可能是字而不是名,这跟戏志才的情况类似。
今天,无论姓还是名,仅仅是一个符号称谓而已,但古代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称呼的。想改姓那是相当困难的事,同样,取个名和字,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题主所言,就《三国演义》来说,豹眼认为几乎没有双字的名。
豹眼见识浅薄,如果友友们发现了两个字的人名,敬请不吝赐教。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