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燊属什么生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到底有多大的文物价值?
何鸿燊属什么生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到底有多大的文物价值?
你好!我是师傅很闲(持续更新文章、look分享钱币收藏投资价值)也可免费鉴定现代纪念币、纪念钞,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师傅请记得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
对于圆明园十二兽首到底有多少文物价值?这个不能以金钱价值来衡量,我个人觉得十二兽首铜像更多的是一时象征意义,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我们的先辈付出了太多的历史代价,我觉得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铜像谈不上文化瑰宝,虽然说十二兽首相在世界各大拍卖行拍出惊人的天价,但是也无法达到瑰宝这样一个称谓,当然在回到国内也是属于一级文物。
为什么我认为无法达到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几千年里面各个时期的文化都不同,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准,并且同时期的文物也是非常的多,而且圆明园大部分设计理念借鉴于西方,当然也有中西文化的融入但是还是西方的理念较多。
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是刚好遇到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其中一部分的展出,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并且想要近距离参观十二生肖兽首还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参观到。记得那天我也试着想排队参观,由于时间问题只能远距离参观了一下,确实在工艺上也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毕竟是清宫造办处生产的东西,也体现了当时工匠的技术。
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在价值上我觉得应该历史研究价值是最高的,其次才是收藏价值。另外也有警示后世之人不要忘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血泪的教训。
若您也对钱币收藏有兴趣,欢迎在下方留言。
香港赌王何鸿燊属相?
1921年11月25日生于香港,属鸡。
中国历史上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能称得上国宝的东西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有资格号称顶级国宝的,我认为仅有三件,它们个个都是远超传国玉玺的存在,只要任何一个出世,都足以震惊世界。
九州鼎鼎这一器物在古代中国可谓是意义非凡,它既是祭祀的礼器,更是权利的象征。
开此先河的人应该是太昊了,他在天下臣服后,铸造了一个神鼎,象征天下一统。可惜,在他去世后,天下便陷入了混乱。
后来,黄帝出世,他建立起了庞大的部落联盟,自己担任盟主,这天下也就渐渐太平下来,于是他效仿太昊,铸造了3个宝鼎,象征他的地位是得到“天、地、人”三方认可的。
后来大禹当上了天下盟主,在他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越了前人。于是收取九州的金属,制造了九个鼎,也就是九州鼎。
九州鼎中的每一个鼎,都对应一个州,用该州进献的金属铸造,并刻画上该州的风土人情、山川地势,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九鼎在手,天下我有”。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开创世袭制,建立夏朝。这九州鼎便成为了夏朝的传国圣物,象征了其天下共主的身份。
到了夏朝末期,夏王室和诸侯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被商汤所灭。商汤建立了商朝后,九州鼎也自然而然地被商朝继承,象征着权利的传承。
而到了商朝末期,因为殷纣王的残暴,导致了武王伐纣,周朝又取代了商朝,这九州鼎又落入了周朝的手中,成为其继承商朝权利的证明。
后来周王室衰弱,群雄四起,不少强大的诸侯都打过九州鼎的主意,最有名的是楚庄王和秦武王了。
楚庄王想向周天子讨要九州鼎,结果被王孙满的一番说辞怼得无言以对,只得打消了念头。
而秦武王就惨了,竟然想独自一人将鼎搬走,结果没走几步就没力气了,脚被鼎砸到,导致血流不止,最后去世。
据说,秦国灭了周国后,将九州鼎搬走了,但是直到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也没人再见到九州鼎的身影。
九州鼎的价值
九州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传国器物,其本身就可以视作华夏九州的化身。而它的传承,也证明了新王朝的合法性。
在它的面前,传国玉玺就是个弟弟,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象征性,都无法与九州鼎同日而语。如果九州鼎没有遗失,秦始皇根本不会铸造传国玉玺,说白了它就是九州鼎的替代品罢了。
同时,上面刻画了当初华夏九州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其历史价值非常大。一旦九州鼎重现人间,便可以让我们对本国远古时期的历史有全新的了解。
九州鼎可能重现人间吗?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虽然有些学者认为,九州鼎有可能被周王室给融化铸成钱币了,但是我们想想,九州鼎的意义那么重大,谁敢将他融掉?就算周天子下令,手下的大臣敢这么做?
所以,九州鼎肯定不会被人为损毁的,至于其去处,应该在古泗水附近。
至于依据,主要是秦始皇在南巡时,曾经派了几千人到泗水中去进行打捞某物,可惜没有收获。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据分析,很可能当初秦国从周国将九州鼎运送回国时,遗失到了泗水中。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九州鼎肯定被掩埋在了大地深处,但是只要时机一到,九州鼎总会重现人间的。
十二金人十二金人,又叫十二铜人。熟悉秦朝历史的人应该对它并不陌生。
当初,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做了一系列开天辟地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收六国的兵器,聚集在咸阳城,将这些兵器融化后,铸造了12个金人。
此举,一方面削弱了六国百姓的战斗力,使得他们无力反抗秦朝的统治,这也就是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叫做揭竿而起。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武器,大多数人只能拿个木棍当武器。
另一方面,铸造12个金人,可以夸耀秦朝的武功,震慑四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十二个金人,就是秦朝灭六国一统天下这一功绩的化身。
可惜,在秦始皇驾崩后,在秦二世胡亥的领导下,秦朝的国势急速下滑,导致其二世而亡。
项羽进入咸阳城,火烧阿房宫,放置在外面的12个金人也一起遭了殃。不过好在金人耐高温,最终躲过一劫。
等楚汉争霸结束,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这金人便成了汉朝的东西,一直传承下去。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有一晚,他在睡梦中梦到金人在哭泣。他对此非常不满,毕竟他篡汉惹来不少非议,多少有些心虚的。于是,作为报复,他派人将金人胸前的铭文全部除去。
后来新朝覆灭,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十二金人归于东汉。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进入长安城。他也打起了金人的主意。不过和王莽比起来,董卓的行为可就过分多了,他竟然以汉献帝的名义,将其中十个金人融化后重铸成了钱币。
自此,十二金人不再完整,仅剩下两个,而这两个金人也是几易其主。
曹丕篡汉后,其子魏明帝曹叡打算将仅剩的两个金人运到洛阳。可惜由于金人太重,金人被运到霸城后便止步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后汉的皇帝石虎又盯上了这两个金人,将他们运到了自己的都城。
最后,这两个金人落到了苻坚手中,他将金人运到长安,而等待着它们的命运则是被销毁。
苻坚为何这么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顶级国宝最终毁在其手中。
十二金人的价值
十二金人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朝的诞生。它们象征着秦朝武力的强盛,是其武功的化身。
相较于可以算作一件玩物的传国玉玺来说,这十二金人才是真正的传承之物。
而十二金人最大的价值,也正是在其代表的意义上。
十二金人有可能重现人间吗?
说真的,很难,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希望,只不过即使重现人间,不是12个了,最多只有一个。
据《水经注》记载:
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霸城西停之。石虎取置邺宫,符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符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
也就是说,董卓当时融掉用来铸造钱币的金人是九个,而不是十个。加上被苻坚毁掉的两个,才11个,那么还剩下一个金人。
这剩下的最后一个金人却被百姓推到了河中。但是是哪条河,我们不得而知。
只能说,这金人有可能还剩下一个,就藏在这华夏大地中,至于在哪里,没人知道。我们只能相信,什么时候时机到了,这个金人自然就会重现人间。不过即使如此,也不是完整的十二金人了。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永乐皇帝朱棣组织人编修的一套类书。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套书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尽可能的全,要把截止当时为止,这世上所有的书都收录进来。
由此可见,朱棣对这套书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这套书能够成为其在文治方面的巨大成就。
起初,朱棣是派解缙等人编书,共计147人,花费了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了,命名为《文献大成》。
朱棣却并不满意,认为很多书都没有收入其中,要求重编。
其实想想就知道,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人手,这《文献大成》中收入的书籍必定都是些普通货色,尽是些市面上可以轻易找到的书。
如果都是这种普通货色,那这《文献大成》的价值也就不高了,无法彰显朱棣在文治方面的成就。
于是,朱棣任命姚广孝和解缙为主编,组建了一支多达2000人的编书团队,确保编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能顾及到。
就这样,还花了2年才定稿。随后又花了一年时间抄写正本,进行装裱。
这次编书,特意去民间向那些世家大户寻求帮助,搜集到了很多珍本、孤本,使得成书的质量大幅提升。
朱棣龙颜大悦,亲自给这套书写了序言,并为其命名为《永乐大典》。
全书共22877卷,11095册,光目录就有60卷。
其收录的书籍种类不仅包括经史子集,还包括了天文、地理、阴阳、医学、占卜、佛学、道学,甚至连建筑学、木工、铁匠等技艺都有记载,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唯一可惜的是,当时《永乐大典》只抄写了一套正本,这样其保存就存在着巨大风险。
虽然在永乐和万历年间都有人提议再抄写几套副本,但是都因为开销巨大、国库紧张,而不得不作罢。
朱棣迁都北京后,便将《永乐大典》的正本一起带到了北京城,存放在文楼。而原稿依然放在南京。
公元1449年,南京文渊阁失火,《永乐大典》的原稿就这么没了。
到了公元1557年,北京宫中发生大火,奉天门及三大殿都付之一炬,不过《永乐大典》正本运气好,逃过一劫。
此事为当时在位的嘉靖皇帝敲响了警钟,让他意识到给《永乐大典》加个保险已经刻不容缓。
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109位善书人,在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带领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永乐大典》重录工作。
此次重新抄录的《永乐大典》被称作嘉靖副本,从此以后,正本便失去了踪影,就像凭空蒸发了一样。后面再提到的《永乐大典》都是嘉靖副本。
而这副本的命运也是多灾多难。先是是经历了明朝末年的动乱,北京城二度易主。先是李自成入驻北京,后来李自成兵败,北京城又落入清军手中。
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总之,到了乾隆年间进行清点的时候,已经仅剩8000册。
而在乾隆皇帝编修了《四库全书》后,对于《永乐大典》的保存就更加随意了。这也为嘉靖副本的遗失拉开了序幕。
先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带走了不少《永乐大典》的书册。等到光绪元年清点的时候,仅剩不足5000册书了。
而到了光绪二十年,《永乐大典》仅剩400多册。足足有4000多册书都被负责看管的官吏拿去变卖了。
虽然后来英国方面归还了330册,但是其下场可想而知。截止1912年的时候,嘉靖副本仅剩64册。
《永乐大典》的价值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它涵盖了截止明朝初期为止所有能找到的图书,是文化的瑰宝。
人们经常拿他和《四库全书》还有《大英百科全书》作比较,然而这两套书完全无法和《永乐大典》相提并论。
《四库全书》虽然册数超过了《永乐大典》,但是其内容远没有永乐大典全面。
首先,其只收录了经史子集四类书,书籍种类比《永乐大典》少了很多。
其次,其在收录书籍时,对书籍进行了过滤,一些被认为不合适的书都被排除在外。
这都导致了《四库全书》收藏的书籍在全面性上严重不足。
至于《大英百科全书》就差得更远了,它是一套百科全书,追求的是用尽可能少的字,来让读者粗略了解更多的东西。这就导致了其内容非常简陋。
而《永乐大典》属于类书,追求的是收藏的内容尽可能的多,用现代的话讲,它就是一个大型的古代书籍数据库。读者不需要什么都知道,按需要找书即可。
一旦《永乐大典》重现人间,我们国家的文化和各种技艺也将随之重现人间,世人将再次惊叹中华文化的伟大。
《永乐大典》有可能重现人间吗?
这是有可能的,虽然嘉靖副本已经没戏了,但是永乐正本不是失踪了嘛,只要没有确认其被毁,就有希望找到。
对于《永乐大典》正本在哪里,主流观点认为其在嘉靖皇帝的永陵里。
依据是,嘉靖皇帝生前很喜欢《永乐大典》,其驾崩后3个月才下葬,可能是在等嘉靖副本抄写完毕,然后随嘉靖皇帝一起下葬。
不过由于发掘技术有限,专家担心随意发掘会导致《永乐大典》彻底消失,所以迟迟不敢开工。
等到技术进步了,《永乐大典》迟早会重现人间的。
总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诞生了无数国宝。但是其中绝大部分东西都是珍贵罢了,要论价值还是九州鼎、十二金人和《四库全书》最大,可以称作顶级国宝。
虽然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也能算作顶级国宝,但是和上面三个一笔,就差远了。说实话,它的意义不如九州鼎和十二金人,它的文化价值和《永乐大典》完全没法比,因此我干脆没写它。
而上面这三大国宝,一旦重现人间,可谓是天佑华夏、国之大幸。希望我们能尽早迎来那一天。
圆明园被买回来的东西有多少?
圆明园被买回来的东西有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等。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2019年11月13日,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剩余四尊仍下落不明。
蓝琼缨1957年什么属相?
属羊。1957年结的婚。蓝琼缨是1943年出生,属相是生肖羊。
蓝琼缨祖籍广东大埔县,出生于1943年,是何鸿燊的太太。1957年与何鸿燊结婚。她出生名门,早年经常陪同何鸿燊出席一些社会场合和慈善活动,在慈善舞会上,何鸿燊与蓝琼缨是最佳拍档,被人们评为“舞帝”和“舞后”。
蓝琼缨为何鸿燊生了一男四女,他们是:何超琼、何超凤、何超葭、何超仪、何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