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引擎,吃多长肉的搞笑说说?
人肉搜索引擎,吃多长肉的搞笑说说?
这里给您提供几个例子:
"我吃了那么多肉,都快成人肉搜索引擎了!"
"吃多长肉可以让我变得更有肉感,不再是瘦骨嶙峋的自己,而是个能拯救地球的肉球超人!"
"我吃多长肉,已经不只是养生,而是做慈善了,让那些可怜的动物减轻体重压力!"
"吃多长肉的好处之一,就是把不喜欢的人都吓跑了,因为我变成了一个吃货怪兽!"
"吃多长肉后,我发现肚子的记忆力超级强,可以记住每一块肉的味道和口感!"
这些都是一些幽默的说说,旨在以夸张和幽默的方式表达吃多长肉的效果或影响。请记住,这只是一种娱乐性的说说,不必对其过于认真,以免引起误解或困惑。
湖绿是什么意思?
湖绿是无事实根据的编造,捏造。
一网友用湖绿作为ID发表一篇关于一部电影的评论,在文章中作者“湖绿”详细介绍了故事情节,并配以主角照片为佐证,吸引无数网友在其后的数天内通过各方渠道试图找的这部电影,但均未果,号称“人肉引擎”的BBS人工搜索宣告失效。后有网友找出该片主角生平所有作品,并未发现有该作品在列其中,至此网友们终于意识此作品完全为“湖绿”所杜撰,子虚乌有。
年轻人应该去创业公司拼一下还是留在大公司?
以我的经验来看: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如果有机会还是去大公司吧。And当你的能力尚且不能独挡一面的时候,请留在大公司吧。
在我们父辈那一代,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果断大公司!能进入“体制”这个最大的公司,那绝对是那个时代最光荣的事情,很多地方现在还是以当公务员为荣。可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一直叫嚣着要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总觉得人生百年,匆匆而过,做一颗螺丝钉简直是浪费生命。尤其是在这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个问题时常被年轻人提起。现在互联网创业可能稍微冷了一些,15年的时候超级疯狂,感觉是要全民创业,创业就做APP……
根据我过往和候选人沟通的情况来看,候选人之所以加入创业公司(非创始人),以下两个是主要原因。
第一,钱。这个是最最主要的。年轻人很急躁,觉得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面打一份工慢慢攒钱何时才能买房买车,迎娶白富美,为什么不趁年轻拼搏一把,所以出去创业吧。自己没资本创业,那就加入创业公司吧,当不了CEO,当个VP或者director也不差啦。
但是为了加速实现财务自由而加入创业公司的,大部分最后都失望而归。我经常喝的一碗鸡汤是:时光不会辜负努力的人。但是这需要时间的积累。想要用一两年的时间完成别人10年的财富积累,要么就是聪明决定,要么就是白日做梦。
举两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2014年毕业,做marketing方面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换了3-4家公司(都是蛮好的公司),总觉得没意思。最近又辞职了。理由是工资太低了,攒钱太慢了,想要自己创业。虽然我做人力资源,但是我真的救不了她了……
另外一个是以前遇到的某个候选人。该候选人起点蛮高的,互联网行业, BAT某家,但是离开的时候也就2-3年工作经验,职位不高,无法独当一面,去了某个中型公司8个月,再去了一个小公司9个月,我联系他的时候刚刚提交离职报告。这个过程中,他的薪资有了很高的涨幅,翻倍,职位title也一路上升,所带的团队也越来越大,但是他做的项目全部失败了。和他聊的时他希望可以保持现在的薪资水平,现在的职位title,但是去一家稍微成熟一点的公司。这种基本上不太可能。,所以他之后要么继续在类似的小公司继续工作,但是工作越久,身价越低,要么降低薪资和title回到大公司打工。
第二,机会。大公司里面再优秀的人也难以避免螺丝钉的命运,你走或者不走,公司就在那里,照常运行。但是在小公司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方面事情,这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为“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我毕业的时候选择的猎头公司规模不大。在猎头行业,没有经验的应届生会被当做人肉搜索引擎,每天不是在数据库搜简历,就是打公司list,或者cold call,没有机会独立操作一个case的机会,但是在这家公司,我可以从实习第一天开始独立操作多个case,我平均手上都会有5-6个紧急职位,我可以直接和客户沟通,我甚至可以去独立BD。
可是最后我还是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所有我以为了不起的东西,别人甚至懒得看一眼。
猎头在寻找候选人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目标公司目标职位来的。比如说我要找一个做手机行业的候选人,我一定是按照Apple, 三星,LG,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锤子,联想,宇龙,中兴,摩托罗拉,黑莓,索尼,Nokia(微软), HTC等等这样的公司来一家一家看,或者某些很著名的方案工作室。但是你说你做了很多华强北的山寨机,一个人把别的公司几个部门做的事情搞定了,我只能说你真的很努力,但是可能和我需要的不一样。这样的候选人投递大公司的低级岗位,HR也可能邀请你过来面试;但是中高级的职位话可能简历关直接fail,连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要更多的机会,无非是想要锻炼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无非想要把自己卖一个更好的价钱。但是有时候内在的能力需要一个外在的品牌来展现。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有时候很重要,有的公司就只要985,211大学,因为光那些人已经足够HR选择了,何必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看看网易校招的学校要求,你就明白一个好的出身有多重要了:
招聘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另外,在大公司真的就是机会比较少吗?很多很多机会需要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够提供的,比如说transfer到国外去工作。比如轮岗,比如尝试各种前沿的项目……举个例子,我们部门有挺多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的。有一次我去旁听一个digital marketing的会议,因为听说挺专业挺精华的。我进去的时候发现他们部门的实习生在一个角落里做会议纪要,虽然她只是实习生,不能上桌参与专业讨论,但是这样的一个机会,可以让她见识专业人士之间的观点展示和讨论。再比如,有的部门需要经常和第三方合作。经常会有很多供应商过来拜访,推广他们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公司的前辈总是会带上自己的实习生过去一起讨论。而如果你在小公司,可能就需要自己找机会去接触这些外部的产品,而不是等别人送上门了。
每当大家想要去小公司的时候,可以从这些角度考虑一下,评估自己的现状再做决定。
第一,你原先的公司是好公司吗?
如果是,你可以花一定的时间去创业企业,如果几个月后失败了,还是不太会影响你的身价,如果成功那就更好了。如果不是,请慎重考虑。
第二,你之前跳槽频繁吗?最近一份或者两份工作工作时间长吗?
创业公司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没了,如果你只能做几个月的话,这个经历还是不是很好,虽然不是主观离开,但是简历不好看。同等条件下企业会选择稳定性好一些的人。当然如果你之前一直在好公司跳来跳去,那也还好。
第三:怎么给你缴公积金和五险吗?
既然是为了钱去的创业公司,就要把每一分钱都算清楚了。创业公司一般都不是很规范,见过支付宝转账的,见过按照当地最低工资(约1800多)发,然后按照此标准缴五险一金,剩下的走私账或者现金付,为了避税。虽然到手的收入增多了,但是企业对你的支出并不高。而且这样走私账的话如果下一家公司要求你提供薪资证明,银行流水的话你都没有办法提供,要好好解释一番,而且你的整体收入可能并没有提高很多。
第四:只说月薪不说年薪都是耍流氓!
有的公司12薪,有的14, 有的17, 有的年终十几个月,这个怎么比较?创业公司可能甚至撑不到年终……哪来年终奖。但是大公司毕竟不会瞬间倒闭,或者即使破产也有比很好的补偿制度,参见Nokia,N+5个月的补偿(N表示在公司工作的年限,8年就是8个月)。
第五:进小公司会不会影响你之后的选择。
假设你能力的市场水平是15K,创业公司突然有钱进来给你开到21K,如果公司半年后不见了,你对新工作可能要求会不会也是至少21K,但是大公司内部有薪酬体系,这种平衡不能打破,不然大家都得涨。
周围也有朋友有时候回来问我要不要跳槽,要不要接受某个offer,我在做评估的时候主要看两点:钱 & 平台。
钱包括工资收入,福利收入和未来收入。工资收入最实际。遇到只谈理想不谈钱的老板就算了吧,就算要奋斗也不要为这样的老板这样的公司奋斗,你的努力在其他地方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福利收入除了五险一金之外,还包括一日三餐,节假日礼物,公司旅游,以及其他的福利条款。举个例子,听鹅厂的同学说,他们工作满三年可以向公司申请最高50万的无息贷款,公司帮忙付利息。加上公积金贷款,鹅厂同学靠自己就可以在北上广深买房了。有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工资是高,但是这方面的福利差呀。这些就是差距。
未来收入是指跳槽后的收入涨幅。从一线大公司跳到小公司一般都有30%以上的涨幅,很多从BAT出来的候选人跳槽到网易,UC,YY这一类公司跳槽涨幅一般有40%以上,如果愿意再往下跳一层,可以有更高的涨幅。(互联网太土豪了,传统行业一般不会有这么高的涨幅的,请大家不要被互联网行业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再跳槽的时候提出不理性的涨薪要求)我不鼓励年轻人在职业发展的初期做这样的事情,人往高处走,BAT的人为什么不去尝试下flag呢( Facebook,linkedin, amazon, Google)。不要太早透支你的身价。
平台包括公司品牌,朋友圈子等等。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同事是否牛B,是不是真的可以一起装B一起飞。他是否可以以后给你带来优质的各类资源,比如更好的工作机会,更优秀的朋友等等。如果一个公司里面学历最高的就是你的话,建议赶紧离开。因为在这里你几乎只能奉献而获得的非常有限,你源源不断向外面传递光与热,直到自己成为灰烬。
钱和平台都有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不然的话,要么给钱,要么给平台,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么尝试看看其他的选择吧,难道还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吗?
其实文章写到这里我一直没有清楚地定义什么是大公司什么是小公司。因为真的非常难定义。由于行业的不同,也无法粗暴地按照人数多少来定义,也无法按照第几轮融资来定义,甚至也无法完全按照企业营收来定义。不过每个人在自己的行业肯定了解或者耳闻过自己行业的优秀公司,如果我说那些就是我认为的大公司,是不是很鸡贼~~
长路漫漫,龃龉独行,着实不易,选择方向,坚定前行,我们都会有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