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移植,iOS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siri移植,iOS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i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部分:
一、Core OS(核心操作系统层)
是用FreeBSD和Mach所改写的Darwin, 是开源、符合POSIX标准的一个UNIX核心。这一层包含或者说是提供了整个iPhone OS的一些基础功能,比如:硬件驱动, 内存管理,程序管理,线程管理(POSIX),文件系统,网络(BSD Socket),以及标准输入输出等等,所有这些功能都会通过C语言的API来提供。另外,值得一题的是,这一层最具有UNIX色彩,如果你需要把 UNIX上所开发的程序移植到iPhone上,多半都会使用到Core OS的API. 核心OS层的驱动也提供了硬件和系统框架之间的接口。然而,由于安全的考虑,只有有限的系统框架类能访问内核和驱动。作为app开发者不需要与这一层打交道。
iPhone OS提供了许多访问操作系统低层功能的接口集,iPhone 应用通过LibSystem库来访问这些功能,这些接口集如下所示:
线程(POSIX线程);
网络(BSD Sockets);
文件系统访问;
标准I/O;
Bonjour和DNS服务;
现场信息(Locale Information);
内存分配;
数学计算。
许多Core OS技术的头文件位于目录<iPhoneSDK>/usr/include/,iPhoneSDK是SDK的安装目录。
二、Core Services(核心服务层)
Core Services在Core OS基础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功能, 它包含了Foundation.Framework和Core Foundation.Framework, 之所以叫Foundation ,就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系列处理字串,排列,组合,日历,时间等等的基本功能。Foundation是属于Objective-C的API,Core Fundation是属于C的API。另外Core servieces还提供了其他的功能,比如:
Security, Core Location, SQLite, 和Address Book. 其中Security是用来处理认证,密码管理,按安全性管理的; Core Location是用来处理GPS定位的;SQLLite是轻量级的数据库,而AddressBook则用来处理电话薄资料的。下面是具体介绍:
(1)电话本
电话本框架(AddressBook.framework)提供了保存在手机设备中的电话本编程接口。开发者能使用该框架访问和修改存储在用户联系 人数据库里的记录。例如,一个聊天程序可以使用该框架获得可能的联系人列表,启动聊天的进程(Process),并在视图上显示这些联系人信息等。
(2)核心基础框架
核心基础框架(CoreFoundation.framework)是基于C语言的接口集,提供iPhone应用的基本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该框架 支持如下功能:
Collection数据类型(Arrays、 Sets等);
Bundles;
字符串管理;
日期和时间管理;
原始数据块管理;
首选项管理;
URL和Stream操作;
线程和运行循环(Run Loops);
端口和Socket通信。
核心基础框架与基础框架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为相同的基本功能提供了Objective-C接口。如果开发者混合使用Foundation Objects 和Core Foundation类型,就能充分利用存在两个框架中的"toll-free bridging"。toll-free bridging意味着开发者能使用这两个框架中的任何一个的核心基础和基础类型,例如Collection和字符串类型等。每个框架中的类和数据类型的 描述注明该对象是否支持toll-free bridged。如果是,它与哪个对象桥接(toll-free bridged)。
(3)CFNetwork
CFNetwork框架(CFNetwork.framework)是一组高性能的C语言接口集,提供网络协议的面向对象的抽象。开发者可以使用 CFNetwork框架操作协议栈,并且可以访问低层的结构如BSD Sockets等。同时,开发者也能简化与FTP和HTTP服务器的通信,或解析DNS等任务。使用CFNetwork框架实现的任务如下所示:
BSD Sockets;
利用SSL或TLS创建加密连接;
解析DNS Hosts;
解析HTTP协议,鉴别HTTP和HTTPS服务器;
在FTP服务器工作;
发布、解析和浏览Bonjour服务。
(4)核心位置框架(Core Location Framework)
核心位置框架(CoreLocation.framework)主要获得手机设备当前的经纬度,核心位置框架利用附近的GPS、蜂窝基站或Wi- Fi信号信息测量用户的当前位置。iPhone地图应用使用这个功能在地图上显示用户的当前位置。开发者能融合这个技术到自己的应用中,给用户提供一些位 置信息服务。例如可以提供一个服务:基于用户的当前位置,查找附近的餐馆、商店或设备等。
(5)安全框架(Security Framework)
iPhone OS除了内置的安全特性外,还提供了外部安全框架(Security.framework),从而确保应用数据的安全性。该框架提供了管理证书、公钥/私 钥对和信任策略等的接口。它支持产生加密安全的伪随机数,也支持保存在密钥链的证书和密钥。对于用户敏感的数据,它是安全的知识库(Secure Repository)。CommonCrypto接口也支持对称加密、HMAC和数据摘要。在iPhone OS里没有OpenSSL库,但是数据摘要提供的功能在本质上与OpenSSL库提供的功能是一致的。
(6)SQLite
iPhone应用中可以嵌入一个小型SQL数据库SQLite,而不需要在远端运行另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开发者可以创建本地数据库文件,并管理这些 文件中的表格和记录。数据库SQLite为通用的目的而设计,但仍可以优化为快速访问数据库记录。访问数据库SQLite的头文件位 于<iPhoneSDK>/usr/include/sqlite3.h,其中<iPhoneSDK>是SDK安装的目标路径。
(7)支持XML
基础框架提供NSXMLParser类,解析XML文档元素。libXML2库提供操作XML内容的功能,这个开放源代码的库可以快速解析和编辑 XML数据,并且转换XML内容到HTML。访问libXML2库的头文件位于目录<iPhoneSDK>/usr/include /libxml2/,其中<iPhoneSDK>是SDK安装的目标目录。
三、Media(媒体层)
Media层提供了图片,音乐,影片等多媒体功能。图像分为2D图像和3D图像, 前者由Quartz2D来支持,后者则是用OpenglES.与音乐对应的模组是Core Audio和OpenAL, Media Player 实现了影片的播放, 而最后还提供了Core Animation来对强大动画的支持。具体介绍如下:
(1)图像技术(Graphics Technologies)
高质量图像是所有iPhone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时候,开发者可以采用UIKit 框架中已有的视图和功能以及预定义的图像来开发iPhone应用。然而,当UIKit 框架中的视图和功能不能满足需求时,开发者可以应用下面描述的技术和方法来制作视图。
① Quartz。
核心图像框架(CoreGraphics.framework)包含了Quartz 2D画图API,Quartz与在Mac OS中采用的矢量图画引擎是一样先进的。Quartz支持基于路径(Path-based)画图、抗混淆(Anti-aliased)重载、梯度 (Gradients)、图像(Images)、颜色(Colors)、坐标空间转换(Coordinate-space Transformations)、pdf文档创建、显示和解析。虽然API是基于C语言的,它采用基于对象的抽象表征基础画图对象,使得图像内容易于保存和复用。
② 核心动画(Core Animation)。
Quartz核心框架(QuartzCore.framework)包含CoreAnimation接口,Core Animation是一种高级动画和合成技术,它用优化的重载路径(Rendering Path)实现复杂的动画和虚拟效果。它用一种高层的Objective-C接口配置动画和效果,然后重载在硬件上获得较好的性能。Core Animation集成到iPhone OS 的许多部分,包括UIKit类如UIView,提供许多标准系统行为的动画。开发者也能利用这个框架中的Objective-C接口创建客户化的动画。
③ OpenGL ES
OpenGL ES框架(OpenGLES.framework)符合OpenGL ES v1.1规范,它提供了一种绘画2D和3D内容的工具。OpenGL ES 框架是基于C语言的框架,与硬件设备紧密相关,为全屏游戏类应用提供高帧率(high frame rates)。开发者总是要使用OpenGL框架的EAGL接口,EAGL接口是OpenGL ES框架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应用的OpenGL ES画图代码和本地窗口对象的接口。
(2)音频技术(Audio Technologies)
iPhone OS的音频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音频体验。它包括音频回放,高质量的录音和触发设备的振动功能等。
iPhone OS的音频技术支持如下音频格式:AAC、Apple Lossless(ALAC)、A-law、IMA/ADPCM(IMA4)、Linear PCM、μ-law和Core Audio等。
① 核心音频(Core Audio Family)。
核心音频框架家族(Core Audio family of frameworks)提供了音频的本地支持,如表16-1所示。Core Audio是一个基于C语言的接口,并支持立体声(Stereo Audio)。开发能采用iPhone OS 的Core Audio框架在iPhone 应用中产生、录制、混合和播放音频。开发者也能通过核心音频访问手机设备的振动功能。
核心音频框架:
框架(Framework)
服务(Service)
CoreAudio.framework
定义核心音频的音频数据类型
AudioUnit.framework,提供音频和流媒体文件的回放和录制,并且管理音频文件和播放提示声音
AudioToolbox.framework,提供使用内置音频单元服务,
音频处理模块
② OpenAL
iPhone OS 也支持开放音频库(Open Audio Library, OpenAL)。OpenAL是一个跨平台的标准,它能传递位置音频(Positional Audio)。开发者能应用OpenAL在需要位置音频输出的游戏或其他应用中实现高性能、高质量的音频。
由于OpenAL是一个跨平台的标准,采用OpenAL的代码模块可以平滑地移植到其他平台。
(3)视频技术(Video Technologies)
iPhone OS通过媒体播放框架(MediaPlayer.framework)支持全屏视频回放。媒体播放框架支持的视频文件
雅阁20精英多少钱?
表面亮点
市道上简直每一款车型都会在上市一段时间后推出此中期改款车型,改款后的新车型不只在表面内饰上有所改动,在一些配备上也会有所不同。当天的主角的就是上市曾经两年多的第九代雅阁的中期改款车型(以下称为新雅阁),改款后的新车型无论是造型还是配备方面有着很大改动,价钱方面也有所下调,16.98-29.88万的价钱区间在同级别车型中有着很好的优势。
新雅阁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前脸的造型,“三合一”式的将镀铬饰条组合在一同,搭配全LED光源大灯,的确变好看了,这也是本田近期所推出的全新家族式计划。羽翼式前大灯视觉结果比老款强了不止一百倍,美丽的造型足以应战“灯厂”奥迪。
别的,新雅阁新增香槟雅金和冰河银两款车身颜色,都是属于低调耐看的范例,再加上原来的珍珠白、奥夫特黑、琥珀金、宝石红,一共有6种车身颜色。新雅阁固然是一款中期改款车型,但表面方面的变化曾经充足让人刮目相看。
由于丰田凯美瑞、日产天籁以及大众帕萨特和迈腾等宿敌在换代时间上要早于雅阁,起跑慢了半拍的第九代雅阁在客岁仅交出了近13万台的成绩单。雅阁或许要以一种全新相貌去改动当前的形势,于是更年轻化的新雅阁就此降生了。
佳构配件
与表面相比新雅阁在内饰方面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改动,只是一些细节方面做出改动。而在配备方面新雅阁能够说有明显改良,智能互联系统内置了苹果CarPlay,大家都晓得如今的苹果手机有多方便,将手机功用移植到汽车屏幕上,连Siri也能调用,实在是太方便了。
新雅阁还在主动安全性上引入大量配备,配备了本田最新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相对旧款雅阁添加了CMBS碰撞缓解制动系统、LKAS车道保持辅佐系统、RDM车道偏移克制系统、带低速前车跟从的ACC主动巡航控制系统,以及TSR交通标识智能识别系统等。
相较于上代雅阁,第九代雅阁固然车身尺寸和轴距有小幅缩减,但是在中国消费者关注的后排腿部空间上,反而比上代雅阁添加了15毫米。肯定就车内纵向空间表示而言,第九代雅阁依旧维持了惯有的水准。
新雅阁给我的觉得就是一台开着不累的车,无论是长途驾驶亦或许是在拥堵的城市中穿行,它的各方面表示和调校方式都倾向于驾驶的舒服性,这也使其在保证了动力够用的条件下,让驾驶更轻松。
开发者大会即将发布的?
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1点,苹果就将举行一年一度的WWDC开发者大会。众所周知,从第一代iOS诞生以来,在历年的WWDC中都会推出新一代的iOS系统。而今年iOS也将更新到iOS 12,想必这一代的iOS 11的体验已经不用太多赘述了,自从正式推送以来就吐槽连连。但随着iOS 12的到来,苹果能不能一改上一代的颓势呢?那就要看看苹果会不会加入下面这些功能了。
翘首期盼 黑夜主题
早在iPhone X刚刚推出的时候,就有消息传闻苹果将在iOS 11的某个小版本中加入黑夜主题模式,可如今已经到iOS 11.4了我们仍然没有看到黑夜主题模式的到来。虽然黑夜主题并非是刚需,但黑夜主题其实对于经常在睡前玩手机的人来说,这个模式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10.8%受访者希望iOS 12加入黑夜模式(图片引自www.behance.net)
稍微了解点数码的朋友都知道,OLED材质的屏幕在显示黑色的时候效果相当好,但这种材质的屏幕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会随着使用时间而老化。而为了减缓OLED老化的过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屏幕随时处于黑色或深色的状态。想必苹果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这一次iOS 12很可能会加入黑夜主题模式。
这里小小的科普一下,黑夜主题模式并不是现在的颜色翻转功能,两者可不要混淆。虽然目前的颜色翻转很接近于黑夜主题,但类似于底片的颜色,在正常人眼里来看,实在惨不忍睹。
分屏功能 隔壁安卓早有了
分屏功能在安卓阵营的手机中其实并不能算是新功能了,很多大屏手机也都有各自的分屏模式。如今在iOS 11的iPad版本中也在万千群众的呼吁之中加入了该功能,然而能支持分屏的APP却很有限。
7.1%受访者希望iOS 12加入分屏功能(图片引自www.behance.net)
据了解,今年秋天苹果可能会推出更大尺寸的iPhone X(暂称新iPhone X),而更大屏幕的优势除了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再加之如今手机的性能已经足够应付一块屏幕同时显示两个应用,因此许多用户都呼吁苹果可以在iOS 12中加入分屏功能。
通知中心太混乱
在iOS 11当中,苹果貌似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控制中心上,而忽视了通知中心,看看现在苹果的通知中心只能用混乱来形容。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很长时间没有清理通知中心的消息,你的通知中心就会汇集诸如微信、QQ、钉钉、再加上其他APP的所有信息推送。而这里面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分类,所有的信息只是按照时间先后进行简单排序。
7.8%受访者希望iOS 12优化通知中心(图片引自www.behance.net)
要知道,如今许多国产手机当中都具备了通知中心的消息分类,甚至还可以识别这条信息是否是重要的通知,这对于我们这种每天都要接收几十条“澳门赌场”无用信息的人来说真的很有用。
控制中心 逼死强迫症
控制中心在安卓手机上是一个在平常不过的功能,但却在iOS系统上却变得不那么平常了。当iOS 11中首次加入了可以扩展的控制中心的时候,苹果用户竟然是那么的高兴。可当看到iOS版的控制中心时,多少有点小失望,因为实在太丑了。
三星Galaxy S8对比iPhone 8控制中心
从iOS 11开始,可以看到苹果在控制中心下足了功夫,苹果用了10年的时间才终于加入了蜂窝数据开关,其次是加入了可以自定义的快捷开关。但快捷开关虽然支持用户自定义,但始终觉得这种摆放位置是有点逼死强迫症的味道。
再看看隔壁班的安卓同学,做的就人性化了许多,常用的开关就那么几个,其他开关只需要在向下滑动一下就可以,不得不说这样做既美观还实用。
这些小功能也是加分项
接下来有些小功能,其实也是从各大论坛和采访身边使用iPhone的同事得知希望在iOS 12中加入的功能,就简单列举一下,看看跟大家期待有什么不一样呢?
音量显示占地方:这是苹果用户一直的痛,在iOS 11的默认播放视频时有所优化,但游戏和其他界面并没有任何优化,依旧是一如既往的占地方。
iOS音量开关十分占地方
儿童模式很重要:要知道现在小孩子对手机游戏接受的能力堪比我们那时候玩CS和红警,但熊孩子只知道玩却不知道那些钻石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因此为防止熊孩子,儿童模式也是大部分父母所希望加入的功能。
APP加密:出于隐私保护,身边很多人都喜欢这个功能。
APP图标自定义摆放位置:可以像安卓用户那样自定义摆放APP图标的位置。
如今随着国产手机的蓬勃发展,iPhone其实早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必须用肾来购买的手机了。不可否认,当年乔布斯时代的iPhone无论是手机本身还是iOS系统,每一代都能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以前iOS系统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大部分用户还是都愿意为其买单,这或许正是iOS系统的魅力所在。
但后乔布斯时代,从iOS 7开始,库克将乔布斯曾经的那一套彻底颠覆。也正是从那一代系统开始,几乎每一代系统都伴随着各种BUG。这其中有开源的关系,也有苹果自身的问题。其实笔者也是一名iPhone用户,虽然称不上是果粉,但还是想说,从iOS 11的表现来看,苹果在系统方面的优势正在被国产厂商赶上。因此,iOS 12无论会不会有跨时代的新功能出现,但如果苹果继续连最基础的用户体验都做不好,恐怕如今的用户就不会在这么执着的为其买单了。
你对苹果今年的WWDC开发者大会怎么看?
在一片点亮全球“星星之火”的映照下,苹果史上首次通过线上形式召开的WWDC开发者大会,已于今天凌晨拉开帷幕。或许是因为已经投身到电影与电视剧产业中的缘故,此次WWDC尽管因为录播的原因导致发布会节奏飞快,但娴熟的镜头语言运用和出色的转场,还是让其观看体验并没有马不停蹄的仓促感。
就像往年的WWDC一样,苹果这次已然感谢了开发者用软件改变世界的壮举,并同样带来了iOS、iPadOS、watchOS、macOS,以及tvOS的大版本更新。但之所以如今外界不约而同的用改变、转折,以及革命来形容这场活动,或许正是因为此次确实开启了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变化无处不在的iOS 14
首先不妨来看看此前有传言将改名为“iPhone OS”,但最终苹果“改名部”并没有出手的iOS 14。此次iOS 14应该是在从拟物化设计转向扁平化的iOS 7之后,苹果在iOS UI设计上最大的一次变革,并带来了应用库、画中画,以及桌面小组件三大新功能。并且关于iOS 14的适配,不得不说此次苹果确实“良心”,宣布所有可支持iOS 13的设备均可升级到iOS 14,这也就意味着还在iPhone 6S的“钉子户”,又有了再战一年的理由。
虽然外界有声音称,此次iOS 14上这些新功Android早就有了。诚然,近年来iOS与Android之间的同质化情况愈发严重,双方也在不断的互相“借鉴”与“学习”,然而在实际体验中凭借着软硬件协调方面的优势,iOS的交互体验在细节上往往会更让用户感到更为舒适,显然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iOS 14的桌面小组件(Widgets)与Android以及Windows的动态磁贴类似,可以在主屏增加的各类小组件,使得用户能够在主屏幕上看到常用功能,而不需要进入APP。不仅如此,iOS 14还更进一步增加了智能叠放功能,可以在屏幕的同一区域内根据时间变化和使用场景的改变,匹配不同组件,例如在早上显示天气与日程,而在晚间则显示预订餐厅。
应用库(App Library)则是iOS 14为了解决用户下载应用数量太多,导致频繁翻页给出的解决方案。对于不常用的应用,用户可根据应用类型、使用频率,以及Siri建议的方式进行整理,将不同的应用分门别类整合在一个个的文件夹之中。
至于Android用户已经很熟悉的画中画,iOS 14的这一功能可以在主屏幕以及其它应用上悬浮,并且可以自由调整大小、拖动位置,乃至隐藏到屏幕侧面。但需要注意的是,iOS 14依旧没有提供分屏功能,但我们也能很清楚的看到,iOS 14在延续卷轴式设计的基础上,弹出式的Siri和通话界面、画中画,以及应用库,已经开始打破iOS每行只有一种元素的传统,因此在iOS 14上屏幕元素将会一改此前秩序森严的刻板,迎来更加活泼且多元的风格。
除了UI设计方面的颠覆之外,iOS 14还迎来了原生的翻译功能,并且对于部分品牌的车主来说,iPhone还将实现“无钥匙解锁”的功能,并且甚至还能通过iMessage分享车钥匙给他人。
此次在iOS 14上最为亮眼的更新,莫过于苹果版的“小程序”了。此前我们曾经提到,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的小程序,某种意义上都是软件厂商掏空平台的举动,苹果显然是不会视而不见的。此番苹果推出的全新App Clip,将应用的部分功能裁切到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专用的二维码或者NFC,即可快速实现解锁类似共享滑板车、点餐,以及付款等操作。可以说凭借着封闭的NFC交互设计,App Clip实现了微信小程序未曾尝试过的道路——作为服务的延伸,实现了用完即走的效果。
iPadOS与watchOS:各司其职
在iPadOS方面,为了与iOS保持一致,此次的系统名称并没有叫作iPadOS 2,而沿用了iPadOS 14。去年苹果将iPadOS从iOS中独立出来,并赋予了更多生产力方面特质,从而也使得iPad不再仅限于是一个大号的iPhone。
今年苹果则继续强化了这一设计思路,iPad与Apple Pencil这一对“纸和笔”的组合也终于能够让用户随意书写,系统也可以更好的支持了手写文本的识别,能自动识别用户手写或者涂画的内容,并将之转化为文字、图形、数字和符号,并且Apple Pencil也不再需要依赖键盘的帮助。
而至于watchOS,自从去年拥有了独立的App Store之后,有着超过2万款不同APP的watchOS,已经摆脱了原先iPhone附属品的状态,如今Apple Watch甚至已经成为了苹果在医疗健康战略的核心支点。没错,Apple Watch不再是科技先锋秀出标榜自我的工具,而是在心电图绘制、摔倒检测、房颤检测,以及噪音测量等功能的加持下,变成了健康生活的助手。
此次新版的watchOS 7也继续强化了Apple Watch在医疗健康上的作用,可通过使用Apple Watch的加速度计,来检测人体的动作,并且还加入了睡眠追踪功能,并会针对用户的睡眠情况提出改善建议。同时在此次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watchOS 7甚至加入了洗手检测功能,可记录用户的洗手时间,并督促洗够20秒。而新增的“舞蹈”等运动模式,则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通过传感器监测手部与腿部的运动信息,Apple Watch已经可以计算出舞蹈过程中所消耗的卡路里。
苹果做到了微软不曾实现的事情
在macOS Big Sur上,Mac系列产品迎来了自OS X以来最大规模的UI升级,在light、 depth、 motion、material、scale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而微软到现在都没有完成的Fluent Design,苹果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了,而圆角矩形的设计、类似iPadOS的控制中心,也让iOS、iPadOS,以及macOS Big Sur有了视觉方面的连贯性。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macOS Big Sur的版本号是11.0而不是10.16,因此这也标志着从2001年OS X 10.0 Cheetah开始,到2019年Catalina 10.15所代表的10系列作古,macOS正式迎来了新的篇章。
但视觉元素的连贯显然只是表面功夫,内在生态的边界显然才是关键。而接下来也到了此次WWDC的高潮,此前的传言也被证实,Mac系列产品终于有了“苹果芯(Apple Silicon)”,其将甩开Intel拥抱ARM。就像苹果CEO库克所言,“今天将会是Mac产品线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至此,苹果也做到了微软一直未曾实现的梦想,实现了整个生态的大一统。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在演讲中面带笑意的告诉大家,“采用Apple芯片的Mac,能直接运行iPhone和iPad app”。没错,此次WWDC上苹果其实推出了新款硬件,只不过它所针对的是开发者,是一款搭载A12Z处理器的Mac mini开发机。
为了解决从X86/X64指令集到ARM指令集的转化,苹果方面还推出了新版的Xcode开发套件,给出了Universal 2、Rosetta 2和虚拟机这“三板斧”。目前,微软的Office三件套、Adobe的Photoshop与Lightroom均已完成适配,甚至苹果还展示了在虚拟机环境下运行1080P分辨率的《古墓丽影:暗影》。
并且库克承诺将在两年内,实现从Intel平台迁移到自家处理器的诺言。考虑到这其实是Mac历史上继1993年从摩托罗拉680x0到PowerPC、2005年从IBM PowerPC到Intel之后的第三次更改指令集,因此显然在这一方面其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
苹果迎来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即便如此为开发者铺路,其实外界认为苹果的这一决定也无异于赌博,毕竟每次生态的迁移都是通往未知的旅程。但这其实也很符合苹果一贯用破坏性创新来实现降维打击的策略,而其软硬件生态之所以能够实现1+1>2的效果,靠的就是对于旗下生态的高度掌控,这种控制能力则源于软硬结合的高度客制化模式。不过在苹果公司的软硬件生态之中,Mac系列无疑是个异类,长期以来使用x86架构的硬件+macOS与Windows阵营竞争的情况下,受限于Intel挤牙膏等众多原因,也使得苹果在这一市场上备受制肘。
但或许Intel在CPU产品上的“挤牙膏”,并非苹果抛弃X86架构的关键因素。苹果所想要的,可能只是“让软件脱离硬件的束缚”。不妨试想一下,在Mac完成了ARM生态的建设之后,同样一款应用将会无缝运行在iPhone、iPad和Mac上,开发者也能实现一版代码多设备同时运行的效果。
沿着这一思路继续走下去,当硬件本身的形态迎来革命,屏幕的边界被打破之后,破土而出的是将会是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的AR生态,而这不就是外界一直盛传的Apple Glass吗?Apple Silicon如果开启不了苹果的下一个十年,那么Apple Glass背后的AR生态显然有着更大的可能性。(当然,或许苹果今天的努力,灵感其实来源于“母公司”推出的TNT也说不准)
纵观此次的WWDC,最能体现出苹果如此强大以及特别的,其实是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般的战略规划能力。一年前的Project Catalyst让开发者提前开始尝试跨平台应用;AirPods Pro强大的H1芯片和运动加速感应器,则是空间音频功能Spatial Audio的基石;Apple ID和Apple Pay让苹果版小程序有了无缝的使用体验;U1芯片让iPhone可以直接当车钥匙来用;而至于说A12Z,则是苹果从十多年前陆续收购P.A.Semi、Intrinsity、Anbit,以及一路招兵买马最终诞生的作品。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认为此前微软求而不得的结果,苹果能够如愿以偿吗?
服务机器人平台公司哪家做的最专业?
服务机器人行业,以现在的体量而言依然比较大。这里给你一个比较详细的市场概括介绍。
更多详细的机器人数据及资讯请关注机器人观察员。
一、产业链纵览:产品与技术交叉缠绕
1、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包括平台级公司和应用级公司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特点是产品和技术交叉缠绕。产业链
上游是元器件厂商,包括芯片、激光雷达、舵机等,这些厂商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并且如果中下游出现快速爆发,则产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中游包括语音提供商和图像提供商,这个版块相对比较独立,数据和算法是其核心竞争力,中游产品板块包括从设计、加工一直到营销,品牌、渠道和产能是其核心壁垒,如果做产品的公司能够通过操作系统建立起生态圈,将成为其重要壁垒,中游的语音图像板块和做产品的板块通过虚拟和实体向下游各个场景的消费和流通环节进行渗透,各个场景按照产业化的难易程度进行产品的迭代放量,成为中上游的强力引擎。
服务机器人产业成长逻辑:核心技术突破,产品迭代放量,成本大幅降低,之后大规模扩张。而平台级公司和应用级公司是行业的两条平行主体。 平台级的公司以技术和成本为核心。包括语音、图像识别公司,核心在于提高其AI水平,核心零部件公司如芯片、激光雷达公司等,核心在于提高其性能和降低其成本,而操作系统公司将入口接口统一并且易开发是其主要任务。为应对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这类平台级的公司面临的问题就是核心技术的快速提高,各种不同平台和场景的兼容或者说迅速应用。
应用级的公司以场景实现为核心,是基于特定细分市场实现的,如扫地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导购机器人等。这些领域的公司,将结合相关的产业集成,做基于一个点的创新。这类公司的最核心竞争要素包括两方面:(1)产品经理思维主导,研发具有刚需场景的机器人品种;(2)对上下游软硬件集成,采用平台级厂商的产品,将上游的硬件厂商提供的硬件设备进行集成。
2、从全球来看,智能交互和特定场景是未来方向
服务机器人产业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绝对的霸主。美国《Robotics Business Review》是世界上报道机器人产业最权威的机构之一,2016年该榜单公布第四届了“全球最具影响50家机器人公司”,代表了未来全球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榜单中服务机器人占据2/3,服务机器人中美国又占据2/3,美国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既有Google、亚马逊这样的上市公司巨头,又有Jibo、Seegrid这样的初创企业。美国2016年企业的数量相比2015年增加5席,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是绝对的全球霸主。除美国外,日本、英国、德国等表现也不错, 中国唯一一家服务机器人企业是大疆无人机。
非上市企业是主流,智能交互和特定场景机器人是发展方向。RBR50中,非上市企业占比约2/3,数量远高于上市企业。服务机器人主流方向包括:智能交互式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机、其他特定场景服务机器人。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服务机器人呈蓬勃发展之势,以垂直领域发展为主,无人机的广泛运用、医疗机器人的不断更新、以及智能交互式服务机器人(教育、陪护、客服等)的兴起将成为世界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主流方向。
3、从国内来看,A股标的较少,但初创公司火爆
从国内来看,A股服务机器人的上市公司标的较少,并且大部分是通过并购切入。A股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公司包括 科大讯飞(语音)和 川大智胜(转型
脸识别)以及一些通过并购切入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如 巨星科技、康力电梯、慈星股份等,此外,在新三板上,有三家公司 天智航(医疗机器人)、捷通华声(语音)、智臻智能(客服)。由于战兴板的搁浅,同时目前服务机器人处于产业爆发前期,初创公司通过并购进入二级市场成为一个重要渠道。
国内初创公司在平台类和应用类均出现诸多优秀公司。从平台类来看,语音板块包括云知声、出门问问、思必驰等、激光雷达包括思岚科技、镭神智能、华达科捷(巨星科技持股65%)、北醒光子(华灿光电拟入股3.75%)等;从应用类来看,扫地机器人有科沃斯、银星智能、深圳宝乐机器人等,教育机器人有康力优蓝、优必选、未来伙伴等。
2014年是国内初创公司成立高峰,北京和广东公司最多。据IT桔子170家服务机器人初创公司,近年来服务机器人成立公司不断增长,2014年是国内服务机器人初创公司成立的高峰,一共48家公司成立,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和广东最多,主要受北京创投氛围和广东创新氛围和机器人基因影响。
教育类机器人是目前最大细分场景。这170家服务机器人公司共有36种细分场景,其中教育类机器人是目前最大的细分场景,占比达到16%,包括优必选、小卡机器人、康力优蓝、未来伙伴、乐创教育等。这些教育类机器人公司包括两类,一类是以优必选为代表的“技术流派”公司,一类是以乐创教育(新三板:836667)为代表的“教育流派”公司,前者主要提供机器人产品,后者着重培训教育。
二、巨头已经抢滩入口级技术:全球企业同台竞技
入口级技术美国布局完善,中国发展迅猛。语音和图像的技术相通性高,属于AI范畴,全球范围内最强的当属美国的Alphabet,还有微软、英特尔、IBM、Facebook、Nuance等巨头,国内的百度将战略直接跨至AI,期待未来有超预期表现,除此之外,众多初创公司如思必驰、云知声、face++等也具有较强技术储备,总体来看,AI领域国内虽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有希望追赶并超越;激光雷达是从军用到民用,国外有部分公司如Velodyne转型较早,国内思岚科技、镭神智能等技术也较为成熟;芯片来看,目前英伟达的GPU最为火爆,英尔特的布局也渐渐清晰,国内企业正在积极追赶,有望弯道超车;操作系统部分,主流的是安卓和ROS,但国内有图灵等公司在做,未来仍有变数。
1、语音交互:美国巨头布局即将结束,国内语音战场方兴未艾
全球语音市场分为三个阶段:市场培育期、市场爆发期、市场稳定期。全球语音市场的龙头是美国Nuance公司,Nuance的发展历程,代表了全球语音市场的发展历程。从1994年至2003年,市场处于培育期,Nuance由营收百万美元的量级增长至1亿美元的量级;从2004年至2012年,市场高速增长,Nuance营收从1亿美元量级爆发至16.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28%;从2013年至今市场处于稳定期,Nuance营收近年来稳定至20亿美元左右。
全球语音以Nuance为龙头,各大科技公司具备独立语音部门。Nuance是全球语音市场的龙头,下游客户广泛,包括医疗保健、手机及消费者、企业、图像四大部分。谷歌和微软内部的语音部门也在积极拓展。苹果通过收购Siri后,又引进了新的技术团队进行语音研发和市场开拓。目前已经形成了以Nuance专做语音公司为主,各大科技巨头具备自己独立语音部门的局面。
国外体系完善,国内仍处于市场爆发期。从整体实力来看,国外强于国内;从路径来看,国外收购初创团队后再补齐其他短板,而国内脉络不清晰,一般谋求自建;从技术水平看,国内外集中在巨头公司和科研机构,实力水平国内外差距不大;传统的语音识别行业公司都在谋求转型发展,比如Nuance、科大讯飞等,未来参与的公司将增加, 技术集中在前端技术和语义理解。
美国语音市场已完成布局,语义市场跑马圈地接近尾声。全球最大的语音语义的巨头集中在美国。从语音市场到语义市场,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相似的路径,大企业纷纷收购创业型公司,从2013年到现在,语义市场仍然在进行大规模军备竞赛,而语音市场已经结束了这个阶段,诞生了类似于Nuance这样的国际巨头。
国内语音市场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从2012年起连续大爆发,2015年行业规模约为45亿元。2015科大讯飞营业收入约为25亿元,按照市场份额占比56%测算,2015年语音行业的规模约为45亿元。 国内语音市场竞争激烈。科大讯飞和捷通华声成立早,在语音市场占据第一梯队,其中科大讯飞目前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等主流行业的份额达80%以上,开发伙伴超过1500家,是国内语音市场行业龙头;思必驰和云之声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迅猛;2015年歌尔声学和谷歌入资出门问问,主打移动领域。此外在BAT等巨头内部也有专门的语音部门,主要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总体来看,国内公司既有巨头的语音部门,又有初创公司竞争,各家技术的准确率都很高,从语音转换成文字基本都在95%以上的准确率,体验上来说差距都不大。
他山之石:Nuance拟被收购失败,发力内生
技术成熟后迅速上市,抢占市场份额稳住脚跟。Nuance成立于1992年,创始人Mike Cohen等均毕业于名校,经历13年的研发与扩张,公司语音技术不断成熟,在2005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Nuance不断扩展,业务扩展到医疗保健、手机及消费者、企业、图像四个部门。2005年到2012年,公司营收从389百万美元增长到1,652百万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26%,股价从7.34美元涨到29.39美元, 增长率达到300.41%。为包括苹果的Siri在内的六十余家财富100强公司提供语音技术支持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从事语音识别软件研发及销售的公司。
发展到瓶颈寻找突破,被收购屡屡失败。自2012年起,公司发展遇到瓶颈,客户都是B端,无法继续大量扩张,营业收入增长率不断下降,2012年到201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仅为5.34%。公司便积极通过寻求被收购来继续扩展业务,Nuance曾传言被苹果,三星,谷歌等公司Nuance收购,股价飙升,但是后来谈判失败,股价又跌回。谈判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体量较大,收购不易,另一方面是Nuance的业务难以同苹果、三星、谷歌等协同整合,还有一方面是巨头发展战略有所改变,语音通过挖Nuance团队的人才组建自己的语音部门。
转型内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屡次被收购谈判失败后,Nuance转型内生,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一、 高研发投入以保持领先地位,每年Nuance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10%以上;二、 拓展新的垂直领域,传统的医疗、智能手机、汽车、平板电脑、企业、图像等领域扩张遇到瓶颈,未来Nuance在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积极布局,在C端积极布局,扩大市场。三、 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是亚洲及拉美新兴市场,公司来自美国本土的收入约占70%,而新兴国家的巨大消费潜力急待开发。
2、图像识别:群雄混战,布局应用
图像识别领域活跃着微软、谷歌、Facebook及国内BAT等巨头,各自投入研发领域以使图像识别与本公司业务相契合。各家公司在技术层面上竞争激烈,在具体商业模式上各有特色。Google主要做开放平台,微软希望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硬件相结合,Facebook将图像识别用于社交,亚马逊则更多地考虑电商购物,百度在传统搜索和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皆有布局。
他山之石:微软突破图像识别技术,与多种项目协同发展
微软图像技术方面发力迅猛。2015年5月,微软本用于内测的用于测照片年龄的How-Old项目有意无意的扩散出来,成为社交引爆点,极大的提升了微软图像识别的知名度。2015年8月,第三代小冰拥有了图像识别功能,在于用户交流上更近一层,平均用户跟小冰的沟通高达16次。2016年3月,在微软Build 2016开发者大会的最后阶段,其人工智能项目Seeing AI——一项帮助盲人“看见”世界的科技震惊世界。这项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图像识别技术,它以智能眼镜为载体能识别、描述盲人眼前的人和物,能识别文字、并念给盲人听。
3、激光雷达:欧美技术领先,国内正迎头赶上
在国外,激光雷达已经成为民用领域的“宠儿”,但市场份额大多被诸如瑞士Leica、加拿大Optech、奥地利Riegl、美国Trimble等老牌测绘企业占据。 相比于国外企业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成型产品,且已经和相关公司展开合作,国内公司在激光雷达的研发和生产上则只是刚刚起步。目前,国内研发生产激光雷达的公司主要:华达科捷和欧镭激光(都是巨星科技子公司)、镭神智能、思岚科技、北醒光子。 激光雷达的下游应用领域核心是无人驾驶汽车、服务机器人、无人机和工业测绘领域等。从目前全球激光雷达企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分布来看,居多的仍然是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传统的测绘领域中,也有一批3D激光扫描仪的企业,转型向更具成长性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领域。
2016年有望迎来激光雷达的发展元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激光雷达率先放量的领域是扫地机器人,核心原因在于扫地机器人的第一代产品已经非常成熟,拥有了核心的用户市场。随着2016年市场上核心厂商都开始加装激光雷达,扫地机器人领域的激光雷达需求有望率先爆发。其次为无人机、室内服务机器人、AR增强产品和无人驾驶汽车。根据我们草根了解的情况,目前国内扫地机器人领域主要的厂商,在新一代的产品中,都利用激光雷达的方式替换了传统的随机碰撞式扫地机器人。科沃斯、银星智能等国内品牌也都开始研发带自动导航系统的产品。 目前, 全世界仅有日本、德国等少数几个企业有能力生产激光雷达,但其价格都不低,百度、谷歌无人汽车采用的激光雷达,成本在2-8万美元,价格几乎与汽车本体相当,一般服务机器人很难承受如此昂贵的元器件。 影响激光雷达价格的主要有两大要素:线束数量和采购量。通常线束越高,激光雷达的价格越高。采购量越大,价格越低。Quanergy公司通过降低线束维度,逐步使用固态激光雷达,让成本降低到了250美元左右,国内企业思岚科技,可以在采购量超过1万台左右的量时,单线束的价格可以降低到1000元以内。随着终端用户的产品放量,激光雷达的产业化将会带动价格打破瓶颈区域。
4、智能芯片:国外传统芯片积累较久,国内智能芯片有望弯道超车
通用芯片向深度神经网络方向发展如火如荼。传统的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在图形处理和深度神经网络的计算上,GPU表现出更强的性能,而2015年Intel收购Altera的主要产品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性能更加优异,中端FPGA能够实现375 GFLOPS的性能,功耗仅为10-20W,和CPU和GPU相比,FPGA在深度神经网络(DNN)预测系统中性能更加出色。DNN系统用于语言识别、图像搜索、OCR、面部识别、网页搜索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各种不同应用。相同功率时,在32线程下,FPGA的速度/功耗比约为CPU的42倍,约为GPU的25倍。
专用芯片以智能算法和仿生两条主线并行。专用芯片又称为“人工智能芯片”“神经网络芯片”等,目前专用芯片有两种思路:以智能算法为主线和以仿生为主线,两者的典型代表分别为 寒武纪、IBM TureNorth。寒武纪1号的主频可以达到0.98GHz,处理速度相当于同等面积下CPU的100倍。即便与最先进的GPU相比, 寒武纪1号的人工神经网络处理速度也不落下风,而其面积和功耗远低于GPU的1/100。IBM在复杂性和使用性方面取得了突破。4096个内核,100万个 “神经元”、2.56亿个 “突触”集成在直径只有几厘米的方寸之间,能耗不到70毫瓦。
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各有千秋,未来将是并存局面。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是机器人的大脑。芯片包括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通用芯片不限使用领域,而 专用芯片一般为专门为服务机器人定制。对于机器人来说,由于涉及到深度神经网络,故在计算量上将会更大,通用芯片中GPU和FPGA在解决这问题上优于传统CPU,扩展性和移植性较好,但是软件复杂度和开发周期较高;相比之下,专用芯片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功耗,但是目前整体处于研发阶段,根据目前的资料,虽然其扩展性和软件移植性不如通用芯片,但是软件复杂度和开发周期优于通用芯片。两种芯片各有千秋,未来预计是并存局面。
过去在国内外市场上,由于技术国际芯片巨头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市场份额。科技巨头英特尔、英伟达、IBM等受制于PC和智能手机的市场空间,看好人工智能的前景,纷纷进行布局。在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也投入巨额资金,研发人工智能芯片,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他山之石:从高通拿下移动芯片市场对服务机器人芯片市场的启示
专利是高通的核心竞争力。1985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雅克布先生退休后,与6位同仁成立了高通公司。高通主营业务有三块QCT(高通CDMA技术集团)、QTL(高通技术授权部门)和QSI(高通的战略投资业务),依靠高通经年积累的专利,QTL业务在2013、2014和2015财年分别贡献了30%、29%和31%的业务营收,相当于每年80亿左右的美金(相当于半个腾讯)。自1985年以来,高通已累计投入328亿美元用于研发。截至目前,高通有超过9000件专利正在申请,覆盖安全与隐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2015年 高通专利申请数量位列第四,多年来一直保持芯片领域第一名。
小米放量成就高通骁龙芯片的辉煌。1998年高通和Palm联合开发的第一款具有互联网功能的CDMA手机padQ成就了高通的辉煌,诞生于2007年的骁龙处理器高通在移动无线芯片领域最成功的产品之一。高通与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的合作,从小米1开始一直到小米4都是采用的高通最新的骁龙处理器,随着小米市场份额的扩大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高通一举拿下了高端市场。
高通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高通一直在进行科技大赛的赞助,在2016年赛季的FTC比赛中将会采用更高级别的科技平台,该平台中的机器人和控制台都将采用高通骁龙处理器。高通研发的Zeroth神经形态芯片计划方案也入选了 (MIT Technology Review) 评选的2014全球十大突破技术。除此之外,创建机器人加速器、投资无人机公司、推出飞行器机器人,与开源机器人基金会(OSRF)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合作等,一系列动作彰显高通在机器人领域 以芯片为核心建立生态的决心。
5、操作系统:全球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国产品牌的在突围
对操作系统平台的争夺就像手机上的安卓系统同iOS系统的竞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安卓由Google公司开发,在商用领域有广泛应用,占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机器人上也有广泛应用。ROS诞生于斯坦福AI实验室,在学术和研究领域广受欢迎,目前的应用更偏向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和工业控制。除此之外,法国Aldebaran公司自主开发的NAOqi操作系统也较为知名,国产操作系统TuringOS、iBot OS等也在突破。
实现了手机的爆发后,安卓又被广泛用在不同设备上。鉴于安卓开源和定制化的特性,在手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后,在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领域,安卓不断的攻城略地,截至2015年底, 安卓被用在24,093种不同的设备上,比上年增长了28% 。
得益于广泛硬件市场,安卓生态圈应用数全球第一。据App Figures发布的报告显示,谷歌Play商店中的应用数超越了比苹果ios App store中的应用数,截至2014年底,谷歌Play拥有143万款应用,而苹果ios App Store仅有121万款应用。鉴于此,为吸引更多开发者,原本搭载基于ROS自己研发的NAOqi系统的Pepper机器人,也在自身操作系统上增加了Android系统层,供开发者开发应用。
ROS诞生于实验室,使用机器人类型快速增长。ROS系统诞生于2007年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当时是为了支持一个名STAIR项目,在项目之初,机器人平台集合了所有AI的方法,包括机器学习、视觉、导航、计划、推理、语音和语言处理。2008年到2013年,Willow Garage与超过20家研究机构的工程师一起合作开发ROS系统。2013年2月,ROS的管理工作转移到Open Source Robotics Foundation,2013年8月Willow Garage公司被它的创立者转为另一家创立者成立的公司Suitable Technologies的子公司,Willow Garage对PR2的支持工作随后交给了Clearpath Robotics。自从2010年至今, 搭载ROS系统的机器人类型数从0起步至目前的106种。
ROS系统主要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截至目前,ROS应用在106种机器人上,以智能机器人为主,其中又以移动机器人和智能交互机器人为主,包括著名的 Pepper和NAO。目前已经有很多机器人公司采用了ROS系统来开发一些应用于全新市场的产品,如ClearPath,Rethink,Unbounded,Neurala,Blue River等,最典型的就是Willow Garage的PR2机器人。
国产操作系统在孕育。Turing OS是中国首批人工智能级可商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之一,是具备情感和思维能力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商业应用前景广阔。Turing OS拥有情感、思维、自学习三大引擎,情感计算引擎已支持25种语言类情感识别,识别准确率达95.1%,而在情感表达方面,Turing OS支持468类情感语言表达,88套表情动作表达组合,120种声音语调,能够让机器人模拟人类80%的情感表达模式。据图灵机器人后台数据显示,在近一年时间内其与超过13万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达成长期合作,共享知识库达到15亿项,应用领域累计覆盖用户超过3亿人次,进而每天可收集和积累亿级的用户大数据,在中文语言处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他山之石:Alphabet欲借安卓操作系统的统一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
安卓系统从2009年起短短2年内在市占率上就击败了其他操作系统。据IDC数据,2015年安卓系统的出货量占有率为80%,目前全球约有14亿台设备运行Android,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在使用,是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大操作系统。从2007年谷歌发布安卓系统至今,安卓系统如此受欢迎有两个重要原因:代码完全开源,使用完全免费。
就安卓系统来说,其应用如此广泛基于其诸多优点:其一是开源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其二是给用户更高的自由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手机使其与众不同;其三是选择多样化,海量机型供用户选择;其四是海量应用程序,不受开发商限制,方便实用;其五是丰富的硬件选择,不会影响数据同步和软件兼容;其六是不受开发商限制,第三方开发商有一个十分宽泛、自由的环境,更容易设计出实用型软件带给用户方便。但同时,安卓系统也面临部分缺点:安全问题,由于其开源的本质以及应用广泛的现状,恶意软件的攻击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首要问题;其次是系统缺陷必须用高配置弥补,由于渲染过程的优先级等问题,内存占用不可避免。但是在手机操作系统上瑕不掩瑜,安卓系统是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一直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表示担忧,比尔盖茨和霍金等人经常公开发表人工智能威胁论,特别是在在AlphaGo在围棋上打败人类之后,这种担忧在持续加剧。因此作为服务机器人“大脑”的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中枢,其在安全性上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过去安卓系统在手机上的表现并不好,其中应用审核性差无需root即替代系统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事实上,Google从未停止打击恶意程序(PHA),Android设备总体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安全的Android设备百分比为99.5%,为同年最低值。但是这项数据统计的是未root的过的安卓手机,国内的手机root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安卓手机的安全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启示未来安卓系统在服务机器人应用时,统一管理,实时防护,特别是root权限一定要有整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