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易经,易经是迷信还是真理?
周易 易经,易经是迷信还是真理?
科学届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武断,喜欢把自己没有研究出来的东西都划入“迷信”的范畴,等自己以后研究出来了,对以前的结论不能自圆其说了,再把它从“迷信”的圈子里拉出来。所以,由于科学届的误判,造成很多的冤假错案。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而遭到酷刑的事,不正是典型的事例吗?
《易经》到底是“迷信”而是“真理”,这一问题必须从《易经》的起源说起——
《易经》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成书于伏羲氏时代,分支于周文王的周朝时期,兴盛于封建社会。
一、《易经》卦辞。
《易经》的卦辞是我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变化过程中长期认识大自然运行规律的经验总结。
这些卦辞存在两大特色——
特色一:完整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重叠生六十四卦。你无论怎么排列,不会漏走一个,也不会重复一个。我国古代,数学并不发达,可这些卦辞的排列却跟今天的高中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完全一致。我真的怀疑现在高中数学的排列组合知识就像推演计算机的二进制一样是从我国《易经》中的八卦推演过程里模仿出来的。
特色二:无论你怎样摇卦,你摇的卦一定会在这六十四个卦当中,并且你预测的事情一定与卦辞的卦意非常吻合。当然,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可能把天下万事万物都分为了六十四种类型,并通过几千年的生活实践,无数次的改动,最后才定形编写的经验总结。
二、《易经》的爻辞。
《易经》的爻辞,非常神秘,它不但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变化,而且还能预测事情的最后结果。怪不得这本书叫《易经》,原来《易经》的“易”字本来就是“变”的意思。它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辨证唯物论——世界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的,都是运动变化的。就连我国的空间站之所以高悬天空不会掉下,也是因为它在天空永远保持匀速运动的原因。
《易经》的“爻辞”既是劳动人民生产劳动中的经验总结,又是由主卦变到变卦的过程中推导出来的一种逻辑推理。《易经》爻辞就是这两种方法的完美结合。
三、《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易经》卦辞和爻辞能够囊括宇宙的全部信息。六十四卦的卦与卦之间是可以任意变化的,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每一个变化的周期,都是六十四卦的全排列,也就是说每一个卦都有63种变化,总共有64x63=4032种变化。又由于每一条爻辞都代表一种变化,所以《易经》爻辞有4032条。整个《易经》断法加上没有动爻的六十四卦卦辞断法,实际断法有4032+64=4096种断法,每种断法再通过万物类象和类比推理,因而《易经》实际断法无穷无尽,正因为这样《易经预测》可断天下万事万物!
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易经》,而是周文王整理的《周易》。
《周易》为什么只有384条爻辞?原因是周文王只会蓍草占卜,蓍草占卜有一个最大的局限——每次只能有一个动爻发动,因而导致每个卦最多只有6种变化,整个六十四卦就只有64x6=384种变化,所以只有384条爻辞。“用九”讲的是《乾》卦六个爻全发动变成《坤》卦的现象。“用六”讲的是《坤》卦的六个爻全发动变成《乾》卦的现象。“用九”、“用六”这两条爻辞是孔子在前人的古书中搜集到以后加到《周易》这本书上去的。所以《周易》整个这本书只介绍了384+2+64=450种断法。就是加上万物类象、类比推理,自然也有一定的局限,还是远没有《易经》那么全面。
那么《周易》爻辞还有4032-384=3648条爻辞哪去了呢?原来,《周易》爻辞只记载了一个动爻发动的情况,还有两个动爻、三个动爻、四个动爻、五个动爻、六个动爻同时发动的情况没有记载。所以《周易》爻辞只有《易经》爻辞的十分之一。
事实上,《易经》由《周易》、《连山》和《归藏》三部分构成。周文王的《周易》讲的都是“定数”(预测事情只能有一种结果),而《易经》是“定数”和“变数”(预测的事情可以有很多种结果)都讲。所以“人定胜天”是真理!
四、《易经》是“真理”。
任何一套理论,任何一个发明,任何一项科学试验都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易经》本身就来源于实践,它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综合而成!你能说它不是“真理”而是“迷信”吗?
易经的寓意?
易经是万经之首,它是解说万事万物在一个不断变化之中,它总共有64卦,每卦都包含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包含了万事万物的一种状态和人生哲理。反映了人生每一种状态下如何来想事,如何去做才能达到一个趋利避害的办法。也就是告诉人们服从自然规律,遵循天道做事。
你知道近现代注解周易比较有影响力的都有谁?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和智慧的高都凝结,被誉为群经之首,千百年来引得无数文人志士为它折腰。
社会上对《易经》的看法主要有三类:第一类认为,只要学了《易经》便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所不能。
第二类认为,《易经》就是那些看相、算命先生的专属旁门左道。
第三类认为,《易经》中蕴藏着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是生活的教科书。
其实不管你持哪一类看法,走进《易经》,了解《易经》都是第一步,但是想要走进《易经》,谈何容易?生僻的文字,晦涩的词句,没有一些深厚的文化功底根本近不了《易经》的身,所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注解版本的《易经》。
要说起对《易经》的注解,我个人认为影响力最大的、最值得推荐的还是要属南怀瑾老先生的《易经杂说》。
简单介绍下南怀瑾老先生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
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老先生的著作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和《易经杂说》,老先生为人谦逊,在他的书中常常能看到“我觉得自己非常肤浅”这样的话。
为什么要推荐南怀瑾老先生的版本呢?因为他的书就一个特点----简单易懂。
《易经》融汇了千年的智慧,语言高度凝练,如果不能做到简单易懂,那么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简单说下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易经杂说》其实是南怀瑾先生的一本讲课记录,老师讲课,保证学生能听懂是第一标准,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才会把《易经》简化到了极致,保证所有人都能一读就懂。
《易经杂说》中并没有明确的分章,全书用163个小节详细而又简洁的对《易经》做了注解。
此书前部分主要介绍《易经》的一般知识,虽然是介绍知识,但并不乏味,南怀瑾先生经常会用我们熟知的事物举例说明,读来轻松易懂,品味受益无穷。
此书后部分结合历史案例全方位介绍了《易经》的六十四卦,个人认为其中最吸引人的还要属南怀瑾先生所总结的那些人生感悟。
拿起这本《易经杂说》,会有一种不想放手的感觉,其中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幽默通俗的解释,全方位知识的补充,每每读来让人难以自拔。
以上纯属个人愚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易经杂说》读一读。
您了解多少?
《周易》中的周常有两种解释。一为周朝,指时代、朝代。在此之前有夏朝《连山易》、商朝《归藏易》,加上主要产生于周代的《周易》,合称为三易,不过前两易已经失传了。第二种解释是周而复始、普遍的含义。显然这是从《周易》的文化内涵角度来解释的。至于说“易”字,有三层意义,也叫三原则,分别是变易、简易和不易。变易是指事物始终处于变化的道理,周易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这个六爻也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始终处于变动的道理。组成每卦的阴爻和阳爻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第二简易则是指返璞归真,真正的圣人了解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之后,可以“善易者不卜”,不用通过易经的语言和卦象就能明白易经阐释的道理。不易则是指周易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在里面,类似于道家的道,这是永恒不变的。
除了三易,三原则,还有与《易经》有关的三个人物,一是伏羲,二是周文王,三是孔子。《易经》的创立显然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年伏羲根据天文地象创立了先天八卦,当时也没有文字,只有符号出现。这些符号也就是易经卦象,是各种象辞、彖辞、爻辞等的基础;后来周文王传说拘羑里时创立了后天八卦,而且解释易经的彖辞据说也是他所做;包括他的儿子周公也为解释易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于孔子,我们知道他代表作是《论语》,但了解易经的人都知道,解释周易的“十翼”,也就是十篇解释周易的文章,如《彖》《象》《文言》《说卦》《序卦》等等,都是托名孔子所著。时至今日,《易经》依然在继续发展,例如它的类象还在不断演进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把易经理解为封建迷信的人肯定是没有认真看过易经的人。
解读易经的三种常用方法,分别为理、象、数。有人说,《周易》是一本哲学书,是中华民族哲学的源头。大量的象辞、爻辞讲的就是人生的哲学道理。目前市面上很多的周易书籍也多是从理的角度去阐释它的观点,以及这些理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其次是从象的角度考虑。组成每一个卦的阴爻和阳爻就是各种物象。伏羲画八卦之时,文字尚未出现。文字产生之后的各种彖辞、象辞都是后人的各种推测解释。因此易经的理解自然是少补了象的含义。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也表明语言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故而易经也多靠有识之士利用象去感悟。第三为数,有人还认为《周易》是一本卜筮之书。它能根据数字逻辑推理去预测一个人命运的吉凶。例如《系辞上》记载的“大衍之法”便是教会人们如何卜筮事情的走势和未来的命运。
今日人们认为《易经》很神秘,一个原因是它很难看懂,对它有一种敬畏感;其次是易经通过八八六十四卦将世间的万事万物和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归纳。无论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似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式。于是人们对这种古老的智慧之书感到好奇、惊讶,继而产生敬佩之心。所以,《周易》就是一本老祖宗的智慧之书。过去两千多年没有过时,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主要是学易经的什么?
本人这一段时间正好在看《易经》,感觉这个问题这个我有必要回答一下,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理解。
《易经》又叫《周易》,是古代四书五经的五经之首,在古代四书五经其实主要是教人们做人的道理,因为古代的教育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讲究以德立人,那么我们学习《易经》这本书的话,也应当深入的了解里面暗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为了能够比较明确的表达我的想法,我就说一说《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卦所讲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乾卦是由六个阳爻(既没有中断的横线)组成的,他的卦辞要从下往上看。
乾卦的第一爻,也就是最下面那一个阳爻,叫做初九,他的爻辞是“潜龙勿用”。就是指的人刚到一个新的单位或者是刚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时候,要像潜龙一样藏在水里,慢慢的积蓄自己的力量,这个时候要“勿用”,不能急功近利,因为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的力量还很弱小,这时候如果就开始想要大展才华,会适得其反。
乾卦的第二爻,既九二,它的卦词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是指的在经历了初九的“潜龙勿用”之后,有了一定的才能,就要开始作“见龙”,让人看见的龙,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过想要作“见龙”是有条件的,就是“利见大人”,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才能之后想要展现自己的才华,必须要有“大人的扶持,那样你的所作所为对你来说就会很“吉利”。这里的“大人”并不是特指当官的或者是权贵,是泛指自己身边能够提携自己或者激励自己警示自己的人。因此到了九二的阶段,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就要开始成就自己的理想,同时要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乾卦的第三爻,爻辞是“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指的人经历了上一个“见龙在田”的阶段,事业有了一定的进展,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时候不能放松警惕,骄奢淫逸,要“终日乾乾”,不断的警醒自己,以让自己做到“无咎”,既不出什么大的差错。
乾卦的第四爻,爻辞是“或跃在渊,无咎”,是指的经历了前三爻之后,事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与身边的人关系也处理得比较好,这时候就可以从九二的“见龙在田”到“或跃在渊”了,人生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提升,但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到“无咎”(没有什么大的差错)
乾卦的第五爻,可以说是人的终极理想的一爻,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爻,既“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指的一个人经历了前面的四爻之后,如果还能够提升自己,还有余力的话,就要大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终极理想。“飞龙在天”是指的一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成就大事业。而后面的“利见大人”则告诉我们这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团队协调,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就忽略了身边人。
乾卦的第五爻,因为有“飞龙在天”的吉利迹象,因此一般会用来描述一些成功人士或者王公贵族,比如“九五之尊”中的“九五”就是指得乾卦的第五爻。
到了牵挂的第六爻,爻辞是“亢龙有悔”,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可以看出来不是很吉利。这个“亢龙有悔”指的是一个人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后,如果贪心不足,想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就(既“亢龙”)。那么就会带来极大的灾祸,因为个人能力达不到,所以反而会让自己的事业跌入低谷,这也就是“悔”的意思。
通过《易经》中的乾卦,我们可以体会出其中的智慧,对我们的做人做事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因此我认为学习《易经》主要是学习里面暗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在桃花岛终日研习武学,于四书五经竟然有些疏忽了,看来以后要重视理论知识的钻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