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酒肉猜一生肖,你家乡中元节有什么习俗吗?
豪门酒肉猜一生肖,你家乡中元节有什么习俗吗?
中元节[1] ,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1]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 中元节 。中元节本是祭祀 地官 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 天官 生日,故定为 上元节 (即 元宵节 ),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故定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 水官 生日,故定为 下元节 。
到后来,民间又流传七月十五地府开门放鬼魂的传说(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比如广东),于是中元节渐渐具有了 “鬼节” 的意味。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 “盂兰盆节” 也在这一天,所以七月十五便成了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节日。
在汉魏六朝以前的观念中, “地府” 的所在是 泰山 ,因为泰山府君掌管着人间的生死,而人死后要为泰山府君干活。
《搜神记》 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叫胡毋班的人走在泰山,突然被一个红衣人带进了泰山府君的宫殿。泰山府君让胡 毋 班给阳间的女婿河伯送信。谁知胡 毋 班死去的老爹见到儿子,也要求他向泰山府君求情免了苦力。泰山府君因胡 毋 班有功,便放了胡 毋 班老爹并让他做土地爷。谁知过了几天胡 毋 班的孩子都死了,原来是胡 毋 班的老爹想念孙子,把他们招到地下。
《搜神记》的时代还没有阎王。而汉末魏晋 佛教 传入中国后,鬼的居所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 “地狱” 。“地狱”的说法较早见于东汉安世高所译 《十八泥犁经》 ,而我们的 “幽冥界” 的传说,大致是由佛教地狱传说与民间地府传说结合改造的产物。
至于我们熟悉的 酆都城 ,这是由于托名 葛洪 的《枕中书》中认为罗酆山是人死后的聚集地,而后人只是用四川省酆都县来附会这个地方。
中国有着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传统,“鬼”在中国文化中也意味着逝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我们。《韩诗外传》说“鬼者,归也”,《礼记·祭义》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
在古人眼中,鬼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
其实,我们习惯的说法“阴魂不散”是不正确的,因为古人认为,人的肉身才是阴气的聚集,人的精神却恰恰是阳气的律动,肉身叫“魄”(比如“体魄”一词),精神叫“魂”,魂属阳,魄属阴。灵魂脱离了阴森重浊的臭皮囊(魄),自然变得阳光灿烂,虎虎生风。“阴魂”其实恰恰是“阳魂”。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影响了我们对灵魂的看法。但假如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灵魂的性质,我们也就能正确地认识死亡。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道理。
《左传》 里记载,春秋时郑国一度闹鬼,不少人夜间都见到刚去世不久的上卿良霄的鬼魂出现。郑国国君于是请教 子产 ,问世间是否真的有鬼。子产说:
“有。灵魂属阳,魄属阴。属阳的灵魂寄居于属阴的魄中。如果一个人生存条件良好而又有所作为,魂魄就变得强大。所以,即便是布衣蔬食的平民百姓,他们仍然可以变为厉鬼,何况良霄三世公卿,取精用弘(成语“取精用弘”就出自这个故事),他的灵魂显然更加有力量也更加持久。我们看到他的灵魂,又有什么奇怪呢?”
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古希腊 柏拉图 的 《斐多》 篇也提出了,并且成为了 基督教 灵魂论的先驱,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在临刑前慷慨陈词:“我去死,你们去生。哪个更好,只有神知道。”也正因为如此,古罗马大政治家加图读着柏拉图的《斐多》篇,安详地结束了生命。
子产和柏拉图的讲述其实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灵魂(鬼)的阴森可怖,我们还应该看到灵魂(鬼)的强大,看到生命的生生不息,一阳来复。
笔者认为,古人“天人合一”的内涵,除了哲学老人 汤一介 老先生“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身心之间的和谐”之外,还应该加上人鬼之间的和谐。而人鬼和谐的本质就是人与历史的和谐,是过去与现在的和谐。
虽然 孔子 说“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但孔子并不是认为鬼和死亡就不重要,而是认为在安顿好生命,把握好当下的情况下,讨论死亡和鬼神才有根基。 人是基础,而鬼是超越,生是前提,而死是净化。这就是生死人鬼的辩证关系。
虽然鬼和灵魂是一个庄严的话题,但由于它的神秘性和虚幻性,它也是各种民间故事取之不尽的宝库。可以说,每个中国孩子都是听着老人讲的各种鬼故事长大的。
千百年来,鬼是文学艺术家的“宠儿”,在他们笔下诞生了无数人鬼情未了的旖旎缠绵、夜访吸血鬼的悬疑惊悚,宋定伯捉鬼的壮伟,有钱能使鬼的世故。不管是和谐还是敌意,是喜感还是悲情,这种沟通两界的奇妙景观,不能不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蔚为壮观的民间范式。
这些鬼故事中,鬼的形象各种各样,有的善良,有的凶残,有的搞怪,有的猥琐,而人鬼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敌对关系、和谐关系和喜剧关系。其实喜剧关系也可以归入和谐关系,而敌对关系也常常以喜剧收场。下面就分享几个有趣的鬼故事。
晋朝时有个 阮瞻 ,不相信有鬼,他有一个著名的推论:“假如人会变成鬼,那人穿的衣服也会变成鬼吗?” 后来有一天晚上,一个“人”找上门来对阮瞻说:“你认为世上没有鬼吗?我就是鬼。”阮瞻吓了一大跳,这一跳可吓得不轻,没过多久阮瞻就被吓死了。
这个故事里,人与鬼当然不算和谐,但也不算对立,因为鬼只是想吓一吓阮瞻,没想到阮瞻自己不争气,哏儿屁了(北方话“死了”),死得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和生前言之凿凿的气概形成鲜明对比。
与阮瞻类似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年轻的大学问家 王弼 身上。王弼有一次注解《周易》,参考前人 郑玄 的著作,他说了句“郑玄这个死佬,水平也不过如此吧。”有一天,郑玄的鬼魂找上门来,说:“你小子胆挺肥哈,敢说我的不是?”王弼也吓尿了,没过多久就结束了二十郎当岁的生命。
估计王弼是晚上讲的那句“死佬”,忘了“白天不说人,晚上不说鬼”的古训,结果应验了。所以“晚上不说鬼”的禁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当然,讲这个故事的人一定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者,知道郑玄王弼学术之间的对立,竟至于需要通过鬼现身来解决。
虽然儒家主流思想中鬼是严肃的,是需要“敬而远之”的,但民间文学的鬼却不仅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有人的贪婪、猥琐、懒惰等缺点。最典型的要数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句话是对刘义庆 《幽明录》 里一个故事的概括:
有一个新死的鬼十分瘦小,遇到地狱里肥肥胖胖的鬼同伴,很是羡慕,问他如何增肥。胖鬼告诉他:如果到人间吓一吓人,人们就会害怕,就会供奉祭品。你把这些祭品都吃了,就可以像我一样肥了。
于是瘦鬼照着办,他到了一户人家,见家里有一口磨,于是就小跑着推了起来。他想以自己那看不见的身体推磨来显示灵力,逼主人献祭。但恰好这户人家是穷人,没钱买祭品,于是这个可怜的瘦鬼不仅没吃到便宜,还因为推磨而累得更瘦。
在这个故事之前晋朝人鲁褒写过一篇 《钱神论》 ,文章里有一句话叫“有钱能使鬼”,后来跟这个推磨的故事一合成,就变成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个俗话了。
鬼虽然常常未能免俗,但也常常被人间道德所约束甚至感化。其实鬼也是人变的,鬼与人之间并没有“心灵”的鸿沟。
《幽明录》里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鬼向一个人勒索80两银子,威胁说如果不给钱,老婆就会死,那人偏偏不给,于是老婆死了。鬼又要挟道如果不给钱,儿子就会死,那人仍然不给,于是儿子死了。鬼再次要挟:如果不给钱,你本人就会死。那人还是不给。
鬼被这个人的倔强和骨气折服,于是坦白说:其实你的妻子和儿子都是阳寿已尽,不管给不给钱他们都会死。但你坚决不给钱还是很有种!你是个有福的人,能活到80岁。后来这个人果然天年善终。
其实这个故事很像《左传》里太史四兄弟的故事:齐国崔杼弑君后威逼史官篡改历史,隐匿自己恶行,但史官四兄弟都拒不执行,老大老二老三都被崔杼杀死,老四同样不执行,崔杼无奈,只好放了老四。
鬼和恶人在人的德性面前都不得不收敛和心折,这说明道德的力量正如《诗经》大序里说的一样,是可以“惊天地,动鬼神”的。
也正因为鬼与人的这种异质而同构的特性,所以人们对鬼神也渐渐从害怕到不怕。 “不怕鬼”的思想由来已久。 《庄子·达生》 篇就讲了一个“齐桓公见鬼”的故事。
齐桓公 在沼泽中见到鬼,忙问 管仲 见到什么,管仲说没有。齐桓公受到惊吓,大病不起。有一个叫告敖的人对桓公说:“这是您自己伤害自己。鬼怎么能伤害您呢?如果一个人身上总是散发戾气,那他的精气神就会散,从而产生易怒、健忘和幻觉。积累得久了,就会得病。”
桓公又问世上是否有鬼,告敖说:“有。室内的鬼名叫履,灶房的鬼叫髻。院子里的粪土堆上,有叫雷霆的鬼;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有倍阿鲑蠪一类的鬼;在西北方的墙脚下,有泆阳鬼;水中的鬼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山上的鬼叫夔,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 告敖又说,见到沼泽中的委蛇,则可以称霸。桓公于是大愈。
这个故事有几点非常有趣:鬼是心造的幻影;鬼并非全部都可怕,有“害鬼”也有“益鬼“;如果到处都有鬼,鬼就不可怕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不怕鬼的故事。
阮籍 有一次晚上点灯读书,见到了鬼,他连忙一口气把灯吹灭,但他灭灯的原因并不是怕鬼,而是“耻与鬼争光。”在阮籍看来,鬼除了吓人就没有别的本事。因此,对鬼的态度便从战略上蔑视它发展为耻与为伍,进而连秉烛共居都成了污点,竟至于灭之犹恐不及,这恐怕只有魏晋名士才有这种气概。
世纪诗人 聂绀弩 ,在经历了人生和国家的浩劫后,写下了“哀莫大于心不死,名曾羞与鬼争光”的诗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当然,人鬼同构的思想,演绎得最多的还是人鬼之间的爱情,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 霍小玉、聂小倩 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千年,家喻户晓,在新时期被搬上电视电影屏幕,更是留下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以至于大作家 宁财神 这个笔名都要和《聊斋·聂小倩》的男主角宁采臣谐音。
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里再讲述就难免陈言务去之讥了。其实这些人鬼恋的故事,体现的与其说是民间对神秘界的猎奇,不如说是对人伦关系的扩充,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对自然秩序的合理想象。
《聊斋》 一书本是“借鬼狐说教”,因为古人向来有“圣人神道设教”的传统。其实记录了《董永卖身葬父》故事的《搜神记》同样也是“借神鬼说教”。须知编《搜神记》的 干宝 并不是蒲松龄式的失意文人,他是东晋史学家和思想家,著有记录晋朝历史的 《晋纪》 和政治哲学论《晋武革命论》。
《搜神记》里记录的许多孝子孝女感动鬼神然后人鬼(神)相恋的故事,还有被录入《二十四孝》的《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的故事,其实也是对晋朝“以孝治天下”政策的一种图解。
这些民间鬼故事经历了精英的整理和升华,它的神秘意味便升华为道德意味,它的鬼神色彩便具备了人的色彩,这也就是儒学大师 冯友兰 先生说的“儒学使宗教变成了诗。”
这个“诗”当然不是诗词歌赋的诗,这个“诗”更像 亚里士多德 所说的“诗表达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这种“可能发生”也即是一种理性的必然,宗教变成“诗”其实就是德国大思想家 马克斯·韦伯 评价中国先秦思想时所说的 “理性化” 。
如果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并且敬鬼神而远之是一种消极的理性化,那么东晋时期把民间鬼神传说改造和吸纳进儒家道德谱系和文化谱系,则是一种积极的理性化,而且这种理性化不露痕迹,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对儒学的包容性叹为观止。
那么,在崇尚科学的现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鬼神呢?“敬而远之”和“不怕鬼”,其实都各有道理。
两千年前的荀子,对于祭祀和鬼神这一类看起来可有可无,若有若无的事物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对于那些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存在,君子将它们理解成一种必要的文化,理解为一种教化民众维护秩序的政治智慧,也理解为人区别于禽兽的高贵性所在,而无知民众则将它理解为真实存在的灵异来迷信,却不懂得真心敬畏、努力修德。
所以笔者以为,对于鬼神的正确态度,敬是必须的,不怕也是必须的,在 “敬而远之” 的基础上还应该 “畏而不怕” ,鬼神固然不可怕,甚至不存在,但我们仍然必须心存敬畏。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倘无敬畏,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难免无恶不作。
鬼神的意义,一是给我们历史感,让我们不忘先人的遗泽,在追思中自勉、自强,不堕家声,不忝所生,传承高贵,恩泽后世;鬼神的另一种意义就在于给我们敬畏感,让我们约束自己,善待他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这种“人鬼和谐”中开出人与历史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或许是新时代“鬼节”的意义所在。
各地习俗国内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福建省: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4]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湖南省: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湖北省: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5] 国外泰国: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泰国水灯节(9张) 的亡灵祈福。日本: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6]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注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7]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8] 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新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9] 祭祀活动中元普渡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1] 祭祖中元节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3] 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2] 放河灯中元节 放河灯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10]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2] 送羊节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11]天秤座的人到底好不好?
我说好,喜欢他的人一定喜欢我;我说不好,不喜欢他的人喜欢我。其实评价一个真的不能单纯用好坏来区别。因为好坏是个二元对立的概念,相当于粗暴的贴标签,喜欢以好坏来区分定性事物的人要么太单纯太武断,要么别有用心。
每个星座其实也就是一类人,不过是使人群以星座的形式划分而已。这相当于一种系统的归类,所以大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个体。另外看星座是不能完全看太阳星座的结合木火水金土和上升才是更加真实的分析。
所以大体上来说,根据天秤座的太阳特性和守护星座,首先,天秤座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平衡,他们最在意的是平衡关系,也是正因为这样,使他们在成年后长袖善舞,在社交场如鱼得水。但同时他们也会有一种对凡事祈求均衡的强迫症,所以这也导致他们性情犹豫不定,容易受他人情绪和立场的影响。如果没有强项星体和相位加持,是会很容易摇摆不定的星座。
但他们由于是金星守护,大多出美女帅哥,他们天生对美有执着的追求,强于其他任何一件事,就会出现很多帅哥美女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的哀叹,只能说他们太注重美的形式了。另外又因为本身风向的特性,并没有什么事情让他们真正向内深入走心,可以说,他的看起来的"大气潇洒",一部分来源于与白羊类似的简单,很多时候他们就是一只优雅些收敛着的白羊而已。
他们是天生的大明星和社交家,爱美典范和耍酷宝宝,他们喜欢俏皮的眨眼,嘴角笑成优雅得体的弧度,特别是男士,三大经典表情:荡漾着春风般的笑意表情、斜眼笑,还有超爱吐舌头。
他们无论看起来多强硬,内里往往是孱弱或柔软的,就像随风而动的涟漪,外在优雅的情绪起伏和拿捏,往往换来的是,他们对最亲近的人的无距离无分寸感,他所坚持的完美协调,往往在亲近的人那里无效。他们的心理戏既想做得圆滑,又想看起来有个性,可是无法摆脱始终是个俗人。
他们也是男性里优柔感比较重的星座,他们举重若轻,他们风雅随性,他们喜欢歌唱跳舞,他们不喜欢沉重,所以他们骨子里是一颗风的灵魂。
天秤的理性,来源于风。风是自由的,也是无情的,他们的感情里,无论多么缠绵细腻,都是一种假象。他们的气质里有种天然的凉薄,而且不太外显,因为他们对外无论对谁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和蔼与如沐春风,只有在最亲密的人面前才可能看到他最真实的一面。但其实要说他们理性也不见得是真的理性,这种理性大多数来源于无意识,因为不入心,所以不疼痛。所以,本能地潜意识的细密计算,就是他从行动里流露出的答案,只不过没人留意一个过程而已。这方面,使他们一不小心把握不了平衡、矫枉过正时,就偏向了他们的上一个相邻星座处女座。
因为会察言观色,自然会下意识计算。有时候,他们的计算能力是不逊色于处女的。但精明程度远不如包括处女座在内的其他几个著名的高智商星座。无外乎他们太过于关注外界,关注外界的关系的平衡,发展得好会是他们最大的强项,而低端的天秤,很多都会关注外界的评价和评判,这就明显展现出他们对自我的忽略和不自信,所以当真正的自我被忽略,智商情商什么的真的都只是幌子。还有就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太过于关注外面,致使被压制的部分无法释放,这就使得他们的言行虽然看似圆滑得体,其实往往显示的却是他们会选择针对不同的人,会给与不同程度的褒贬,用很直白的攻击性,来显示他们的个性和强调独特性,这是他们的不可解的矛盾,也是他们一生无法逾越的症结所在。
天秤座四个基本星座里,最没有自我感的,白羊勇猛直白,巨蟹外柔内刚,摩羯孤僻离群,而天秤勇气不是最佳,温柔和刚直都有,但都要取中,他也常常觉得孤独,但总需要一种有形的陪伴。可以说,他又是阳性星座里比较偏阴性的星座,男人一般比较注重体态保养和健美,但你会发现无论他多阳刚,他的心思里总有一些细细密密的东西在,这大概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骨子里对平衡感的自动调和。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有节奏感韵律感,甚至有灵气的星座,却很难说他拥有力量感。当然风向的都没有啥力量感。
他们表面潇洒,热爱运动和流行,其实往往色厉内荏,什么都不太深入下去。甚至也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杂家。这个星座学霸是比较少的。反而明星很多,玩潮流的很多,爱音乐的很多,这些大概是一种他们释放自己最好的方式。他们的人生目标永远是:美、快乐和玩——至于什么是标准,随时代而行,因潮流而定。他们只是不想人生太沉重。如果时代要他们做网红,他们是不在乎别人说什么的,其实底层逻辑是,我这边人多,我有把握你打不赢。大家都在做的,还会错吗?
但他们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似乎离"人情味"很远。他们也不是真无情,也不是不想接地气,甚至有时候还在情爱上挺缠绵悱恻的,但你往往住抓不到他的丝毫头绪和焦点,而越是这样,他们似乎才越迷恋这样的自己,他们喜欢软绵绵的懒洋洋窝着,就像躺在云上一样。当他们粗犷奔放得真实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颠覆的天秤座,在不同的人面前他们也可以和双子座一样,切换成不同人格的面孔,只不过相对来说,他比双子和水瓶显得憨厚得多。
不可否认,这个星座社牛很多。同时天秤座作法官和法律工作者的好像也挺多的,就是不知道,他们作为法庭的书记员裁判员时,在决断的时候,心里会不会也偶尔犯难一下子。毕竟这可是他们骨子里的选择困难症。
当然,星盘里若有好的星体和相位,每个星座都有大神。以个人星盘能分析个体星座,群体画像不能代表个体,星座的概述意义在于让你从大数据里对照个体样貌,体会单个样本的差异。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农村的什么禁忌?
谢谢诚邀
生活在农村,遇到过许多禁忌,先简单的从日常生活中分享几件吧。
在日常生活中,筷子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吃饭工具,而良好的吃饭习惯是老辈人就遗传下来。所以关于筷子如何使用,里面有许多学问,有许多人不知道的陋习。如果不注意,会遭到众人厌烦,人有没有教养,从点滴小事就能彰显出来。
无论亲戚朋友或者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你用筷子夹菜的时候,千万不要用筷子在盘子里乱翻乱夹。夹菜的时候,你的筷子只夹面对你的那边,不要因为喜欢吃什么就在盘子里翻来翻去,这是在一起吃饭人们最讨厌的习惯,也反应出一个人从小有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夹菜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你是否有传染病,所以这是一大禁忌,生活中一定注意。
人吃完饭后,筷子如何摆放也是一个学问,也能检验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有些人吃完饭以后,习惯把筷子往碗底一插,表示己经吃完,于是会遭到很多人反对。特别是主家,嘴里不说,心里会暗暗骂你没有教养,从小缺乏父母教育。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都知道,凡事有丧事的地方,都会放着一碗饭,饭里面插着一双筷子。这是用来去世的人吃饭用的,俗称倒头饭,筷子深深的插在盛饭的碗里。正因为如此,才是活着的人最大的禁忌,生活中一定避免有这让人反感的习惯。
在青岛服役的时候,有次去老乡家吃饭,吃完饭按照正常习惯把筷子平放在碗沿上。没想到一个七岁左右的小姑娘连忙把筷子收起来,她对我纠正说:"叔叔,吃完饭筷子不能平放碗上,否则姑娘长大了找不到婆家″。这本来是我老家正常习惯,所以到了异乡就是一个禁忌,小姑娘给我上了一课,知道了青岛的习惯。
走亲访友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感情的古老习惯,招待客人应在情理之中,但是菜端上桌后也能反应出主人的社会阅历和风俗习惯。
好事成双,作为客人来访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人们最讨厌的事是主人端上桌的菜是单数。在农村老家这叫骂人,是主人对客人的不尊重,是对客人的污辱,在农村也是最大的禁忌。
生活在农村有许多禁忌,特别是婚丧嫁娶,有些禁忌都是远古时期遗传下来的。什么事情都是从点滴开始,有空的时候在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农村的禁忌。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这些禁忌,欢迎留言区评论。
谢谢关注,我是农民鸿运当头,带你了解农村更多的人和事。
起了100多个经典外号?
纵览我国古代近2400多年的封建历史,农民起义可以说是一直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而要说历朝历代中最精彩的一段农民起义,那还要数北宋年间的梁山的108将莫属。当然,可能很多朋友会说,这只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描写,真实历史上的梁山起义其实也就是普通的农民起义。
不过,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这个话题,确实是跟《水浒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大家也不必在历史真实性这个问题上过多的纠结。
说到《水浒传》这部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之所以能被后世奉为经典,实际上的确是因为它有许多独到的经典之处。譬如,其中有一个地方便至今都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水浒众多人物的那些经典外号!
相信凡是喜欢《水浒传》的朋友,对于梁山上那些好汉的外号一定是非常的熟悉。尤其是在书中浓墨重彩的人物,说到他们的外号很多朋友都是张口就来。譬如,“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这些人物在一出场的时候,光凭外号就能让人感觉霸气十足。
然而,正所谓“世事无绝对”。众所周知在梁山这108将当中,有一个重要人物的外号却是极其普通,他便是景阳冈上一战成名的打虎英雄——武松!
要知道武松从出场开始,所做的每一件事那可都是轰轰烈烈大事。譬如,醉打猛虎、大闹狮子楼、收拾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等。无论哪一个事件单拎出来,用来起个威风的外号那都是绰绰有余。可施耐庵愣是没有把握这一次次的大好机会,一直等到武松偶然在十字坡换了一身头陀的行装后,才随便给他敷衍了“行者”的外号。
这不禁让人有些怀疑,施耐庵难道是起了100多个经典外号之后,真的词穷了不成?不然为何会对武松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如此敷衍了事呢?事实上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其中还另有玄机!
大巧若拙之下见真意,反其道而行之更高绝!相信凡是熟悉《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其实在梁山的108将当中,除了鲁智深、林冲、宋江等极少数的一些人物之外,大部分人物占据的篇幅其实并没有多少,有的甚至都是一笔带过了事(跟凑数没什么分别)。不过,施耐奄在武松身上所用的笔墨,却是给人一种毫不吝惜的感觉。
而正是因为这大篇幅的精彩描写,才铸就了武松这一经典的英雄形象。所以,相较于其他人那些已经成堆的“霸气外号”来说,武松这简简单单的一个“行者”,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更为高绝!
历经诸多英雄事,一词实难概平生!众所周知,《水浒传》中大多数英雄人物的外号,基本上都是源于其平生最令人称道的一个事迹而来。然而,纵观武松的一生的英雄事迹,却是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因此,若想用一个外号来概括武松的一生,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所以,施耐奄索性就只给武松取了一个“行者”作为外号。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武松这一生的精彩,事实上却是与“行者”二字极其吻合。特别是到最后当武松于六合寺遁入空门,正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一个佛门弟子之后。恰恰是从江湖路上的行者,顿悟为修心路上的行者。最终修成了正果,还被封为清忠祖师,成为水浒传中鲜有的善终者之一(享年80岁)。
自此,我们在回顾武松的一生,才发现他这一路走来历经的种种磨难。确实是正如一名“行者”一样,也许这才是施耐庵当初给他取这个外号的真谛所在吧!
清明祭祖为什么要提前?
对于清明祭祖,为什么要提前还要提前好几天呢?
其实对于这个文化习俗来说,每个地方都不同,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觉得每个地方都不同的时候,不应该把所有地方的情况都拿在一起来说。
我们今天来给大家解读解读我们这边的农村里面清明祭祖的问题
不可以提前也不可以推迟在我们这边的农村里面拜祭扫墓的习惯其实有很多的要求的。
是对于清明节这一段时间不可以提前,也不可以推迟
不可以提前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这边过完年之后就不可以到山上去扫墓,拜祭祖先了。一定要等到清明节这一天才开始拜祭。
除非有其他特殊的情况,那么要另当别论,但是如果说一般的情况,在清明节这一天之前去拜祭的,多半不会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
不可以推迟又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这边,过完年之后就不能够拜祭扫墓了。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不可以推迟又是怎么说?
不可以推迟,也就是一年之中,比如说过了年,然后到清明节这一天开始去拜祭扫墓。
然后一定要等到清明节这一天才能够去扫墓。不可以推辞不去。就算下大雨也要去,哪怕是拜一个祖先,都是属于开头了。
节前节后不扫墓在我们这边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约定奇怪的习俗 ,就是清明节这一天前后是不允许扫墓的。
比如有的人说,农村里面扫墓由于祖先的墓碑太多,需要翻山越岭的去拜祭扫墓。
那么可不可以分为两天或者三天呢?这个是不可以的。
在我们这边在清明节的时候拜祭,在这一天拜祭,能够拜祭多少就是多少。那么没有拜祭玩的,基本上会流着,到了端午节之后,再选择其他晴朗的日子去拜祭。
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觉得每个地方的不同文化习俗也会不一样,应该以当地的文化习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