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起卦方法,易经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的源头吗?

2024-06-05 12:29:05 52阅读

八卦起卦方法,易经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的源头吗?

《周易》被誉为“大道之源,文化之祖”。

《周易》是《五经》之一,后被奉为“群经之首”。

八卦起卦方法,易经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的源头吗?

我们理解,“首”乃首要、首领之义,好比现代教育中所说的“五育并重,德育为首”。作为“首”的意义,绝不同于一般。《周易》为什么能为“首”?主要不是由于它的卜筮功能,而更在于其哲学思想,即《传》了。《周易》作为《五经》之首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清末,二千余年,并非因为中国古人因循守旧,或者不挑剔,而是由于《周易》的道理具有较为永恒的、可以利用的价值。

《周易》异于其它“四经”。《周易》教化百姓,是通过卜筮的手段,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教育人们认识天道,并自觉地顺应天道,求得各种实践的最大成功。

《易经》是一部极其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

对《周易》给予这样高的评价,并不是现代的事情,而是古来有之。《系辞》中已经努力地试图将《周易》的内涵放在“道”的水平上来考察研究。我们还应注意到,这样评价《周易》的人们,他们思考问题的层次远远超出了“设教”之类的说法。换言之,这种评价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审视《周易》的价值而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超越了狭隘的个体、群体利益。能这样评价《周易》的人,只能是一群冷静睿智的学者。

什么是道?按《道德经》的说法,“道之为物,惟恍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的确是不易言说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言说的。为了表述的方便,必须“强为之名”,称之为道。道是一种依附于有形事物,而又不拘于有形事物的、具有决定性质的形而上的东西。用通俗的文字来表述“道”的含义,可以说,道是制约大地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状态的,恒久稳定的,不可轻易改变的规定性。我们可以发现,《周易》的确可以称为探索大道的著作。我们理解,凡是能称为“道”的东西,应具备如下特征:1、不可改变的规定性;2、恒久性;3、广泛的适用性。在这三个特征中,“不可改变的规定性”与“恒久性”己被《周易》研究的历史所证明。至于“广泛的适用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中说:

“易之为书,推天道明人事者也……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这些话真实地说明了一种现实存在,即《周易》可以和许多的、表面看来儿乎不相干的领域发生密切的联系(以中医为甚)。如果进行稍微深入一些的研究就会发现,《周易》与许多领域的联系并不是机械的、牵强的,而是圆通的、有机的。不仅如此,《周易》还被奉为许多领域的指导思想,不但从哲学的高度,而且从实践的方法的基础层面,有力地指导人们的各种实践。——《周易》思想“广泛的适用性”是无法辩驳的。

所谓“源”与“祖”,应该具各以一下特征:

一、 时间之先。甲骨文是最早的成体系的中国字,但《周易》的卦象符号的出远早于甲骨文,那么,将《周易》视为有据可考的“源”与“祖”有何不可?而在探索大道的层次上看来,甲骨文是无法与《周易》相提并论的。

二、境界之高。在中国文化的范围里,若不能体会“境界”一词的深切含义,就无法体会中国文化的精深内涵。近二十年国内外掀起一股关注中国古文化的热潮,出版了相当一批著作和探讨文化的文章,可惜境界不高。在历史教科书上,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始讲中国的哲学思想。那时的思想流派五花八门,争奇斗异,其实不过是诸于从各自的角度来阐发自己对大道的见解,虽不乏真知,却多失于偏狭和肤浅。《周易》的境界远高于诸子百家。

三、源之对于流的规定性。“源与“祖”对以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规定性。源头的清纯,固然无法保证河流不被污染。但是,毕竟曾有过清纯的源头,时常唤起后人对清纯的向往,鼓励人们不断地努力,清除污染,回归清纯。中国文化是具有高度觉悟的文化,正是觉悟的存在,使人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地从错误的极端回归中正的大道。

四、连绵不断,久长之义。中国文化历经风雨,连绵数千年,一脉相承以至今日。中国文化极强的生命力与其发源阶段就具备的优良素质有关。在这个方面,《周易》功不可没。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把握变化的方法论著作。《周易》中包括了三种具有恒久价值的内容:l、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方法。2、世界变化的规律。3、认识变化,把握变化的具体方法。正是这些内容的存在,使得《周易》具备了“大道之源”、“文化之祖”的资格,确立了“群经之首”的稳固地位,成为教化百姓的有力工具,也将最终确立《周易》在文化范围内的

历史上的预言家有哪些?

自古以来,能够预知未来,未卜先知的人都被称为预言家。历史上,有许多不可思议的预言家,他们当中有的曾预言国运,有的则推演生死,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预言家呢?

姜子牙——《乾坤万年歌》

说到姜子牙大家可能会想到这句俗语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一生涉猎了诸多领域,接下来我们就谈谈他在预言领域的著作《乾坤万年歌》。

《乾坤万年歌》为中国民间流传的著名预言之一,姜子牙所作。每七字一句,共一百零六句。全文准确的预言了中国未来五千年的时运变迁。它是第一本关于中国大概发展规律的预言。历史上发生的诸多大事都被预言到了。

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

李淳风是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袁天罡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两人一起为唐太宗编撰了《推背图》。

关于《推背图》:贞观年代,唐太宗下令两人一同推算唐朝大运。传说因李淳风夜观天象,结合“武周代唐”之言,一时兴起,开始预言推算;又以术数易卦推衍,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朝以后两千年的历史。

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天机不可再泄,因此以《推背图》命名。全文总共有60幅图像,预言了从唐朝开始的未来,使历朝的统治者对它的准确性感到惊恐,将其列为禁书。

诸葛亮——《马前课》

诸葛亮相信各位读者都很清楚,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初中课本上还有他的著作《出师表》,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马前课》又名《马前神课》,从字面上讲,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即起卦的意思。讲述了自三国时期至“大同”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卦象。

以上,就是作者认为历史上那些优秀的预言家。

九为什么是最大的阳数?

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阳数为生发、扩张的,所以九最大为老阳。

阴数是收缩、内敛的,所以6最小,为老阴。1+3+5=9 所以9是老阳,2+4=6 所以6是老阴,12345是五行之数,蓍草起卦时动爻便用的老阴老阳,古人喜欢阳而不喜欢阴。

一、三、五、七、九是奇数,均为阳,象征天;二、四、六、八、十是偶数,象征地。阴阳奇偶;互交互感,以成宇宙万物的生化之道。一二三四五为生数,象征万物万事的生发之机,先居于内;六七八九十为成数,后居于外,象征着万事万物的成形。

为什么易经很少有人学?

易学爱好者因研习方向和目的不同,对易学的称谓称《易经》或称《周易》有两个语境群体。称《易经》或称《周易》,在称呼上都是对的,只不过《易经》在摡念上宽泛一点罢了。

称《易经》者,一般是经院式的国学研究者语境群体。这个群体研究"三易"的起源属性,熟知《连山》出于夏,巜归藏》来自商,《周易》属于周的朝代;熟识八卦、重卦、卦爻辞和孔子之《十翼》的经解内容;认为《易经》是诸子百家的总根,是伦理道德、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经典。这个语境群体谈天说地,是学识高深渊博的训诂者。《易经》的本原是占卜学,而这个群体注重的是古训学术理论研究,对占卜不一定付诸实践。

称《周易》者,大多为研习《周易》预测实践的语境群体。这个群体学以致用,有相当部分人既熟习《易经》的内函义理,又按《周易》的本原去实践预测,两者相兼,成为易界大家。有的对《易经》所包含的范围内容略知大摡,不会或没有能力深入作政经哲理的研究,而更多的是用《周易》的术数理论去做实践预测,去指导自己和人们的行为活动。

不管是对《易经》的纯学术研究,或是《周易》预测,除要有文化功底外,还要耐得住寂寞。做这种学问枯燥泛味,须有兴趣意志;功利性差,须有淡薄致远精神。在当今速效而又浮躁的社会,或许这门学问是冷门一点,但不可能没有人去学习。

《周易》是我国古老的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滥觞之源,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历代一直传承下来。社会发展到今天,也应当继续继承这一重大的传统文化成果,过去传承也必将一直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光大。

有什么可以替代易经的同类书籍吗?

看不懂《易经》其实并没有什么,那些所谓的专家其实也都是看不懂的。尽管他们写过很多东西,如果你会追问,没有人能自圆其说。

其实《易经》只是被人们神话了,有人说那里面藏有宇宙最深刻的秘密,但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那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人们主观地认为《易经》里应当藏有深刻的道理,但却没有人能成功的从中获得过深刻的道理。既然找不到,那我们不如干脆说根本没有。因为宇宙的奥秘被藏在一本古书不容易被发现,与它藏在自然的秩序中不容易被发现,于我们是意义相同的事情。

假设,《易经》里藏有宇宙的终极奥秘,那么我就可以选择抱定它去参,一辈子不行,下辈子还继续,如此下去,不达目标不罢休。但是,我还有另外一条路选择,我抛弃《易经》去学习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观察与理性思考,投入到自然秩序的实际分析中。这两条路哪一条更可能有收获呢?我相信大家多数会认同后一条路。认知自然应当从对自然的观察与分析开始而不是从某一个本本出发。

即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迷信《易经》包罗万有的传说呢? 我始终认为我们现代人不能在神话经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宣称祖先参透了宇宙奥秘,并将它藏在某本古书中,这是一个违反认识规律的事情。人类的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发生,若要了解宇宙奥秘,就需要研究自然事物的实际秩序。虽然人们宣称周易无所不包,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能成功推导出哪怕一条有效的自然法则,易的神圣只存在于人们的期望中。

其实,《易经》只是上古时代的占卜工具书,它适应于人们的思想受制于神明统治的时代中探问神明意志的需要,它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在其盛行的时代,卜师常用,百姓也常常接触,本就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只是后世的经学思维,将上古几本书籍神话,易经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之所以不能读懂《易经》,其实与僵化的经学思维有关。上升为经典的书籍便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解经的只能以经文为依归。另一个原因是人们迷信《易传》中八卦的知识,并试图使用它为基础演绎经文的基础。由此派生出象数派、义理派等易学流派。但人们不去怀疑《易传》所提供信条的基础本身是否有错误。如果《易传》所提供的八卦知识本身就是错误的,与古经文内容本无关联,那么几千年注经不能成够便不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八卦即非伏羲所创,也并不代表天、地等八种事物,我们还试图使用这些知识去构造理解经文的体系,能成功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要理解《周易》古经文内容,传统易学所提供的所谓的基础知识是无益的。读《易经》仍需以阅读原文为主,理解的关键不是由于某些生僻字、古字的字义难解,而是不能明白《易经》卦象与经文的组织原理。

如果有愿意讨论有关《易经》的问题,可以关注我头条号里的相关文章,同时也向大家推荐拙著《周易探源》一书。学习《易经》切忌迷信,一定要坚持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