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自己身边有没有易经的影子?
中国周易,自己身边有没有易经的影子?
易经无所不在
易经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凝结着中华民族远古先民的睿智卓识,一向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中华文明的文化源头,子曰:易其至矣乎,意思是说,易经的学问是世界上一切学问的顶点。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也说“: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易经》,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易经以简单的阴阳二爻为基本符号,三爻组成一卦,任意两卦交相叠合又构成六十四卦,就是这区区六十四卦,却已包罗宇宙中万事万物的任一发展阶段。
孔子形容易经只用了四个字:“洁净精微”,洁净包括宗教的,哲学的含义,意即学会了易经,心理思想情绪,就可以做到清洁而宁静了;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含义,意即学易的人,头脑会非常冷静。
如果你要问我们目前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易经》的影子,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活在易经的世界中,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正如孔子在系辞上传所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往大了说,易经包罗万象,往小了说,易经又衍生出山、医、命、相、卜五术,不管是儒学还是医术,无不源自易经,又怎么能质疑身边没有易经的影子呢。
拿中医来说,中医的基础理论即源自易经的阴阳五行之说,一个人的身体要健康,体内须阴阳平衡,阴阳失衡,人则会有疾,或太阳,少阳,或太阴,少阴,此之谓阴阳两仪生四象。且把易经的五行学说引用到人体之上,与人体的五脏一一对应,相生相克,比如肝属木,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肾属水,所以说,不知易经,不以学中医。
山医命相卜只是易经的小用,易经的大道还在于与自然法则的高度一致,一个人若是学通了易经,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用卜卦,即可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善易者不卜”
形象一点说,易经的功用类似于现代的一台超级机算机,把各项已知的数据输入进去,就可对所有的事情进行一个推演预测,小到一场比赛的结果,大到天气的预测,人类的发展走向都可以进行预测。
所以说,易经无所不在!
不知道哪个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原著比较好?
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还有其它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原著都是比较好的。
你是怎样看待易经的是与非?
易经,被确立为儒家经典,包含三个部分,连山,归藏,周易,前两部分遗失,只留周易。历代大儒多有著述,但只能盲人摸象,各执一词,共识者是讲变化之道。如何讲解?运用一套卦爻符号加以推演,释词又借助周及以前的事例来阐释,上古典籍如尚书,国策类存世极少,以致后人研究困难,穷其一生也无法触类旁通,得其精要。西方更有研究者利用计算机的云计算来研究,其结果也无法窥透门径。
诚然,不能全面吃透这部著作,任何评论都是不懂装懂,最多也不过以偏概全,如此一叶不知者何以言秋呢?是非功过理论上说肯定会受到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就是发展到今天,科学的盲区也比比皆是,自不待评说。具有针对性的评论必须建立在读懂原著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前提怎么发表评论,有大胆者也不过管中窥豹,且一家之言耳。
周易这本书值得学吗?
《周易》这本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历经三千年才艰辛成书,这中间沉淀了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更有当时的“高知”卜官、史官,以及伏羲、周文王、周公旦、孔子(及后学)等高人的创作和整理,把极富人生智慧的哲理,隐藏于当时人们能接受的卦象、卦辞、爻辞、《易传》中。使《周易》成为一座“智慧宝库”,千百年来以其历久弥新的魅力,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群经之首,智慧之源”。
一,学习《周易》可培养人的哲学思辨能力。《周易》本质上是一门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变易、不易和简易,意思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变易);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不变的(不易);掌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可以把一切繁杂的事物简单化,而不被众象所迷惑,使人的思想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简易)。《周易》本身就是简易的最高典范,它把万事万物抽象为至简的阴阳,用阴阳推演万事万物之道而无所遗,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二,学习《周易》可培养优秀的为人处事之素养。《周易》中首卦“乾卦”,以龙说事析理,形象说明应如何应对人的一生或事业全程,并总结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深刻哲理。在“坤卦”中,以各种现象,说明人际关系中或处于辅助岗位等等的处理原则,从而引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至理名言等等。
三,学习《周易》可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易》告诉人们:人生一世,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无咎”。“无咎”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所以《周易》是非常值得人们学习的。
你认为易经是中国最有智慧的书吗?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它的出现,是上古以至于远古时代,中华先祖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理解,既价值认识。早期的易,以"数”的基本形态,表达人对事物的认知。在长期实践积累过程中,上升为对以“数”的演化观察事物与分析认识事物。这就把一般生活中的感知上升为具有理性的抽象思维。由这样一种理性的抽象思维方式方法总结认识事物,并在事物相互关系之中,寻找适合于自己或有利于自己的基本问题的解决。这样一种远古的思维方式方法,对于远古时代的古人而言,可以说找到了一种理性的抽象思维方式,既找到了生活与生存之道。上古时代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就有了中国自己的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的建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智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易》之出现至成为《易经》,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总结的过程。《易经》的成熟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体现,更是智慧的崇尚结果。《易经》中,关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分析认识的方法,所具有的实用性,只是在当今的现实中,被一“古”字所蔽而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思想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书法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