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华算命,今天的世界上真有能预测未来的的能人吗?

2024-06-04 00:58:14 55阅读

邵伟华算命,今天的世界上真有能预测未来的的能人吗?

能预测未来的人应该是没有,但是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他们自称未来人,他们说他们是未来穿越回来的人,很让人费解,无法解释。

日本曾经有一个人声称自己是2062穿越回来的人,他准确的预测出来2011年日本的大地震,他的预言是说要让人爬到高山去,同时在2011年他预言了五年后的熊本大地震,预言时间与真实事件的误差在24以内。另外还有一个日本人自称自己2075年穿越来的,他在2018年1月2号预言将有一个卫星掉下来,结果同年4月果然中国的天宫一号坠入地球,让网友很是震惊。

邵伟华算命,今天的世界上真有能预测未来的的能人吗?

人类无法预测未来,但是却有这么一帮人说自己是未来人,而且频频预测出地球上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还是很惊人费解的,到底怎么回事也没法考证,我的唯一解释就是,这些自称自己是未来人的太多了,他们工作压力大,极容易产生幻觉,自称自己是未来人,人多了,说多了,难免蒙对一个,人类是不可能预测未来的。

现代有哪些研究易经的名人?

我不是现代研究《易经》的名人,但我是3000年来揭秘《易经》64卦数量对称平衡规律的第一人。以下是我的研究成果。请交流。

零基础的人如何读懂易经?

在下前两天写了篇文章,希望能帮到您!

写给有志踏入易学大门的初学者

文章开始之前,我要很严肃的说一句。易学真的是个大坑、深坑,乃至是黑洞。

——有孚君

01 放弃吧!少年

一门学问,或者说一项技能,也许你短则学个三五天,长则学个一年半载就能摸到门径。

好比公众号,我研究了两三天便可以排版、发文了。

又比如学书法,只要勤练不辍,一年下来总能把字写得漂亮了。

再难些的如学法律,三四年下来死记硬背,律师证基本能考下了。(不太了解,只是举例。)

但是学易。

不浸淫个二三十年,你都不好意思和人说你是学易的。

(我就真的不好意思说!)

无论学什么,二三十年下来都算专家了。

学易,没准二三十年下来,搞不好你连入门都不算。

不骗人,真的就是这么难……

还有,学了一阵之后,可能就会迷茫……

学这劳什子图个啥,生活中能用到的地方聊聊。除非是走专业算卦的路线。

所以,如果你看到这里就决定不学了,那么恭喜你,得了解脱。

02 总归还是要写点啥的

最近时日,每当我回想起刚开始学易时的不知所措,就总觉得应该给初学者写点什么,可每次提起笔又放下。

一来是因为我真的懒……

二来实在是怕指歪了路。

因为学易的圈子里有句名言,大意是:“学易一月,自觉天下无敌;学易一年,有口难开;学易三年,方知天高地厚。”大抵如此。

因为易学实在庞杂,天文地理、诗书礼医、人伦草木、物理算术,无所不包。“弥纶天地之学”,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思来想去,还是下了决心,赧颜先写一篇。

星星之火,尚可以燎原。

如果真的有人看了此文后踏入了易学的大门,不说我为易学的发扬做了微末贡献,算是不枉我与易结缘。

易学本身涉及的“学科”就很庞杂。

有太乙、奇门、大六壬的“上三式”,有六爻、八字、紫微等“重体系”的,有梅花易之类“轻量级”的,当然还有风水这门“庞然大物”。

总体归纳起来,分为理派、象派、数术派。而且争的不亦乐乎……

没有固定师承,刚开始很难抉择从何处入手。

03 开始了我的表演

我想说的是,无论学什么,我都建议从《周易》原文开始。

先明义理,再谈其他。

这个过程很枯燥。因为大多数人学易都是想学“算卦”。

这很正常,我开始学的时候也是这样。

但是无论如何,八个经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老老实实把他们的样子印在脑子里。

把先后天八卦分清了,再把他们代表什么记住了,然后把六十四卦的表面意思串一遍,我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

这部分的书,我推荐傅佩荣先生的《易经入门》和《傅佩荣译解易经》。

尤其是《易经入门》,浅显易懂,很适合入门。更难得的是书里有蓍草的起卦和解卦方法,可以暂时满足算卦的欲望。

(好像还送张光盘,详述了大衍筮法。)

其实我是读邵伟华的书入门的,好像有一整套,具体忘了,看了一本基础的,就转到了傅先生的“门下”。

另外,傅先生还有一套详解六十四卦的look,讲的非常好。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我要。

04 六爻是个不错的选择

“入门”之后的这段时间最是浮躁的时候,因为了解了基础之后就想着要找门“术”去学。

虽然不推荐这样,但大多都要有这个过程。所以我推荐可以先学六爻。

一是因为入门的书籍比较多;

二是比较体系化,容易上手;

三是起课(起卦)也相对方便,三枚铜钱(硬币)即可。

毕竟这个阶段保持学下去才是真理。

六爻入门的书实在太多,今人比较著名的有王虎应、朱辰彬等,他俩的书都值得一读。

不过还是古人的书更值得一读。倒不是崇古贬今,而是古人治学的态度确实要比今人强很多。

另外就是,读惯古文,就会觉得读现代文实在如同嚼蜡,没有味道的很。这倒不是我自夸,很多人都如是。

所以六爻的古书我比较推荐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和王洪绪的《卜筮正宗》。

先看《增删》,读上一遍,没人教也自会玩卦。

网上很多人专研《增删》,我遇到过一人,六爻只以《增删》为准绳,水平相当高。

另外《易冒》、《易隐》等都可以看看,但是不推荐在入门时读。

05 不要碰梅花易数再来说说梅花易数。

我个人很喜欢梅花这门术数。所以算是下了不少功夫。

但是读来读去,市面上关于梅花的书确实不多。

珍本、孤本的就算有,我也自不会知晓。

所以一直抱着《梅花易数》这本书翻,另外还有一本《梅花周易数全集》。

这主要是梅花比起其他术数,实在是比较小众。

今人的书确实不少,不过一人一套路,黄鉴、韩海军、张延生、林武樟、邓海一等等,读多了倒会不知所措。

其实严重不建议初学者碰梅花。

梅花也称心易。“人于心上起经纶”,这不是一般境界能达到的,何况初学。

梅花的体用、三要、十应,看上去简单,有人读了一遍《梅花易数》自觉断卦和玩一样,殊不知完全没有搞明白梅花如何玩。

什么时候可以学梅花?

我认为学易三年左右差不多。如果等不及,自可先学上试试,如对其念念不忘,总有再拾起来之时。

06 读《周易》才最快乐

最后还是说说《周易》解读类的书吧。

我学了这么多年,其实只学了六爻和梅花,剩下的就是在读《周易》原文类的书。

八字也碰过一段时间,不过没学会,就暂时搁置了。

因为《周易》读的实在不亦乐乎。

有首小诗道: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毫不夸张的说,他说的没错。

南怀瑾老先生也说,读易就像搞推理,想搞清楚一句话的意思,就得翻另一本书,翻到后却又要翻下一本才能明白后一句的意思,就这么翻来翻去,不知不觉都已经天亮。(记不清了,大致如此。)

所以研究《周易》的原文,实要比研究其他的有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既然说到了南师,就先推荐下他老人家的《易经杂说》。

这本书无论你有没有基础,想不想学易,都推荐一读。

书中的内容浅而通透。

最难得的是,老人家的文字读者很舒心,也给人很熟悉的感觉。仿佛他老人家就坐在你对面,茶余饭后时与你娓娓道来一样。

傅佩荣先生的书说过了,不再重复。

张延生入门的书也不错,可以一读。

再有就是《高岛易断》和《周易尚氏学》。

近现代解易非常精妙的两本书。都是清末民初时写就。

尚秉和先生不愧易学大家,易理、易象无一不精。书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高岛虽是日本人。说实话我是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但高岛的书,实在让人读的敬佩,精妙处更如醉饮琼浆般酣畅淋漓。真的重点推荐。

此外就是《周易正义》、《周易折中》、《周易本义》等,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名人雅士都写过《周易》解读类的书。

既然入了坑,慢慢读、慢慢看即可。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抱着玩的态度去学,别耽误了生活,才是正途。

07 其他的怎么办?

我现在解卦基本是用卦爻辞,配合卦象去看,也会用些梅花的东西。

所以涉猎的也只有这么多。

想学奇门、风水或者其他术数的也不用着急。

过些时日我或许会找些友人再写篇入门文章介绍下。

另外,如果入门时实在看不明白书咋办?

除了我推荐的傅佩荣先生的look外,曾仕强老先生那套《易经的智慧》的look也挺好的,很多人都说曾老不懂易,不动占卦,我只能呵呵。

look要是还看不下去,我这还有个动画片也不错……是真的不错……

叫什么我忘了,懒得翻。一共50多集。

08 怎样找到我们

我们目前有QQ群,也有微信群。大家可以通过公众号<易路相孚>搜索到我们。

09 怎能不凑个九!

文章之前我说,易学很难。真的很难,我不骗人。

我更想说的是,道不远人,易同样不远人。

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仅此而已。

太阳东升西落,日夜交替是易;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寒来暑往亦是易;

吃喝拉撒、读书工作,这皆是易。

学易,万勿离开自然、离开生活!

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此文是为“朋友”而作。然亦是对自己学易之路的一次梳理,收获颇丰矣。

古人诚不我欺!

姓邵的祖先有些什么名人?

关于邵姓的来源,《尚友录》介绍说:"周召公奭后,加邑为邵氏,又望出汝南。”《氏族博考》指出:"召与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从邑。”可见"召”与"邵"是一姓分二的两个姓氏。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邵"姓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而原来的"召"姓反倒稀见了。

今天的邵姓分布较广,人口较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出现了较多的历史名人,谨举例如下:

邵亢('1014-----1074),北宋大臣。字兴宗,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英宗朝,因议事皆中机宜,被誉为"国器",官至枢密副使。

邵兴(1095一一1145)南宋抗金义军首领。字晋卿,解州安邑(今山西运城)人。后改名邵隆,人呼邵大伯。宋金绍兴议和后,被秦桧毒死。

邵元节(1459一一1539),明朝道士。号雪崖,贵溪(今江西贵溪)人,官至礼部尚书,赐一品服。

邵宝(1460一一1527)明朝学者,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人。历户部左,右侍郎,左佥都御史。著有《学史录》,《简端录》,《定性书说》,《漕政学要》,《慧山记》,《容春堂集》。

邵雍(1011一一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北辉县)。自号安乐先生。死后溢康节,又称康节先生。嘉佑时,屡授官职,均称疾不就。哲学上坚持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其历史观则主张人类社会是由盛而衰的退化论。他的学说经后人发展为算命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邵伯温(1057一一1134)北宋理学家,字子文,洛阳人,邵雍之子。官至利州路转运副使。以苏询名义作《辨奸论》,攻击王安石。有《易学辩惑》,《闻见录》,《皇极系述》,《河南集》等。

邵远平,清朝史学家。初名吴远,字戒三,号蓬观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进士,历任郎中,江西学政。其祖邵经邦曾撰《弘简录》,叙及唐宋辽金史事,他循其例,续撰《元史类编》四十二卷,为治元史者所重。另有《史学辩误》等。

邵友濂(?一一1901)清未外交官。初名维埏,浙江余姚人。同治学人,1879年以头等参赞名义出使俄国,1882年授江苏苏松太道,1884年中法战争时,曾随全权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荃同法国公使商谈和约,1891年任福建台湾巡抚,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时,随张荫恒赴日和谈,被拒回国。后因病免职。

邵力子(1881一一1967)近代教育家,政治家。原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清未举人。同盟会员。早年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退出共产党。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甘肃和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驻苏大使和国民参政会秘书长。1949年参加国共和谈,后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

邵祖平,字谭秋,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学者,与国学大师章炳麟交情深厚,曾执教于浙江大学,著有《观人学》。

邵飘萍(1884一一1926)近代记者,浙江金华人,后因同情革命,被捕遇害。

邵伟华(1936一一2019)当代易学家,预测学家。

……………………:

儒释道哪个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90岁佛山无影腿醒狮老师傅,和我谈中华文化的源头。他说一个醒狮就融涵了儒释道三家文化。

我年轻的时候时候很喜欢看黄飞鸿电影。对佛山无影腿非常的崇拜。

后来我在广东定居。没事就喜欢往佛山跑。

佛山是个好地方,很多好吃的东西,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中佛山的舞狮就是那种形式是最为出名的。

有一年我去为了工作的原因去拜访一位醒狮退休的老师傅。这位老师傅,年纪大概有90。解放前就跟着师傅学舞狮。

后来90年代开始一直做这个工作,做到退休。据说他读过私塾。涉猎儒释道。还会武术南拳,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他的外号叫做醒狮无影腿,因马步非常稳,腿法变化多端,轻灵迅捷,所以被称为无影腿。

见到老师傅。他90岁了还依然气定神闲,目光炯炯,精气神非常足。

他请我喝茶,我们坐下聊天,聊到了舞狮的一些文化。

他告诉我在旧社会舞狮的人地位很低。直到最近这些年,大家才会真正的打心底里尊重他们。

其实我们中国人喜欢舞狮子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个狮子里面讲究的东西非常多。可以说儒释道三家文化都有。比如我们舞狮子其实是契合道家驱邪避害的一个象征。

而狮子体现出来的这种中正祥和和奋发励志的正气,这是儒家文化的传承。在佛家里面,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代表着威猛如王的智慧。

所以你别小看一个舞狮子在民间看起来好像是个纯粹的热闹活,但其实他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含在里面。

包括舞狮子的过程当中的那些动作特征的设计也都是很有文化意义的。

我们把南派狮子称为醒狮。这个“醒”字在广东话里面是代表着聪明灵活,同时也寓意着一种觉醒,一种精气神。所以狮子一定要舞得活灵活现,一定要动静相宜,展现出那种活泼的生命力量。

这其实就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核心。如何活出一种生命的力量?

我听了很是受益,于是我问他。那么儒释道哪一个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呢?

他说:中华文化的源头。按照一般的时间和记载来说,应该是从上古开始去探索,比如易经河图洛书这些。

从出现的年代来讲肯定是他们,他们是比较早的,还有可能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东西,而传承到了我们中华。

但是,在先秦的时期我们中华文化发生了一些爆发式的创造和积累。整个先秦时期就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这个历史时代就包括了远古的文化时期。比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黄帝尧舜禹这些的时代。

其实中华文化要溯源,要到这个遥远里面去溯源。不过这一个历史时期,基本上在考古上很难去完全求证。但是虽然考古不完备,但知识体系却部分传承下来了。我们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儒释道文化,很多都从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里受到影响走下来的。

至今我们对于上古时代的文明程度,都还没有定论,从山海经这些著作和相关的考古来看,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真正我们熟知的,是诸子百家开启的思想盛况,春秋战国时期才是儒家文化的形成的时期。也就是说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早期的儒家文化。这个文化的体系非常的光辉灿烂。他是没有经过东汉政治改造的纯粹文化体系。

在同一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也展示了他们伟大的思想。

至于佛教文化则是在汉朝才传入中国。而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是老子跑到西边将道传给了释迦摩尼。所以我们认为佛教文化再次传回来其实是一种回归。是不是我们也不知道。

当佛教文化传回中国没有多少年就被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诞生了伟大的禅宗。而禅宗文化对中国的儒道影响实在是非常大。

那么你问我这三个哪一个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必去回答。

这几千年来,我们中国的文化几乎都是在这三家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运行的。

何必要去分一个先后呢?实际上你往上溯源的话,到了易经到了更上古的文化无非他们也是对生命对道有一个阐释和认知。

而儒释道正是如此,对生命对道有精确的认知。

从道的层面上看,他们是同一个源头,没有先后次序。但是在致用上,却有主次。

佛家的道和道家的道,走到终极的点也是一样的。就连儒家的道到了极点,也和佛道两家相同。

只不过在宗派的阐释表达上,在修行的方法上,在致用的层面上,领域上,他们各不相同。

我问:那么佛家和道家是出世法,儒家是入世法,他们不是迥然不同的吗?

他说:这样分其实只是一个初步的分法,是为了让人初步去理解,其实这三家都没有分什么出世入世。

佛道两家看似出世,实际让人修行不离于红尘。这个红尘不是仅仅指社会的红尘,而是内心的红尘。

他们讲究的是让你的内心打破内外出世入世等等这样的隔阂和分别。当你领悟了佛道两家的真谛。你身处何处?你做什么工作?都不影响你的道。正如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讲究的是一种圆融。

我问:比如仏家他不是要人住在山上庙里,与世隔绝静心清修吗?怎么能够说他是入世法呢?

他说:这只是僧人们的修行方式,他们需要一个专门的环境,去加快修行的节奏。而并不是说,所有的仏法修行都要这样搞。

我们要看修行仏法的目的是什么?大乘仏法讲究渡己渡人,自己成就了还要去度众生,为什么因为众生太苦了,为什么众生苦,众生沦流在六道轮回里面,在社会的风浪里面,在生活的苦难里面、在烦恼无明里苦不堪言,无法解脱。

所以真正的大菩萨并不是躲在山上的,他们要到世间去救度众生,他们要去最苦最难的地方,环境最差的地方。最恐怖最邪恶的地方。比如地藏菩萨,他要发誓去地狱渡尽众生。为什么他们能够有这样的心愿呢?

因为越是差劲的地方越是需要救度。这是菩萨们的慈悲。

但是子啊致用上,还是儒家为主、佛家和道家为辅助。

所以有缘的,顺着缘就度他,没缘的尽量去结缘。这就是孔子说的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是中国人的文化里最重要的一点叫做——广结善缘。

为什么我们要广结善缘呢?因为,人世间的事情无非都是缘起而聚,缘散而离。生生灭灭都在这个缘字里头。

我们深深的懂得,结了一个善缘,就会结第2个善缘,善缘是相续的,不会断的。

所谓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文化的传承其实就是在结善缘,一代一代的结善缘,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结善缘,一个人一个人的结善缘、一件事一件事的结善缘。

把这些善的知识传承下去,传播开来。

比如我们舞狮子也是结善缘。过年过节人民群众来看我们舞狮子,看到就是结缘。

看到我们舞狮子能够感受到狮子带出来的文化和精神,能够促进他们自己内心的精神的升华,这就是善缘和文化的传承。

所以说你说佛家文化是出世的,躲起来的。

实际上他不是,他是要普渡众生。要积极入世的。

实际在仏家认为,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他们无私的奉献,为别人服务,或者给社会创造很多价值,带领整个民族去改变命运。很多这样的人其实就是菩萨。

有一个故事是文殊菩萨要善财童子去找一个药。善财童子没办法下手,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看天下无不是药。

就像善财童子说的一样,天下无不是药,天下每一样事物都是对治另一样事物的药。比如水就是火的药。土就是水的药。相辅相成互为弥补。

以这个道理,仏家同样认为,众生都是菩萨。

你看看我们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无私奉献的人,默默付出劳动的人。那些边疆战士,那些环卫工人,消防战士缉毒警察、那些服务员、修下水道的、救援队的等等平凡的人们。这些不就是生活中的菩萨吗?

所以孔子为什么要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为人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值得启发我们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用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这就是与人为善,也是佛家的精神。也是道家的精神。

我问:那这三家文化的核心都是讲的生命吗?

他说:可以这么说,儒释道文化,浩瀚如海,洋洋洒洒,可是把他们归拢起来,核心非常明显就是在讲生命。讲生命的特点,讲生命的认知,讲生命的存在。讲生命的发展讲生命的本质,讲生命的活法。

你看看我们这个舞狮子。其实里面就已经把儒释道三家对生命的理解蕴含进去了。

我们南派醒狮舞狮之前。要做一个点睛的动作。点睛就是要人用朱砂涂在狮子的眼睛和天庭上。这个就是我们黄帝内经讲的,人的生命是得神者生。

一个生命是由父亲母血融合在一起,再由一个神识结合进来才能诞生,而醒狮用点睛点天庭来表达,一个生命的灵魂赋予进来。

而点睛也寓意着佛家文化里的觉醒。和道家文化里的天眼和元神。

当点睛做完之后,意味着醒狮已经具备了生命的能力。于是这个狮子才是活狮子就不是假狮子了。

我们舞狮子人,头顶狮子心里面一定要把它当成真东西,我们要把它当成一场生命的演习。

所以在我们南狮的里面有很多的很多的讲究,比如从动作上讲,就有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宝、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动作,还有很多表演方式,比如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

这些动作其实就寓意着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我们用的大锣大鼓,大钹,声音和鼓点有时候力度不同,那我们表演的时候的动作,行为就不一样,

所以看我们南狮子的表演一场下来是恢宏大气荡气回肠的。能够很深层次的激发你内心的生命能量。用道家的三个字来形容就是精气神。

所以你看啊,我们去追中华文化的源头有两种追法。

一种是考古式时间纪年的追法。也就是去研究探索和验证考古儒释道文化,哪一个时间靠前?哪一个影响后世比较主流比较深远。

这个追法至今也是很多争议的。因为这三家文化互相的影响就很深,他们互相之间有很多借鉴。也有很多互通的东西,实际上是很通融的。

你要说,从表象上看影响深远的,当然是儒家文化,可是你敢说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就影响不深远吗?不广吗?

我们想去找一个源头,其实是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喜欢把这三家文化单独拿出来去看待。实际上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面,这三个是缺一不可的。

他们互相交错,深深的扎根在中国文化的血液骨骼基础里面,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体生命。

其实已经互不可分、融为一体。当然如果你非要从表象上,语言上方法上等等,这样去分别他们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从内核精神上你是无法分得太清的。你越研究越感悟,就会越觉得这三家是一样的东西。

那第2种追溯的方法就是从三家的内核上面去梳理和追溯,那么从这个内核上去讲,这三家到了极致和顶点的时候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那就是道,和生命。

道家的无为无我、与佛家的四大皆空、与儒家的舍我、如出一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修行大概路子,也都是从入静得定开始,自己修好了独善其身,再往前一步则兼济天下、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后始终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无我舍我济世的精神,其实就是三家一体的精神境界。

我再举个浅显的例子。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当他有能力的时候。能做点事的时候,学了很多东西的时候,他就会说自己知道了,知道知道就是懂道理,知道道了。

然后他要干的事是什么,就是要出人头地,奋发成人,就是要兼济天下。然后他不免要犯错误,要做错事要产生懊悔心里难安,或者遇到挫折,所以他要念一声阿弥陀佛,一蓑烟雨任平生。

其实儒释道三教文化就是这样植入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中,可以伴随着生命的整个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事情上面都能够帮助你解决心理上的问题,达到你心理上的圆融,达到你的智慧。

所以我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很幸福的,因为在精神上你有很大的支撑。这三家的支撑是极其科学的体系,也是极其极致的智慧。搞通了,不但不落后不迷信,比上帝可靠多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