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周易预测网,补的是什么?
方舟周易预测网,补的是什么?
女娲补天,应该是中国古人的“创世纪神话”之一部分。
《说文》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
“化万物”,就是如同西方所说的“耶和华”创造万物一样。在古代中国,创造万物的是女娲这个女神。
女娲作为“创世纪者”,其伟大功绩主要有两个——第一是造人;第二是补天。
记录女娲补天功绩最早的史籍,是《淮南子·览冥》。其曰——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人编写的。所以,在记录远古神话的时候,加进了当时的“九州”“冀州”和 “天圆地方”等等理念。这在所难免。
按照《淮南子》的说法,“四极废,九州裂”之时,已经有了“颛民”“老弱”等等人迹。这样看,女娲补天似在“造人”之后,其实,或在之前,在逻辑上就更为合理。
最早记载女娲“造人”的古籍,是东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
《天平预览》引《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这个女娲“造人”神话的出现,实际已经晚了“补天”神话近四百年。
虽然,关于女娲的这两个神话都最早出于两汉,但应该说,其都是对远古先民关于“开天辟地”认知的宝贵记录。
这种认知,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古老民族中,同样存在。
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创世纪”神话,所传颂的是女娲这位女神。这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类所共同经历过的女性氏族社会这一历史阶段——人类的诞生和繁衍,离不开伟大的母亲。
女娲,把天补好,把地整平,免除了灾祸,使四季顺畅更替,让人们得以平安地生活。
《淮南子·览冥》云:“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员(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
女娲为了让人类顺利繁衍,《风俗通义》载,她还设计建立了婚姻制度。
为了让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世本》说,女娲发明了“笙簧”等乐器。
总之,这位伟大的女神,实在是为人类生存发展操碎了心。
实际上,在秦汉以前,已经有了关于女娲的记载。
记于屈原名下,但很可能比起早几百年的《天问》中,就问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这大约是公元前600年前后,当时的古人对更古老传说的“疑问”。
《山海经》中,有不少关于女娲的记载。说她生下了“十日”;还是“十二月”的母亲;又说她死后,肠子化为了十个神人,等等。
再早,《尚书·尧典》中,天帝命令“羲”“和”以观天象,敬授人时,是确定“四方”“四时”的天神。“羲”是伏羲,“和”是女娲。
战国楚帛书中,女娲,又是“四子”——主管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的四个天神的母亲。
还是开头说过的那句话——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创世神”;作为女神,包括她的两大功绩在内,都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祖先的崇拜。
人类的起源和归宿是什么?
人类的起源,这要看从什么层次去看。
我们由小到大了说,要知道构成人的是基本粒子,说白了就是各种元素。
人体的元素质量占比其实和宇宙元素丰度不一样,宇宙主要是氢和氦,占到99%以上,而人体主要是更高顺位的。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或者说是地球,一起步就战胜了99%的玩家。
所以,从元素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起源极其不易,它是上一代的恒星发生了超新星爆炸之后,恰好地球所在位置是中心位置,于是形成了地球,所以地球山的元素都比较重。
所以,从元素的角度,人类起源是一场超新星爆炸。
如果从细胞的角度来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其实也来之不易,多细胞动物有专业分工的细胞,这个的物质基础是能量。但早期单细胞不具备。后来发生了一次单细胞之间的相互吞噬,结果两个单细胞形成了共生关系,被吞噬的细胞后来成了关键的细胞器:线粒体,为细胞功能。这才实现了多细胞。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人类的起源来自于一次意外,一个单细胞吞噬了另一个。
从物种的角度来看,目前理论很多,比较主流的理论认为:我们起源于非洲,我们的祖先是现代智人。
那人类的归宿呢?
讲真这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题目,因为是未来的事,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我就说说可以确定的吧。如果人类不作死,还可以在地球上待20亿年,20亿年后,地球不再是宜居的星球,这是因为太阳没法很好地控制住它自己,辐射量上升。这时候,我们可以去火星再待上一段时间后,火星也不再合适,就得考虑其他的星系,比如:比邻星。但是,我们那时候得具备长距离移民的能力,如果没有,那就只能等死。
这是假设不作死,但也备不住发生类似于星际物质撞地球的可能性或者地球自身生态巨变,还是人类自己作死。如果是这样,那就会提前灭亡。
无论是哪种,总会有个终点,那肯定是: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即使再强,等到宇宙末日的那一刻,人类还是得面对的。(当然,我并不乐观地认为人类可以持续这么长时间。)
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谢谢邀请,回答;
文化的终极目的
第一,是为人自己树碑立传。
世界上的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又发明了文化。顾名思义文化的根本宗旨,就是利用文字增强人的相互教化作用。比如从古代一直存在,到现在遍地的各类学校,现在的琳琅满目的辅导班,都是为人类自己提供教化作用的场所。
第二,为人类的更新创新提供教义范本。
从古至今在文化文学领域内的精英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开发自己的丰富想象力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创新提供文化教材范文。
历史长河中一切成功的发明创造,都是有他们辛勤付出,才得以顺利实行。
比如,我国最自豪的四大发明,以及各个领域的发明创造,都是由文化的传承记录留存下来。
第三,为人类自己生存层次提高提供指南。
我们是由低级低智能动物,逐步进化为高级智能动物,最终变成超高级智能动物,控制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这就是世界上生存人类的奇迹。可是我们人类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文字文化,相辅相承,记录这一切。
第四,为防止异类攻击提供保护条例章程。
文化的终极目的,
就是为了记录自己,
保存保护自己。
从人类有认知能力起,就产生了日益见长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人类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进化过程中,利用文化记录了世事险恶,记住经验教训。
为自己的生存更好,提供保障服务,唯一最好的选择就是文化。
第五,为人自己从什么地方来?正在做什么?要到什么地方去?做好记录日记。这也是文化最终目的最重要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向人力更高的目标进发,最好的选择就是提供先进文化。
【沧海茫茫,无尽头,】利用文化【人类从幻想中来,像幻想中走去】。
🍃🌲🎄🌿🌴🐫
先秦时期人物的生活方式?
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分封制,周天子将列国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在诸侯国内贵族官员的爵位又分为“公、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可见,周天子管理列国诸侯划分了严格的等级,而诸侯管理士大夫阶级,也划分了严格的等级。而庶人是诸侯国之中,地位最低的一个等级。其实,还有一个不入流的“隶臣妾”,地位比庶人还低。由于没有任何特权,我们也不赘述。什么是“庶人”?很多人应该也知道,根据先秦著作《管子》中的说法:“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意思是,靠体力劳动,从事农耕为职业以侍奉有官爵的人,皆为庶人。通俗一点的说法是,凡以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皆为庶人。古代的“庶人”,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劳动工具。在先秦时期,庶人除了充当劳动力,供养贵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等级如此森严,他们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古代诸侯
结婚:庶人需要进行婚礼吗?
我们都知道,《礼记•曲礼》中那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很多人认为其中的“礼”就是不遵守礼仪。其实,并非是所有的“礼”与庶人无关,只是没有那么严格。而刑法对大夫并非无用,只是士大夫有被赦免的特权,而庶人几乎没有被赦免的特权。
我相信,很多人对古代的婚礼很好奇,尤其是“庶人”。他们结婚的时候,到底要不要举行婚礼?
根据《大戴礼记》的说法:“男三十,女二十有昏(婚)娶,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目天子达于庶人,同一也。”男子30岁,女子20岁结婚,合为50,以对应《周易》中“大衍之数五十”的说法。天子将这些礼法传达给庶人,同样也要遵守。
先秦时期,庶人男子结婚要30岁,女子20岁才可嫁人。你没有看错,的确是这样子的。当然,这个结婚年龄只针对庶人阶级,对贵族是没有这么限制。所以,《春秋左氏》说:“国君十五而生子,礼也;二十而嫁,三十而娶,庶人礼也。”诸侯国君15岁就可以生子了,这是《士昏礼》所规定的。诸侯为什么结婚这么早呢?
据说,舜帝30不娶妻,被称之为鳏(无妻)。周文王15就生了周武王,而在生周武王之前就生了长子伯邑考。作为人君要早娶,不可以年过30岁。其实,古代君主的寿命本来就短。统治阶级害怕君主结婚太晚,没有子嗣作为继承人。而在庶人之中,男子必须30岁,女子必须20岁,才能嫁娶。目的是庶人地位本来就低,不能超越君主,而庶人过早结婚拥有子嗣,让君主情何以堪呢?所以,西周时期才有如此的规定,其实这就是嫉妒。周天子就不希望,你比我先生子。
古代婚姻
既然结婚时的年龄有规定,那么,庶人结婚要不要举行婚礼呢?《礼记》云:“婚礼下达,则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之行,无贵贱一也。”意思是婚礼无贵贱,都可以进行婚礼。不过,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著作《家礼》中解释说:“庶人无问名、纳吉,只有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为什么《礼记》中说,婚礼下达,无贵贱之分,而朱熹为何解释庶人无问名和纳吉呢?
其实,在先秦时期,庶人是无名无姓的,所以没有问名和纳吉这两个程序。除了没有问名和纳吉,其他的程序还是有的。关于古代婚礼制度,我相信很多人也听说过,不过某些细节估计不清楚。
纳采:在古代“纳采”必须用雁(“雁”知南北,不失节。且又是随阳之鸟,有妻子从夫的意义。)所以,纳采必须用雁。
问名:向对方母亲问女方姓名生辰(先秦时期连母亲的姓名也要问),主要目的是占卜,看两人合不合得来,有没有克夫之类的。
纳吉:问了女方的姓名与生辰,拿到宗庙去占卜,如果很吉利,告诉女方。
纳征:春秋时期称之为“纳币”,就是向女方交纳彩礼(“征”是“成”的意思。女方接受聘礼,婚礼就成功了。)纳征的时候送什么呢?根据《礼记》的说法:庶人用缁帛五两(黑色的布五匹),卿大夫娶妻时则用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玄三纁二,加以俪皮(鹿皮)。诸侯娶妻用大璋(诸侯外出巡狩祭大山川所用的玉),天子娶妻用谷圭(玉器,用来聘女的礼器,又称之为“谷璧”)。
请期:男方派人到女方家,告知迎娶新娘的日期,称之为“请期”。
亲迎:就是新郎亲自到到岳父岳母家迎娶新娘,称之为“亲迎”。《公羊传》中说:“天子至庶人皆亲迎!”无论天子还是庶人,都要亲自迎娶新娘,没有例外。
士大夫迎娶正妻时,必须到宗庙祭拜,进行婚礼仪式,没有这一步就是妾。庶人无宗庙,不用在宗庙祭祀,其他从简。此外,纳吉、纳征、请期时,均两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在提亲时,除了纳征不用雁,只纳币外,其余皆用雁。可见,古代对于婚礼也不分等级,只是庶人少了问名和纳吉而已。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士大夫以上则有妾媵(以侄娣从嫁,称“媵”,特指“侍妾”),庶人没有妾媵,只能一夫一妻,一旦定下来,就是成双成对白头偕老。在古代这种庶人夫妻,又被称之为“匹夫匹妇”。
此外,结婚后,对配偶的称呼也有规定。根据《礼记•曲礼》的说法:天子之妃称之为“后”,诸侯的配偶叫“夫人”、大夫的配偶叫“孺人”,士的配偶称之为“妇人”,庶人的配偶称之为“妻”。这些称呼,都是先秦男子原配夫人的称呼,且公侯除了有夫人,还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称“老妇”;在诸侯国君面前自称“寡小君”;在自己的夫君面前,自称之为“小童”。自世妇以下,都自称“ 婢子”。
教育:庶人皆可入学
根据《大学章句•序 》中的说法:“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到了8岁,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庶人子弟,都可以进入小学读书。而庶人主要学习洒水扫地;如何应对上级;见了诸侯如何进退等礼节。此外,礼乐、射御、书数也要学习,不分贵贱。
到了15岁的时候,天子的儿子,公、卿、大夫、元士的适龄子弟,与民间的优秀学子,都可以进入大学读书。主要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所以,《大学章句•序 》中说:“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
先秦时期,有国学(京畿地区的贵族学校)和庠学(“庠”即“乡”,属于平民学校)之分。按照教育程度的深浅,又分为“小学”和“大学”,庶人子弟在乡学当中的优秀者,可以进入国学读书,完成毕业答辩还可以做官。
这里也特别强调一下,西周时期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而庶人子弟要13岁才能读大学。到了春秋时期这种格局逐渐被打破,所以,《大学章句•序 》中的“人生八岁”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入学年龄。天子和庶人子弟在春秋战国时期,8岁皆可入学,但是在西周时期庶人子弟必须要13岁才可以读小学。这个和庶人结婚的年龄都有严格的规定,毕竟西周刚刚建立,周天子的权力比较大,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影响力逐渐减小,平民阶级也没有那么严格的年龄限制了。
住所饮食:庶人住白屋
根据元代李翀的《日闻录》记载:“白屋者,庶人屋也。”什么是“白屋”呢?就是没有色彩装饰的房子。在先秦时期,天子住丹朱(红色)色房子,诸侯住涂有黑色和白色的屋子,大夫住青色的房子,士族住在黄颜色的房子中。因此:“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黄色也。”。后世诸侯王及达官贵族,都饰以朱色,称之为“朱门”。杜甫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很好的诠释。
先秦时期,庶人在家穿“深衣”,什么是“深衣”呢?就是衣和裳没有分开,连在一起的。据说,深衣是服饰当中最底层人穿的,由于庶人是人当中最贱的,故“庶人深衣”。西汉桓宽在其著作《盐铁论》中说:“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庶人平时都穿麻布衣服,所以又称之为“布衣”。要想穿其他颜色或者丝织品服饰,庶人只有到了70岁才能穿。其实,庶人春夏耕田种地,秋冬两季储藏谷物,早出晚归,不分年月,夜以继日的劳动。不到年终不休息,不到祭祀的时间不酒肉。穿着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讲究的了。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又恨好奇,古人到底有没有肉吃?根据《礼制王制》的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古人是可以吃肉的。只是,周天子不会随便杀牛,大夫也不会轻易杀羊,士族无故不杀猪狗,而庶人没有特殊情况不吃珍贵的食物。
诸侯杀牛,要在祭祀的时候才可以,士大夫在招待贵客的时候才可以杀羊或者狗,庶人在祭祀或者年终才能喝酒吃肉。由于肉制品,属于奢侈品。不是说,庶人不能吃,而是吃不起肉,也舍不得吃。
此外,庶人居住在白屋之中,睡皮毛草垫子,没有褥垫,非常粗糙。士大夫睡在用蒲草编织的平席上面,丝织羽盖。其实古人住宿条件都不太好,比较简陋。尤其是庶人阶级,吃不好,穿不好,也睡不好,所以寿命也很短。
出行:坐车乘船有别
其实,庶人在古代一年四季的都在地里干活,很少外出走动。虽然,庶人很少外出闲逛,真要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也有严格的规定。根据《周礼•巾车职》的记载:“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诸侯乘坐的是带有图案的车子,由6匹马组成。卿所乘坐的是五彩斑斓的车子,由4匹马组成。大夫乘坐没有花纹的车子,只有一匹马,士乘坐竹木做成的车子,不能坐舆车。庶人乘役车(根据郑玄的解释:役车,方箱,可载器物以共役)。
古代马车
除了坐车有规定,外出坐船也有明确规定。根据《尔雅•释水》的说法:天子出行乘坐造舟(数艘并列的舟船,如同平地,不容易翻船),诸侯坐维舟(四船连在一起的船),大夫坐方舟(四方形的舟,大船),士特舟(小舟),庶人乘泭(木筏)。
由于先秦时期没有发明马鞍,所以外出没有骑马的习惯,陆路坐马车,水陆坐船。如果不坐车,也不乘船,男子外出步行还需靠右,妇人需靠左行,马车从中央通行。所以,庶人连走路都有规定。
做官:可以做官,几率很小
在《左传•哀公二年》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晋国大夫赵简子在征讨敌国的时候,在誓师大会上说:如果战胜敌人,上大夫受封一县,下大夫授予一郡,士族封赏十万田产,庶人和工商从业者,可上升为官,不再从事体力劳动。而人臣隶圉(奴隶),可以免除除奴籍身份,获得自由。
通过《左传》的记载来看,庶人要做官,也只能在对外战争中获得战功才可以。虽然做官很渺茫,也不是不可能。庶人做官渺茫,但是奴隶基本不可能,可见庶人比奴隶的等级要高很多。
在古代做官,其实也很有讲究。假如,庶人做官或者见国君,不能直视国君的脸。庶人离开宫殿的时候,倒退几步再走出宫殿。此外,在交往时,还要携带礼物,对于礼物也有严格的规定。诸侯国君拿皮帛馈赠好友,卿拿羔(小羊),大夫拿雁,士拿雉(野鸡),庶人拿鹜(鸭子),工商执鸡馈赠好友。
比如,士大夫拿着礼物去见国君,再拜稽首;国君回答一拜,接受礼物。若他国外交人员面见国君,带来礼物,在离开的时候还要派使者将礼物送还。使者见到外交任用说:“寡君使我还挚。”外交官回答说:“君不以外臣为臣下,臣不敢推辞。”两拜叩首至地,接过礼物。其实,做官有很多礼仪,也有很多细节,这里不赘述。
葬礼:庶人无坟,坟前种柳
在先秦时期,对死去的人称呼不同。天子去世称之为“崩”,诸侯去世称之为“薨”,大夫去世称之为“卒”,士族去世称之为“不禄”,庶人去世称之为“死”。去世在床称之为“尸”,在棺材内称之为“柩”。
古人如果去世,什么时候下葬呢?先秦时期,也有严格的规定。根据《礼记•王制》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句话不用翻译,大家都懂。士大夫阶级和庶人都是三天出殡,死后三月举行葬礼。
庶人下葬时,只能用绳子将棺材吊入墓穴,即使下雨也照样埋葬,不聚土成坟,也不种树。服丧期间不得做其他事情,天子到庶人都适用这一规定。办丧事的规格是依据死者的爵位来定,而祭祀的规格是依据孝子的爵位来定。不是嫡长子就不能主持祭祀。亲人去世以后,必须守丧三年,天子和庶人都不能例外。
先秦时期对埋葬死者的坟墓大小也有严格规定?我们看看《春秋纬》当中的说法:“天子坟高三刃,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周天子的坟墓大约三丈高,坟墓周围要种上松树,诸侯的坟墓减半,种上柏树。大夫的坟墓高八尺(大约1.8米左右),种上栾树。士族的坟墓又减半,种上槐树。而庶人无坟墓,种上杨柳树。从墓穴种树的情况来看,对西周的考古提供了帮助。要想找到周天子的墓穴,有松树的地方就对了。
此外,古人去世以后还要设置宗庙。天子七庙,三昭(文王、高祖、祖)三穆(武王、曾祖、父),与太祖之庙共七庙。诸侯五庙,二昭(高祖、祖)二穆(曾祖、父),与太祖之庙共五庙。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共三庙。士族一庙,而庶人无庙在家中祭祀。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
【最早的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人类建立的物质与文化财富的总称,文明的三大标志是城市,文字和国家。人类历史已有约200万年,在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依靠现成的自然物生存,过着采集渔猎生活。距今约1万年前 ,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出现,构成文明发生的前提条件,可考的人类文明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
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建立起了最早的人类文明。苏美尔文明比华夏文明的确立时间要早一千多年,比玛雅文明早两千多年。华夏文明真正确立的时间是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600年左右,而玛雅文明的形成时期约在公元前1000年。
早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定居的苏美尔人,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开挖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络,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进行灌溉,建立起最早的一代文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已经出现了12个独立的城市城邦,他们比较著名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
苏美尔文明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发明了众多的文化和技术。像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用削尖的芦苇杆,将图形符号刻写在泥板上的记录,这种叫泥板书的文字记录,流传最广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其中关于大洪水的部分,是《圣经》中诺亚方舟故事的源头。
苏美尔人除了最早在世界历史上建立起城市,他们还最早发明了轮子和犁,也是最早利用灌溉系统进行技术种植的人类文明。在早期的人类文明中,很多重要的技术都是从苏美尔地区扩散出去。他们发明了最早的冶炼技术,在苏美尔的城邦时期,青铜造具已经普及到工具和武器上,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工具,像锯、皮革、锤子、钉子、指环、铲子、刀、长矛、箭、头盔、船、盔甲、鞋子、酿酒等等。
除了文字发明,苏美尔人的历法可以说是早期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苏美尔人的太阴历,以月亮的变化周期定出年和月,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个月分为29或30天,并在12和60进制的基础上,还划分出了时分,每小时60分钟,早晚重复的12小时为一天。这样精准的历数创造,直到今天都令人惊叹。在关于苏美尔人的记载中,至今6000年前,苏美尔人就懂得高达15位数的数学运算,而3000多年后的希腊人,还认为10000以后的数字是“大得无法计算的值”。
苏美尔人的宗教建筑和教育也有很高的水准,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有着很完整的神族谱系,像天神,地神,水神,太阳神,月神等等,有多达过百的神灵受到他们的祭拜。在后来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众神,也可以轻易的看到苏美尔神族的影子,有意思的是,苏美尔人也认为人是神用黏土做的,这和华夏历史传说中的女娲造人极其相似。“天圆地方”也是苏美尔人对天地的认识,他们同样认为有阴间的存在,人死后就会变成鬼魂,在阴间徘徊。
由宗教信仰产生的“塔庙”,是苏美尔人最著名的建筑,那是类似金字塔式的建筑。塔庙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因为苏美尔人认为神住在高高的神山之巅,只有像塔庙这样高大的祭坛才有可能亲近神灵,让神灵接受人的祭拜。后世的巴比伦塔就是塔庙,也就是《圣经》中记载的,可以通天的巴别塔。
在至今的5000千多年前,苏美尔人已经有很完善的教育系统,这也是令人惊讶的。苏美尔人有专门的学校传授知识,不过主要的对象是贵族子弟,学校传授的知识包括:神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算术和语言学等等,学生从学校出来后就会进入王室或成为神庙的书吏。据泥板书的记录,苏美尔人的教学体罚非常严重,很多学生为了逃避体罚纷纷逃离学校。泥板书上有过这样的记载,一位学生为了取悦老师,把老师请到了家里,让父亲用美食和钱财贿赂老师,以便逃过老师的体罚。
苏美尔人还可能发明了最早的军事阵列,在商业上,他们还有着发达的贸易网络,在至今5000多年前,在其他各洲的文明还处在原始的狩猎阶段,苏美尔文明可谓是一个开挂的文明。但苏美尔各城邦之间持续了一千多年的“诸侯争霸”,让苏美尔人创造的这个辉煌的文明,最后被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王国灭亡。
谢谢收看!我是一个旅游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创业家,喜欢历史文化,欢迎和我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