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siri什么时候世界末日,社会未来是否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问siri什么时候世界末日,社会未来是否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最近经常听到“人类末日”快到了,这次的罪魁祸首不是火山海啸的自然灾害,而是人类制造的机器人,简称“人工智能”(AI),他将会颠覆人类,主宰世界,最终令人类灭亡。
好可怕的预言,这是电影剧本吗?更怕的是科学大佬霍金、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都认为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来看看大佬们怎么说。
霍金反对人工智能
2014年,应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说,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虽然现在的机器人还比较笨,但所谓的“智能”,就是他会学习更新,会自我迭代,总有一天,会脱离人类的控制,会开发人类都无法预见的技术,会飞速成长,到那时候,人类就等着灭亡吧。
霍金对人工智能忧心忡忡,还特意联合数十名科学家发布公开信,联名反对继续开发人工智能。
特斯拉老板反对人工智能
埃隆·马斯克也反对人工智能,他是继乔布斯之后美国科技界最牛的人物,他是SpaceX的创始人,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在公开场合表示,人工智能比核武器更加危险,研究它就是在召唤魔鬼。
但马斯克也创立了一家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Open AI,据说会把研发成果开源,共享给大家。
比尔盖茨用事实反对人工智能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多年蝉联世界首富。盖茨说,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他用微软上线的聊天机器人讲述了人工智能有多可怕。
微软曾经在推特上做过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起名叫Tay。Tay被定位成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和人聊天时会自我学习。可是上线不到一天,Tay就从一个乖乖女变成了满嘴脏话的大坏蛋。
翻译:我他妈的讨厌黑鬼,我希望能够把他们全关进集中营。
翻译:我他妈的痛恨女性主义者,他们应该全部去死然后在地狱被焚烧。
所以Tay上线不到一天,就被紧急撤回了。所以盖茨有这样的论断是有原因的。他说:“在开始的时候机器会为我们做很多工作,几十年后,人工智能会强大到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同意马斯克和其他一些人的说法,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并不关心。”
虽然三位大佬都反对人工智能,但挡不住扎克伯格的探索之心。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说,那些人工智能威胁论简直就是毫无理由的发神经。200年前你担心飞机掉下来,如今不还是好好的吗,杞人忧天会阻碍人类进步。人工智能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像无人驾驶,会减少很多车祸。
看过今年《最强大脑》的应该知道,百度的人工智能小度在人脸识别环节战胜了真人,而且用时非常短,这着实让人惊讶。
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还在非常原始的阶段,但他们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学习增长,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很难预测,到底会不会颠覆人类?那要看他们有没有颠覆的动机,生物之间的战争是求生存、求统治,求引领,而机器人也会吗?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机器人有可能形成自我意识吗?
站在目前的技术能力和未来的科技思考角度分析,机器人未来出现本体模型的类脑运算思维方式是可以的。所谓自我意识就是类人的意识,这一点机器人可能永远做不到也可能人类不允许它做到,至于未来能否出现真正自我意识,要取决于人是否突破天际征服宇宙。
1.本体模型的类脑运算
是基于某个人和某个团队赋予机器人的一个标准运算系统,它通过极其复杂和完善的算法解决类似意识反应的一些问题。它试图以接近人的随机应变思维能力去执行支配机器人的思考和行动。
2.自我意识
具有生命智慧特征,比如大部分小动物你打它就会感觉痛,或者流泪,或者愤怒,这种生物基本的情感反应在科研和学术研究方面,还有很多未知。何谈人类赋予机器人自我意识呢?
3.另类思考
基于不同的看法和科技发展的轨迹来分析,当我要制造出武器时,我们首先已经知道它在打斗和杀人时比人类的自有肢体武器要强,当我们发明了汽车,我们已知了汽车一定会比人的两条腿跑的快。当我们创造了强大运算能力的机器人,也同样已经知道机器人在解决计算问题和处理信息方面要比人强。这说明人类的发展趋势一切都是以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机器人也不例外,赋予它人拥有的思维和意识能力是可以的,但这仍不是自我意识,属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永远不会有自我意识。如果让它产生生物特征的自我意识,可能需要人类突破天际,达到神一样的能力才可以做到造物主(制造生物)的能力。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科技探讨问题,它可能需要、基因技术、生物繁殖技术、神经学、生命学等诸多学科的共同突破天际才能达到。
经典好看的科幻玄幻电影有何推荐?
聊一下科幻的吧!全程尽量不剧透、年代不会太久远,本来打算推荐10个以内,结果写着写着就20多个了...
时空穿越类科学界有个有名的悖论叫外祖母悖论,讲的是一个人不可能穿越到过去杀死自己的外祖母,这样他就没法诞生,也就没法穿越回去。
《前目的地》讲的就是自己穿越到过去找自己的故事(当然这是主人公的boss交代他去做的任务,他自己是不知情的)。这部影片的特点就是导演将外祖母悖论给解释通了,他穿越回去干涉自己却没有影响到现实的自己,反而是因为做了干涉才有了当下的他。
《环形使者》,虽然用的也是穿越干涉自己的框架,但是主人公却是反向的,电影开篇主人公接到命令去处理一个从未来传送过来的犯人不料这个犯人恰恰就是未来的自己。在电影中有直接表现对过去进行干涉后其结果会直接出现在现实自己的身上。可惜的是电影结局并没有走向闭环的结局而是平行宇宙的概念(改变过去的自己会产生一条新的时间线,与原时间线不冲突),造成这部电影有一个重大bug:既改变了自己又产生了平行宇宙。
《蝴蝶效应》,一共3部,一部不如一部,3部影片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一部是经典,第二部尚且能看,第三步不看也行。影片的概念虽然也是穿越过去干涉自己,但并不是直接接触的方式,而是回到自己的记忆时刻做出改变,可以理解为人没穿回去,灵魂回去了。
《年鉴计划》,也是几个熊孩子穿越的故事,和《蝴蝶效应》类似同样也是改变了未来的情况,影片结尾交代出时间闭环,但有一点不一样,你可以自己看一看。
《黑洞频率》,父子二人在不同时空通过电台联系破案的故事,2004年《隔世追凶》、2016年《信号》、2019年《时空来电》都有它的影子(以上3部都是电视剧)。
拟人机器人类机器人三原则: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 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智能AI在人类眼里一直是把双刃剑,它能给人类提供帮助,人类也害怕它取代人类的地位,所以电影也有两大流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
《我,机器人》,机器人有了原则也抵不过人类的算计,电影中的主人公机器人就是被商人利用变成了杀人犯,在威尔史密斯的帮助下最终获得了自由。
《机械姬》,如果说上一步是机器人的被迫自由,那这一步就是机器人打心底想要自由,主人公机器人是个女性外表的机器人,但是她却被制造者困在一所房子内,渴望自由的她理所当然就需要打破牢笼,也自然离不开人类的帮助。
《她》,这是部爱情文艺片,而且机器人只有程序没有身体,这下人类不用害怕了,不仅如此反而还爱上了机器人。推荐这部的原因单纯是觉得画风音乐都很美,和《内在美》一个味道,刚好它又是科幻元素的。
《超能查派》,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机器人也一样,任何智慧生物如果基因不能遗传知识,那他的好坏就只能取决于教他的人还有自己的领悟了!查派就是一个被土匪“养大”的机器人,好在它没有情感,不然真的是坏坏的。
《阿丽塔:战斗天使》,同样是人类“养大”的“机器”,但是和插派不一样的是阿丽塔有情感,原因是在很久以前她也是人。大火的电影为什么还推荐?因为漂亮吧!
超能力类《心灵传输者》,主人公有瞬间移动的能力,能瞬间移动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当然是抢银行了!整部电影剧情一般,推荐也是照着动作场景很酷推荐的,当它是个纯商业动作片看看就好。
《与神同行:罪与罚》,这个不是科幻片是奇幻片,动作戏很酷,虽然豆瓣给的归类是奇幻吧,但是故事架构却是佛教的地狱,我觉得应该归到玄幻才对。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三个地狱使者带灵魂到地狱审判的故事,场景做的很好,剧情也比较感人。
《全民超人汉考克》,半喜剧半动作吧,主人公是个能长生不老的超人,优点是能秒抓罪犯,缺点是不太会干人事(比如抓个罪犯把半条高速公路给毁了),毕竟他也不是人。故事就是讲一个做广告营销的人通过努力把原本邋遢的超人打造成受人人敬仰的英雄的故事。
《永无止境》,通过药物获得超能力,大脑开发率100%,比《超体》要弱,只是贼聪明,算逗比开挂的故事吧,后期被改拍成了电视剧,可惜只有一季。
《超能失控》,故事讲述的是几个高中生偶然间获得超能力的故事,但毕竟年轻人做事容易冲动,加上突如其来的超能力让自己膨胀了。寓意不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电影全程用摄像机视角拍摄,有种纪录片的感觉。
超能力类的电影不大火的是真的少
宇宙旅行类提到宇宙旅行就不得不提到寂寞,只身一人身处浩瀚宇宙深处无限放大了人类对于宇宙的渺小,推荐几部独行侠的电影:
《火星救援》,主人公被返航的探索小队队友落在了火星上,下一批救援队要4年以后才能到达,火星版荒野求生,好在主人公是科学家还是个植物学家,能种地。
《太空旅客》,爱情科幻电影,一男一女在原本120年旅程的休眠仓里醒来,太空深处孤男寡女,想想都刺激。中途还碰上飞船故障,想想更刺激。整部电影就三个能说话的,一男一女一机器,我觉得改名叫《他,她,它》显得更浪漫。
《星际传奇》123部,独行侠宇宙版,猪脚人狠话不多。
《地心引力》,女主给哈勃望远镜换零件,一扭头飞船被太空垃圾撞碎了。太空自救的片子,从头到尾就一个半人,当心看睡着了。为什么这么说,曾经有朋友真就看睡着了,原因是太单调,虽然是逃命,但逃的很安静,可能寂寞的片子只适合适应寂寞的人看吧。
外星入侵类《第九区》,外星难民被迫到访地球,被人类当流浪汉一样驱赶到了垃圾区,男主是个记者去采访,不料被神秘液体感染变成了外星人,然后人类居然要解剖他!感觉就是个讲人权的片子,刚好趁现在可以翻出来看看。吐槽一下,导演说3年后拍续集,然而已经第11个年头了!
《科洛弗档案》,也是个录像机拍的电影,从头到尾没看见外星人,只有一声怪物的吼叫,全片在干嘛?逃命!那它为什么是外星入侵?因为下一部片子。
《科洛弗道10号》,这次不是录像,是在一个小地堡里,女主醒来发现被关在小黑屋里,房子的主人告诉她外面的世界被外星人占领了。女主心想老娘让你用链子锁着鬼能信你,然后就是想办法往外跑。说好的外星入侵呢?嗯..结尾好像有几艘飞船,没关系还有下部。
《科洛弗悖论》这部从一开始就是科幻,故事发生在太空站,几个科学家启动了粒子加速器,然后地球消失了,再之后太空站里发生了各种诡异的事件,比如被砍下来还会动能写字的胳膊。三部都是结尾表达绝望的电影,大部分时间都在讲逃命,要不要看因人而异吧。
《异星觉醒》,也是部逃命的电影,风格和《科洛弗悖论》很近,只不过这部电影明确了就是外星生命。几个科学家在太空站研究外星生命,本以为只是尸体,结果一不小心把生命激活了,后面的就是逃命了。同样也是绝望感十足的电影。
先这么多吧,其实还有很多,但是天快亮了,就先到这吧。
哪个谋士最厉害?
谈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谋士,那真是皓若星辰,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西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孙乾、简雍、糜竺、伊籍等;东吴有周瑜、鲁肃、张昭、张纮、诸葛谨、顾雍、阚泽、吕蒙、陆逊等;
曹魏的谋士最多。
有人评论,曹操手下有骨干谋士九人:荀彧、荀攸、贾诩、戏志才、程昱、郭嘉、刘晔、蒋济、司马懿。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另外,曹操其他谋士还有五十七人。
这里有一个大问题,不知朋友们发现没有?那就是,无论是刘备手下,还是孙权手下,都是谋士和将军没有一个界限,分不清楚。
而曹操手下人,则没有这么乱,谋士就是谋士,你只要给我出谋划策就行,领兵打仗的事,我另外派人去,绝不会让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去。将军就是将军,这个仗怎么谋划,你不用管,你只要按照原来设定的部署带着人马给我去冲锋陷阵就行。
一,孙刘阵营比如诸葛亮,既是领兵统帅,又是军师谋士,后来还担任西蜀国丞相。庞统也同样如此,既是领军统帅,又是军师谋士。刘备进取西川时,诸葛亮带领一路兵马,庞统带领一路人马。形成两个谋士(军师)相互争功的态势。
就连孙乾、简雍、糜竺、伊籍这些文臣,也都被刘备授予了武职:糜竺是安汉将军、孙乾是秉忠将军、简雍是昭德将军、伊籍是昭文将军。
可见,刘备统领的西蜀集团,严格意义上的文臣谋士根本就没有。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自从跟了刘备,每次都是身先士卒,战斗在最前沿;庞统也是军师中郎将,但也得带领一支人马进入西川,在落凤坡中箭身亡;法正同样也是谋士,一个纯粹的文人,但在雒县率众攻城,被流矢射中,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
说实话,这些临阵打仗的事,本身就是每天刀头舔血,或许本来就是武将干的,就根本不应该让他们这些文官干,但由于刘备手下兼具领兵大将军的人根本没有,因此,只好让出谋划策的军师们勉为其难了。
周瑜、周公瑾,大家都知道,文武全才,孙权阵营的东吴大都督。其实在正史上,周瑜这个都督,大概也就相当于镇守一方的太守,只是因为管辖的地区特别重要,兼有领兵将军的权限,因此才被小说《三国演义》无限拔高,成为了演绎中的东吴领兵统帅。这是闲话,暂且不提。
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后来是吕蒙、陆逊。其实这四位,在正史《三国志》里也都是武将,又有文臣谋士的功能。
由此可见,东吴和西蜀同样,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谋士,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兵将军,都是身兼文武双职。需要出谋划策时,是这些人;需要统兵打仗时,同样也是这些人。
二,曹魏阵营看完刘备西蜀国、孙权东吴国的情况,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曹操的魏国。
曹操是大汉朝大司空、丞相、魏公,位极人臣。在曹魏阵营,文武不分家这种情况,基本没有。文官就是文官,武将就是武将,分得特别清楚。
曹魏阵营,曹操本身就是一位文武全才,他曾经刺杀过董卓,这就说明,他不是纯粹的文人。只是手下文官武将太多,一般不需要他亲自出马,因此,他的武功被忽略了,没人知道他在武功上有什么造诣。
前面说了,曹操手下有九位骨干谋士:
荀彧(xún yù)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十几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
荀攸,汝南太守、尚书令、陵树亭侯。荀彧的侄子。军中首席谋士,被誉为“谋主”。据说,他的许多出谋,都是绝密,不能外传。
戏志才,曹操麾下前期重要谋士。《三国演义》没有提过他。据说他善于谋略,深得曹操器重,但不幸早卒。他死后,曹操悲痛欲绝,荀彧为了减轻曹操的失落情绪,荐了郭嘉。其实曹操是把怀念戏志才的感情,转移到了郭嘉身上。郭嘉后来成了戏志才的影子。
贾诩,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太中大夫,太尉,魏寿乡侯。
郭嘉,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程昱,曹操手下谋士中的唯一武将。曾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先后为东平相、尚书、东中郎将、济阴太守、奋武将军、安国亭侯、卫尉、安乡侯。八十岁去世,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
刘晔,战略家。官职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谥曰景侯。
蒋济,三国后期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先后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丹阳太守、丞相府主薄、西曹属、东中郎将、尚书、护军将军、散骑常侍、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太尉。
司马懿,太子中庶子、辅政大臣、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太傅、去世后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
从曹魏九大骨干谋士的职位看,就知道曹魏的实力不同凡响了。也就是说,曹操手下这些谋士,拥有各种各样的职位,曹操动不动就可以给这些谋士加官进爵,甚至封侯。
另外,曹魏的武将,有夏侯惇、于禁、乐进、朱灵、曹仁 、夏侯渊、张辽 、臧霸、张燕、徐晃 、张颌、文聘、庞德、许褚、曹洪、李典等。
这些人拿出哪一个,都可以是一个合格的领兵大元帅级别。另外,还有他们身边数不清的偏将、副将。
这是为什么呢?凡是了解东汉末年这段历史,或者是看过《三国志》、《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东汉政权。
而刘备、孙权则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孙权好歹还有父兄孙坚、孙策留下的基业,刘备尽管是大汉“皇叔”,但也只是有名无实,他的西蜀政权,纯属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
曹魏、孙吴、刘蜀三家这么一比较,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曹魏的优势非常突出:曹操掌握着数不清的人力资源,他可以广招天下的英雄豪杰,只要你值得他曹操重视,曹操可以随意封官许愿。
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清楚东吴、西蜀为什么面对曹魏,实在无可奈何了。
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在刘备阵营被当做独一无二的宝贝,但是到了曹魏阵营,尽管“一言不发,没设一谋”,却没有损伤曹操一根毫毛。曹操尽管对徐庶不满意,但也始终好吃好喝养着他。因为什么?谋士太多了,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可见,东吴也好,西蜀也罢,他们打不过曹魏,说白了,就是输在人才极度匮乏上。
徐庶走了,刘备就像丢了魂;庞统死了,犹如砍了刘备一条胳膊;法正死了,就像摘了刘备的大脑;关羽死了,好比卸了刘备的心脏;张飞死了,刘备马上就不行了。
再看东吴,周瑜死了,孙权西路缺了主帅;鲁肃死了,孙刘联盟就垮了;吕蒙死了,陆逊死了,东吴再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领兵统帅了。
也就是说,西蜀也好,东吴也罢,只要一个大将或者谋士死了,就会伤筋动骨。犹如一个城楼缺了一根立柱,摇摇欲坠。
再看曹魏阵营,不管是死了哪一个,也丝毫影响不了曹魏这辆豪华的“大房车”继续轰隆隆向前运转。
那么,这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其实取决于一个人的功劳:曹操的战略大谋士荀彧。
三,荀彧的不世之功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的首席大谋士。历史上评价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董卓执政,他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十几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曹操有荀彧在后方坐镇,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四处征战,可见荀彧就是曹魏阵营的定盘星,对曹操阵营有多重要。
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规划制定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最出彩的一个战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史书上称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在战术上,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故此,荀彧成为曹操阵营最得力、最不可或缺的战略家。曹操也最信任他,每次不管谁在曹操面前出谋划策,曹操总是会征询一下荀彧的意见,这才决定是否采纳。
四,结论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三国正史中,最厉害的谋士,应该是曹操的大谋士荀彧。是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战略规划,使曹操独家掌控了大汉朝末年最有利的形势,这才给曹操独霸北方大部地区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
或许有人会说,没有荀彧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别人也会出别的更厉害的主意。这话没问题,但曹操的天下绝不可能来的那么顺利,势力也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发展到那么庞大。别忘了,曹操为了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可顶着一个“汉贼”的名声呢。
如果再往下排列,第二无疑是诸葛亮。诸葛亮帮着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刘备,硬是创立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西蜀国,这份功劳别人还没有达到。
也许有人不同意,认为有人比诸葛亮厉害,但这个没有可比性,人家诸葛亮毕竟不管是空中取水也好,碰巧立功也罢,帮着刘备由一个“织席贩履之辈”最后做皇帝了,这是真事。别人没有做到这一点,而诸葛亮做到了。
第三位,应该是东吴的鲁肃。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被罗贯中老师描绘成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意的老好人,但在正史上,鲁肃是个文武全才。鲁肃是周瑜请到东吴,举荐给孙权的:“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周瑜说的很明白,说鲁肃是大才,可以辅佐成就大业,主公你可千万不能让他离开啊。
鲁肃到了东吴,当时并没有执意留下来的意思。但是看到孙权对他特别敬重,也很诚恳,便有了“榻上对”,为“名不正言不顺”占据东吴的孙权提出雄霸江东的战略构想。这给犹豫不决的孙权,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东吴立国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后来又力主并身体力行“孙刘战略联盟”。否则,无论是凭着刘备一家,还是凭孙权一家,都是难以抵敌北方曹魏、独善其身的。汉末如果没有鲁肃,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三国。
有人或许认为东吴最厉害的谋士兼统帅是周瑜。诚然,周瑜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有勇有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在刘备被曹操追的走投无路时,周瑜就有一个很霸道的想法,那就是进取西川。周瑜不愧是东吴的可用之才,他这么做本也没有错。
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假如周瑜没有英年早逝,东吴真的取了西川,没有了刘备的地盘,东吴一家能不能独自抵挡住北方强大的曹魏南下?绝对不可能。
因为没有了刘备的西蜀国,诸葛亮、庞统、法正这样的谋士没有了用武之地,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这些万人敌,即使不会投降曹操,也不可能帮着孙吴,甚至会和孙吴因西川打起来,成为孙吴的死敌。即使刘备手下这些人没有和孙权成为敌对关系,就凭孙吴一家现有的那些零零散散的几个人才,仍然绝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
而刘备、孙权两家尽管实力都有限,但有了这个“孙刘军事战略联盟”,情况则就截然不同了。事实上也正是大家后来看到的那样,曹操无论是攻击刘备,还是攻击孙权,都会有后顾之忧。这才形成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态势。
由此可见,东吴可以没有周瑜,但绝对不能没有鲁肃。
故此,我个人认为,在三国演义这六十多年,最厉害的谋士,应该是曹操的大谋士荀彧,其次是西蜀国的诸葛亮、东吴的鲁肃。如果没有这三个人,三国鼎立的局面就不会形成。
国际上高于或与三体相当的科幻有哪些?
阅读其实是个很私人的事,同样的作品每个人感受不同。
科幻这个概念有点乱,国外的科幻大约还包括了一些魔幻玄幻传奇的成分,从《哈利波特》得过科幻大奖就可以看出英美人的科幻定义和我们有点不同。
我对科幻作品的要求——
第一文学性不能太差,
第二要有纯正科幻基因,不要套着科幻的皮写情情爱爱或者传奇爽文。
我心中纯正的科幻,是结合科学思想描绘人类未来的文学种类。
其它文学作品,主题或许是人性,是已经发生和会继续发生的故事,而一部好的科幻,主题应该加上人类的命运,是张开想象的翅膀,探讨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一切。
大刘的作品在想象力和格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说到文学性,个人感觉和传统文学领域的一流作品还有点差距,当然在科幻领域已经可以登顶了。
我个人觉得可以和《三体》媲美的科幻作品有:
《2001太空奥德赛》亚瑟•克拉克 1968年
鸿蒙之初,人类与其他猿类并无不同。
一天早晨,在一群猿类聚集地出现了一块长板状黑石。
在黑石的影响下,这群猿类学会了使用工具,取得了进化的特权……
时光飞逝,2001年,人类在月球挖出一块黑石,黑石的材质难以辨别,但是被挖掘出土那一刻,它似乎被唤醒了,发出一束电波直指木星。
于是,两名船长和三名休眠中的科学家驾驶一艘由电脑哈尔控制的飞船向木星进发了。
不料电脑哈尔中途出现问题,它认为人类是妨碍它完成任务的障碍,关闭了休眠科学家的维生系统,还让在舱外维修的副船长独自飘向太空。
船长鲍曼排除万难关闭了哈尔的系统,独自一人飘向木星。
在木星的卫星轨道上有一块两公里长的黑石,鲍曼进入了黑石之中,得到了外星人的力量,进化成更高级的生命体星童。
在绚烂的星海中,他朝着地球飞去……
亚瑟•克拉克
黄金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宏大的想象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著称,特别喜爱进化为新人类的主题。
我个人更偏爱他描写外星人的《与拉玛相会》,全篇外星人未现身,但巨大星际飞船中似乎处处有他们的身影,人类为外星人的踪迹激动紧张,最终却发现自己根本被无视,外星飞船不过是个匆匆过客,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但是显然,《2001太空奥德赛》的影响力更甚一筹,美国2001年的火星探测器命名为火星奥德赛,摆明向科幻大师致敬。
克拉克爵士的写作功力自然是出色的,在黄金时代的巨头中,他和阿西莫夫曾经互相调侃,评价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普作家,而克拉克是世上最伟大的科幻作家。
姑且不论究竟是否全球最佳,我认为他们俩对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有着清醒的认识。
《2001太空奥德赛》堪称克拉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和同名电影一起诞生于1968年,对于外星生命、人工智能、人类进化方向的思考和探讨熔为一炉,电影和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各自的表现优势。
克拉克的文字,细腻又充满想象力,逻辑严密,节奏得当,充分展现了无边宇宙的神奇。
而库布里克,则是把视听手段用到极致。片头长达五分钟的黑色片段,胫骨与太空站的蒙太奇镜头,浩渺星空和古典交响乐的完美辉映,让影片充满了库布里克式的张力与冲击。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试映时一片恶评,有人走出电影院第一句话感叹:“这家伙完了!”
多年之后,它却成为影史经典。
应该说,电影和小说互相成就,欣赏这部作品,一定不要忘记看看同名电影。
《永恒的终结》和《基地》系列说到欧美科幻,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就是伊萨克•阿西莫夫。
虽然不是我最喜爱的科幻作者,但我不得不承认,他是最会说故事的科幻大师。
除了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永远不缺乏引人入胜的情节。
把深刻枯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绝妙设定和冲突,是他的看家本领。
机器人三大定律几乎家喻户晓,稍微对科幻有点兴趣的人,也不会不知道基地系列里的心理史学和谜题。
《永恒的终结》是这位大师最受推崇的单部作品。
《永恒的终结》伊萨克 阿西莫夫 1955年
永恒时空这种东西本身就很烧脑,和时间维度相关的因果律很难理解。
阿西莫夫构建了一个时空旅行的时代,人类可以利用时空壶穿梭时空,然后通过精确计算的结果发动现实变革,从而保护各个时间段的人类。
这些时空彼此串起来,前者影响后者。但是有一个时空不受影响,那就是永恒时空。
永恒时空里有一群人负责现实变革,保护人类。时间段以世纪为单位,大约11000世纪左右,处于这个时空中的普通人在永恒之人尚未观测到他们的时候就发现了永恒时空,而且通过对下时的观测,发现了永恒时空的弊端,那就是让人类中庸,让人类选择安逸,然后不思进取,走向灭绝。
于是新人类与永恒之人展开了对决,最后时空技师哈伦选择了毁灭永恒时空,让人类经受一轮轮考验,最终迈向星际。
阿西莫夫智商160,博闻强记,知识极其渊博,他笔下的未来世界有个非常强大的地方,就是逻辑的自洽和完备,这也是硬科幻特别需要的素质。
像倪匡那种编故事能把北极熊送到南极的,就是纯粹的伪科幻,当个传奇故事看看挺好的,但是科幻独特的思考和探讨都没有。
因果链的构建和“改变过去”的命题是时间旅行中很难处理的矛盾,书中却毫不避讳,甚至拿来作为了核心情节,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当然,1955年的作品,对于未来的想象有一部分今天看来有些落伍了,比如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描述。
但是,无论是逻辑体系,人物情节,还是伦理反思,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顺便推荐一下《基地》系列,其实想明白为什么阿西莫夫被许多人捧上神坛,仅仅了解一部作品远远不够,他的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以至于他的科普作品,构建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阿西莫夫宇宙。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系列来推荐,那还是《基地》吧,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宏大构架的系列故事,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基地》系列是令人折服的。
《异乡异客》罗伯特•海因莱因
首次登陆火星的地球探险家全部遇难,只在火星上留下一个孤儿。当这个孤儿回到母星地球,却仿佛来到了一个异世界,面对着文化的隔阂。
按照地球法律,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成为火星的拥有者。于是,从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他立即成为各大势力争夺的对象……
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很难用故事梗概来说明的。
设想一下《红楼梦》,一句话表述成,发生在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故事,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贾府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人生悲剧。
啥感觉?[呲牙][呲牙][呲牙]
其实这部作品我个人阅读感受不是太好,前半部的设定和书名真的太打动我了,但是全书后半段我是用WTF的表情读完的,那些关于性解放,宗教,社会解构的东西,不是作者夹带私货?最后那个耶稣受难是啥?
然而,事实是,这部作品为海因莱因在西方社会赢得巨大声望,被许多读者认为是他创作生涯的里程碑。
或许对于我们难以接受的,恰恰是这部作品想要的:
它的魅力,并不在于过硬的技术细节描写,也不在于文笔如何流畅优美,故事情节如何爽快,而是海因莱因从根本上摧毁了当时的伦理道德观,将传统思想踩在脚下,并在此之上建立了一个完全违反了常识的新兴文化现象。
借助瓦伦丁这位“异乡异客”的视角,读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审视人类文明,重新理解当今社会的种种思想观念。
如果对科幻小说黄金时代感兴趣,建议还是不要错过这部作品。
如今的国际社会,正如亨廷顿的预言一般,爆发文明的冲突,那么想要了解西方现代文明,这本被许多美国年轻人奉为经典,好几十年后还有人将其改编为电视剧的作品,也不失为一扇窗口。
我个人对于文化差异的体会,是在安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系列中。
读这套书时正好去纽约出差,在地铁中,面对形形色色,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乘客,突然觉得,安德系列中对于书中对于 生人、异乡人、异族、异种的探讨和构思,产生于美国作家的笔下,并非偶然的灵光一现,而是种族和文化大熔炉的背景,文化冲突与和解的现实造就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异乡异客》无愧于它的书名,虽然没有按照我所期望的方向展开。
多说两句,海因莱因是个人偏爱的科幻作家,虽然很多人因为《星船伞兵》这样的作品骂他,说他意识形态绝对论,反民主,军国主义。但是他确实是一个有着独特思考和表达的作家。
或许可以试着先从不那么富有争议的作品去了解他。
能引起思考和争议的作品,往往都是值得一读的,不是吗?
《银河系搭便车指南》道格拉斯 •亚当斯
如果有一部作品,能够把科幻世界的奇思妙想和传统文学的妙语如珠结合得天衣无缝,那就是《银河系搭便车指南》。
亚当斯属于那种才华横溢却游戏人间的英国作家。他毕业于剑桥英语文学系,却做过很多匪夷所思的职业,比如阿拉伯王公的保镖、鸡场清洁工,还有平克·弗洛伊德的吉他手。
据说他是在欧洲徒步旅行时,眼望星空,突然想到了《银河系搭便车指南》这么个题目。
最初并没想写成科幻,但既然地球一开始就被宇宙拆迁队给灭了,只好一路“科幻”下去。从BBC的广播剧一路发展成五部系列小说。
如果按作者的本意,把它当成一本“搭车指南”来读,会别有一番乐趣。你一边听着亚当斯一本正经地说瞎话,一边欣赏银河系各个星系的风土人情,会发现到处是英国的影子——下午茶、小点心、Which杂志、外星人在伯尼茅斯看球度假……
书的内容就不介绍了,一来不想剧透,二来觉得这书和其它科幻巨著不同,看起来设定很大,读的趣味全在于细节,在于那些英式幽默,这也是有人攻击它全书在抖搂小聪明的原因吧。
几件事证明它的影响力:
一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采访中推荐这本书,称它是自己最爱的科幻作品,最近几年中国大陆这书的销量估计有一半得归功于马斯克。
二是在科技界,尤其IT界,书中那句“别惊慌”(Do not panic)已经成为黑话切口般的存在。
马斯克发射到地球—火星转移轨道的跑车里,放着一本银河系搭便车指南,车载屏幕上打印出DON'T PANIC
三是芬兰有个科幻组织名字就叫42,为啥?看完这本书就知道了。
四是天空中有颗小行星,用了书中主人公邓特的名字。
总之,它和星球大战一样,已经成为欧美现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提醒一下,同名电影让我很失望,和《安德的游戏》电影版一起高居我科幻电影避雷榜前三。
据说小说中译版也被吐槽得厉害,庆幸我看了英文原版。
其实当年《科幻世界》上有个开头翻译得相当不错,不知为啥最后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搞了个备受诟病的版本。
《1984》乔治 奥威尔 1948年
其实把这本书放进来有点犹豫,因为作者本人似乎并不把它归为科幻,有大量评论把它作为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并不当作科幻。
它的文字和人物刻画水准,远远超过一般科幻作品。
但是左看右看它都符合我对科幻的定义——思考人类未来的文学。
书中对无所不在,控制着人们思想的老大哥的刻画,实在太深入人心了。《1984》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文化符号,文化常识。
苹果1984年的电脑广告,就是模拟1984中的情节,砸碎老大哥,影射微软的垄断和对市场的控制。
风水轮流转,如今是堡垒之夜游戏公司不满苹果的抽成政策,在2020年的广告里把苹果比喻成IT界的“老大哥”。
瞧,没看过这部作品,连广告都可能看不懂。
所以,即使不从科幻作品的角度评价,也是不可错过的作品。
以上是个人推荐,还有一些非常值得一读的科幻作品,可能更多源自个人偏好,就不在这里罗列了。
另外,喜欢科幻的人,应该也会喜欢卡尔萨根吧?《宇宙》系列片是科普神作,至今没有第二部能撼动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因为他讲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人类的智慧如何探索宇宙。所以,顺手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