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宅风水绝断,老人亡故后要打金井是什么意思?
阴宅风水绝断,老人亡故后要打金井是什么意思?
问:在农村,老人去世后“打金井”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讲究?听起来像怎么挖宝宝?
虽然谁都不能最终离开“金井”,但知道金井的人并不多。 “金井”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意味着宝藏被隐藏了,其实并不是表面上听的意思。
点击右上角的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的爱好知识。
各行业几乎都有行业内的专业术语,俗称行业语。 业界的语言是专业使用的,在容易和伙伴交流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业界内的秘密泄露。
在外行人看来,业界的话听起来很神秘,经常听起来像雾,不知道云,也觉得自己不能插话。 其实,这可能是很简单的事。 理解了那个意思的话,比如“金井”就是其中之一。
一、金井到底是什么?在农村有被称为“打金井”的力量工作,也有被称为“挖金井”。 这项工作很少,活着的时间也不太确定,一年四季随时都有可能。 没有听说过金井的人会感到好奇吧。 不管是打还是挖,不是都在挖有金井的矿山吗?
在古代,宫廷的井被称为金井,被区别为民间的井。 在民间,金井和葬礼有关,是指埋葬新去世的人的墓,易懂的一点是为了埋葬死者的墓,所以可以说是人生的最终归宿。 用“金”字记述,因为葬礼文化几乎和吉利有关,所以“寿棺”、“寿衣”、“福纸”就是个好例子。
二、民间对打金井很讲究老人在楸老家去世时,那些孩子先让老师挑选土地,在村子的青壮年帮金井先生。 民间说,金井是人的安息地,所以宝地的好坏会影响后世子孙的家道和事业,但金井经常挖掘,祝福子孙,反而给后世带来很多不正常。
这个说法没有根据不可信,但实际上相信的人很多,所以泽希望后世在风水宝地的原则上下功夫。
此外,楸楸在农村一部分农村老人活着时就积极参与了自己百年后埋葬地的选择,但大部分人在去世后暂时调查了地方,对民间宝地的执着和重视程度从那里得到了证实。
选择宝地后挖洞(除了事先选择的)是打金井,但是根据地点的不同,有“挖井”、“挖井”、“挖井”、“挖梦”等叫法。 那个金井有特别的讲究吗?
1、布局。 民间传说,被选的土地很好,金井也很好,把埋葬时去世的人的棺材埋葬在金井,瞬间就发生了变天,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奇怪天气,比如天空突然云层落下,打雷,很快就下起了大雨。在墓地选好后,接下来开孔挖金井,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几个问题。(1)挖蛇地。 有的阴阳老师很有才能,有的人能帮助家人找到蛇地。 蛇地是难得的宝地,但也要注意打金井。 深挖的话,连土下的蛇窝都挖不出来。 否则,宝地也破了失去功能,虽然还可以使用,但比没有破的蛇地差得多。
(2)浸水。 有些地方潮湿,有地下地下水。 挖金井的时候挖地下水的话,金井不太适合继续使用。 出水也没用。 有必要另外选择地址。 因为金井的浸水不利于煤气的收集,会影响后世的回家路。 虽然关于这个金井浸水的说法没有根据,但是谁都不愿意把去世的家人埋在湿气和大量的浸水场所吧。
2、打金井也很讲究的尺寸。 因为棺材的尺寸不同,所以金井的纵横和浓淡不同。 另外,把死者埋葬在山顶或半山腰的话,金井需要打得很深,埋在平地上的话,也能挖得很浅。 在楸楸的故乡,金井对宽高比的要求虽然不严格,但深度非常精致,要求深度一棺半,深度太浅也不行。
3、打金井是义务劳动。 虽然说是志愿者,但虽然没有特别的报酬,但最终还是白色的,主办者给帮助金井先生的人们都戴上红色的包,拜托对方“大吉意大利”。
4、和金井战斗的人有要求。 帮助金井先生的人需要劳动力,父母也健在,还有孩子。 有儿子也有女儿就行了。
以上是楸楸的“农村老人去世后“打金井”是什么意思”的简单介绍,如果觉得答案好,就称赞一下,顺便关注一下。 谢谢你。
为什么商周王墓几乎没有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殷墟王陵墓葬区鸟瞰图)
题目的说法,应该不准确。
第一,“商、周王墓”,不是“几乎没有被考古工作者发现”,而是有所发现,而且发现不能算少。
第二,只是由于很早且很长时间被盗掘,“商、周王墓”被发现后,一些也难以确定是哪个“王”的墓。
第三,即便勘探发现了“商、周王墓”,因处于繁华城区,目前没有发掘。
第四,换个角度说,先秦王墓“不封不树”,且没有“墓祭”,时代久远,这确实给考古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
(1935年殷墟王陵区发掘现场图片,梁思永、高去寻)
先说商王墓。
公元前17世纪,成汤灭夏立商,建都于亳。
根据历来的考证,结合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是汤亳之说。
早期商王陵墓,当在此都城附近。不过,截止到现在,确实尚未有确定发现。这与发掘面积只占遗址总面积很小一部有很大关系。
商朝,立国600余年,传8代,历31王。且“商都五迁”,这也给考古发现大大增加了难度。
约公元前14世纪,商中期的商王盘庚,第五次迁都至“殷”。至武王灭商建周,商都再没有迁徙。
(殷墟王陵区大墓及祭祀坑平面图)
1928年开始的安阳殷墟发掘,拉开了中国大规模田野考古的序幕,不仅把商代史的研究推向了实证阶段,而且也揭开了商王陵及其他许多商代物质文化的神秘面纱。
考古发掘证明,商王陵墓区位于安阳洹水备案的侯家庄西北岗。其与东南方向的王室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距离约2.5公里。
此墓区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坐落于一片高地之上,分为东西两个区域。
墓区经历过两次大规模发掘。第一次,是由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于1934-1935年发掘。第二次,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组织,于1978年开始发掘,延续了十几年。
(殷墟王陵区侯家庄4号大墓发掘现场,梁思永、高去寻)
西墓区中,发现了7座四条墓道的“亜”字型大墓和一座未完成大墓。东墓区中,发现了一座“甲”字形大墓,另有一座四条墓道大墓和三座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还有一座一条墓道的“甲”字型大墓。
“亜”字、“中”字、“甲”字型墓,都应该属于“王”一级别的墓葬。重要性,依次递减。
考古证明,在殷墟宫殿区内,也应该存在一个墓葬区。商王屋顶的妻子之一的“妇好”墓。即发现于此。,亦为一条墓道的“甲”字型大墓。不过,其墓面积较小,只有20多平方米。武丁的另一个妻子“妇妌”之墓,存在于王陵区,面积比“妇好”墓大十多倍。
(殷墟王陵区侯家庄“亜”字型大墓发掘现场,梁思永、高去寻)
“妇妌”墓,1939年第一次发掘,198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可惜的是,只在第一次发掘中,出土了非常著名的“后母戊鼎”或曰“司母戊鼎”,而别无他物。
王陵区的“亜”字、“中”字、“甲”字型大墓,情况一致。根据盗洞回填土的伴出物及后期墓葬叠压等因素分析,大约在周代,最晚不超东汉,这些墓葬,均经过大规模、多回次的盗掘,致使各墓中出土物品非常有限。“后母戊鼎”或曰“司母戊鼎”能够保存下来,已经非常不易。
由此,也较难确定这些大墓的墓主各自属谁。
李济、邹衡、张光直等先生均直接参与了发掘,并有相关重要研究著作留世。加上杨锡璋、曹定云、高去寻、郑振香、谷飞等其他考古学家的见解,占主流的意见认为,上述商王墓,不包括盘庚、小辛、小乙三王的陵墓在内。
(殷墟王陵区和宫殿区平片图)
问题在于,到目前为止,殷墟已发掘的部分,只占整个遗址的10%左右。随着考古工作和发掘的继续,或许会有惊人的发现。
另外,安徽亳州城北1公里处,有“成汤陵”,竖有“商成汤之墓”碑;山东曹县等地亦有“汤王陵”,此皆为纪念性建筑当无疑。河南淇县西岗乡河口村淇水岸边,有“纣王墓”,目前真伪未知。
再说周王墓。
根据古文献分析判断,周王的先祖,应该葬于周原岐山一带;文王以后的诸王,则应葬于逢高一直范围内或周边。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的确没发现一座可以确认为西周王陵。
陕西扶风周原遗址发现了一些大墓。如周原黄堆发现的一些大墓中,有车马随葬,带墓道,木椁结构。有人推测,这里就是西周王墓所在之地。
在陕西“大周原”地区,发现了一些大型的聚落遗址,其中“周公庙”遗址发现了7处墓地近千座墓葬,带墓道的大墓22座,10座是四条墓道的“亜”字型大墓,墓周筑有“陵墙”。赵丛苍等学者认为,这些大墓,或为历代周公。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于骊山脚下。现今临潼代王镇宋家村有“周幽王陵”,但真假未辨。
(西周墓葬挖掘现场)
东周,自平王迁都洛邑,二十四传至赧王被秦所灭。
据文献,并经考古证实,东周王陵分为王城、金村、周山三处。
洛阳王城墓区。
1957年发现4座“甲”字型东周大幕。1号墓中,出土带有“天子”字样的石圭及铜车马器、玉器、铁器、彩绘陶器等器物。科学院考古所洛阳发掘队认为是东周王陵。
1972年发掘的4号大墓,规模远大于前墓,属战国中期墓葬。但就是东周王陵抑或周王所封“西周君”墓,意见不一。
(东周天子六驾车马坑)
2001年,洛阳市第27中学校内,发掘了一座“亜”字型大墓,出土若干件随葬青铜器,一件上有“王作宝尊彝”铭文,学者推测,此墓很可能是“平王”墓。
2002年、2006年,在王城王陵区内,发现了两个六马驾车的车马坑,附近皆有大墓存在。根据文献 “天子六驾”的记载,这两座大墓,均应为东周王墓。但因处于城市繁华区地下,目前暂时无法勘探发掘。
洛阳金村墓区。
此处为“成周”域内。1985年,勘探出一座大幕,据文献,推测是东周中期的景王姬贵墓,未发掘。1928-1934年,这一地区陆续发现了8座“甲”字型大墓,排列有序,墓型庞大。此区内共发现20余座东周大幕,但都因盗掘严重,遭毁灭性破坏,难以确定墓主身份。
周山王陵区。
2002年,洛阳第二考古队在此区进行了重点勘探,推测4座大墓,一座为“甲”字型,三座为“中”字型,推测为周灵王等东周王陵。
(洛阳金村东周大墓平面图)
《周易.系辞》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衣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这是说,古代君王墓葬,上面不封土成丘,陵园不种植树木。这种习俗,后人解释为“薄葬”,其实更可能只是“风俗”所然。春秋之后,这种习俗才有所改变。
汉代蔡邕于《独断》中言:“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称寝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皆古寝之意也。”
这是对“古无墓祭”的解释。“墓祭”,亦于春秋开始出现。
殷商考古证明,当时商王室设有专门的祭祀场所。三星堆考古,亦证明如此。
以上两点,为现在的考古,增加了发现“商、周王墓”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