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姓名,历史上最具传奇的十大名人都是谁?
占卜姓名,历史上最具传奇的十大名人都是谁?
这里我挑选几位历史上具有高传奇色彩的名人:
西方歷史上,拿破仑可谓“鹰扬跃马出,天下尽我有”。这个小个子帝王骄傲跋扈,连俄国寒冬也挡不住他的战事,最终在滑铁卢战役力不从心,也算有情有义。
西班牙的唐吉轰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他为了传承骑士精神与风车作斗,生活在自己的异想世界里。哈!他的故事肯定是文学巨匠塞万提斯在喝多了红酒后编出来的。
在东方历史上,我国的项羽可谓身手不凡,但老实说造反有理,造反到头来倒大霉!他一生都在与刘邦相斗,结果居然功亏一篑,死于乌江之水,真是有滋有味。
我们的李白穷途末路但酒量惊人,一生词霸天下,酒透地,最后却死在酒桌边。作为唐朝风流最高代表,他的一生可谓诗酒趁年华。
日本武士道的象征武田信玄,总是面无表情正经得不行,结果却有22子84孙,可见家庭教育有点问题。他一生击败无数对手,却最终死于自己部下的叛乱,实在有点讽刺。
总之,人生有太多挣扎与讽刺,但这些有传奇色彩的名人,却给人生增添了许多趣味。他们或理想、或执着、或才华横溢,但同样也为人生的变数感叹不已。也许历史永远喜欢这样的人物,让故事变得丰富多彩。
兆睿的意思是什么?
兆,意为预先显示;数目字;〈古〉(迷信)占卜时观看烧灼龟甲形成的裂纹判断吉凶,这种裂纹就叫"兆"。睿,意为明智。深远,通达。可起名如:睿远、睿颖、硕睿、超睿。意义优美。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
网友@飞翔的熊猫8663285 2的邀请答题!
首先,问题描述都是错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金文似乎是一种并行而没有交集的文字,在甲骨上刻画的甲骨文也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那么后人是怎么识别出2000多个甲骨文,并确认它们是正确的呢?不知道题主同志是在哪里看到这些的,还是想当然这么认为?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是很了解,首先就不要预设很多结论,不然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先入之见,会无意识的抵制新的信息。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记录的上古汉语,它们是一种文字体系,为什么说没有交集呢?金文和甲骨文当然有固定的格式,金文就不谈,你问的是甲骨文,就只谈甲骨卜辞。甲骨文的格式大致是:第一,一条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分为四项
序辞,记载占卜的日期与贞人的名字。
命辞:记载所卜问的事情。
占辞:记载视兆的人判断吉凶的文字。
验辞:记载占卜是否应验的文字。
第二,大多数甲骨卜辞有「正反对占」:也就是吉利和不吉利两方面都问,但有的也没有。
甲骨文绝大部分是卜辞,只有很少一部分甲骨文是记事的:比如记载家谱的儿氏族谱:还有一些相当于殷商古人的「文字练习本」,郭沫若先生称之为「甲骨习契」。合集27041就是典型的习契,两个人的笔记,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的重文。这块甲骨上一个字写多个,还有笔画分解,明显就是「小学生学写字」:----------------------------------------------------
好,再来回答你的问题:甲骨文是怎么被识别的呢?这个问题相当于:我们是怎么释读甲骨文?甲骨文的识别就是古文字的识别,二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甲骨学就是古文字学的分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古文字的释读,不是一晚上就冒出来的,是从汉代以来就积累了两千多年的学问,有三个重要的时期:1、汉学——汉代(古文经学、小学和东汉的《说文解字》)
2、金石学——宋代(印章、封泥、玉石、钟鼎、钱币的考证都算金石之学,跟古文字学、考古学和经学交叉,因为金石学主要目的还是证补经书的)
3、乾嘉考据学——明清、民国(考据学、文献学、音韵学、说文学)。
特别是乾嘉考据学成就最大,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学术范式转移,「甲骨四堂:罗振宇、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为甲骨文的释读,商代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创新性的贡献。
乾嘉考据学,也叫做朴学,说简单一点:持之有据,言必有证,不轻信任何人的结论,不考证一番,绝不下断言。用一种怀疑的、审辩的态度对待前人留下的典籍文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逻辑实证主义」,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所谓的「国学」只有考据学最符合「赛先生」。我们熟知的胡适、陈寅恪、李敖等等都自称是承袭乾嘉考据学的衣钵,比如胡适经典的名言:拿证据来!胡适对《虚云年谱》一书的考证,几乎是扒了裤子:虚云的年龄、出生、当慈禧太后的国师等等都是瞎编的,是谁编的?我个人觉得虚云是没必要的,可能是虚云的弟子。综上所述,古人的的累积,近人的创新,不断完善理论,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智慧共同体」的「巨人」,我们今天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古文字进行释读。其实释读古文字这件事,真的并没有什么固定程式,只能说归纳出了一些方法,细讲的话非常复杂,我只能化繁为简,简单举例子的讲。第一步:甲骨文字形的隶定。先把甲骨文结构搞清楚:由哪些基本字符构成,这就需要你对古文字的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因为汉字隶变以后,古今汉字基础字符变化很大,今文字的字理丢失很多。
难点在哪里呢?构成甲骨文的符号非常不标准,具体表现在:
笔画多一笔,少一笔皆可,简繁不分
说个最简单的甲骨文「册」,连董作宾先生开始都将那种竖划长短不一的「册」认成了「栅栏」的象形字。
「中」的表示旗帜的笔划多一笔,少一笔都可以,有时候完全省去:
「祝」加「示」不加「示」都可以:
祝右边偏旁甚至不是兄弟的兄。
笔画和字符的位置不固定。
甲骨文「旁」字上面的部件上下不分,偏旁「方」倒竖不分:
还有如「侯」字也是倒竖不分:
左右不分——甲骨文「祭」中的「手」左右皆可:
甲骨文是一种俗体字,笔画和字符简省非常剧烈,与标准符号差别很大,而且减低了象形意味,而且越常用的字简化力度越大,
比如甲骨文中最常用的干支字,简化力度超过我们今天用的楷书:
甲骨文「甲」一般都简写成「十」:
甲骨文的「庚」写成这样:
如果你不懂,你能想到甲骨文简化得比今天的字字形还简单?
意义相近的字符能够通用。
甲骨文的「農」字「艹」和「木」通用
甲骨文是刀笔契刻文字,要化圆为方,而商周籀篆是曲线,所以,象形程度减低,导致难认。
甲骨文和金文的「王」是「斧钺」的象形,金文能看出「斧钺」的弯曲弧形的「刃」部,甲骨文就看不出来了,是个人都会认为甲骨文字形像「一人张开手臂在在地上」。所以,连古文字学家唐兰也认成了「立」
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写法,还可举出很多例子,我为了让读者好懂,说的都是最简单的。
总之,就是符号非常不标准,你如果不搞清楚各种符号不同的写法,根本无从下手。
---------------------------------------------------
第二步:甲骨文字形的演变分析假如将一个甲骨文的字形搞清楚了,象形什么,由什么字符构成,可能是什么部首,这个时候就要搞清楚这个字传承和演变,也即古、今字形的发展脉络要搞清楚。
首先,第一步就要查《说文》,这一点无比、非常重要,《说文》有了这个字,就释读出来99%了,而且各路专家都会认可。
比如:王国维先生释读出来的甲骨文「宜」:
就是因为《说文》古文中有非常相近的一个字,从双「夕(肉)」的宜。
这样古今字形就串联了起来,《说文》起到了一个桥梁和钥匙的作用,也就还原了「宜」的古今字形演变过程。
如果把《说文》的收录古文字「宜」拿掉,可能想破脑袋可能都想不到,没有《说文》战国以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是很难释读的。
其实,甲骨文大约4500多个单字,释读出来1000多,有900多个见于《说文》,可见没有《说文》这本书,难度还要大。
《说文》没有收录的字,也可以通过字形比较的方法,找出过渡态的字形,形成一条脉络。
比如:
你能看出这是个什么字,很难理解:
《合集》822有这个字「王x曰」:用X代替这个字
大盂鼎也有这个字相同的「王X曰」:
在西周的麦方鼎找到这个字加了一个「口」:
一下将整个脉络连起来了,这是个「若」字,甲骨文像「跽坐在地的人在理顺头发」,
《说文》收录的「若」有个讹变,头发讹变成了「艹」,「人身」笔画省去了,只立下一只「又(手)」。
「若」本义是「顺」,引申表示:顺从、答应、应诺、诺言,假借表示「如、像」,也就是「诺」的初文: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3397那么,《说文》将「若」解释成「择菜」肯定不是本义。
《说文》: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上面甲骨文和金文中「王若曰」,就是后世常见习语「王诺曰」吗。
第三步:辞例和文献的推勘即便你没有释读出字形,如果甲骨卜辞信息冗余度比较高,还是可以估出来的。
比如:上面说的干支字都是估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甲、巳、庚」省得太厉害了,这种字形《说文》都没有收录,干支字都是有规律的,很容易估出来。
比如甲骨文出土了一片完整的《干支表》:
从干支表可以看出:
甲的简体是十。地支的「巳」竟然和天干「子」是一个字,只不过是镜像,这是以前谁都不知道的。郭沫若据此体测跟西方双子座有关系。而干支表中的「戊戌」也是一个字,只有根据位置分辨。第四步:历史背景信息的分析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这个「弔」字:
字形我们知道他是个什么字,经传中也有「不弔昊天」,千字文有「弔民伐罪」。
但是在甲骨文和金文释为「弔:凭吊、抚恤」完全不通。
近人吳大澂根据字形和历史背景信息认为这是个「叔叔」的「叔」。
甲骨文和金文「弔」像人身上背着用来射鸟、大雁用的「繳」,也叫弋射。
这是贵族的游戏,特别是贵族年轻男子最喜欢玩,殷周贵族男子从小就学射箭:
《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弔、叔」古音也相近,所以,「身背繳箭」的「弔」,是年轻男子之美称,《诗经》中经常把年轻美好的男子称为「叔」,如:《郑风·叔于田》。
周代金文上「叔」都用「弔」字,大概有几百例都是这样:
只有很少几例用「叔」字,大概就6例左右,「叔」完全是假借,跟字形没有关系。要知道,《诗经》等经传文献都是在汉代整理集结的,所以用的今文字「叔」。
让贵族痴迷的「弋射」是什么鬼呢?
先秦文物上经常描绘弋射的场景: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箱子上面就画有古代的弋射图:
战国宴乐铜壶
拓片清楚一点:
汉砖上的弋射图:
这就是用历史背景信息推敲,汉字的基础符号都是来自「象形文字」,所以,一定与中国历史相关。不过历史背景信息一般都是辅证。
-----------------------------------
最后一个问题是:识别出2000多个甲骨文,并确认它们是正确的呢?上面已经说了,要构建整个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脉络,不但放在卜辞中能读通,还要知道这个甲骨文到楷书在形体和字义、字音是怎样演变的。
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不谈汉代的许慎,王国维、郭沫若、唐兰的释读,经常被人推翻,能保持五十年不被人推翻,那就可能没什么什么问题。
总之一句话:跟所有学科一样,凡是叫做学问的东西,虽然都有判断对错的客观标准,但还是「学术共同体」这个「巨人」的承认。因为个人的自利倾向,存在盲点,经常容易搞错的,爱因斯坦写的论文都搞错了,但被同行发现了,并拒绝刊登。这个人还有点牛X,敢拒绝爱因斯坦的论文。
---------------------------------------------------
综上所述,甲骨文的释读大致是这么一个过程,以上用的例子是最、最简单的,实际释读非常困难,比如甲骨文字符奇形怪状,一个字符十几种变体,哪里时时刻刻搞得清?所以,工具书不能少。
就连董作宾这样的专家,都说他经常拿着一片甲骨拓片看一天,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猜不出半个字。
也经常有人看了我写的有些跟古文字有关的文章,私信问我要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资料,而且要那种甲骨拓片。
我首先对他们说,我说你不会有兴趣的,拓片你看不懂,你首先要看理论书,再来看原始资料,理论书就有点枯燥,你能不能静下心来。果然,很多人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再也不要书和资料了。
李学勤先生写过一般入门书叫做《古文字学初阶》(P75),我觉得是不错的,上面推荐了一些必须要读的参考书目。可以去参考一下,
会让一个人一夜长大?
1,让妻子一个人进鞋厂。
2,没钱还玩高配,最后守不住。
3,打别人一巴掌,赔了20000块钱,从此不敢乱打人。
4,借钱给好朋友,对方却不认账,你也有理说不清。毕竟当时觉得关系好又不用打欠条,最后你总是需要打欠条才借钱,关系再好也是一样。
5,跟同事做了朋友,结果对方让你吃了个大亏,最后都不和同事做朋友,感觉不摆谱。
6,别人突然喊你去喝酒,你到了却是去负责结账,从此不去酒局的下半场。
7,你一时冲动之下开了店,结果发现做生意真没想象之中的简单,开店容易守店难,从此不再想开店。
8,你被最好朋友出卖,这才明白对谁都要有所防备,关系再好也是如此。
9,你在公司是个老好人,对谁都是任劳任怨的样子,最后发现别人都不当一回事,更像是理所当然的事,从此之后不在做好老人。
10,总是会请客,以为这样就搞好关系,但最后发现只是酒肉朋友,而且别人一直占你便宜。
11,你会为了虚荣心而不断买东西,最后一直欠钱,可到头来发现真没多少意义,最终也就不再攀比。
12,去旅游总会忍不住买东西,最后发现太亏太贵,之后从不旅游买东西。
13,有好事总是分享给别人,就想让别人祝福与替自己开心,但也有人背后妒忌与背后小动作,从那以后都不敢说好事。
14,分手了,对方却在背后各种诋毁,这才明白有些人真心不值得,看人还是要看准一点。
15,你和前任复合后,却尴尬发现就算破镜重圆也有裂痕,最后还是很容易争吵又分开,之后就从不和前任复合。
16,父母在医院急需用钱时,你却拿不出钱,那个时候才明白钱的重要与后悔没存钱,之后总是会存钱。
17,朋友找你借钱又不还,这才明白借钱容易,要钱难,还是要慎重借钱。
18,父母一直反对的婚事却坚持到底,最后自己也后悔了,他们真不会害自己子女,只是自己看不清。
19,男人不重视婆媳矛盾,最后无法自控时,影响到家庭和婚姻幸福,后悔都来不及了。
20,父母对子女是一碗水端不平,偏爱某个孩子,却发现子女之间不团结,最后都是尽量公平对待。
21,去街边凑热闹,结果是被人防不胜防的套路,从此以后都不去看那些所谓的街边抽奖活动。
22,你开车时,突然遇到右边突然闯出来的人或车,因此吃了不少亏,从那个时候就是总会看下右边。
23,吃饭被人逃单,那个时候就想想还是说好AA制,那样谁也不吃亏。
24,你不小心说了自己的经济情况,接下来是被人一直借钱或惦记,最后都不敢说这个事。
25,你总是走亲戚,但对方总是不冷不淡样子,可有钱亲戚一来却变得发现热情,从那之后你很少走亲戚。
26,想辞职时到处说,大家都知道你要走,结果没走成反而被人笑话,最后也从不会说这个事。
27,你很珍惜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一走后就人走茶凉,最后也不当一回事了,没意义。
28,你总是熬夜,当发现身体越来越差时,这才后悔,之后就很少熬夜了,就怕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29,你从不锻炼身体,直到看到别人生病时的样子,这才坚持与努力锻炼。
30,你总是对别人说穷,可却忘了不少不愿意和穷人来往,你也学会不说穷了。
31,你进厂做了很久,后来发现这不是出路,老了就没保证,最终是跳出来却学了一门手艺,一直很庆幸那个时候的抉择。
32,学别人也养了宠物,却发现事多又费钱,之后也就不再有这个想法了。
33,看电影总是充会员,后来也不充了,其实总有等等或找一下。
34,遇事总是慌慌张张,但总有人在你前面,升职加薪也比你快,更多还是懂得担当。
35,你不愿意早起的床,总有人早起;你不愿意做的事,总有人去做,所以他们成功了,你却依旧浑浑噩噩混日子。
36,遇到一些人的看人下菜,连掩饰都不掩饰了,这才明白能力的重要。
37,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又联系,最后不是说结婚或借钱,后来你也是不去理会这种人。
38,做生意给人先垫钱又没写欠条,最后是无凭无据的不了了之,别人相信相信你都难。
39,给亲朋好友做担保,结果他们跑了,留下你要还钱,从此不再给人做担保。
40,跟别人熟得快,结果反而被人看透与觉得单纯,最后也不会再这样了。
41,喝酒总是乱说话,后来得到教训或挨打,之后喝酒都是尽快回家或戒酒。
42,年轻时总是抽烟,突然身体觉得不舒服,之后也就不再抽烟了,健康最重要。
43,沉迷赌博,毁了自己和家庭,连后悔都没机会,只能从头开始了。
44,你总是要争赢别人,不管对错,但也有一天遇到暴脾气的人,也就不再这样子了。
45,吃饭总是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领导看了都摇头,觉得不堪重任与做事效率慢。
46,老是想着一夜暴富,最后吃到大亏也就看透了,真没这么好的事。
47,一个人在外租房却被陌生人知道,也吃了一些亏,最后从不一个人租房。
48,远离了那些少妇,真的会后悔。
49,不去说那些漂亮又整天不怎么做事的女同事,人家背后有人。
50,惦记别人漂亮老婆,最后得到一顿挨打。
有什么好看的书籍推荐?
可以推薦一本最近讀的書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最近讀了一本很好的書,梭羅的著作《瓦爾登湖》。談幾點感悟:
一,耐心讀書。尤其是對待名著,那些被無數賢良推薦的好書,一定要懷著敬佩尊重的心態去讀書。要反復閱讀段落,仔細理解其寫作的用意。瓦爾登湖這本書就是這樣,書裡面很多段落,初次讀來,感覺不簡潔,甚至覺得啰嗦,其實作者是有寓意的。作者對自然界的生物的描寫,是那麼充滿感情,是那麼細膩,能看出年輕的梭羅的天才和善良。
二,正確認識寂寞。享受寂寞。寂寞、孤独才有意义。梭罗28岁写《瓦尔登湖》,说孤独是健康的。
“与人相处,即便是和最好的人,很快就会变得无聊和浪费时间。我热爱孤单。我从未找到比孤寂更好的同伴”。梭羅寫道。
梭羅甚至引用孔子的话“德不孤必有邻”,用來记述和描繪他在瓦尔登湖畔的夜晚独自来回踏访大自然的领地,感到通体舒泰,每个毛孔都洋溢着快乐,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的那種快感。
三,脫離”目牢“有的人半个时辰也不能静下来,好似一刻也不能少了热闹和人们的关注,总要折腾点事情,最后引来一身的矛盾和烦恼。
梭羅認為,这是必然的,因为人是最复杂的,最多变的,最会巧饰的。
一位哲人说過一句苛刻的话-----“与狗待久了,就越发想要远离人”。
那种“万事从来风过耳、一生只是梦游身”的境界,俗众哪里懂得,他们只知道在他人的肤浅的认可认同中获得自满自得,永远活在众人的目牢之中,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軟弱的,是無知的,是淺薄的,這些都正是源于自己内心强烈的不自信。 梭羅27歲開始一個人在瓦爾登湖獨自住在小木屋里,他的心理如此強大,讓我們俗眾汗顏。我們的一些人,還在以一隻LV包
來給自己壯膽,還在為別墅轎車一官半職而苦惱。
四,道德層面的修養,是終身的事業。德不孤必有邻,说的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假以时日一定有志同道合者)。这句话有三层深意,
第一,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道与德,人们称佛教长者为大德,称道家智者为老道,道德不光是品行,还有高尚的智慧;
第二,不孤独,有高尚品行和高尚智慧的人,为什么会恐慌和不自信呢?因为不恐慌和没有不自信,所以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所以啥叫孤独,德者是不知道的;
第三,必有邻,必的词性很多,一定、肯定、果真、假如等等,会有、肯定有相邻相似的价值观存在的人。但是什么时候能有,则不一定,不管有没有,德者不孤独。
同智慧超人的梭罗一样,中国古时的哲人也喜欢孤独,因为他有开阔胸襟、自信情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其实不是真的无相亲,其实是懂得了独处,所以宁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寂寞中享受寂寞,在凄苦中品味甘甜,在无声中体会思想的旋律激荡,在空白里泼洒五彩水墨,这是哲人有别于普通人、跳离俗世的关键。
以上是不才讀一本書的感悟,敬請指教。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哲学家,)
(如果你能關注我的這個頭條號,將是對我的鼓勵。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