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算卦婚姻,问是简单地问女方的姓名吗?
在线算卦婚姻,问是简单地问女方的姓名吗?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我国古代官方很早就对婚姻的礼仪进行了明文倡导,早在周朝时期就有周文王迎亲于渭水之滨,古书记载着“文定厥祥,亲迎于渭”。又有“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辆彭彭,八弯锵锵。”
《唐律》、《明律》等明确记载了古代的婚姻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上女方提亲。
问名:男方请媒人上女方家问明女方姓名。
纳吉:男方将得到的女方生辰八字在祖庙占卜之后,与女方订婚。
纳征:男方送彩礼到女方家。
请期:男方携彩礼到女方商定婚期。
迎亲:男方亲自到女方家里迎娶新娘。
我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婚姻的习俗也是大不一样,这个问名的礼仪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问的。比如蒙古族新娘嫁入的当天晚上,男方要在新房之中宴请女方的姐妹兄嫂,在酒席之中,新郎和男方的陪同人员就要用对歌的形式巧妙地从新娘的陪同人员口中,套出新娘的名字以及女方所有人员的姓名。
汉族却不一样,前人提倡男女授受不亲,女人往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新郎新娘没有订婚是见不到面的。所以这个问名礼仪基本上都是由媒人上女方家里来完成,我们闽北山区那里至今还有“做三代”的习俗,就是请来专门写字的先生把女方的三代至亲全都造册存于男方之中。
现代人已经全面开放,还没结婚之前早已熟知女方的姓名和家境,这种问名礼仪已经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所以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在命理上这样算是二婚吗?
不是,对于算命来讲你跟前妻的生辰八字和现在复婚的是同一人,命中注定有此一劫。所以在周易上说不属于二婚
婚姻变动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指婚姻过程中发生了挑战和危机 ,如果处理不好 有离婚婚变的可能
一般情况下 婚姻的变东只能是由于沟通不够经济问题生活压力等多方面构成
周礼结婚礼节中六礼都有什么?
就《周礼》中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
一、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赠礼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二、问名:就是男女双方互通姓名,出生年月。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至于男子之问名,在纳采时先已通报,故问名只问女名而不及男者。问名之目的有二:一是防止同姓近亲婚姻;二是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
三、纳吉:就是男女双方互通姓名、出生年月之后,占卜两人是否合适。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四、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民间说法就是送彩礼定亲。
五、请期:就是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民间称“送好”。女方在接到婚期后也要再看看是否合适,如婚期恰好是新娘月经期、或与女方家什么冲撞时,就会通知男方修改日期。
七、亲迎:新是到婚期时,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即娶媳妇。亲迎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礼节最复杂的一环。
《周礼》是周公制定的,他制定了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礼”规定的是婚姻成立的条件,婚姻解除的条件则是“七出三不去”。其中,七出是解除的具体条件,三不去则是对七出的限制。
七出: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上恶疾。但是,无子是在妻子五十岁以后才有效,即过了生育期,而此时男方一般有妾生的子女,休妻很难出现,况且还有三不去的限制条件。口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忌实际是指自己不生育又不许丈夫纳妾的那种妒忌。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等疾病。
三不去: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更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第一是指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时已去世,原来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无家可归。二是和丈夫一起为父亲或母亲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三是结婚时贫穷,后来富贵的。
结婚“六礼”基本上固定了古代汉族的的结婚程序,但是不同朝代还会有不同变化。汉代时结婚比较庄重,分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婚前礼即前五个礼,正婚礼即新迎,婚后礼即婚后拜见男方亲属等礼。唐朝比较开放,在沿用“六礼”的基础上有所简略,出现闹洞房、合欢酒等。
到了宋代比较富裕,在议亲时出现“相亲”,即男女双方提前见个面,看看是否能看对眼。在迎亲时出现“通资财”,即讨喜钱。到了明代结婚习俗又有新变化,凤冠霞帔和九品官服是明朝的标准婚服。花轿出发时,燃放鞭爆,新郎头戴状元帽,身着龙凤大红袍,腰挎大红花迎娶新娘上轿。清代沿用明朝结婚习俗。
在这里说明一点,“六礼”是娶正妻所用,只有正妻才能享受“六礼”,娶妾是不能享受“六礼”的。古人实际上也是“一夫一妻”制,正妻只有一个,妾不算妻子。妻子负有生儿育女、教育子女、管理家庭的责任。妾只有开枝散叶、传宗接代的责任,说白了妾只是替代品,是替代正妻生孩子的,替代正妻伺候丈夫的,在家中没有地位。
由于“六礼”过于麻繁,基本上只有贵族、官僚阶层、文人士大夫严格遵守,民间老百姓就有了许多简化,把“六礼”变成“四礼”,把前面的“纳彩、问名、纳吉”简化成“提亲”,“纳征”变成“定亲”,“请期”变或“送好”,“亲迎”变成“过好”,即提亲、定亲、送好、过好。婚姻习俗也因地域、文化不同而有很大区别,也就有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之说。
现代人已经不在遵守“六礼”了,连媒人也不再要了,只是个“介绍人”,但是相亲、定亲、告诉婚期、迎娶结婚这四道程序还在,只是形式变了,结婚仪式变成现代婚礼。
中国历史上曾长期流行表亲间结婚?
表情结婚的现像,确实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最著名的就是汉武帝娶了亲姑妈的女儿阿娇。汉武帝的姑妈就是汉朝历史上飞扬跋扈的长公主刘嫖,景帝刘启、梁王刘武、长公主刘嫖同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他们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就是汉朝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窦太后——窦漪房。(汉武帝剧照)
古代皇家近亲结婚主要是一种有目的的政治联姻,然而,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家的亲上加亲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习俗。最初的原始人类并没家庭、婚姻和血缘概念,长辈与晚辈、父亲与女儿以及兄妹之间都有着混乱的两性关系。特别是兄妹之间结婚更是屡见不鲜。(阿娇剧照)
当采集、狩猎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古人们在劳动中开始按照男女、年龄进行分工。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父母开始不愿意与自己的子女发生两性关系。最杂乱的两性关系终于被人类摒弃了。比较固定的血缘群团,又称“血缘家庭或公社”发展起来了。虽然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两性关系被禁止,但是兄妹之间的通婚并系一直延续。这种血缘群婚在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百万年计的漫长岁月。据人类学家考证,在我国发现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均属于分类学上的直立人阶段,大致都处于血缘公社时期。
目前,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留传着兄妹通婚的神话。此外,不排除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在仍然保留着血缘婚的残余。
我国有个著名的神话,一直流传至今。传说位于“三皇”之列的伏羲和女娲原来就是兄妹关系,一次大洪水,他们钻进一个大葫芦里逃过一劫,然后兄妹结婚,人类便是他们的后代。
另外,在我国陕西某地区有一座人祖庙,里面供奉着女娲。这里每到初春和初夏都会举行两次祭会,很多不育的妇女往往趁庙会之时,夹着床单,怀里藏着布娃娃,先到庙里烧香许愿,然后偷偷地夜宿附近的树林中。附近各村的青壮年男子在晚上也会潜入上山,遇到这些不育的妇女,便可就地同居。次日清晨,这些妇女低着头回村,不能回头张望,否则这次行动就可能徒劳无功。
马克思曾说过:“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个合乎道德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亲结婚的弊病早已被人类认识。但在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是无法得知由于近亲结婚而造成的如畸形、弱智、早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把这种现象只会赋予一种迷信色彩。并且,古人会把近亲婚姻当作家族关系团结的向征。
(女娲画像)
凑巧的是,在我们乡里就有一对近亲结婚的夫妻,他们一共生育了四个子女,前三个孩子勉强还算正常,最后一个不但智障而且还是半个哑巴。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