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测字,圣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测字,圣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圣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以为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偶像,是某行某业的顶级专家,是具备德高望重,大智大勇的典范,是达到人类最完美境界的顶尖人物。一般概念圣人多指孔子,他是千百年来文化界的圣人,还有亚圣孟子,兩者都是文化界的顶级人物。既有道德修养,又有高深文化,故被人们称为圣人。
. 其它领域也有圣人,比如药圣李时珍,他对中草药有较深的研究,并有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在医药界无人能超越。武圣有关羽,他是蜀国五虎将之一,武艺高强,义薄云天,有千里走单骑的传奇故事,武将的楷模,经历朝历代的推崇,而称武圣。为他建得武圣庙,也是庙宇当中,数量最多的。
其它各界称圣人者亦不少,如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谋圣鬼谷子,兵圣孙武,医圣张仲景,酒圣杜康,诗圣杜甫等等。据文献统计,历史上各行各业,能称圣人者有几十人之多。
可见所谓圣人,都是某一行业的顶尖人物,并且都是有高品德的人,无人能超越,故称圣人。《资治通鉴》中载,“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可见圣人,必须具备既有才又有德的,才能称圣人。韩愈《师说》一书中也提到,“圣人凡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可见古人对德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贩夫走卒,乡下老农,最底层的人群中,也有关于圣人的传说,比如形容某一处穷乡僻壤,是“圣人不到的地方。”这句话既显圣人之高贵,又从侧面进一步证明此地之穷苦荒凉。圣人的高贵,是他的稀少决定的,几千年人类的历史,一个行业不是才出一个圣人吗,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出处即在此。
上文提到给圣人建庙,当属武圣关羽的最多,一般乡村都有,他的庙,在乡下一般称“关帝庙”,有的地方直接就叫“武圣庙”,前者在乡下普及开来,叫得多,后者不普及,只在上层人中流传。
人们或许有疑问,为何其它圣人没大有建庙的,唯独武圣庙建得特别多。这一点与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有关,他们需要像武圣,这样的忠勇人物,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所以大肆宣传武圣,而对其它圣人则漠不关心,但是孔子不在此列,他是儒家代表人物,也是大力宏扬的目标。所以对孔圣人,历朝历代都有分封,并且越封地位越高。
武圣民间还有挂画像的习惯,左有周仓,右有关平,关羽居中,可见武圣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既然有的行当能出圣人,那么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都可能有圣人诞生,圣人是表率,是师范,多出圣人,对社会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莫要小看。
郭德纲说德云社演员会50个作品才能上台?
德云社新艺人需要“表演50段作品才能上台”这句话郭德纲在舞台上说过,而且当时在场的“德云总教习”高峰还补充说“还要合格过关”。可见,这个硬指标确实存在。
而且,这50段作品不仅仅是会背、会表演,还必须是表演自然、能逗观众乐,如果仅仅是背剧本背台词、找个小学生就可以上台了。
对于观众或者局外人而言,50个段子似乎有点多,但对于从事这个职业的艺人来说,其实也就是个起点、或说是最低标准了。稍微关注下德云社小剧场的小角儿就知道了,一年表演下来、其实远不止这个数的作品。
所以啊,不要以外行的目光去衡量一个职业要求,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劳动、就去怀疑一个环卫工人一年累计打扫街道长度几乎是一个城市的全部街道。
专注、耐心和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专业基本素养。别看艺人在舞台上鲜光靓丽、如果台下没有扎实锤炼,谁也别指望靠蒙几个段子就能大红大紫。
日本电影《红鳉鱼》里简述了日本“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学徒结业考核,标准就是必须表演50段作品、而且必须是演绎的好,经过了老师考核后才能过关。
为什么说诸葛亮去世后?
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汉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丞相诸葛亮决定开始第五次北伐,他亲率十万大军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
同时,魏军由司马懿统率二十万大军,背水驻营,想与蜀军打消耗战。由于魏军先抢占北原先机,致使蜀军很被动。蜀军和魏军对峙100多天,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方艰守不出,两军僵持在五丈原。
才过半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对各将领交代后事以后,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他生前设下一计,令司马懿在蜀国退军时不敢进攻,大军得以从容退回蜀国。
当诸葛亮的死讯传入成都,后主刘禅闻言大哭;而吴太后听说后,也放声大哭起来,多位官员哀恸,百姓人人涕泣。
福顿首泣奏丞相已亡;将丞相临终言语,细述一遍。后主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哭倒于龙床之上。侍臣扶入后宫。吴太后闻之,亦放声大哭不已。多官无不哀恸,百姓人人涕泣。后主连日伤感,不能设朝。
后主刘禅另择吉日,亲自送诸葛亮的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面,当时的镜头下,有两个人哭得尤为伤心,一位是后主刘禅,一位就是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
后主刘禅和孟获为何痛哭诸葛亮?我们分析有如下几个原因:
后主刘禅想当初,先帝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命自己的三个儿子以父视诸葛亮,不可怠慢。诸葛亮也依誓言,为蜀国肝脑涂地,蜀中一应大小事务,全由诸葛亮管理。
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后主刘禅能稳坐帝位,全靠诸葛亮鞠躬尽瘁,辛苦操持国事。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痛哭的原因如下:
一、刘禅哭国家失栋梁之才。
诸葛亮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就是国之巨擎,朝中一应大小事务,全由他掌管。后主刘禅虽为天子,却根本不管事。
现在诸葛亮死了,也就是天塌下来了,刘禅不知道以后怎么应对?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对的好?蜀国前途未卜。
所以刘禅在送葬时,哭得尤为伤心,既是为国家哭,也是为他个人哭。
二、刘禅哭自己将要担负起国家重担。
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再没设丞相位。
诸葛亮生前给他安排了文臣、武将听他调度,但对比之诸葛亮在世之时,他什么事都不管,诸葛亮死后,刘禅身上的担子重多了。
后主刘禅有一句名言,此地乐,不思蜀。后世人听闻这句话,对他的感官很不好,觉得他就是一位昏君,德不配位。
但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完全没有才能,诸葛亮死后,蜀国在他的掌控下还维持了接近30年。由此可见,刘禅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还是有一些处理国事的能力。
三、刘禅哭自己再无长者可依。
对于后主刘禅来说,诸葛亮既是丞相,又是相父。自己年幼时,亲生父亲刘备已去世。
他在少年时,诸葛亮亲授他很多学识;他登天子之位后,能力不够,又是诸葛亮给他撑起大局,让他做一个安乐君王。
现在,诸葛亮去世了,他身边已再无男性长者。以后无论国事、家事,都得他自己用肩挑起来。对于此时的刘禅来说,再无人可依托。
孟获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犯蜀境劫掠,诸葛亮亲自率军征讨,在南方不毛之地,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感念诸葛亮的恩德,说出南人不复反的这句话。
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死后,他为什么哭得尤为悲伤?我觉得是因为诸葛亮对他有不杀之恩,孟获与诸葛亮,不打不相识,诸葛亮待他恩重于山。
虽说七擒七纵的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定论,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专门写了这一段,诸葛亮用智力七擒孟获,也让孟获对他大为服气。而且诸葛亮将所夺他的地盘,全都退还给他,这点更让他感恩。
诸葛亮之死,陌生人听到都会流泪,更何况是他曾七次放过的孟获。所以孟获痛哭,完全是真性情所致,心中充满了对诸葛亮深深的哀悼。
从诸葛亮死后,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可见诸葛亮对蜀国,居功甚伟,乃一代人杰也!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你小时候南京是什么样子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112条回答。
小时候的南京很有意思的,我们看图说话。
1986年,南京公交电车。
这是南京的一大特色,其实其他城市也有,比如上海。
电车的特点是不耗油,运营价格比较低廉,是我们从苏联学来的。
但是,萨沙小时候很讨厌这种电车,一来它的速度非常慢,今天公交车走30分钟的路程,它要开60分钟。为啥?速度快了,车辆的辫子会脱轨;二来它必须沿着空中的电线轨道行驶,稍微偏一点,辫子还是会掉,司机就必须下车去恢复,耽误很多时间。
80年代的南京市长 江大桥。
这是南京地标,不过南京本地人其实很少看到它。
因为当年交通不方便,普通的南京人很少去江北,也不会经过 长江大桥。
萨沙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长江大桥,还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当时是去春游坐车路过。
1984年,玄武湖最有名的莫过于“鸭子船”。
当年南京各大湖里都是这种鸭子船,其实船头造型不一,但都是需要用脚踩动的小船。
踩着玩意其实很累,但当年很少有自带动力的船只,要么就是用浆划船,那个更需要技术。
1980年的南京街头。
当年奇缺的自行车,现在也可以比较容易的买到了。
大家注意老百姓穿衣服也是花花绿绿的,几个妹子穿的都是不错的。
可见人民生活有相当的改善,南京也迅速富裕繁荣起来。
80年代,赫赫有名的南京夫子庙。
大家注意,此时文昌桥上还可以停放自行车,墙壁上也没有两条龙,河里也空空荡荡。
为啥?
其实当时这里的秦淮河完全成为内河,同其他河流隔绝,成为一条臭水河,根本就没什么人愿意在这里乘船。
80年代南京街头交警的岗亭。
大家注意,交警的制服还是白色的。
当年交警的值班位置是固定的,为了避免他们风吹日晒,就修建了这种岗亭,类似于今天的警务站。
有的岗亭甚至还放在马路中间,90年代就基本都拆除了
不要怀疑,这就是80年代南京的明城墙。
因为年久失修,部分城墙已经残破不堪,但大体还是保留明代的风貌。
萨沙小时候经常爬到城墙上去玩,现在想起来很危险。
80年代的南京街头小吃店。
大家注意,做锅贴用的还是煤炭。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小时候南京的种种小吃最好,也许是当时没什么吃的东西。
80年代鹤立鸡群的金陵饭店。
今天金陵饭店在南京已经平平无奇,有无数大楼高过它。
在80年代,金陵饭店绝对是南京第一高楼,也是地标建筑。
客人来住在金陵饭店,就说明身份很高贵;结婚能够在金陵饭店办事,绝对是南京有头有脸的家庭。
80年代,南京林业大学樱花大道。
大家注意樱花还是比较小的,同今天不能相比。
另外,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妹子好漂亮?
当年女孩真的是纯天然,一般连化妆品都不用。虽然衣着不怎么样,也掩盖不住天生丽质。
今天这妹子应该也有50多岁了,做奶奶了。
80年代的南京大学。
门口停着的应该是上海牌轿车,在当年大学录取率很低很低,进入南京大学更是全国精英。
大家注意大门上有很多红旗,70年代南京大学也是又红又专的地方。
80年代南京街头的老外。
当时老外叫做外宾,还是很少见的一群人。
一般外国人在南京街头走,都会引起路人有趣的围观。
大家看到,这两个外国人倒有3个中国人陪同,中国女士可能是翻译,另外两个男人应该是搞外事的人员。
80年代的南京小朋友。
萨沙当年也就是这个样子,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
一个造反团队能走多远,一看智囊水平高低,二看造反领头人会不会知人善任。
李自成有三个智囊:李岩、宋献策、牛金星。三个人的水平,可用龙、虎、虫来形容。
可惜,李自成不会用人,最器重的人,水平最菜;最有战略眼光的两个人,李岩被杀,宋献策“献策”很多都不采用,活该李自成功亏一篑。
三人都是河南人,都是李自成的高级智囊。但是三人的命运各不相同。
李岩:壮志未酬、惨遭杀害
李岩文武双全,对李自成是忠心耿耿,“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广告词,就是出自李岩之手;严肃军纪和招降吴三桂,也是李岩最早提出的。
可惜李自成连朱元璋都不如,磨还没有卸就杀了驴,在用人之际将李岩杀害。
三人中,牛金星人品最差,目光也最短浅,堪称小人一枚,但是李自成偏偏最信任他。
李岩是河南杞县人,牛金星是河南宝丰人。由于都是河南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李岩就毫不客气地将他引荐给了李自成。
牛金星:嫉贤妒能、变节投敌
牛金星人品非常差,身为一个举人不能在体制内混出个样子就是明证。他20岁的时候,竟然跟自己的亲戚反目成仇,被亲戚送进监狱,说他欺辱妇女多人,吃窝边草。
不管此事是否属实,跟亲戚都处不好关系的人,人品堪忧。
牛金星很是有些小聪明,不是什么厚道人,被亲戚告倒,要是清白的话,恐怕说不通。
李岩被害,牛金星是主谋,他告密说李岩要回河南老家单干称王。
老乡将你引荐给李闯王,你却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将李岩残忍杀害。
由此可见,牛金星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是个恩将仇报的家伙,毫不夸张地说,李自成的江山就是毁在这小子手里。
牛金星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李自成进京之后,他净出馊主意,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张罗让李自成登基。
即使李自成能当皇帝,统治了全国,牛金星也能把他的江山搞得鸡犬不宁。
牛金星也给李自成出过看起来比较正常的点子,比如"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但是他的鼠目寸光,缺乏远见。
但是他偏偏擅长揣摩李自成的心思,投其所好,受其重用,这就为李自成灭亡埋下伏笔。
李岩被杀之后,宋献策心生恐惧,逃之夭夭。
两个顶级智囊,牛金星只手之力等于一下子全都干掉了。
在李自成失败后,人品奇差的牛金星自然也不会为李自成殉葬,而是变节投敌,投降了清廷。
1644年4月,大顺军一路败退到了九江口,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牛金星收拾从北京掠夺来的金银珠宝,跟儿子化装成难民悄悄地离开了大顺军营,钻到了清军的兵营。
不过牛金星不是吴三桂,对大清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反而会招来人家的厌恶,所以他难有什么政治前途。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佺一起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
牛金星名声太臭,在明朝官绅中恶名远扬,清廷不愿意重用他,没有给他安排什么官职。
顺治九年(1652年),牛金星老死在儿子牛佺的官署中。
估计牛金星死后,到了阴曹地府,遇到李自成和李岩,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阎王爷也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宋献策,明哲保身,不知所终
相比李岩,宋献策是个机会主义者。
他没有牛金星那样阴险,也没有李岩那样“士为知己者死”的坚定信念。
宋献策就是平常人,没有那么高大上。
你对我好,看得起我,重用我,我就给你干;你看不起我,对我不能言听计从,我就离开。
总之,不会为你殉葬,不会愚忠。
宋献策也是读书人出身,但他没有牛金星那样幸运,没有取得过功名。
既然无法走正路,取得成功,那只有走旁门左道,研究奇门遁甲,为人算命卜卦,无法收获名誉,收获白花花的银子,生活也非常充实。
如果不是老乡牛金星,宋献策这辈子也许就是个默默无闻的算卦先生,就这样终老在算命路上。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宋献策来到开封,刚给一个大财主算了一卦,怀揣十两银子去酒店消费,突然看到了有人店门外在张贴广告,他上前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六个字:“迎闯王、不纳粮”。
他到了酒店,听大家议论李闯王,他忍不住说道:“李自成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在今年正月清炖了福王朱常洵,还放了鹿在里面,美其名曰‘福禄宴’,这样残暴的人,即使打了天下,也不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老乡,你说这话可没有根据啊。”他话音没落,邻桌上有客人说话了。说话的人,正是牛金星。
那一年李自成的队伍就在河南活动,打算进攻开封。为了搜集情报,牛金星化装进城,听到宋献策说话,觉得他不是寻常人,便不顾一切跟他搭话。
这一搭话不要紧,牛金星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将他引荐给了李自成。
从此之后,李自成的团队又增添了一个智囊。
和李岩朴实无华的广告词不同,算卦出身的宋献策喜欢用天命和迷信的角度来宣扬李自成造反的合法性,为他争取民心。
比如“十八孩儿当主神器”,十八是个李字,说明李自成是君权神授,老天让他来取代大明政权的。
在封建社会,这一套还真管用,不但争取了民心,还瓦解了明军的斗志,跟“迎闯王不纳粮”相得益彰,一个精神一个物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攻打北京的时候,宋献策向李自成奉献谶语:"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城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
李自成对宋献策言听计从,立即采纳。集合5000名少年,发放器械让他们参加攻城。
当这些小毛孩兵手持短刀,如同猿猴一样从四面登上城墙的时候,城上守军吓呆了,还以为是哪咤再世,吓得丢盔卸甲、掉头就跑。
宋献策也不只是会耍小聪明,也有战略眼光,当他看到刘宗敏疯狂拷打明朝官员“追赃”,将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时候,他赶紧出来阻止。
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借着天象的名义,告诉李自成:"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如果是用直白的话劝说,李自成肯定听不进去,用迷信的说法,非常管用,他马上开始放人。
但是当李自成跟吴三桂闹掰,连吃败仗的时候,宋献策动摇了。
开始怀疑李自成不是那个天命注定的“真主”——"恐此亦非真主,十八孩儿另有其人哉。"因为李自成已经开始重用出馊主意的牛金星,偏离了正确轨道。
尤其是李自成听信谗言,杀了李岩之后,宋献策脊背直冒冷汗,觉得跟着这个十八孩没有了前途,开始悲观失望,开小差溜了。
宋献策离开李自成的大顺军,到底去了哪里,史书上没有明文记载。
据顺治二年闰六月初四日多尔衮收到阿济格的战报,在武昌"又获伪汝侯刘宗闵并一妻二媳,····及术士伪军师宋矮子(献策),……其自成二叔及伪汝侯刘宗闵俱斩于军。”
但这个战报没有交代,清军到底把宋献策怎么样了。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下《宋献策》条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后,得知"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意思是说,满人非常欣赏宋献策的算卦看相术,聘用其为满人服务。
《李自成》一书的作者、当代作家姚雪垠说:
宋献策、刘宗敏及其一妻二妾、左光先及其一妻三妾、张鼎的妻子、谷英的妻子、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襄南侯)及其眷属,都被俘了。除宋献策外,都被杀了。”
不过,正史中并没有关于宋献策下落的记载。宋献策到底去了哪里,至今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