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场任务怎么做,马兰有几个基地?
实验场任务怎么做,马兰有几个基地?
马兰基地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中国军人在罗布泊西端一片戈壁滩上建设而成。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马兰基地由此始为外人所知。停止了核试验以后,这里已经开始逐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马兰基地位于中国面积最大的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该州面积4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浙江省,比英国的面积还大),罗布泊的西端。整个马兰核武器试验场的面积接近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面积,是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主要担负我国核试验(实验)的组织指挥、理论研究、测试分析、工程技术和勤务保障等任务。
距离罗布泊核试验爆心数百公里的马兰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各类生活设施齐全的小城镇。
海南最早的农场?
关于海南最早的农场是始建于1952年的海南琼海农垦试验场(Qionghai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位于中国海南省琼海市。这个农场是海南岛历史上最早的垦荒试验场所,为海南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南琼海农垦试验场创建之初,主要任务是进行热带作物种植试验和研究,如橡胶、椰子、咖啡、香蕉等。试验场的建立旨在探索适合海南热带气候条件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产量,解决当地人民的温饱问题。在试验场的基础上,海南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热带农业基地,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南琼海农垦试验场不断扩大规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基地。试验场不仅致力于热带作物的种植和研究,还开展了畜牧业、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海南琼海农垦试验场为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持。
如今,海南琼海农垦试验场已经成为了一个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海南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试验场还与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3D打印有前途吗?
文:许相攸
3D打印早就不新鲜了,不过今年3D打印又发展了一大步,可以打印出需要复杂细节的物体,比如说逼真的新生儿模型和微型相机,材料的使用也更加广泛了,比如奶酪和玻璃。又到了年底,一起看看今年最奇葩的3D打印吧!
1. 老鼠卵巢在芝加哥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进行的一项实验中,一只装有3D打印卵巢的雌性小鼠生下了健康的幼仔。
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种由明胶制成的复杂多孔支架。(明胶是一种胶原蛋白,是一种在人体内大量存在的天然蛋白质)。研究人员测试了各种形状的气孔,选择了最合适的支架,然后用来自另一只小鼠的卵巢细胞填充进去。植入的细胞开始表现为天然健康的卵巢细胞,最终会产生激素,促进老鼠的繁殖周期并使其怀孕。
这可算是突破性的成就,因为有朝一日也许可以用来治疗人类的不孕症,而且对于因癌症治疗而导致的卵巢受损尤其有用。
2. 房子!今年3月,在莫斯科郊区,第一个3D打印的住宅建成了。
这座房子面积达400平方英尺(37平方米),房屋的墙壁是用莫斯科的创业公司Apis Cor开发的移动建筑3D打印机打印的。不过我们不需要手动组装墙壁,3D打印机会将墙壁和隔板打印成一个完全连接的结构,从而使房屋具有特殊的圆形形状。只有屋顶,门窗是手动安装的。
你会不会觉得3D打印这么高科技那房子一定很贵?其实不是的,最昂贵的部件反而是窗户和门,这间房屋价格约为10134美元,即每平方米275美元。这样看来,3D打印不仅高效、环保,还便宜。
3. 爬山机器人传统机器人在遇到崎岖的地形使就瘫痪了,不过3D打印机给了机器人柔软的橡胶腿,可以360度无死角的弯曲,这让它完全可以征服崎岖的山路。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对机器人的腿进行了数字化设计,并在各种情况下对其性能和行为进行了模拟,比如在一个柔软的沙地表面上,在狭窄的空间或爬上岩石时。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由三个连接的螺旋状管组成的设计,这些管是中空的,由软质材料和刚性材料组合而成。
当机器人行进时,腿部会测试周围的地形,然后通过以特定顺序膨胀的活塞,瞬间进行调整,确定机器人该怎么迈出下一步,再也不怕山路崎岖啦!
4. 微型相机德国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种可用于微型无人机,机器人或手术内窥镜的微型相机。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技术光学研究所的工程师们使用飞秒激光写入技术,将四个透镜组成一个图像传感芯片,微型镜头的范围从广到窄,分辨率从低到高,这种结构使图像能够在中心形成一个牛眼形状的清晰图像。它提供了像鹰眼一样的视觉效果,既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同时还能清楚地看到近处发生了什么。
这四个镜片只有300微米×300微米(0.03厘米),约为沙粒的大小,但是这还不够,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能做得更小!
5. 仿真婴儿模型荷兰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出仿真的婴儿模型,他们希望改善与新生儿工作的医生的培训方法。
荷兰艾恩德霍芬科技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医学设计工程师马克·蒂伦(Mark Thielen)表示,目前用于医生培训的婴儿人体模型过于机械化,并不能提供治疗脆弱婴儿的真实感受。而3D打印能够帮助他们创建解剖学准确的人体模型,比如逼真的内部器官。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对新生儿的器官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随后以高度详细的信息打印出来。3D打印的心脏甚至可以模拟心脏瓣膜的运动状态,婴儿模型甚至有静脉血液循环。
3D打印的仿真模型可以在模拟临床治疗时,给医生提供精准的触觉反馈。也就是说,当外科医生移动人体模型的一部分或向某一区域施加压力时,感觉和移动真实的人体一样。更有这种模型利于新手外科医生进行练习,说不定以后新医生也能熟练地开刀啦。
6. 眼睛荷兰研究人员造出了3D打印的眼睛,这种眼睛假体不能给人视力,但是可以让眼睛不正常的盲人看上去和普通人完全一样。
据统计,每10万名儿童中约有30人出生时患有小眼炎和眼球炎,这意味着他们的眼睛完全缺失或不发育,他们的眼窝缺乏他们需要的结构性支撑,只有使用眼睛假体才能使脸部正常发育。儿童的生长速度特别快,需要经常更换假体,传统的假体制作不仅耗时而且价格昂贵,但是3D打印技术制造眼睛假体,更加廉价并且尺寸非常精确,可以让孩子们随时拥有合适的假体,不让假体影响漂亮的脸蛋。
7. 奶酪吃货们也没有放过3D打印技术。爱尔兰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制作奶酪不同原料的混合物,并通过3D打印机的喷嘴将其喷射,来做出新品种的奶酪。
3D打印机会将混合物加热75摄氏度,这大概需要达12分钟,然后以两种不同速度挤出混合物。 这种奶酪比普通奶酪颜色深一点,包含乳化剂,饱和植物油,盐,食用色素,乳清和糖。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这种奶酪的口感是不是真的更好吃,不过从研究人员表示,3D打印的奶酪比普通加工奶酪柔软45%至49%,融化时更柔软丝滑。
听上去这种奶酪应该会好吃吧,期待用3D打印做出更多的美食啊嘻嘻。
安倍突然宣布辞职是出于什么政治考量?
美国准备把中导部署日本,而安倍晋三因病突然辞职,是巧合呢?还是另有打算?当然,还是不是有其他的政治考虑呢?恐怕这个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个人认为,安倍晋三的辞职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之所以突然间宣布辞职,是因为有太多的压力无法承受。所以,不得不宣布辞职。
例如:安倍晋三一直都希望能够恢复日本的军国主义。并多次高调提出要修改宪法第九条等等,都遭到了国内外的共同反对,而不得不放弃。
而安倍晋三引以为傲的“安倍经济学”,实际上早就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笑话。福岛核电站事故,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日韩争端还在继续,新冠病毒疫情无法得到全面控制,美国要求日本向其增加缴纳军费没有放松,还有许多的等等问题,而这些都让安倍晋三焦头烂额。
安倍晋三其实清楚的知道,如果美国在日本部署中导,那日本必然会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军事战略博弈战场,而日本更可能因此而沦为美俄博弈的牺牲品。而安倍晋三对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一直都心怀不满。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够强装笑脸,还没有能够达到特朗普的好脸色。下面这张图片被特朗普挤出红地毯外外面,就是一个充分的说明,安倍晋三和日本人民的心里,一定不爽。
安倍晋三不断地向特朗普表自己的忠心,并在特朗普的授意下,对韩国发动了贸易战争,而最终日本还是没有逃脱美国增收军费的魔掌。细细品味,确实不是滋味儿。
安倍向自己的国民许下承诺,在自己在职期间,将会收回北方四岛。并且,每次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时,都会提起收回北方四岛问题。但是,最终还是惹怒了普京。而普京的一句话,让安倍晋三彻底的寒了心。如果要收回北方四岛,最起码美国必须要从日本全部撤出,否则,一切免谈。
安倍晋三现在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的缈小,原来作为日本首相的自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美国在向自己的国家增收“保护费”的同时,还要在日本部署中导,这不是把日本往火坑上推吗?于是,安倍晋三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疾病,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而留下来的难摊子,还是让那些拼了自己的老命,也要当日本首相的人吧!必竟在危机没有全面爆发之前辞职,还可以“全身而退”,倒还赚了个“激流勇退”的假名。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请问历史上美国陆基洲际导弹都有哪些型号?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计划替换成本可能超过850亿美元。用最先进的版本替换400多枚民兵3核导弹的估计比空军自己的估计高出30%以上。该计划的高成本使更换洲际弹道导弹的必要性受到质疑。
五十多年来,美国一直依赖所谓的核“三位一体”: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每种武器都有不同的性能。陆基导弹更精确,可以携带更大的有效载荷,射程也更远。轰炸机可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适应不断变化的命令,甚至可以被召回,这要归功于他们的机组人员可以随时接受命令。核潜艇发射的导弹几乎不可能定位和摧毁。
冷战的结束减少了这些武器的数量,但没有减少任何一个特定阶层的退役。美国有450枚民兵三型洲际弹道导弹在怀俄明州、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发射井中,每个发射井携带三枚30万吨核弹头。它们被认为是美国军火库中唯一足够精确的武器,能够瞄准敌人的导弹发射井和指挥控制掩体,这些掩体经过加固后能够经受住核攻击。
美国至今经历五代陆基洲际导弹发展。第一代洲际导弹主要是指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宇宙神”“大力神”等系列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它们实现了洲际导弹从无到有的跨越,但技术性能较差。这些导弹主要采用液体燃料,发射前需要很长时间加注准备且不易贮存,导弹笨重,单弹头威力大,但精度较低,圆概率误差近10公里。
第二代:就武器发展而言,弥补了上一代的弊病,美国“大力2”“民兵1”“民兵2”改为固体燃料,最大起飞重量减小,射程却增加至1.1万公里,命中精度提高到了百米级,导弹的发射地点也逐步从地上发射架转入地下发射井。核弹头开始加装突防装置,其命中精度、威力、实用性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
第三代:美国的民兵三系列导弹普遍采用了集束式多弹头。当导弹搭载这种弹头飞至预定地点时,可在打开弹头母舱的同时释放出多个子弹头,共同攻击目标。与单弹头相比,这种集束式多弹头可有效提高洲际导弹的突防能力,增强对地面目标的毁伤效果。
第四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研制分导式多弹头,分导式多弹头可以按预定程序逐个释放子弹头,并使其分别导向目标,从而可精确攻击相隔一定距离的数个目标或集中攻击同一目标。美国的民兵三改进型使用了该弹头技术,精度大幅提高,圆概率误差降至百米以内。
第五代:美国公布了2030年后新一代陆基战略导弹的方案选型与技术要求。美国未来将研制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替代现役民兵-3导弹,新项目名称为未来陆基战略威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