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责任二字?
价值观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责任二字?
责任是什么?问得好!如何理解?引申的对!
责任,是份内应做的事,或对他人的承诺,履行家庭,工作,法律等方面的承诺。概念如此。
个人认为,责任就是使命,责任就是担当。人生初级阶段学习是份内的事,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即要履行学习的任务,完成指派的各种分工,在家庭中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在生活中学会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逐渐形成责任意识。带着这样的责任意识进入社会,进一步履行成人均应履行的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不管你承认与否!具体说,对工作,要履行“治国”的责任,包括竭心尽力,提升自己,服务别人等,对家庭,要履行“齐家”的责任,包括夫妻和睦,扶老携幼的一切家庭内务。
承担责任,是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的,通常说很累。需要建立多元的立体的正能量交往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和社会良好的氛围,这是消减“很累”的履行责任的重大前提;需要训练自己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履行责任其实就是在克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困难和波折中不断前行;需要责任者高瞻远瞩,心怀宽厚,吐故纳新,引领着走向新高地。
大家都是客观存在,大家都不易!
礼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汇,核心价值观念就是“礼”。“礼”是指社会人生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中国古代礼仪内容繁缛,《礼记》中即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为便于了解和掌握这些礼仪,大致在春秋战国时,人们逐渐按照这些礼仪的内容,进行了类型的划分。这就是《周礼·春官·大宗伯》篇记载的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礼仪类型,统称“五礼”。汉代以后,历代的国家礼制虽有所演进和变化,但基本上都围绕这五礼的系统进行礼制建设。
一、“事邦国之鬼神示(祇)”的吉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qí)。”由此可知,吉礼就是祭祀鬼、神、示(祇)的礼仪活动。所谓鬼,指人鬼,即祖先的鬼魂;神,指天神;示(祇),指地祇,即地神。如
吉礼包括对上述天、地、人三界神灵进行祭祀的各项礼仪,如郊祀(祭祀天、地)、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祭祀的神灵也种类繁多。《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先王等。今天北京尚存的天坛、地坛,就是明清时期皇帝举行郊祀礼,祭祀天、地的场所。(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祭天的天坛为圆形,祭地的地坛为方形)
天坛
二、“哀邦国之忧”的凶礼
凶礼,是指遭遇到凶丧祸患时,人们相互间进行的哀悼吊唁、救济抚恤的诸礼仪的总称。《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先秦时期已实行五种类型的凶礼:“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三、“亲邦国”的宾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的诸礼仪的总称。西周时,宾礼是天子和诸侯王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相互来往时实行的礼仪规范。秦汉以后,宾礼则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中国与外国之间相互来往时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了主要为诸侯国国君或诸侯国国君所派的使者拜见天子的八种宾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頫曰视。”
中国传统的相见礼,一般是作揖或跪拜。
清末学堂,学生向老师作揖
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清朝与欧洲某些国家的来往日益频繁,宾礼的形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最初,中国传统的跪拜皇帝礼仪与欧洲交际礼仪可以变通,混杂并用。乾隆末,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抵华。双方围绕究竟是用中国传统的跪拜礼,还是欧洲交际礼觐见清朝皇帝,发生了激烈争执。最后经协商,由乾隆皇帝颁布特旨,采用西礼行礼。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日衰。与英、法、美、俄等列强发生冲突时,统治者又往往屈膝求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而,西方列强使节凭借强大实力,在交往使用礼仪问题上,态度日益强硬。咸丰、同治两朝,清廷与各国来华使节都为入觐礼仪采用华礼、西礼的问题而屡屡发生争执。
同治十二年(1873 年),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臣联合向清朝皇帝呈递国书。他们要求采用西礼,特别是采用西方国家官员觐见君主的三鞠躬礼行礼。清朝一些大臣激烈反对这一提议,李鸿章力排众议,主张应遵循“礼与时变通”、“酌时势权宜”而制礼的原则,大致接受西方使节的要求。经过磋商,最终,上述国家的使节改用五鞠躬之礼,觐见清朝皇帝。皇帝接见外国使节,赐予茶、酒,以示恩自上出。这表明,中、外双方各有变通,采取了一种折中的行礼方案。此后,外国使节觐见清帝,行五鞠躬礼,成为定例。
四、“同邦国”的军礼
军礼是指军旅操演、征伐叛逆不服者等与军事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诸礼仪的总称。
军礼起源甚早,据考古发现的甲骨文有关记载表明,商朝时,已经实行君主郊迎胜利凯旋的军队,在宗庙、社等祭祀神灵的场所,举行献俘告捷的礼仪。这说明,至少在商朝,已经制定、实行与军旅相关的礼仪。
西周时,军礼已经比较系统、成熟。主要可以分为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五种类型。
清朝的田猎礼——“木兰秋狝”,堪称中国古代有效的融政治、军事、娱乐于一体的典范。木兰秋狝礼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举行。皇帝在离京前一天,派遣官员告祭祖庙。至围场后,皇帝与随行的贵族、官员、将士均在野外搭建帐篷宿营。皇帝所处的黄色帐幕,位于行营的中心。围猎开始后,如同作战一样,严明军纪。将士们的举动,皆要中规中矩、前后有序。
(清)木兰秋狝图
秋狝礼毕,行猎者校点猎物,满载而归。举行秋狝礼时,内蒙古各旗、外蒙古喀尔喀四部,及青海、蒙古、新疆等各部的王公贵族,皆不远万里前来朝觐清朝皇帝,参加秋狝礼。清朝皇帝则设盛大宴会,依尊卑长幼之序,盛情款待众王公。通过秋狝礼,清朝统治者不仅满足了享乐之需要,操练、检验了满族贵族子弟的军事技能,而且,通过这一方式,既密切了与周边各部(族)的融洽关系,盛大军容武功的炫耀,又可以有效的消除某些部族反叛、分裂的异心,宣示了清朝统治者对他们拥有不容置疑的统治权。
不过,清朝中期以后,皇帝宗室、八旗贵族子弟多沉溺于声色犬马,“木兰秋狝”也逐渐沦落为单纯的娱乐项目,甚至成为清朝统治者自欺欺人的遮羞布。咸丰十年(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咸丰帝,不思谋御敌之策,反而率子弟妃嫔文武官员,以“木兰秋狝”为名,仓皇逃窜至热河避难,致使北京沦落敌手,惨遭浩劫。
五、“亲万民”的嘉礼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庆贺性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述嘉礼的类型和功能说:“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这些礼仪都在吉祥、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因而称为嘉礼。
唐朝官方修撰礼典《大唐开元礼》中,嘉礼四十卷,包括五十种具体礼仪,主要有:皇帝、皇太子、亲王加冠礼,皇帝纳后、皇太子、亲王纳妃礼,皇帝、皇后、皇太子受子弟、臣僚朝贺礼,公主出嫁礼,皇帝养老礼,皇帝册命皇后、皇太子、亲王、大臣礼,皇太子与师、傅相见礼,品官及其子婚、冠礼,乡饮酒礼,遣使出使诸藩国、巡视诸州礼等。
参考文献
1.(战国)佚名撰、(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阮元校刻:《周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西汉)戴圣编纂、(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疏、(清)阮元校刻:《礼记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春秋战国)佚名撰、(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阮元校刻:《仪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4.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5. 杨天宇:《仪礼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6.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文化是不是等于知识呢?
谢邀。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不是等于知识呢?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但是又不是对应这些事物的实体,而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不过我们又可以称这种概念下的实物为这种概念的文化。
很玄乎吧?简单来说,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以及衍生出来的实物。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
从字面上来看,所谓“知识”,就是“知道”了“见识”。这是人类通过自身探索发现了客观存在的见识学问。这些见识是一个一个发现的,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相对于“文化”,更多的是包括了物质世界的现象、规律,当然,也包括了精神世界已知的各种法则。
那么,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界的知识大于文化,还是纯粹的精神活动以及衍生物(文化)大于知识呢?
知识属于文化我们对知识的判定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这个东西是否有用,属于务实范畴。这也就是我们很多时候称文化范畴的学问为“无用之学”的缘故。来自柏拉图对知识的定义,要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文化则不一样,有科学文化,同样多的是不科学的文化。很明显,文化的范畴覆盖了知识。
文化包含了务实的知识和务虚的感性内容。个人文章以诗词知识和赏析为主,就用诗词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称诗词格律标准为知识,虽然被很多当代诗人认为是“无用之学”,但如何学习平仄格律就是知识点,大家可以去学习,也有很多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来学习这个知识点。格律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就是知识。
但是诗词的意境呢?如果我们只是学会了格律知识,写不出带灵感的好诗,很显然,咱们还是没有真正进入诗词文化的殿堂。而意境这个东西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典型的务虚。虽然从读者的角度可以进行赏析,但是这种赏析说穿了也是凭借个人经验、阅历、情感的积累,才有可能比较接近地解读诗人的内心。可还是经常理解错了。
这种意境就是诗词文化,包含并对应诗词的格律知识。
这只是举个例子,实际上知识和文化就是虚实之间的关系。知识属于文化,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
知识衡量文化我们形容一个人文化高低的时候,是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呢?
因为物质文化是共同创作的,只有所有者不同,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文化,自然就不计算物质文化,而只看这个人的精神层面到达了什么境界。而这个境界无法与现实对应量化,最终相对最客观、最容易得到大部分承认的就是这个人知识量如何。
我们又只能把对文化的评判从虚无落到现实中来。
书读得多知识就丰富,就是有文化,文化高。没读多少书,知识面狭窄,就是文化低。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又可以片面地说文化等于知识。
这就是世俗的“以学历论高低”,但是我们通过前面一大段分析,再来看被我们平时批判得很多的这句话,会发现不无道理。
类似的还有“门当户对”之类俗语,即使只是最朴素的知识,也是浸润在大的文化氛围之下的可以量化,可以操作的有用的知识。
总之,文化务虚,知识务实。知识理性,文化感性。文化包含知识,却无法量化,只有依靠知识来给文化以标准。
知识丰薄和文化高低必然是正比关系,只是这其中的比例系数是个玄学问题。
你对观念是怎么理解的?
观念,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说的直白点儿,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看法、认识、观点。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认识、观点。
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形成产生的。它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同时又加上了人的主观化理解色彩。所以准确地说,观念应该是人对事物主观与客观认识的集合体。
人们会依据自己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观念正确,行为才会正确;观念错误,行为就会错误。由于人们的活动往往会到受历史的局限,或者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所以人们就会产生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所以我们才常常说,要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例如,过去我们哪里知道什么智能机器、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汽车呀?现在时代前进了,科技发展了,我们就必须跟上新形势,学习新事物,树立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应该是,改变事物最剧烈的方式。
世界上改变世界最剧烈的方式就是政治。
对于学生来说,成绩代表一切。
对于商人来说,利润代表一切。
对于工人来说,工资代表一切。
对于军人来说,战斗力代表一切。
对于官员来说,政绩代表一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当下的岗位,这个岗位就是自己当下的价值观。
当然,大的价值观,报效国家,都在我们的心里,血液里,骨子里。看圣人书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它,看电影时我们会激烈澎湃集齐它,恨不得马上就和敌人拼命,平时的教育会时时提醒我们。
反而,小事情我们忽略了,脚下的岗位我们忽略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只看到人家挣钱了,赚大钱了,却不肯俯下身子学习自己的本领,在自己的领域内,一个公式一个公式的理解透彻。一个难题的实际解决方法,自己不去明白所有的过程,细节,参数,预案,修正,到开工资时,慨叹为什么?为什么工程师什么都不干,却比自己的工资高,有什么意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看到马云的资产,不禁念叨,把零头给我就行了,看到人家在电视上作报告,不禁后悔,当时我要是努力一把,说不定作报告的就是我了。
放到起点上,大家都差不多,土豪除外。甚至,现在给你指导的人,当初在学校,提鞋都撵不上你,在工厂给你倒水提书,朝请示,晚汇报,就是现在比咱强了点。
看其发家的历史,真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仿佛自己也可以轻松的做到,可是为什么没有做到哪?
用一句歌词可以说明白,不是我不小心,而是真情难以抗拒。不是我存心故意,只因无法防备自己。
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相比,缺少的并不多。造成困扰的最大原因是,上帝把我们放到了天平上,而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跑道上,结果是虽然我们并驾齐驱,…………,说起来都是泪啊。
所以,小处不可随便。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利小而不为。
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九层垒台,起于垒土。在当下的生活里,看见看不见的,我们深深地背负着历史的代价,同时也享受着历史的红利。
中的国封建社会太过于漫长,于是人们就过于重视在现实条件下的各种努力,各种丰富。若论人文,现代的西方提裤都撵不上,更不要说提鞋了。
但是,对于在现实条件下,各种创新,各种创造,各种标志立新,就不可避免的被当成异端,被打打杀杀,就算是组织严密又能怎样?还不是和墨家一样,绝迹于历史,奔走于国外。
孔子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严谨的学术要求也被赋予了某一种公认的含义。
机器当然此人力要快得多。那么为什么不制造更先进的机器呢?这是西方人的专利吗。
科技可以创造更丰厚的利益,为什么不下决心研究新技术呢?
总是谈论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为什么不大量运用呢?
填布了国内技术的空白,真的喝二道汤比喝头道汤利润多么?
在生活里,问题看到了,解决方法有了,没有媒介,没有关系有什么用?还不是有劲儿使不上。
赚钱的门路有了,利润太薄干不下去了,不求改变怎么能行?就需要你创新,制造新的机器,想好更吸引人的噱头,找到另外一种新颖的模式。
特别是现在生产市场相对饱和,不在创新,创造上作功夫怎么可以活的自在。
记住,我们不是在跑道上,而是在市场,生活的天平上过活。市场变了,砝码就必须跟着变。提前准备好砝码让市场准入的人总是比排队上船的人牛皮哄哄,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