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的源头和终点,卫河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卫河的源头和终点,卫河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卫河起源地在山西省陵川县的夺火乡南岭。
太行山大峡谷的水从哪来的?
一般来说,太行山大峡谷的水有如下几个来源:
一个是降雨,季节性的降雨是当地水的主要来源,被植被吸收并存储于地表。这部分水也是地表河流的主要组成。
其次是地下河流的分布,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立体水系。
还有就是不流动的地下水,这部分水体在远古时代各种地质运动后被封闭在特定的岩石层,类似石油,凿穿岩石层后在压力作用下来到地表,深井水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在的机井水已经达到几百米到一千多米,这部分水和石油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的水资源,属于国家控制特批才能开采利用。
黄河现在还有可能决堤么?
自古以来,黄河就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在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泛滥多达1593次,较大改道有26次。
由此可见,黄河泛滥是数千年经难以根治的水患。决口泛滥全部发生在黄河下游地区,也就是洛阳孟津县以下地区。
黄河的每次改道都是黄河水患最严重之时,根本原因就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河段堆积形成的堆积地貌所致。
我们先了解一下历史上七次大的黄河改道。
在260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以孟津为定点,经历了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的循环摆动。最北抵天津,南至淮河。
黄河最早河道是《禹贡》中记载的禹河河道,这条道从孟津流经河南北部,再入河北流经邢台,在巨鹿分支入渤海。
黄河首次改道发生在周定王五年(前602年),洪水从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决堤,经漯川至河南滑县,在沧县入海。
第二次是在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山东滨县入渤海。第三次是在1048年,向北改道由天津入渤海。
第四次是在1194年,黄河在清江口入黄海。第五次是在1494年,黄河从淮河入黄海。
第六次是在1855年,黄河在兰考决口,在大清河入渤海。第七次是1938年,黄河于花园口决堤,10年后才回归北道。
黄河的每一次改道,都伴随着泛滥决堤的水患。除去人为原因外,黄河下游地区的水患为什么数千年来都没有根治?
这与黄河流经区域的地形地貌有关,黄河中游几乎全是下切峡谷河道,在郑州桃花峪以下地势平坦,河水肆意横流。
唯有山东中部的丘陵地带,才能幸免洪水的肆虐。黄河水患闹得最厉害的地区,就是河南省与山东以西的中原腹地。
这种平坦地势,容易导致主河道淤积泥沙,致使过水横断面减小,最终因过水量小而发生决堤,黄河改道在所难免。
古代治理黄河主要手段是加筑堤坝,但淤积问题始终未解决,淤积不断抬升河床,堤坝就得不断增高,形成死循环。
这是黄河下游一直泛滥的根本原因,但在小浪底水库完工之后的20年间,我们几乎再没听过黄河泛滥,这是为何呢?
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双层堤防的作用,二是水库的调蓄作用,三是定期调水调沙的作用以及附带放淤固堤等。
现在的黄河堤坝是内外两层设计,内层堤坝(缕堤)主要是用来约束水流,加快下泄速度,能起到淘深河道的作用。
外层堤坝(遥堤)是在内层堤坝外1500米远修筑的堤防,作用是在河水漫滩或冲毁内层堤坝后,阻止洪水泛滥成灾。
单靠筑堤肯定不能解决水患,水库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调水调沙上。
具体做法是:水库在枯水期先进行蓄水,蓄水一定高度后,三门峡先全开下泄,水流到小浪底水库,搅动库底泥沙。
接着小浪底水库在开闸放水,这样就会形成人造洪峰,将泥沙一路冲刷到河口附近,这种冲刷力可以将河床冲刷深。
在放水时,还附带有放淤固堤的做法。就是在大堤背面用沙包做围堰,将浑水抽进去沉积成泥沙,再开口引出清水。
这样就能把黄河干堤加固的像小山一样,干堤上再植上树,简直是固若金汤。这种做法既能清淤,又能加固主河堤。
这些综合手段,使得黄河下游的泥沙难以淤积,再加上固若金汤的堤岸,让决口泛滥了几千年的黄河水患消于无形。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不到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黄河决堤得到了根治。
东漳河由来?
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漳河,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古代漳河迁徙无常,散温而不可制约。西汉末年以前,漳河属于黄河水系,以后因黄河南徙,纳入海河水系。
上游由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都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腹地(行政隶属于山西晋中及长治等地),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漳卫河、卫运河,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长约400余千米,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千米。
由于漳河干流大致沿河北、河南两省边界东行,因此漳河也代之黄河为现代地理河北、河南两省的界河。漳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即在漳河河北省临漳县段建设了引漳十二渠(西门引水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了漳泽水库、岳城水库、红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在流域农业生产和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作用。
海河发源于?
山西省长治市或高平市。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以卫河为源,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全长1050公里;以漳河为源,发源于山西长治市,全长1031公里。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各支流河床上宽下窄,进入平原后,又因纵坡减缓,河床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大减,两河道之间却形成封闭型的河间洼地。洪水季节,河堤也易溃决。河北平原也就成了洪、涝、旱、碱经常发生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根治海河,情况有所转变。流域内北有燕山东西横贯。西有军都山、太行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三山形成一弧形屏障,环抱着海河平原。海河平原又称河北平原,地势南部由西南倾向东北,北部自西北倾向东南,海河各支流由北部和西部的山地流向河北平原,在地势最低的天津附近汇集,然后经海河干流东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