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高手在后宫,都市后宫小说?
大内高手在后宫,都市后宫小说?
《逃命吧作者君》 作者:初恋璀璨如夏花本书字数:73.2万字 连载中
都市后宫文,夏花爷新作,粉丝向作品。交代了花爷前期几部代表作的后续剧情彩蛋。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从小说中跑出来的异世界大魔王,要求原著作者修改自己的属性,结果却被爱和正义驯服的故事。小说中的猪脚从书中穿越到现实世界然后鲨掉了原著作者,便能够停留在这个世界。猪脚就是这样一位小说人物,开篇自带了两萌妹,这两萌妹是他的左手与右手。尽管咱们单身狗时常自我调侃,朕有俩爱妃,分别是左妃与右妃,但是猪脚是真的有两只手变成的妹子。作者笔力不错,但缘更中,适合夏花爷的粉丝及黑粉观看。
《万界淘宝商》 作者:叶恨水
本书字数:286.6万字 已完本
无限流都市后宫文,有穿越任务系统,女主多到不行,推土果断,书名和内容完全靠不上,没有万界,不收钱帮别人的系统流,现实卖假古董的淘宝店,男主手机里的淘宝可以接收来自各个小说电影位面的订单,通过淘宝穿越到各个位面。偏向高武仙侠,大开后宫的爽文。相比普通的“金庸古龙黄易”路线,增加了风云、剑三、秦时明月等游戏动漫武侠类的世界,后期则在仙剑与古剑世界停留的较多,最终以西游收尾。人物刻画用心,副本世界也不错,一半剧情一半日常,属轻松爽文。
《官路沉沦》 作者:陈重
本书字数:199.7万字 已完本
一部相当优秀的官场文。一个乡村警察救人受伤后有了金手指然后步步高升的故事。 警员升官流,有异能元素;作者文笔成熟,对装比打脸的桥段的处理功力堪非常不错;此文的后宫刻画更是大放异彩。猪脚是推土机般的存在,后宫种类齐全,官场上步步高升,情场上更是春风得意,母女姐妹花全家桶,女间谍,女主持人,女警察,品类多样,大呼过瘾。作者的文笔很成熟,人物形象刻画的很好,有真实感,明明很YY的情节愣是能写的似模似样,所以尽管情节俗套但还是让我看的欲罢不能!
《娱乐:被老爹赶出家门》 作者:喵喵叫的大河马
一本都市娱乐圈后宫文,这是一个穿越者穿越平行世界的故事,白继凉本想靠自己发家致富,结果老爹已经实现了这一步,主角顶级二代,老爹首富,早逝的老妈背景通天,外公真·顶层人物。老爹想让儿子来集团上班,主角拒绝被封了小金库,无奈的主角意外进入娱乐圈,却混的风声水起。主角加入娱乐圈的目的不难猜,来钱快,美女多。本书女主数量多,且质量高,都是娱乐圈的明星小花,一律收为内室,宁可鲨错,绝不放过。
风情万种的李师师能迷倒宋徽宗?
李师师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她的传说都是出现在野史中,因而,如果单纯从历史角度出发,很难弄得清她的面貌。从民间传说来看,美貌与才情俱佳的李师师有点“分裂”,既能迷倒九五之尊,又能让文人墨客趋之若鹜,还能跟绿林好汉打成一团,真是谜一样的人物。题干说李师师“风骚”,姑且理解成文学才华独领风骚吧,否则此人更“分裂”了。我们先从“解谜”开始走进李师师。
一、谜一样的李师师1.芳龄之谜
因为不见于正史,没人知道李师师的出生时间,只能大致推断。按她与宋徽宗、周邦彦、张先及秦少游的交往来看,那段时间应该在公元1110年至1125年这15年间,李师师15岁成名,按此推断,她大约出生于1095年至1110年。
可是,有一位叫张先的词人,曾经专门给李师师创作过一个词牌令《师师令》,哪一年创作的不知道,但是张先的卒年暴露了一个问题,李师师出身不可能是1095-1110年。张先卒于1078年,那时候李师师还没出生!按照张先这条线索推论,李师师最晚出生于1065年。
两个李师师,年龄差了至少30岁!
如果按第一个年龄推断,秦少游去世的时候(1110年),李师师最多5岁,两人交往的话,这个......秦少游容易被当做流氓抓起来。如果按照第二个年龄推断,她至少比宋徽宗大17岁,大观三年(1108年),他们第一次相见的时候,李师师至少43岁,请问是李师师驻颜有术?还是宋徽宗缺母爱?
所以,大多数人倾向于李师师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周邦彦、秦少游和宋徽宗,怀里的美人,都叫“师师”,却不是一个人,就像现在还有很多叫“师师”的艺人,一个艺名而已,这个名头太响了,都愿意往上靠!
2.芳心之迷
跟李师师产生过交集的名人太多,那年代不“扫黄”,况且人家李师师很可能就是个“卖艺”的(古代女艺人多不严肃,随便就把“艺”卖了,看现代女艺人多尊重“艺”,从来不卖,别的好说),所以盛名之下,趋之若鹜。
总的来说,李师师交往的名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像宋徽宗这样的显贵;第二类是像周邦彦、秦少游、晏几道、张先这样的文学同道;第三类是像宋江、燕青这样的江湖侠士。当然,像高衙内之流,肯定少不得骚扰,有点玷污姑娘的美名,上不了台面,不在记录范围内。
可是这三类人明显是尿不到一块的,李师师怎么可能跟他们都能留下“美丽传说”?别说那是李师师的生意,如此她怎么不跟高衙内也来一段传说?
“生意”就是交易,永远不会那么浪漫,除非不是一个李师师,否则她太“分裂”了。
3.芳踪之谜
关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没人说得清,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出家为道
说金军灭宋后,她把所有家产捐给了抗金组织,然后在慈云观出家做了道士。
第二种:被金军掳掠,自杀身亡
说张邦昌帮金国人找到了李师师,并把她交给了金国主帅完颜昌,她蓬头垢面出现,不肯梳洗,并且乘人不备,吞下金簪自杀了。
第三种:流落江湖
说北宋灭亡后,她去了江南,过了一段卖唱生涯,因为年老色衰,隐没于江湖。也有说她嫁给了一个小商人,最后投钱塘江而死。
除此而外,还有说她被迫嫁给了一个金兵。
二、搞不定燕青回到题干,假如传说中的李师师就是一个人,面对两个男人,一个是现实存在的,被她迷得神魂颠倒的宋徽宗,另一个是小说虚构的,她芳心暗许的燕青。为什么李师师就是搞不定燕青呢?
李师师自幼就在富人堆里长大,对挥金如土见怪不怪,反而像燕青这样清新脱俗、豪侠仗义之人,让她有一种新鲜感,况且,燕青还是一个貌比潘安的美男子。所以,见惯风月的李师师非常主动,几番挑逗,但燕青竟然像柳下惠。难道是燕青不动心?
当然不是,燕青绝不是粗俗的武夫,相反他是一个文武全才,忠义双全,智慧与颜值俱佳的完美男人,这种人,心思一定很细腻。不为所动,不代表心不动;身不动,因为他身负重任。
燕青接触李师师不为风月,他是在执行宋江的计划,想通过李师师,搭上与宋徽宗沟通的桥梁,实现梁山招安的大计!
燕青是一个责任感极强的男人,他深知责任重大,他也知道这项任务的风险有多大。他们的目标是皇帝,中间人是名妓,地点是风月场所,任务是实现招安。一百零八将,数万军士的性命,竟然是在如此不庄重的环境下进行,但凡燕青一不留神,搭上自己的生命事小,梁山的计划泡汤事大。
李师师的心思在燕青身上,燕青的心思在宋徽宗身上,两人不在一个频道,注定碰不出火花。李师师谈的是风月,燕青关注的生死,两人在思维的两极,注定形不成共振。
总之,非师师魅力不足,实则小乙重任在身,倘使相逢梁山,谁说不是佳缘一段!
那么清朝还可以统治多少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认为满清是被洋人打垮的。
确实,洋人的反复攻击,消耗了满清的国力,让满清在人民面前失去了威信,加重了财政负担。
然而,洋人入侵并不能说没有帮助。
大家知道,为什么满清为什么在甲午打不过日本人,在庚子事变打不过联军?
然而,满清却能打垮了拥兵几十万的太平天国,打垮几十万西北回教叛军等等。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这就是洋枪大炮的威力。
太平军为什么开始那么牛?
其中重要原因是太平军掌握了长江的制江权。
当时太平军夺取了大量民船,改造以后成为军舰。依靠控制长江,太平军才能从武汉闪电攻击占领南京,随后建立了割据政权。
而曾国藩、李鸿章稍后都意识到,如果不能掌握长江,就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然而,没有太久,曾国藩就从水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到占据了完全的优势。
湘军和淮军掌握制江权以后,就轮到太平军节节败退了。
而清军为什么会轻松占据水上优势?
主要还是洋人的功劳。
湘军水师之所以厉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广东自香港购运来的洋炮上千,火力极猛;太平军水师多用土炮,难以匹敌。
显然,如果湘军不能够搞到这么多西洋火炮,他们就无法在水战中获得压倒性优势。
再说,清军初期经常被太平军击败,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他们使用的洋枪洋炮较少。
相反,太平军是实用主义者,用尽方式搞到西洋武器,甚至鼓励洋人来走私。
但作为清政府一方,他可以同洋人进行公开的武器交易。
后期,清军的火器有着本质的变化。
以淮军为例,淮军五万余人,已有洋枪三、四万杆。火炮方面,装备西洋大小炸炮数十尊,随后又接收了常胜军的炮队三十余尊。
这种西洋火器装备数量,当时看来是非常惊人的。
就是依靠这种强大的火力,清军才能剿灭民军性质的太平军和回教叛军等等。
换句话说,洋人入侵对满清有利有弊。
但即便没有洋人入侵,满清也必然灭亡,甚至会更快!
鹿鼎记韦小宝是什么级别的官?
《鹿鼎记》中,韦小宝有一长串的官名,而且还被封为二等公爵,他的官位到底有多大呢?我来给你细细解答。
随着新翻拍的《鹿鼎记》热播,张一山饰演的韦小宝成了话题的中心。什么"用力过猛"、"西游记版《鹿鼎记》"、"满脸褶子"等评论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由此也引发了一阵"金庸热"和"武侠剧热"。
网友们用周星驰、梁朝伟、陈小春、张卫健甚至是黄晓明版的韦小宝,来和张一山版的《鹿鼎记》作比较,目前得出的结论跟豆瓣评分差不多。
历届《鹿鼎记》评分排行榜如下:
1、张一山,评分2.7;2、黄晓明,评分5.6;3、韩栋,评分6.4;4、张卫健,评分7.2;5、周星驰,评分8.1;6、陈小春,评分8.8我特别喜欢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这部武侠小说,可能被多数人认为比不上《射雕英雄传》,比不上《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但我认为《鹿鼎记》中韦小宝这样的人物,非常的贴近生活,而韦小宝的发家史,其实反映出了现实的人性。
金庸先生的武侠中,韦小宝可谓是出身最卑微的,武艺最差劲的。但金庸先生却给了他能说会道、满舌生花的口才,以及还算英俊潇洒的外表。
韦小宝凭着一张巧舌如簧的嘴,经过努力,战胜各种困难,终于活出了天底下男人最羡慕的人生。当然,韦小宝全凭一张嘴吗?不然。对时局和机会的把握能力,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这个生长在青楼家伙,因一次偶然事件偶入皇宫,从此开始了他精彩而又惊险的人生,结识康熙帝、擒鳌拜、拜陈近南为师、解救顺治帝、出使云南、平神龙岛。
他的人生之路一次比一次惊险,而韦小宝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次次的化险为夷,随之而来的便是他官职也水涨船高,老婆也是越来越多。
而很多网友说:"韦小宝的官职名称一大串,他的官到底做到了多大?"因为韦小宝的官职一直在变,所以我从三个节点来说说他做了多大的官。
康熙赐给韦小宝的金碗上刻着一串官名《鹿鼎记》中,康熙曾赐给韦小宝一个金饭碗,上面刻了很多字。其中便有当时韦小宝一系列官职的名称。金饭碗里面写着:"公忠体国",而外面则是:
"钦赐领内侍卫副大臣,兼骁骑营正黄旗都统,赐穿黄马褂,巴图鲁勇号,一等子爵韦小宝"。
"公忠体国"就抛开不表,这是对韦小宝的一种赞扬。来一一分解后面这些官职。
领内侍卫副大臣:皇帝贴身禁军警卫的总指挥,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官职,穿戴一品麒麟补服。在历史上遏必隆、鳌拜、索额图、胤祥、和珅、福康安等皇族亲贵,都担任过此职务,换句话说,不是皇亲国戚想担任这个职务几乎不可能,毕竟负责的是皇帝的安全。骁骑营正黄旗都统:这个职务是京师八旗的官职,八旗各有都统一人,而品阶则是从一品。骁骑营属于禁卫军管辖,而其成员构成则是由满、蒙旗中每佐领选拔二十人,汉旗中每佐领选拔四十二人组成。整个骁骑营共有满、蒙、汉共计28000多人。骁骑营绝对是八旗中最精锐的部队。
黄马褂:这个不用多说,看过清代古装剧的人都很熟悉,一般能被御赐黄马褂都是有大功之人,也是皇帝信任之人。黄马褂虽然不是什么实际职务,但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巴图鲁勇号:"巴图鲁"是"英雄"、"勇士"的意思,这是皇帝对英雄的一种表彰。像鳌拜、僧格林沁都被赐予过这一称号,而鳌拜更是有着"满洲第一巴图鲁"的称号,而僧格林沁则封号"湍多巴图鲁"。一等子爵:说到爵位,可能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公、侯、伯、子、男,但其实在清朝爵位被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系统。分别是: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而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氏的子孙,宗亲爵位又被分为十二等级,分别是:
第一级:和硕亲王第二级:多罗郡王第三级:多罗贝勒第四级:固山贝子第五级:镇国公第六级:辅国公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第九级: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第十级: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第十一级: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第十二级: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而蒙古爵位,一般来说与宗室爵位相同,但还有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而蒙古爵位中,偶尔也会设立可汗的称号,并且可以世袭罔替。
而韦小宝的一等子爵,当然是按照异姓功臣爵位,公、侯、伯、子、男这样的排列来的。看起来一等子爵好像在爵位中排名很靠后,但能成为子爵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要知道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被授封的也仅仅是一等男爵而已,他的爵位还要低于韦小宝的子爵。
韦小宝官位和品阶最高的时候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官阶最高的时候是,二等鹿鼎公、抚远大将军、太子少保、骁骑营都统、御前侍卫副总管。
其他几个都说过了,就说说抚远大将军和太子少保吧。
抚远大将军:抚远大将军有多大,只要看看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抚远大将军便知道了。他们分别是福全、允禵(康熙第十四子)以及年羹尧。在清朝总督是正二品大员,通常管辖一个省或者几个省的行政、军事、经济的长官,被称之为总督。而对总督这样的职位,抚远大将军有先斩后奏的权利,由此可见抚远大将军有多大。
太子少保:在清朝太子少保是东宫的官职。通常来说,负责教习太子的有太师和太傅,太师教文而太傅教武,但除了教习以外,还有一个专门保护太子的人,被称之为太子太保。而太师、太傅、太保,会配一个副手,他们便是少师、少傅、少保。但后来,"三少"的职位基本上空职,并不需要在太子身边,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而太子少保从品阶上来说,是从一品衔。
《鹿鼎记》完本时韦小宝的官职而到了《鹿鼎记》完本的时候,韦小宝的官职是:二等鹿鼎公、抚远大将军(已内交兵印)、太子少保、骁骑营都统、御前侍卫副总管。
这时候的韦小宝,依然是鹿鼎公,护院大将军的职位也还在,但都是虚职了,因为已经交出兵符不再实际统兵了。
在清代能有韦小宝这样官阶爵位的汉族人非常罕见,也就是撤藩前的平西王吴三桂等人,能大过他。
而像韦小宝这样身兼数职又官大爵高的,在清朝也只有福安康与和珅等为数不多的人。当然身为一等功、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的和珅,还是比韦小宝要略微大一些。
鸿雁说
生长于青楼的韦小宝,能有如此成就,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韦小宝最厉害之处,他不仅有朝廷的爵位,更是朝廷死对头天地会总舵主的徒弟,还是天地会的香主。甚至还成了独臂神尼的弟子。
很多人羡慕韦小宝有七个老婆,在那个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韦小宝这样的一个人物有七个老婆不是很正常的吗?再说了,他的七个老婆可都是凭真本事"骗"来的。
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历史上的未解之谜很多,宋太祖的死因,到现在也是个未解之谜。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
一、正史说法赵匡胤和赵光义
1、金匮之盟宋太宗赵光义登基的第6年,即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宰相赵普从一个金匮(通“柜”)拿出一份遗昭说,太祖和太宗的母亲杜太后病重的时候,把太祖叫到跟前,杜太后对太祖说:“ 你之所以能夺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的小皇帝年纪太小,不能服众,所以你才会有机会,你可不能再重蹈前朝的覆辙啊!现在你的孩子很小,跟前朝的情况很像啊,为了不让赵家的江山才不会旁落,还是让你的亲弟弟光义来继承皇位吧!”
宋太祖太宗之母 杜太后
太祖至孝,并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就遵从母亲遗愿,让赵普将遗嘱记录下来,放于金匮之内保存。
2、疑点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才34岁,他最大的儿子赵德昭已经14岁了,杜太后怎么可能对自己正值壮年的儿子,这么没有信心,会觉得赵匡胤会活不了多久?这显然说不过去!
再说,即使杜太后真说过这话,赵匡胤能同意么?
他这么辛苦得来的江山,会心甘情愿送给三弟,这也太不合乎情理了。
上为赵德昭,下为赵德芳
除非像有的人写的那样,说这个赵德昭从小就是个大笨蛋。
可老二大笨蛋,还有个比这个老二小8岁的四子赵德芳,就是评书里说的那个八贤王赵德芳,这也是大笨蛋?
赵匡胤公元976年去世时,赵德昭25周岁了,赵德芳也已经17周岁了。
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还传位给弟弟,这除非说,赵老大认为,他这两个儿子,是一对窝囊废,可他怎么可能在他妈去世的时候,就能看出14岁的老二和6岁的老二全是窝囊废,那么早就定下来,让他弟来继承皇位,这怎么想都说不通。
二、野史的说法1、著名的“烛光斧影”说这个传得最邪乎的说法,主要来自于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一部笔记体野史 ——《湘山野录》。
书中言,开宝九年(976年)的一个雪夜,太祖邀三弟晋王赵光义到寝宫里,两个人一起对饮,喝罢酒已经是深夜了,太祖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
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亮,太祖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太宗受遗昭,于太祖灵柩前继位。
还有一种说法,更离谱,来自于宋末元初人徐大焯所著的《烬馀录》,说晋王垂涎太祖宠妃花蕊夫人的美貌,太祖此时有病,昏昏沉沉之间,见赵光义正在调戏花蕊夫人,就想用玉斧去砍晋王,没想玉斧反被晋王赵光义夺过来,把太祖给劈死了。
2、疑点首先要说,晋王赵光义夜宿皇宫,在重视儒生,重用言官,封建等级森严的宋朝就不可能出现。
那位要说了,不是吧,三国的时候刘备不经常和关羽、张飞、赵云同榻而眠么,皇帝不是可以和臣子一起睡么。
大哥,如果真有这事,那也刘备在当皇帝之前的事了,当皇帝后,《三国志》或《三国演义》有过这样的记载么?
既然,夜宿皇宫这事不存在,那后面的事也更不存在了。
还有,靠“黄袍加身”这种非正常手段登基的太祖可能这么不小心么?
如果真有这种夜宿皇宫的事情发生,除非此时的太祖已经病得糊涂了,太宗又提前买通了宫里的太监、宫女等所有人,真如此,那就是一场天衣无缝的谋杀案了。
最关键是的这本书的作者文莹和尚,虽然也是北宋的,但他活动的时间是公元1060年的仁宗年间,也就是太祖死后80多年以后了,他是怎么能将80多年发生在皇宫的事,了解得这么清楚呢,难道是当时的太监、宫女有活上百岁的,还是有人将这事传给了后人,他又听来的,总之野史就是野史,很难说从哪里搜来的,也许就是自己杜撰的。
还有那个《烬馀录》的“见色起意”的说法,就更没边儿了,这位三百多年以后的作者,更是从哪来得到的这个素材呢?
但无论怎么讲“兄终弟及”这种在古代皇家传位制度里很少见的情况确实发生了,且又让觉得那么不合理,所以才又那么多令人生疑的揣测。
三、登基后的不正常手段1、皇帝当年更换年号这个很不正常,一般情况下,即使新皇登基,出于对先皇的尊敬,新皇都是在先皇死后的第二年正式改年号的,只有极少数的皇帝是当年就改年号的,这位宋太宗就是当年改年号。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因得位不正心虚,提前改年号,为自己正名。
2、猝亡的四弟赵廷美说好的“兄终弟及”,可就是没有魏王赵廷美什么事,还搭上了性命
太祖共兄弟五个,太祖是老二,大哥和五弟早亡,只有三弟赵光义和四弟魏王赵廷美在世。
赵光义登基后不久,魏王就被贬为涪陵县公,不久就“抑郁而亡”了。
好了,能“兄终弟及”的,世上就只有我赵光义了,别人就别想了。
3、太祖两个儿子接连离奇死亡死后未得到正常对待的宋皇后
有一次,在征讨北汉之后,被封为武功郡王的太祖在世的时年28岁的长子赵德昭向皇帝请命,为出征有功将士讨封赏,太宗赵光义却说:“等你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吗!”
赵德昭回去之后,明白皇帝这是对他不放心,故意让他自我了断,于是自刎而死了。
《包青天》里的八贤王赵德芳
赵德昭是公元979年去世的,两年以后,年仅22周岁的赵德芳也暴病而亡,可能是觉得他死得太怨了吧,评书里的八贤王活了好久,杨家将、包青天、三侠五义等故事里全有他,他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是一位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
北宋太宗至道元年(乙未, 995年)四月,太祖的正妻宋皇后去世,年仅四十三岁,有司为其上谥号为“孝章皇后”。然而,太宗却不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临丧,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的礼仪。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结果被讪谤遭贬,降为滁州知府。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正月,宋皇后的遗体在普济佛舍停放近三年才归葬于太祖永昌陵之北,后一直到太宗的玄孙神宗继位之时,方升位衬太庙。
四、总结宋高宗和宋孝宗
无论是否真有“烛光斧影”这件事,从赵光义登基后杀弟弟,杀太祖的两个儿子,不给嫂子正常下葬,这一系列异常的举动来看,赵光义这个皇位得位不正是必然的,只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这一直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无论怎样,在宋太宗赵光义逝后190年后,他这一脉的后世子孙,终生无子的南宋高宗赵构,出于怕父亲徽宗和兄长钦宗一脉夺去他好不容易得来的也是得位不正的皇位的考量,将皇位重新传给了太祖四子赵德芳一枝的后世子孙赵眘,史称宋孝宗,是宋朝历史上的第12位皇帝,两宋共有18位皇帝,太祖一脉有8位,太宗一脉有10位。